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融合与跨文化协商——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初期本土化的两个面向
1
作者 宋晓霞 周颖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147,共7页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录像作为一门新媒介在中国的出现让少数中国艺术家看到了实施新艺术实验的可能。脱离了西方录像艺术的原生语境,并承继了现代艺术运动的前卫性,录像艺术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开始了本土化进程。在这其中有两个较...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录像作为一门新媒介在中国的出现让少数中国艺术家看到了实施新艺术实验的可能。脱离了西方录像艺术的原生语境,并承继了现代艺术运动的前卫性,录像艺术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开始了本土化进程。在这其中有两个较为突出的面向,一是将绘画、电影等媒介的观念和美学特点与录像创作进行跨媒介融合;二是以录像显示器与空间的组合装置形式进行文化层面的跨文化协商。这两个面向以中国的现代性问题为基准,从作者自身的创作理念及作品的内在逻辑结构出发,对中国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及当代艺术发展现状作出了个性化回应与阐释,同时勾勒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初期发展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影像艺术 录像 媒介融合 跨文化协商 本土化
下载PDF
全球艺术话语下的“跨文化协商”——社会参与式艺术的在地行动及其转译
2
作者 李竹 《艺术评论》 2024年第3期49-62,共14页
作为现代主义思考范式的“世界艺术”体系,其显性特征是西方中心主义式的“世界艺术史”的书写系统和“他者”观念影响下的人种志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和拉维特科学城举办的“大地魔术师”展览为标志以及由此... 作为现代主义思考范式的“世界艺术”体系,其显性特征是西方中心主义式的“世界艺术史”的书写系统和“他者”观念影响下的人种志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和拉维特科学城举办的“大地魔术师”展览为标志以及由此诞生的“全球艺术”话语,是对“世界艺术”的批判和试图超越东西方二元割裂以应对全球化格局的新价值判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社会参与式艺术的兴起以及呈现的“跨文化协商”特性,既受到文化多元主义下的后殖民文化批评“第三空间”的影响,也折射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治哲学领域“协商性”思潮的影子,更重要的是来自当代艺术试图重建与日常生活连续性的努力,其从“对话”到“转译”的具体过程,体现了艺术实践充当了中介者的角色,凸显了当代艺术从视觉图像生产到文化生成体验以及社会行动的演绎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参与式艺术 跨文化协商 全球艺术 在地性 转译
原文传递
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与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勇穗 《语言教育》 2019年第2期2-6,15,共6页
文章结合刘禾的跨文化符号政治经济学视角,采用理论辩证分析重新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研究表明,跨文化交际是主体跨越文化边界与另一文化的文化事物建立主客关系,满足主体需求的社会实践。跨文化阐释是核心部分,用于建... 文章结合刘禾的跨文化符号政治经济学视角,采用理论辩证分析重新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研究表明,跨文化交际是主体跨越文化边界与另一文化的文化事物建立主客关系,满足主体需求的社会实践。跨文化阐释是核心部分,用于建立一文化主体与另一文化文化事物的价值关系。跨文化交际教学要涵盖中外文化,助学生知己知彼,又要训练批判阅读,引导学生拓展新跨文化阐释视角,提升跨文化协商能力,服务跨文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际能力 主客关系 文化阐释 跨文化协商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中泰粉丝跨文化传播研究
4
作者 李扬 邵璐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第11期240-242,共3页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粉丝社群呈现出不同国家、语言、群体间的跨文化交流现象,在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粉丝研究成为一个新的议题。近年来,泰国影视剧及明星作为东南亚流行文化传入中国,引发网络热议,也催生了别具特色的粉丝社群。本文以中...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粉丝社群呈现出不同国家、语言、群体间的跨文化交流现象,在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粉丝研究成为一个新的议题。近年来,泰国影视剧及明星作为东南亚流行文化传入中国,引发网络热议,也催生了别具特色的粉丝社群。本文以中泰两国粉丝迷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案例、文献的研究以及网络民族志的观察,分析中泰粉丝跨文化交流中呈现的困境及其回应方式,从人际互动的层面对跨文化传播冲突及协商进行探究,有助于为跨文化传播的研究提供更全面的视角。本文认为中国粉丝是向泰国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一股民间力量,在与泰国粉丝积极地构建理性传播,双方给予文化差异包容和理解,由此可作为未来跨文化交流模式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文化冲突与协商 粉丝社群 文化输出
下载PDF
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的难点及其理论回应 被引量:15
5
作者 肖珺 胡文韬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新媒体跨文化传播被认为是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下一个前沿,作为信息传播技术的新媒体正在通过文化完成自身的转型,数字传播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带来时间、空间和结构作为权力的整体变迁,文化及文化间意义的生成与流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新媒体跨文化传播被认为是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下一个前沿,作为信息传播技术的新媒体正在通过文化完成自身的转型,数字传播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带来时间、空间和结构作为权力的整体变迁,文化及文化间意义的生成与流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显。其基本问题是诠释网络社会的文化间交往,数字化的信息技术范式扎根于不同的社会土壤推动新的文化秩序不断出现。其实践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间疏离与敌视加剧,一方面,互联网的大连接实质性地造成全球化的趋同效应,另一方面,在网络空间中,右翼民粹主义,种族歧视问题不断凸显;其二,跨文化虚拟共同体的冲突呈现新表征,新媒体会便利跨文化沟通的效率,但不必然带来文化间的深层交流和理解,此外,网络传播的多元会话模式可能带来更多的冲突;其三,抗拒性认同带来难以缓解的文化间困境,全球传播同时成为推动和塑造认同危机的社会原因,同时,跨文化传播中的误读和抵制不断挑战传统社会权威。中国理论回应的着力点是建构与世界互动的跨文化共同体,以此开拓从中国出发,与世界互为方法的可能性。一是拓展跨文化虚拟共同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建构新媒体空间的全球倾听模式;二是直面文化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在跨文化冲突空间内寻找协商和理解的路径。中国正在不断探索与世界沟通的理念和方法,中国文化自身的血脉中延续着具有世界价值的元素。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获取新媒体跨文化传播中流动的客观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个人、政治、文化、区域(国家)等多维主体的形成过程。在文化背景异质时,对“他者”文化的地方知识进行语境化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交流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和互相修正,使得全球文化是一种为了沟通的传播文化,最终结束对“他者”文化的先天恐惧,共享一个多样化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文化传播 文化冲突与协商 文化共同体 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
下载PDF
鲍曼对“世界音乐”的界定及其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示
6
作者 麻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世界音乐”是当今国际音乐学界一个前沿研究话题,也是当前中国民族音乐学关注的热点。了解鲍曼为世界权威音乐大辞典《历史与当代音乐》(MGG)撰写的“世界音乐”词条,能够展现国际民族音乐学界对世界音乐的理解、研究观念和视角,探讨... “世界音乐”是当今国际音乐学界一个前沿研究话题,也是当前中国民族音乐学关注的热点。了解鲍曼为世界权威音乐大辞典《历史与当代音乐》(MGG)撰写的“世界音乐”词条,能够展现国际民族音乐学界对世界音乐的理解、研究观念和视角,探讨对我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 世界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学 跨文化协商认同 全球在地化
下载PDF
基于英语新闻素材的多元读写课堂教学设计
7
作者 吴婷 郑锦菁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2-76,共5页
随着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语言课堂教学的模式也逐渐向多模态与多元化发展。基于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读写教学法”,于英语视听说课上开设专题拓展,以“节日”为主题,围绕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评框定及转化实践四个环节展... 随着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语言课堂教学的模式也逐渐向多模态与多元化发展。基于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读写教学法”,于英语视听说课上开设专题拓展,以“节日”为主题,围绕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评框定及转化实践四个环节展开结合新闻音视频及报刊素材的多模态课堂“意义设计”活动。具体教学设计包括多模态素材输入,提取新闻语料的事实要点分析,中国传统节日联系拓展和多模态研究成果呈现等环节,教师和课本讲解则提供合作性指导和理论脚手架。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提高了媒体技术读写、多模态资源选择搜索和知识再运用的能力。多元读写教学法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模式,也为培养跨文化协商能力的课堂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读写 多模态 英语新闻 跨文化协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