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诗学”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向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9,共7页
近30年来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已经移至中国。中国学者在研究方法上做了一系列新探索与新表述,提出了阐发法、原典实证法、三重证据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影响研究"与"传播研究"剥离,将"平行研究"... 近30年来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已经移至中国。中国学者在研究方法上做了一系列新探索与新表述,提出了阐发法、原典实证法、三重证据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影响研究"与"传播研究"剥离,将"平行研究"优化为"平行贯通"研究,并在"译介学"与"翻译文学"、"世界文学学"与"宏观比较文学"、"形态学"与"变异学"等若干分支学科中做了新的建构与开拓。中国比较文学以其开阔的胸襟与宏大的视野,超越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那样的学派局限,以东西方文化融合,文化视阈与文学研究融合,历史深度与现实关怀融合的方式,形成了"跨文化诗学"这一新的学术形态与特色,也使世界比较文学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学术形态 跨文化诗学
下载PDF
跨文化诗学:族群混杂与身份跨界的理论图式 被引量:2
2
作者 麦永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50,255,共10页
当今万花筒式的社会文化形态,凸显了不少国家和地区混杂的“种族与族性”,催生了跨文化诗学。“跨文化诗学”作为伞状概念,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跨语境的理论视野,而且它还可以把原来分属不同领域,甚至互不相干的一些理论图式统辖麾下,包括... 当今万花筒式的社会文化形态,凸显了不少国家和地区混杂的“种族与族性”,催生了跨文化诗学。“跨文化诗学”作为伞状概念,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跨语境的理论视野,而且它还可以把原来分属不同领域,甚至互不相干的一些理论图式统辖麾下,包括奇卡娜诗学的“新美斯蒂莎”图式、传播学的“周边传播”图式、居间哲思的“林菩狱”图式和少数族文学图式,以及镶嵌型的“唐人街”和“那”文化图式等。跨文化诗学聚焦于文化、族群和身份的混杂性,关注边界、荒界与跨界问题,开启了特殊的学术空间,丰富了后殖民批评、女性主义和帝国研究的思想视野,尤其对族群混杂、身份跨界的文学研究和文化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诗学 族群混杂 界研究
下载PDF
跨文化诗学研究中狭隘民族主义情结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放鸣 邹广胜 《探索与争鸣》 2007年第11期69-72,共4页
跨文化诗学研究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而制约跨文化诗学研究走向深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狭隘民族主义情结的存在。任何民族都必定要在跨文化的对话中激活自我、发展自身,那种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和排斥他者的狭... 跨文化诗学研究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而制约跨文化诗学研究走向深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狭隘民族主义情结的存在。任何民族都必定要在跨文化的对话中激活自我、发展自身,那种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和排斥他者的狭隘民族主义是没有出路的。文化自身的无限的丰富性与包容性乃是民族自身富有生命活力的根本标志,也是它走向强盛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诗学 狭隘民族主义 困境 出路
原文传递
诗性无意识:跨文化诗学的理论基石 被引量:2
4
作者 顾明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58,共15页
什么是人类诗歌共通之源呢?一个可能的答案是"诗性无意识"(Poetic Unconscious)。诗性无意识是一种以记忆和意象为词语总汇、以无意识的运行规则为语法、在人类的语言产生之前的原始语言,其原型和工作原理仍然存在于现代人的... 什么是人类诗歌共通之源呢?一个可能的答案是"诗性无意识"(Poetic Unconscious)。诗性无意识是一种以记忆和意象为词语总汇、以无意识的运行规则为语法、在人类的语言产生之前的原始语言,其原型和工作原理仍然存在于现代人的梦境之中,并有遗迹反映在古老的语言如古代汉语和以古汉语创作的中国古诗之中,在现代派和后现代的诗歌中也有表现。由于它仍然遵守的是前语言的表意法则,因而可以说是人类通用的语言。这种语言有着不为种族、语言、文化、传统所限制的意指法则和表意原理,因而可以说是超文化普遍诗学的基础。在当代文艺理论领域,拉康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萨绪尔的语言学理论相结合,完成了使无意识从象征模式到语言模式的转换。如果沿着拉康的思路,以弗洛伊德的释梦方法,结合古汉语的意指原理和中西诗歌的表意分析,探索"诗性无意识"的特征、表意机制和内在逻辑,可以完成从普通无意识向诗性无意识的转换,为建立跨文化诗学奠定理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识 诗性无意识 精神分析 语言理论 跨文化诗学
原文传递
新世纪欧洲跨文化诗学的思性维度——以德国华文女作家刘瑛作品为例
5
作者 吴道毅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1年第3期83-91,共9页
在德国华文女作家刘瑛的文学创作中,跨文化诗学建构是突出特征与写作主线。着力辨别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探讨中西方文化或中德文化融入的可能,思考人类共同的生存命运,构成了刘瑛跨文化诗学建构的几个重要支点,这也表现了新世纪欧洲跨文... 在德国华文女作家刘瑛的文学创作中,跨文化诗学建构是突出特征与写作主线。着力辨别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探讨中西方文化或中德文化融入的可能,思考人类共同的生存命运,构成了刘瑛跨文化诗学建构的几个重要支点,这也表现了新世纪欧洲跨文化诗学的思性维度与欧洲华文文学的文化张力及写作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跨文化诗学 刘瑛 欧华文学
原文传递
“文学自主”与“文学本位”:厄尔·迈纳跨文化比较诗学方法论刍议 被引量:1
6
作者 纪建勋 张建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8,共10页
作为跨文化比较诗学奠基人的厄尔·迈纳对国际比较文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在学界已有定论。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研究以对"文学自主性"的深刻体察为前提假定,并始终持守着鲜明的"文学本位"的基本立场。以此... 作为跨文化比较诗学奠基人的厄尔·迈纳对国际比较文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在学界已有定论。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研究以对"文学自主性"的深刻体察为前提假定,并始终持守着鲜明的"文学本位"的基本立场。以此为根基,厄尔·迈纳细致地清理了东西方的"文学"与"诗学"传统,重新规定了比较视域下"文学"及"文类"的本质,并透辟地阐明了东西诗学差异性背后深刻的文化与历史成因。可以说,对"文学自主性"前提假定的深刻体察以及对"文学本位"基本立场的始终持守,成为解读厄尔·迈纳比较诗学体系的锁钥。但此进路长期以来未收到学界足够的重视,鉴于其在厄尔·迈纳比较诗学体系中的通贯性地位及其对当下比较诗学研究乃至跨文化研究的启迪意义,本文尝试结合厄尔·迈纳的早期论著对其跨文化比较诗学方法论予以进一步发掘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迈纳 文学自主性 文学本位 文化比较诗学 比较文学
下载PDF
生态正义研究与跨文化生态诗学建构
7
作者 叶玮玮 孙宜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7-213,共7页
生态正义思想是族裔文学研究、生态批评与社会生态实践的中间地带。21世纪初,随着生态批评块茎性特征凸显,生态批评理论研究显现出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后现代特征,多元文化生态诗学应运而生。生态批评的块茎性主要表现在运用生态学、地理... 生态正义思想是族裔文学研究、生态批评与社会生态实践的中间地带。21世纪初,随着生态批评块茎性特征凸显,生态批评理论研究显现出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后现代特征,多元文化生态诗学应运而生。生态批评的块茎性主要表现在运用生态学、地理学、环保运动话语,分析社会和环境问题本源,以生态正义研究为核心追求环境正义,共谋生态福祉。多元文化生态诗学以生态正义思想为主线,涵盖了中间地带、文学观察工具、牺牲地带、动物转型等概念,表明生态批评理论研究涉足素由自然科学所垦拓的领域,为人类纪时代文学批评理论研究与生态实践提供了范式。现今生态批评理论研究跨文化趋向明显,急需建构具有正义性、民族性、整体性特质的中西生态批评对话体系。跨文化生态诗学以多元文化生态诗学相关概念为基础,以生态正义相关问题为导向,从多元到贯通,为新时期生态批评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正义 文学观察工具 全球在地化 块茎性 文化生态诗学
下载PDF
比较文学学术系谱中的三个阶段与三种形态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向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0-136,共7页
比较文学系谱学建构的基本宗旨,就是对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起源、发展、演变加以系统的评述与研究,寻索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并对中国比较文学加以定性和定位。在本文的比较文学系谱学体系建构中,比较文学经历了三个... 比较文学系谱学建构的基本宗旨,就是对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起源、发展、演变加以系统的评述与研究,寻索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并对中国比较文学加以定性和定位。在本文的比较文学系谱学体系建构中,比较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的"文学比较"、近代的"比较文学批评",现代由"文学批评"转换为"文学研究"并走向学科化;学科化之后又形成了三种学术形态:法国学派的"文学史研究"形态,美国与苏联学派以理论研究与体系建构为宗旨的"文艺学"形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则超越学派畛域,形成"跨文化诗学"这一新的学术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学术谱系 文学批评 文学史 文艺学 跨文化诗学
下载PDF
主持人语:文学侨易学的视角与尝试
9
作者 叶隽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1年第3期541-542,共2页
曾艳兵教授首度撰文谈及侨易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生安锋教授亦以跨文化诗学相期许,王希腾博士则延展到了比较诗学的命题1,但真的要想深入文学研究的内部,开掘侨易学的方法论意义,则必须建立在进一步的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基础之上。对于... 曾艳兵教授首度撰文谈及侨易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生安锋教授亦以跨文化诗学相期许,王希腾博士则延展到了比较诗学的命题1,但真的要想深入文学研究的内部,开掘侨易学的方法论意义,则必须建立在进一步的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基础之上。对于前者,我提出文学侨易学的观念,希望能研究文学世界里的观念侨易现象2,但就理论发覆本身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的细致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比较文学 跨文化诗学 侨易学 主持人 侨易现象 方法论意义 实证研究
下载PDF
翻译诗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艺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35,191,共12页
翻译与跨文化改写密切相关,无论是意识形态、文体还是其他方面的操纵,皆可在文学翻译中展现。有鉴于翻译诗学在文学翻译中体现最为突出和集中,本文的讨论主要围绕文学翻译与诗学的几个主要方面。在文学翻译的语境模式下,无论何种改写,... 翻译与跨文化改写密切相关,无论是意识形态、文体还是其他方面的操纵,皆可在文学翻译中展现。有鉴于翻译诗学在文学翻译中体现最为突出和集中,本文的讨论主要围绕文学翻译与诗学的几个主要方面。在文学翻译的语境模式下,无论何种改写,究其本质仍是跨文化行为。故此,有效克服跨国别、跨种族及跨文化带来的交际障碍是文学翻译成功的关键。翻译诗学所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应对策略,为文学翻译所处的困境持续不断地提出严峻的挑战。其中涉及跨文化语境下译者的身份问题、译文的接受和阅读的体验,以及改写和操纵的形式和性质。本文着重强调,因文学翻译尤其缺乏可迁性,由此形成了改写和操纵的空间。改写和操纵的动机和环境各异,具有不同的诗学功能和调节作用。此外,文学翻译不可回避的是文学性的辨识、捕捉以及在译文里的再现。成功的文学翻译需要译者创造力的发挥、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语言的建构与美学表达,以实现与目标读者建立对话共鸣和视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诗学 跨文化诗学 改写与操纵 译者身份 文化阅读
原文传递
《比较诗学:理论与实践》
11
作者 周荣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27,共1页
《比较诗学:理论与实践》是复旦大学周荣胜教授多年潜心研读比较诗学的成果。全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将比较诗学拓展为三大领域:对有事实联系的异域诗学的国际诗学关系研究;对没有事实联系的异域诗学的跨文化诗学研究;纯理... 《比较诗学:理论与实践》是复旦大学周荣胜教授多年潜心研读比较诗学的成果。全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将比较诗学拓展为三大领域:对有事实联系的异域诗学的国际诗学关系研究;对没有事实联系的异域诗学的跨文化诗学研究;纯理论层面的一般诗学研究。这种研究思路摆脱了二元对立和本质主义的思维模式对比较研究的束缚,从而在中西文论相互比较的模式以及中国文论现代转换的路径之外,开辟出一种更为开放的比较诗学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中西文论 中国文论 理论与实践 诗学研究 现代转换 跨文化诗学 本质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