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交际的第三空间与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永阳 《孔子学院》 2013年第2期28-33,共6页
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的第三空间理论认为,不同文化和语种的交流与传播是一个寻求平等对话、和而不同的第三空间的过程。笔者以为,国际汉语教师作为跨文化的交际者和传播者,需要具备这样一种第三空间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第三空间思维方式和... 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的第三空间理论认为,不同文化和语种的交流与传播是一个寻求平等对话、和而不同的第三空间的过程。笔者以为,国际汉语教师作为跨文化的交际者和传播者,需要具备这样一种第三空间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第三空间思维方式和视角的建立也是不断提高跨文化敏感性的过程,需要经历6个基本阶段:1、否定(文化差异)阶段;2、自我保护阶段;3、弱化(文化差异)阶段;4、接受(文化差异)阶段;5、适应(文化差异)阶段;6、整合(文化差异)阶段。本文尝试性地将第三空间理论(Kramsch,1993)与跨文化敏感性发展模式(Bennett,1993;Bennett&Bennett,2004)相结合,提出并探讨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为此,本文将主要分析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2、国际汉语教师建立第三空间思维方式和视角的过程;3、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空间模式 国际汉语教师 文化敏感性 跨文化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