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跨文化交际的第三空间与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永阳
《孔子学院》
2013年第2期28-33,共6页
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的第三空间理论认为,不同文化和语种的交流与传播是一个寻求平等对话、和而不同的第三空间的过程。笔者以为,国际汉语教师作为跨文化的交际者和传播者,需要具备这样一种第三空间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第三空间思维方式和...
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的第三空间理论认为,不同文化和语种的交流与传播是一个寻求平等对话、和而不同的第三空间的过程。笔者以为,国际汉语教师作为跨文化的交际者和传播者,需要具备这样一种第三空间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第三空间思维方式和视角的建立也是不断提高跨文化敏感性的过程,需要经历6个基本阶段:1、否定(文化差异)阶段;2、自我保护阶段;3、弱化(文化差异)阶段;4、接受(文化差异)阶段;5、适应(文化差异)阶段;6、整合(文化差异)阶段。本文尝试性地将第三空间理论(Kramsch,1993)与跨文化敏感性发展模式(Bennett,1993;Bennett&Bennett,2004)相结合,提出并探讨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为此,本文将主要分析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2、国际汉语教师建立第三空间思维方式和视角的过程;3、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
文化
交际能力
第三空间模式
国际汉语教师
跨
文化
敏感性
跨文化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题名
跨文化交际的第三空间与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永阳
机构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出处
《孔子学院》
2013年第2期28-33,共6页
基金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联动基金资助(ARC/Linkage)
项目编号:LP100100291
文摘
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的第三空间理论认为,不同文化和语种的交流与传播是一个寻求平等对话、和而不同的第三空间的过程。笔者以为,国际汉语教师作为跨文化的交际者和传播者,需要具备这样一种第三空间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第三空间思维方式和视角的建立也是不断提高跨文化敏感性的过程,需要经历6个基本阶段:1、否定(文化差异)阶段;2、自我保护阶段;3、弱化(文化差异)阶段;4、接受(文化差异)阶段;5、适应(文化差异)阶段;6、整合(文化差异)阶段。本文尝试性地将第三空间理论(Kramsch,1993)与跨文化敏感性发展模式(Bennett,1993;Bennett&Bennett,2004)相结合,提出并探讨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为此,本文将主要分析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2、国际汉语教师建立第三空间思维方式和视角的过程;3、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关键词
跨
文化
交际能力
第三空间模式
国际汉语教师
跨
文化
敏感性
跨文化身份建构
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 Third Place Model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Cross-cultural Sensitivity
Cross-cultur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跨文化交际的第三空间与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第三空间模式
王永阳
《孔子学院》
2013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