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民族友谊增强接触意愿:群际焦虑的中介与群际共同命运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管健 刘小睿 赵礼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增强民族间群际接触意愿对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至关重要。对少数民族(n=294)与汉族(n=340)大学生的问卷研究发现,跨民族友谊可以通过降低群际焦虑增强群际接触意愿。跨民族友谊数量增强接触意愿的效应在汉族与少数民族间不存在显... 增强民族间群际接触意愿对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至关重要。对少数民族(n=294)与汉族(n=340)大学生的问卷研究发现,跨民族友谊可以通过降低群际焦虑增强群际接触意愿。跨民族友谊数量增强接触意愿的效应在汉族与少数民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友谊质量增强接触意愿的效应在民族间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少数民族,随着群际共同命运水平的提高,群际焦虑对于群际接触意愿的负向预测作用减弱;对于汉族而言,群际共同命运在群际焦虑的中介效应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通过中观和宏观水平影响因素的结合,为增强民族间群际接触意愿和跨民族友谊的推进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民族友谊 群际接触意愿 群际焦虑 群际共同命运
下载PDF
青少年跨民族友谊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探索
2
作者 梁静 杜志闯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9,共5页
友谊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青少年间的跨民族友谊除了具有促进个体心理及认知发展等功能外,还能发挥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本文对友谊及跨民族友谊从概念和功能上进行辨析,从跨民族友谊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视角提出加强显... 友谊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青少年间的跨民族友谊除了具有促进个体心理及认知发展等功能外,还能发挥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本文对友谊及跨民族友谊从概念和功能上进行辨析,从跨民族友谊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视角提出加强显性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扩大隐性教育资源的挖掘与传播、提升显性课程与隐性资源的有效结合等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民族友谊 民族团结教育 路径
下载PDF
少数民族中学生跨民族友谊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学生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科朋 杨桃 +1 位作者 张姝玥 张积家 《教育文化论坛》 2023年第2期86-94,共9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跨民族友谊在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考察跨民族友谊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跨民族友谊量表、民族心理距离量表、边界通透性量表、外群体认同量表、生...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跨民族友谊在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考察跨民族友谊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跨民族友谊量表、民族心理距离量表、边界通透性量表、外群体认同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民族心理距离通过边界通透性、外群体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影响跨民族友谊;跨民族友谊通过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结果对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民族友谊 民族心理距离 边界通透性 外群体认同 生活满意度 心理健康
下载PDF
民族互嵌关系格局下跨民族友谊的心理内涵研究——基于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质性研究的证据
4
作者 梁静 杨伊生 李傲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6-22,共7页
鉴于跨民族友谊在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质性研究的视角出发,以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不同年龄段的个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开放式问卷和深度访谈研究。研究发现,跨民族友谊核心类属为内外群重构和文化... 鉴于跨民族友谊在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质性研究的视角出发,以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不同年龄段的个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开放式问卷和深度访谈研究。研究发现,跨民族友谊核心类属为内外群重构和文化差异应对,内外群重构包括内群边界知觉和自我体系重建,文化差异应对包括文化互动张力和冲突处理策略。此外,支撑个体跨民族友谊交往活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一般性友谊观是跨民族友谊的观念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民族友谊 心理内涵 质性研究 民族互嵌关系格局
下载PDF
跨民族友谊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措施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晓莉 赵佳妮 《甘肃高师学报》 2018年第6期99-101,共3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常会面临民族矛盾和冲突等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积极处理各民族间的问题,建立民族友谊,进而促进民族和谐成为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种族和居住方式等多样化环境对跨民族友谊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常会面临民族矛盾和冲突等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积极处理各民族间的问题,建立民族友谊,进而促进民族和谐成为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种族和居住方式等多样化环境对跨民族友谊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个体内隐观例如民族本质论、双文化认同整合也对其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出了一些促进跨民族友谊的具体措施来增进积极的跨民族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民族友谊 多样化环境 个体内隐观
下载PDF
跨民族友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路径 被引量:27
6
作者 管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7-222,共6页
跨群体友谊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群际接触,对内外群体、群际关系以及个体自身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尤其民族间的跨群体友谊,即跨民族友谊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已有研究从接触假说、拓展性接触假说以及自我拓... 跨群体友谊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群际接触,对内外群体、群际关系以及个体自身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尤其民族间的跨群体友谊,即跨民族友谊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已有研究从接触假说、拓展性接触假说以及自我拓展性假说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然而对跨民族友谊作用对象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外群体和对群际接触的态度与情感,缺乏对自我认同建构、群际关系以及社会认同的研究。当前,跨民族友谊有必要在研究边界、研究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并亟待对其产生、发展和动态培育过程中的个体认知、情绪变化等加以进一步研究,以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和促进提供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民族友谊 拓展性跨民族友谊 群际关系 自我拓展性
原文传递
跨民族友谊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路径及培育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梁静 杨伊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7-214,共8页
跨民族友谊是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渠道,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本质,以及跨民族友谊在我国民族政策及民族工作背景下所具有的跨文化交融性、... 跨民族友谊是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渠道,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本质,以及跨民族友谊在我国民族政策及民族工作背景下所具有的跨文化交融性、跨群体转换性和高度普遍性。同时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本质和跨民族友谊的新时代特点,深入梳理跨民族友谊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路径,并探索当前我国民族工作大局之下跨民族友谊的培养机制,使其更有效地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跨民族友谊 心理路径 培育机制
原文传递
跨民族友谊对民族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晓晨 赵菲菲 张积家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103,共8页
如何促进各民族成员的交往交流交融,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研究从群际接触理论的视角出发,考察民族混合高校中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友谊,并揭示跨民族友谊与民族态度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法测量了276名不同民族大学生的跨民族友谊... 如何促进各民族成员的交往交流交融,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研究从群际接触理论的视角出发,考察民族混合高校中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友谊,并揭示跨民族友谊与民族态度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法测量了276名不同民族大学生的跨民族友谊(友谊数量和质量)、民族态度(外民族积极情感和消极刻板印象)以及群际焦虑。结果表明:(1)跨民族友谊与更积极的外民族态度相关联,这种"友谊效应"在少数民族学生中更加明显;(2)民族态度的情感维度比认知维度(刻板印象)更容易改变;(3)跨民族友谊通过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对民族态度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民族友谊 民族态度 群际焦虑
原文传递
我国民族互嵌关系格局下跨民族友谊研究的本土化反思 被引量:5
9
作者 梁静 杨伊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5-212,共8页
民族互嵌关系格局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地域、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是符合我国民族工作大方向的关系框架。民族互嵌能够得以实现,跨民族的交往、接触方式与质量是重要保障,其中跨民族友谊是一种理想的族际接触形式。当前,国外跨种族... 民族互嵌关系格局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地域、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是符合我国民族工作大方向的关系框架。民族互嵌能够得以实现,跨民族的交往、接触方式与质量是重要保障,其中跨民族友谊是一种理想的族际接触形式。当前,国外跨种族友谊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与结果并不完全适合于我国国情及民族心理研究本土化的背景。因此,本研究基于我国民族工作实际,对国外跨种族友谊研究与我国国情的切合性进行反思,同时对我国跨民族友谊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与提炼,在此基础上从民族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角度提出我国跨民族友谊研究的未来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互嵌 跨民族友谊 本土化 文化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