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的族际友谊与面孔识别跨民族效应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阳 贾德梅 +1 位作者 刘贵雄 龙长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考察维吾尔族(简称维)和汉族(简称汉)人口比例不同地区,维汉大学生的异族友谊经验与面孔识别跨民族效应的关系。方法:按照人口统计学标准选取维汉比例为1∶9地区汉族大学生33人(与维吾尔族低接触组),维汉比例为9∶1地区维吾尔族大... 目的:考察维吾尔族(简称维)和汉族(简称汉)人口比例不同地区,维汉大学生的异族友谊经验与面孔识别跨民族效应的关系。方法:按照人口统计学标准选取维汉比例为1∶9地区汉族大学生33人(与维吾尔族低接触组),维汉比例为9∶1地区维吾尔族大学生32人(与汉族低接触组),以及维汉比例4∶6地区维吾尔大学生32人(与汉族高接触组)和汉族大学生34人(与维吾尔族高接触组),利用E-prime程序编程让被试执行"学习-再认"范式以考察识别本族和异族面孔(汉面孔/维面孔)的能力,采用自我报告的异族友谊卷入时间和自我表露程度考察异族友谊水平。结果:与汉族高、低接触组对本族面孔的再认正确率、鉴别力均高于对异族面孔的判断,而虚报率低于对异族面孔的判断(均P<0.01);与维吾尔族高、低接触组对本族和异族面孔的再认正确率、鉴别力和虚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异族朋友相处的时间和族际友谊亲密度对跨民族效应幅度负向关联(β=-0.87、-0.56,均P<0.01)。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学生在再认维汉面孔时采用不同的编码策略,族际友谊水平是预测维汉大学生面孔识别跨民族效应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民族效应 群际关系 群际友谊
下载PDF
维吾尔族和汉族面孔识别跨民族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8-40,共3页
文章采用学习—再认范式,考察了维汉大学生面孔识别的跨民族效应特点。结果发现,与汉族几乎无接触的维吾尔族表现出了显著的跨种族效应,且民族特征对维吾尔族有着重要的意义;与维吾尔族几乎无接触的汉族同等对待本族人和维吾尔族人,未... 文章采用学习—再认范式,考察了维汉大学生面孔识别的跨民族效应特点。结果发现,与汉族几乎无接触的维吾尔族表现出了显著的跨种族效应,且民族特征对维吾尔族有着重要的意义;与维吾尔族几乎无接触的汉族同等对待本族人和维吾尔族人,未表现出跨种族效应;维吾尔族和汉族在面孔识别中普遍表现出了对男性面孔的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民族效应 面孔识别 学习-再认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