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江城市群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机制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高凌宇 李俊峰 陶世杰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81,共10页
以皖江城市带为例,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其城镇化空间相关格局进行分析,进而分析跨江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1)2010年以来,皖江城市带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不稳定,区内差异性减弱且质量有所提高,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 以皖江城市带为例,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其城镇化空间相关格局进行分析,进而分析跨江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1)2010年以来,皖江城市带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不稳定,区内差异性减弱且质量有所提高,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2)从全局空间关联角度来看,皖江城市带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即存在空间集聚现象;(3)从局部自相关角度来看,H-H集聚区即热点区存在沿长江东移的趋势,H-L集聚区主要位于宣城,L-H集聚区向铜陵演变,L-L集聚区位于皖江城市带西部六安、安庆、池州,且发展稳定;(4)江河功能的嬗变、政府政策的鼎革、城市之间竞速发展与地理扩散是跨江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特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格局 跨江城市 城市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绵阳跨江城市片区功能演变
2
作者 王翠 《山西建筑》 2011年第4期5-6,共2页
以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为手段,对绵阳跨江城市形态演变进行研究,根据绵阳的山脉、铁路、江河的实际情况,把绵阳切割为16个片区,根据道路、桥梁的连接关系,建立16个片区的拓扑关系,运用空间句法的凸状分割方法,计算各片区的集成度值,量化... 以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为手段,对绵阳跨江城市形态演变进行研究,根据绵阳的山脉、铁路、江河的实际情况,把绵阳切割为16个片区,根据道路、桥梁的连接关系,建立16个片区的拓扑关系,运用空间句法的凸状分割方法,计算各片区的集成度值,量化比较各片区关系,进一步揭示各片区功能分化的规律,以指导绵阳市城市规划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城市 空间句法 城市形态
下载PDF
江苏构建扬镇跨江城市的战略构想
3
作者 汪家仁 华飞 《技术经济》 2000年第9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扬州市 城市建设 跨江城市 发展战略
下载PDF
跨江城市建设空间生长过程及动力机制——以南昌市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巍 陈敏 +2 位作者 赵晓杰 张福梅 钟业喜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7-85,共9页
跨江发展是滨江城市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的有效措施。文章以南昌市为例,选取1990、2000、2010、2017年共4期遥感影像,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建设空间生长过程及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城市跨江战略实施下研究区建设空间演化的... 跨江发展是滨江城市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的有效措施。文章以南昌市为例,选取1990、2000、2010、2017年共4期遥感影像,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建设空间生长过程及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城市跨江战略实施下研究区建设空间演化的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①1990年代以来,南昌市建成区建设空间生长总体经历了低速生长阶段(1990—2000年)、加速生长阶段(2000—2010年)、稳定生长阶段(2010—2017年),分别对应城市跨江发展的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②空间生长模式可划分为填充式、外延式、飞地式3类,不同阶段其生长模式呈现差异,其中低速生长阶段3类模式占比相差不大,加速生长阶段以外延式扩展为主导,稳定生长阶段则以填充式扩展为主导。③不同阶段对应的主导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低速生长阶段主要受滨江沿岸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程度及跨江交通设施的制约,城市跨江发展缓慢,两岸相对独立发展;加速生长阶段,由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的内生推力以及地方政府发展意愿、跨江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的外生拉力共同驱动城市空间生长,加速城市跨江发展;稳定生长阶段,科技进步带动交通工程技术的提升及市场驱动下的产业结构转型是促进空间生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该阶段滨江新区逐渐发展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城市"一江两岸"格局得到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城市 发展 建设空间 交通设施 建设用地 动力机制 南昌
原文传递
基于速度错觉的城市跨江桥梁交通景观改善方法
5
作者 郑展骥 杜志刚 冯超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90,共7页
针对城市跨江桥梁追尾及撞路缘石的事故形态,基于边缘率,色彩对速度错觉作用原理,提出了利用桥梁路面、路缘石、护栏、灯柱等,构建城市跨江桥梁多频、多色彩交通景观的新方法,从而改善驾驶员速度知觉水平。采用极限法与两项迫选法... 针对城市跨江桥梁追尾及撞路缘石的事故形态,基于边缘率,色彩对速度错觉作用原理,提出了利用桥梁路面、路缘石、护栏、灯柱等,构建城市跨江桥梁多频、多色彩交通景观的新方法,从而改善驾驶员速度知觉水平。采用极限法与两项迫选法相结合,利用3dsMax仿真软件对城市桥梁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速度为50~90km/h之间,采用多频多色彩交通景观的改善方法后,白天改善前的速度低估10.83±2.74%,改善后的速度高估9.16±2.78%;夜间改善前速度低估12.09±2.02%,改善后速度高估13.80±1.67%;随着标准场景速度的增大,速度高估趋势增大。采用多频多色彩的交通景观改善方法,将使城市桥梁上由改善前速度低估变为改善后速度适当高估,有助于实现交通安全与交通景观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景观 速度错觉 多频率 多色彩 城市桥梁
下载PDF
城市跨江轨道交通对居住用地分化的影响——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昆 宋振江 杨俊 《城市交通》 2018年第2期32-42,共11页
在当前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中,城市跨江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居住用地分化产生极大影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武汉市跨长江地铁线路——2号线金银潭站、范湖站、积玉桥站3个典型车站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度量,并结合现状予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当前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中,城市跨江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居住用地分化产生极大影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武汉市跨长江地铁线路——2号线金银潭站、范湖站、积玉桥站3个典型车站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度量,并结合现状予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跨江轨道交通的开通使长江两岸交通互通性得以提升,进而引发高档住宅在城市跨江轨道交通沿线的集聚效应;城市跨江轨道交通的开通使沿线地价上涨、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在商业服务、居住用地格局升级的同时,受市场杠杆的调节作用影响居住用地形成圈层式居住等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居住用地分化 结构方程模型 武汉市
下载PDF
长江大桥对城市跨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亮 《安徽科技》 2005年第5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大桥 发展模式 城市发展 城市容量
下载PDF
城市跨江桥梁通车初期交通评估分析
8
作者 王澜凯 周进均 《交通企业管理》 2023年第6期66-68,共3页
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和《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11—2020),2020年重庆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将形成“六横七纵一环多联络”的快速路网结构,承担主城区跨组团中长距离、大量快速交通服务的骨干。快... 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和《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11—2020),2020年重庆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将形成“六横七纵一环多联络”的快速路网结构,承担主城区跨组团中长距离、大量快速交通服务的骨干。快速路二横线作为“六横七纵一环多联络”中重要一横,西接渝蓉高速、渝遂高速,东接机场高速和渝宜高速,为城市大中量、长距离的快速交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桥梁 礼嘉大桥 快速路 交通评估 运行特征
下载PDF
润扬大桥架设与镇江扬州城市化互动
9
作者 王军志 吴军 《镇江学刊》 2001年第4期20-22,共3页
城市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阻挡的潮流,同时跨区域到动或融合亦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镇江,扬州两座隔江相望的城市,随着大桥的构建和通达,城市化发展步伐将大大加快,而两岸实行互动发展,不仅带来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 城市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阻挡的潮流,同时跨区域到动或融合亦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镇江,扬州两座隔江相望的城市,随着大桥的构建和通达,城市化发展步伐将大大加快,而两岸实行互动发展,不仅带来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而且将带来城市质态的快速提升,并将形成跨江组团式特大城市,本文试就两地城市发展的机遇,条件,取向等作些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扬大桥 扬州市 城市 城市发展 互动式发展 组团式”城市
下载PDF
“润扬大桥”对扬—镇区域城市化影响分析
10
作者 魏文杰 《镇江学刊》 2001年第4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润扬大桥 扬州市 区域城市 组团型”城市构建
下载PDF
南京城市全面跨江发展初探 被引量:22
11
作者 夏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南京是我国长江尾闾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始筑"越城"至今已有2 482a的历史。在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历代在此建设城廓,都以江南向西北开口的簸箕形盆地作为基础... 南京是我国长江尾闾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始筑"越城"至今已有2 482a的历史。在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历代在此建设城廓,都以江南向西北开口的簸箕形盆地作为基础,而向北跨江发展自历史上以来都非常缓慢。在实地踏勘研究区和梳理分析历史地理资料的基础上,重建了南京城市跨江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出4个发展时期:沿江发展期、跨江发展的萌芽期、跨江发展的初期、跨江发展的全面和加速推进期。基于城市跨江发展的原因与机制等理论,分析论证了当前南京选择全面和加速推进跨江发展的可行性。依据国内外跨江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南京实施全面和加速推进跨江发展的主要策略是:(1)加快构建合理的跨江交通格局;(2)处理好江北新市区与南京城市整体功能的互补性与独立性关系;(3)做到空间布局优化与开发重点突出并举,江北老城镇保护性改造与新市区开发建设并重;(4)充分利用大型产业项目的非树型效应;(5)实施沿江岸段的合理功能分区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6)省市政府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门槛理论 历史过程 可行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