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荆州市跨江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1
作者 朱黎丽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7-113,共7页
跨江融合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国家重大战略下的次级发展战略,需要促进“一江两岸”融合发展、协同发展、一体发展。论文以荆州市为例,在阐释荆州市跨江融合发展战略意义的基础上,分析跨江发展的条件和面临的挑战,进一步从规划引领、交通先... 跨江融合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国家重大战略下的次级发展战略,需要促进“一江两岸”融合发展、协同发展、一体发展。论文以荆州市为例,在阐释荆州市跨江融合发展战略意义的基础上,分析跨江发展的条件和面临的挑战,进一步从规划引领、交通先行、创新联动、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荆州市跨江融合发展的路径,以推动城市、两岸交通、产业、生态空间融合,从而打造长江中游重要的跨江发展节点城市和新时代两岸协同发展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融合发展 协同发展 发展路径 荆州市
下载PDF
新时期高水平推进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的路径
2
作者 潘娟 《唯实》 2023年第4期64-66,共3页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更加顺畅,创新协作更加紧密,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人文交流更加频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江苏提出“做深做实苏锡常、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和锡常泰、苏...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更加顺畅,创新协作更加紧密,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人文交流更加频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江苏提出“做深做实苏锡常、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和锡常泰、苏通跨江融合,加快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国内大循环”。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支持苏中地区跨江融合,加快实现中部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融合 要素流动 中部崛起 人文交流 苏锡常 苏中地区 党代会报告 互联互通
下载PDF
海门区推动跨江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3
作者 沈旭东 《唯实》 2023年第1期77-79,共3页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优化沿江沿海生产力布局,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南通市海门区通江通海连南通主城,位于沪苏通核心三角的“黄金三角...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优化沿江沿海生产力布局,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南通市海门区通江通海连南通主城,位于沪苏通核心三角的“黄金三角”,具有对接上海、融入苏南的天然优势和现实条件。近年来,该区抢抓战略发展机遇,积极探索跨江融合、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全力打造南通“建设大门户”的“第一窗口”,争当“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发展战略 生产力布局 区域协同发展 天然优势 跨江融合 长三角 党代会报告 更高质量
下载PDF
跨江融合发展中苏中三市政府关系的再审视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萍 王海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6-69,共4页
苏中是一块"承(苏)南启(苏)北"的跳板。苏中三市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对推动苏中崛起和区域协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好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理顺好苏中与苏南乃至长三角城市政府的关系,合理定位苏... 苏中是一块"承(苏)南启(苏)北"的跳板。苏中三市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对推动苏中崛起和区域协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好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理顺好苏中与苏南乃至长三角城市政府的关系,合理定位苏中三市政府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融合 苏中城市 政府合作 对策
下载PDF
推进苏通跨江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锋 包卿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4,共4页
推进苏通跨江融合发展,是江苏省加快推动“省内全域一体化”,做强省内“微循环”,融入长三角“大循环”的战略举措。要从苏州与南通两地历史演进和现实逻辑出发,推动理念、规划、交通、园区、生态、人才、治理和机制等方面加速一体化进... 推进苏通跨江融合发展,是江苏省加快推动“省内全域一体化”,做强省内“微循环”,融入长三角“大循环”的战略举措。要从苏州与南通两地历史演进和现实逻辑出发,推动理念、规划、交通、园区、生态、人才、治理和机制等方面加速一体化进程,为江苏省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通一体化 跨江融合发展 同城化
下载PDF
泰州常州跨江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邵泽义 马尚亭 《江南论坛》 2022年第2期31-35,共5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地区融合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江河两岸相互独立且发展不平衡的两个实体单元,在发展处于特定区间时便会推动实现融合发展、联动发展,这是国内外江河流域城市发展的...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地区融合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江河两岸相互独立且发展不平衡的两个实体单元,在发展处于特定区间时便会推动实现融合发展、联动发展,这是国内外江河流域城市发展的共性路径。泰州和常州两地的发展符合江河流域联动发展的基本表征。常泰大桥的建成为两地实现跨江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两地在地理、文化和产业方面具备了实现跨江融合发展的充分基础,要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方面通过构建同城化联通网络、协同化发展平台和共享化民生圈层的方式推动实现两地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这对助力江苏“中轴崛起”、长三角核心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泰大桥 泰州 常州 跨江融合 发展
下载PDF
跨江融合发展背景下扬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途径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万川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4期136-137,共2页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自身办学质量和科研实力的重要途径。跨江融合发展为扬州在交通、金融、产业和科学资源等诸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在扬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分析跨江融合发展给...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自身办学质量和科研实力的重要途径。跨江融合发展为扬州在交通、金融、产业和科学资源等诸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在扬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分析跨江融合发展给校企合作带来新机遇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在扬高职院校实现深层次、宽领域校企合作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融合 高职 校企合作 新途径
下载PDF
“重塑经济地理”与扬州跨江融合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储东涛 《中国名城》 2014年第3期24-29,共6页
按照中共江苏省委和省政府的部署,扬州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实施跨江融合发展战略,这是扬州谋求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这一机遇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是"重塑经济地理",但是,什么叫"重塑经济地理"?这一理论的来源... 按照中共江苏省委和省政府的部署,扬州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实施跨江融合发展战略,这是扬州谋求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这一机遇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是"重塑经济地理",但是,什么叫"重塑经济地理"?这一理论的来源和内涵是什么?怎样通过"重塑经济地理"谋求扬州的新发展?"重塑经济地理"思维下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的前景是什么?扬州如何实现跨江融合发展的重大突破?这些问题都必须予以明确回答,以动员扬州全市人民全面谋划、砥砺奋进,真正实现扬州跨江向南、融合发展、迅速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经济地理 跨江融合发展 宁镇扬“大都市区” 释放改革红利
下载PDF
跨江融合战略背景下扬州制造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9
作者 刘正良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跨江融合战略是江苏省近期作出的促进苏中地区融入苏南经济板块,与苏南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发展战略。对扬州来说,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产业融合,而制造业的融合又是重中之重。因此,扬州要在明确制造业优势状况的基础上,以优质资源的底气参... 跨江融合战略是江苏省近期作出的促进苏中地区融入苏南经济板块,与苏南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发展战略。对扬州来说,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产业融合,而制造业的融合又是重中之重。因此,扬州要在明确制造业优势状况的基础上,以优质资源的底气参与融合,促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对现有的制造业,既扬长避短,也扬长扬短;要和苏南园区共建,技术共研,推动制造业集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融合战略 融合发展 工业化阶段 制造业优势 对策思考
下载PDF
跨江融合背景下扬州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蒋平 《科技经济市场》 2016年第12期188-189,共2页
扬州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很稳定且呈现上升趋势的原因就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主要方向。在跨江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保证扬州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文对影响扬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些因素展开详细分... 扬州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很稳定且呈现上升趋势的原因就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主要方向。在跨江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保证扬州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文对影响扬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些因素展开详细分析,讨论如何在跨江融合背景下提升扬州的竞争力,并提出了一些发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融合 扬州现代服务业 竞争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江苏跨江融合发展中人民群众获得感研究--以无锡、泰州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成长春 陈琳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跨江通道的开通为跨行政区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园区跨江联动增强了城市间的耦合度和利益趋同性。以江南无锡和江北泰州为例,分析跨江融合发展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研究发现,城市产业创新升级速度缓慢带来城市发展差距大、环境污染... 跨江通道的开通为跨行政区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园区跨江联动增强了城市间的耦合度和利益趋同性。以江南无锡和江北泰州为例,分析跨江融合发展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研究发现,城市产业创新升级速度缓慢带来城市发展差距大、环境污染严重、居民就业层次不高等问题;公共服务体系层次不高引发居民对交通出行便利程度、医疗卫生条件及基础教育的不满;生态环境整治能力不足表现为水质差、水资源治理能力弱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由此,从政策绩效、经济成就和民生价值方面提出提升融合发展中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融合 人民群众 获得感
下载PDF
“引智+保障”——高质量一体化下苏通跨江融合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佳卿 《经济师》 2021年第7期107-108,共2页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毗邻上海的苏州、南通已具备跨江融合的现实基础,但两地融合正遇到同质化竞争、行政壁垒和一体化发展不均衡的挑战。文章分析一体化内外部环境,根据苏通两地跨江融合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提...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毗邻上海的苏州、南通已具备跨江融合的现实基础,但两地融合正遇到同质化竞争、行政壁垒和一体化发展不均衡的挑战。文章分析一体化内外部环境,根据苏通两地跨江融合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提出"引智+保障"战略旨在通过产业升级、利益分配等手段激发苏通融合发展创新活力,将苏通都市带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通跨江融合 长三角一体化 引智战略 保障机制
下载PDF
跨江融合 锡通联动——以无锡市梁溪区与南通市崇川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康权 《江南论坛》 2021年第5期43-45,共3页
锡通两地,人缘相近、地域相连、经济相融、文脉相通。长期以来,两地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对接,合作交流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无锡市与南通市战略合作框架背景(一)无锡百年工商文化历... 锡通两地,人缘相近、地域相连、经济相融、文脉相通。长期以来,两地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对接,合作交流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无锡市与南通市战略合作框架背景(一)无锡百年工商文化历史悠久,人均GDP全国第二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合作框架 人均GDP 工商文化 文明发源地 深度融合 跨江融合 无锡市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下扬-镇合并跨江融合发展浅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广桂 陈云岳 《中国农业会计》 2021年第8期49-51,共3页
“1+3”功能区的发展战略构想是江苏的顶级发展战略。本文从行政区划调整的角度出发,在剖析江苏省跨江融合及南京都市圈、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扬州-镇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证了“扬州-镇江”跨江融... “1+3”功能区的发展战略构想是江苏的顶级发展战略。本文从行政区划调整的角度出发,在剖析江苏省跨江融合及南京都市圈、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扬州-镇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证了“扬州-镇江”跨江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得出“扬州-镇江”务必进行战略性行政区划合并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镇 跨江融合 一体化发展 聚集(虹吸)效应 辐射效应
下载PDF
在跨江融合发展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江苏省仪征市为样本
15
作者 陈志琴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第20期10-11,共2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城镇建设的大方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并确定发展的方向。文章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新兴城镇化假设的有利于不利因素,并就如何抢抓跨江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化建设提...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城镇建设的大方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并确定发展的方向。文章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新兴城镇化假设的有利于不利因素,并就如何抢抓跨江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建设 跨江融合 建议
下载PDF
南北联动:助力产业跨江融合 被引量:1
16
作者 简晓彬 刘峻源 《群众》 2020年第22期38-39,共2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前召开的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明确要求,把新发展格局作为全省谋划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大坐标,以省内循环为牵引,支撑国内循环、推动东亚循环、促进国际循环。南北联动、跨江融合,加快省内全域一体化,是江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协调的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更是把握新形势深度融入“双循环”的破题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跨江融合 双循环 高质量发展 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能力 更高质量 联动
下载PDF
高水平一体化建设跨江融合新平台 被引量:1
17
作者 虞越嵩 《群众》 2022年第8期24-25,共2页
南北挂钩共建开发区是江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和亮点品牌。自2006年起,共建园区已成为我省南北挂钩合作的重要抓手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跨江联动、整合南北优势资源、缩小南北发展差距的积极作用。2009年、2010... 南北挂钩共建开发区是江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和亮点品牌。自2006年起,共建园区已成为我省南北挂钩合作的重要抓手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跨江联动、整合南北优势资源、缩小南北发展差距的积极作用。2009年、2010年南通分别与“隔江相望”的苏州、无锡合作共建苏通、锡通科技产业园。2020年,为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的要求,策应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南通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苏通、锡通园区一体化运作,成立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推动“跨江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区域 科技产业园区 一体化运作 合作共建 跨江融合 区域协调发展 创新举措 南通市委
下载PDF
苏通跨江融合对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的作用
18
作者 李语航 《中国市场》 2021年第15期51-53,共3页
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在中国范围内发展相对快速的区域之一就是长江三角洲区域。该区域以上海为中心,周边多个城市协同发展。文章以苏州南通跨江融合作为例子,分析两个城市间融合发展的优缺点,以便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发挥两... 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在中国范围内发展相对快速的区域之一就是长江三角洲区域。该区域以上海为中心,周边多个城市协同发展。文章以苏州南通跨江融合作为例子,分析两个城市间融合发展的优缺点,以便为其他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发挥两地交通路网优势,促进人才交流和互动,提升企业发展质量,进而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完成创新发展目标,打造一流城市群体,使长三角区域成为世界创新发展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区域一体化 跨江融合
下载PDF
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基于南通产业跨江融合数据样本视角
19
作者 顾青山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推进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是发挥比较优势互补耦合功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南通与上海、苏南城市隔江相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南通产业跨江融合的独特优势。明晰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聚焦区域经济联系、区域比... 推进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是发挥比较优势互补耦合功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南通与上海、苏南城市隔江相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南通产业跨江融合的独特优势。明晰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聚焦区域经济联系、区域比较优势、区域创新活动、区域产业分工和区域产业协同在产业融合中的驱动作用,不仅为南通产业跨江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其他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因此,推进南通产业跨江融合,必须密切区域产业联系,畅通生产要素流动;提升配套体系整体效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施制造产业高端引领,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强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增强产业集聚和扩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跨江融合 比较优势 互补耦合 内在机理
下载PDF
从近代商缘看锡通跨江融合的现在和未来
20
作者 倪自宏 《江南论坛》 2021年第3期10-12,共3页
自20世纪初以来,无锡与南通在兴办实业、城市建设等方面相互借鉴、密切合作、共同发展,沉淀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以无锡荣氏兄弟、南通张謇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爱国企业家,既立足家乡、站稳上海、面向全国举业兴城,也曾多次牵手互助、共克... 自20世纪初以来,无锡与南通在兴办实业、城市建设等方面相互借鉴、密切合作、共同发展,沉淀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以无锡荣氏兄弟、南通张謇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爱国企业家,既立足家乡、站稳上海、面向全国举业兴城,也曾多次牵手互助、共克时艰、创业兴盛,铸就了无锡"百年工商名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荣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工商业 兴办实业 荣氏兄弟 中国近代第一城 跨江融合 共克时艰 企业家 密切合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