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流域治理中的地方政府权力作用机制优化研究——以渭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艺星 周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随着跨流域治理事务的日趋复杂,“强”纵向权力作用机制和“弱”横向权力作用机制已难以适应其要求,迫切需要构建横纵双强的权力作用机制。然而,横向权力作用机制在对话、协商、利益协调等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横向上,... 随着跨流域治理事务的日趋复杂,“强”纵向权力作用机制和“弱”横向权力作用机制已难以适应其要求,迫切需要构建横纵双强的权力作用机制。然而,横向权力作用机制在对话、协商、利益协调等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横向上,要完善跨流域的法律保障,形成流域保护的合作共识,搭建对话协商的平台,建立合理的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加强斜向沟通;在纵向上,要加强纵向的经济激励,给予下级政府更多自主治理权;在横纵双向上,要建立健全权力配置机制,理清权力构成和权力运作机制的关系,优化数字协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跨流域治理 权力作用机制 渭河流域
下载PDF
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发展趋势与跨流域治理的必要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宜进 蔡述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34-338,共5页
回顾了近五百年来长江中游洪涝灾害发生的历史,运用历史外推原理对洪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在未来的十几年内,长江中游洪灾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在防御对策上,中央“三十二字”指导原则提出后,人们普遍把眼光投向流域内生态... 回顾了近五百年来长江中游洪涝灾害发生的历史,运用历史外推原理对洪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在未来的十几年内,长江中游洪灾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在防御对策上,中央“三十二字”指导原则提出后,人们普遍把眼光投向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治理。从历史看,长江中游自古以来就是受洪患严重威胁的地区,近代流域内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加剧了这一威胁,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治理十分重要。但导致长江中游洪灾的根本原因还是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不合理造成的,多数年份长江流域与海河、滦河流域等华北地区水资源的多寡相矛盾,“南涝北旱”时有发生。因此实施跨流域治理,采取“南水北调”中线方案,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根治长江中游的洪患,而且还能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的不利局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洪涝灾害 趋势预测 跨流域治理
下载PDF
流域治理中跨域间治污成本分担失衡研究
3
作者 徐娟 彭千芸 杨继生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8,共13页
流域治理需要上下游协同配合,然而河长制在推行过程中却仍然出现“各管一段、各自为战”的现象,存在协同治理困境。本文从上、中、下游间成本分担失衡的角度,基于HCW方法构建反事实路径,测度政策执行导致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相对于潜在路... 流域治理需要上下游协同配合,然而河长制在推行过程中却仍然出现“各管一段、各自为战”的现象,存在协同治理困境。本文从上、中、下游间成本分担失衡的角度,基于HCW方法构建反事实路径,测度政策执行导致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相对于潜在路径的减少,以此来度量经济社会成本,并进一步测度流域内成本分担失衡程度,以剖析协同治理困境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在流域治理中,上游承担的经济成本和就业成本均高于下游地区,存在显著的成本分担失衡。平均来看,上、中、下游的经济成本分别约占各自地区生产总值的10.00%~13.92%、7.92%~10.57%、3.70%~4.91%,就业成本分别约占各自就业量的10.75%~13.03%、7.96%~9.36%、4.01%~5.11%。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流域治理中地区间成本分担失衡的生态补偿方案提供了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治理 河长制 成本分担失衡
下载PDF
跨域生态治理模式:一个纵-横双向权力关系视角——以赤水河流域治理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树文 周轩宇 王文颖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3-441,共9页
跨流域治理是跨域生态治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流域治理的问题特征决定流域治理内存在纵-横双向权力关系交互得以多样的跨域治理模式类型,主要包括政府权威主导型、混合型权威主导型和多元联合型三种治理模式。基于纵-横向权力关系的视角... 跨流域治理是跨域生态治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流域治理的问题特征决定流域治理内存在纵-横双向权力关系交互得以多样的跨域治理模式类型,主要包括政府权威主导型、混合型权威主导型和多元联合型三种治理模式。基于纵-横向权力关系的视角构建双向权力关系互动框架,分析赤水河跨省际流域现状、现实问题和实践经验。结果表明:目前赤水河流域治理形成以纵向中央统筹为主、地方分级负责,横向政府和相关部门、非政府机构和公众多元合作的治理格局,处于混合型权威主导型阶段,但已具备多元共治的基础条件。中国的制度环境和政治生态决定赤水河流域治理模式的转型定位是纵-横权力关系双向强化的多元联合型模式,即通过纵向党政联合“造势、强势、行势”权力关系以及横向职能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基于信任的协同联合权力关系的匹配与调整。基于此,赤水河流域治理模式的转型完成不仅需要纵向权威的扩散与延续,也需要横向权力关系即政府与市场主体、政府与市民社会的互相匹配和彼此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治理 纵-横向权力关系 模式定位 多元联合
下载PDF
我国跨界流域环境治理政策困境研究——以太湖流域治理的利益机制分析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曲展 吕丹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577-580,共4页
流域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与流域环境政策的跨区域性之间的矛盾使得流域环境政策在区域合作中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从环境政策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互动的角度,运用博弈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太湖地区的流域环境政策为例,通过分析中央... 流域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与流域环境政策的跨区域性之间的矛盾使得流域环境政策在区域合作中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从环境政策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互动的角度,运用博弈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太湖地区的流域环境政策为例,通过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间在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博弈过程来探讨流域环境保护的利益驱动机制,并依据其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博弈 流域治理 流域环境治理政策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冲突预防机制缺失与跨流域治理困境——以尼罗河流域倡议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贾佳美子 《中国非洲学刊》 2022年第1期126-142,148,共18页
签署水资源合作条约与建立多边跨流域机制为国家间合作提供了基础,但跨流域治理也面临着失灵困境:跨流域合作机构有时难以应对上下游国家因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所引发的危机。冲突预防机制缺失是导致跨境流域治理困境的重要原因,这... 签署水资源合作条约与建立多边跨流域机制为国家间合作提供了基础,但跨流域治理也面临着失灵困境:跨流域合作机构有时难以应对上下游国家因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所引发的危机。冲突预防机制缺失是导致跨境流域治理困境的重要原因,这一点被既有文献所忽视。冲突预防机制是指各层面行为体主动实施的、以缓解国家间紧张关系为目的的各种中长期手段和策略,包含理念和措施两项要素,其最终目标是在该机制运行过程中解决冲突,包括条约签署、机构建设、项目实施与监测评估四个指标。这一分析框架可以解释尼罗河流域倡议为何失效。具体来说,尼罗河流域倡议并未在理念和措施上符合冲突预防机制的四项环节,既无法巩固机制能力建设,也缺乏积极应对危机的能力,导致流域治理陷入困境。冲突预防机制分析框架不但推进了国际资源合作机制的理论进展,还对建设跨境河流合作机制具有实践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预防 跨流域治理 尼罗河流域倡议 冲突管理
原文传递
跨省界湖泊水污染治理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爽 祝栋林 《环境科技》 2016年第3期58-61,共4页
构建行之有效的跨界治理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解决现行以属地性为主的流域管理模式弊端是缓解重点流域跨界水污染问题的必然需求。结合现有国内外最新的流域治理经验和创新思路,以太湖地区淀山湖流域为例,从流域管理顶层设计、协调机制... 构建行之有效的跨界治理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解决现行以属地性为主的流域管理模式弊端是缓解重点流域跨界水污染问题的必然需求。结合现有国内外最新的流域治理经验和创新思路,以太湖地区淀山湖流域为例,从流域管理顶层设计、协调机制、政策执行等层面深入剖析跨界流域治理存在的根本问题,提出建立淀山湖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商机制、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法规、完善水质和污染源的监测体系及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实施双向生态补偿制度、完善水权定价和排污权交易机制等5大对策建议,为我国跨省界重点流域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治理 水污染防治 淀山湖流域
下载PDF
区域协同治理视角下太湖流域湖长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锋 封雯静 《水利经济》 2023年第4期61-65,81,104,105,共8页
为研究跨界湖长制的本质机制,通过多元主体博弈系统中湖长与企业、区域内湖长、区域间湖长的多方博弈,对太湖治理困境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发现,太湖流域湖长制存在问题的内因在于理性经济人的利益相关性,可以通过外界元素达成多方共赢的... 为研究跨界湖长制的本质机制,通过多元主体博弈系统中湖长与企业、区域内湖长、区域间湖长的多方博弈,对太湖治理困境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发现,太湖流域湖长制存在问题的内因在于理性经济人的利益相关性,可以通过外界元素达成多方共赢的局面。借鉴矩阵式组织框架,融合流域内各区域湖长层级体系与协同理论,构建了太湖流域区域协同治理多维模式框架,涵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多元主体、多维作用。基于区域协同治理框架,建议从政府角度,明晰权责划分,完善评价体系;从企业角度,优化生态补偿,加强技术革新;从社会组织角度,优化科研投入,强化理论渗入;从公众角度,群众参与治理,加强反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治理 湖长制 区域协同治理 多元主体博弈系统 太湖流域
下载PDF
毛泽东流域治理思想管窥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慧芝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65,共4页
毛泽东的流域治理思想可归结为"流域性"系统治理、"跨流域"平衡治理、"多行政区"联合治理。即:流域治理要尊重流域运动规律,进行全方位系统治理,做到"自然-生态-社会"的统筹兼顾;不同流域之间... 毛泽东的流域治理思想可归结为"流域性"系统治理、"跨流域"平衡治理、"多行政区"联合治理。即:流域治理要尊重流域运动规律,进行全方位系统治理,做到"自然-生态-社会"的统筹兼顾;不同流域之间、同一流域干支流之间的"跨流域"的"引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打破地方行政分割、从流域大局出发,进行"多行政区"联合治理。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目前的流域治理中,必须确立流域系统意识、打破地方行政区划、走群众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流域治理思想 流域性”系统治理 流域”平衡治理 “多行政区”联合治理 启示
下载PDF
跨域流域沿岸产业重构与优化
10
作者 吕丹 陈媛媛 陈艳磊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43,共7页
流域沿岸的产业布局是经济作用于自然流域的载体和影响单元,人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产业发展对水环境、水资源所产生的胁迫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对于跨域流域的产业布局。笔者试图站在以流域为"轴线"的观测视角,以辽河... 流域沿岸的产业布局是经济作用于自然流域的载体和影响单元,人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产业发展对水环境、水资源所产生的胁迫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对于跨域流域的产业布局。笔者试图站在以流域为"轴线"的观测视角,以辽河流域为例,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以水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条件,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优选模型,对跨行政区划的流域沿岸产业布局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据此提出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治理 沿岸产业优化 产业布局 辽河流域
下载PDF
以检察视角审视鄂陕两地跨区域流域治理——以湖北省十堰市郧西断面为例
11
作者 刘建斌 刘永锋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4年第20期0203-0205,共3页
文章以汉江郧西段为例,从检察视角探讨了鄂陕跨区域流域治理的挑战与对策。郧西县作为南 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其水质安全至关重要。面对固体垃圾、污水排放和非法采砂等跨区域流域 污染问题,文章指出了监管难度、技术不足和跨... 文章以汉江郧西段为例,从检察视角探讨了鄂陕跨区域流域治理的挑战与对策。郧西县作为南 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其水质安全至关重要。面对固体垃圾、污水排放和非法采砂等跨区域流域 污染问题,文章指出了监管难度、技术不足和跨区域管理的复杂性等现状。为提高治理效率,建议实施区 域内检察集中管辖、强化检察一体化履职,以及推动社会共治,确保流域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流域治理 郧西断面 水质安全 污染问题 检察履职
下载PDF
区域性河长制工作问题探讨与建议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伟强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2期118-121,142,共5页
河长制是解决我国复杂水环境问题、明确河道水环境职责、完善水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保障。目前,关于河长制的研究,大多围绕具体河流实践案例,缺乏横向对比分析与问题梳理。文章系统总结了河长制的最新进展及特点,从“一河一策”编制方案... 河长制是解决我国复杂水环境问题、明确河道水环境职责、完善水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保障。目前,关于河长制的研究,大多围绕具体河流实践案例,缺乏横向对比分析与问题梳理。文章系统总结了河长制的最新进展及特点,从“一河一策”编制方案、河湖健康评价及跨界河流协同治理3个方面,回顾了河长制的实施进展,总结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3项河长制的实行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河湖长制3.0版,指出河长制在今后执行过程中需要推进“一河一策”技术方案和指南编制,以及在治理体系上自上而下地推动跨界河湖区域河湖长协作,自下而上地赋能社区等,为河湖管理迭代升级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一河一策 河湖评价 跨流域治理
下载PDF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何以实现?——以汀江-韩江流域治理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冠宇 巩宜萱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5,173,174,共11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从近年来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看,中央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实现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关键所在,而汀江-韩江跨省流域作为全国第二个开展生态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从近年来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看,中央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实现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关键所在,而汀江-韩江跨省流域作为全国第二个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其运行机制和成功模式值得关注与研究。文章通过对汀江-韩江跨省流域治理的案例分析,从探索、完善和巩固三个阶段回顾其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的过程,总结了汀江-韩江跨省流域治理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的运行机制,并试图基于外部性理论与多源流框架的横向生态补偿议程设置展开理论对话,为我国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借鉴经验。研究发现,未来推进流域生态治理、提升其治理效能,政府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协同联动;二是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规框架。这既是公共治理的责任,也是公共事务的规定,更是公共政策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治理 生态补偿 生态治理 合作治理 汀江-韩江流域
原文传递
二维权力架构下河长制的运行逻辑与发展走向 被引量:4
14
作者 丰云 《行政与法》 2019年第10期76-85,共10页
基于跨流域治理中二维权力作用的强弱,可以构建'弱治理型''强治理型''权威主导型'及'资源依赖型'四种流域治理模式。运用'纵向-横向'二维权力架构分析河长制的运行逻辑可以发现,河长制缘起于... 基于跨流域治理中二维权力作用的强弱,可以构建'弱治理型''强治理型''权威主导型'及'资源依赖型'四种流域治理模式。运用'纵向-横向'二维权力架构分析河长制的运行逻辑可以发现,河长制缘起于纵横向权力的双重弱化,是跨流域治理'权威主导型'向'强治理型'的过渡,制度创新在于纵横向权力的双向共治,制度缺陷在于对纵向行政权威的高度依赖。未来河长制的发展走向应正视现有河长制对纵向权威的过于依赖和横向协作的不足,以'资源依赖型'模式为发展目标,继续加强纵向政府间的理性联动,强化横向主体间的整体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纵向—横向”二维权力 跨流域治理 运行逻辑
下载PDF
共治式协商:跨村河流协商治理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华北席村的形态调查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涛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7,共6页
基层治水是构成水利治理的重要部分,在对传统时期华北席村三庄河跨村治理的调查中发现,村落内部及村落间的农户通过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能够成功规避村落用水过程中的冲突,以实现跨村河流的有序利用。跨村共治式协商治水建立在熟人社会... 基层治水是构成水利治理的重要部分,在对传统时期华北席村三庄河跨村治理的调查中发现,村落内部及村落间的农户通过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能够成功规避村落用水过程中的冲突,以实现跨村河流的有序利用。跨村共治式协商治水建立在熟人社会所构建的人情关系网络之下,村内及村落间用水农户本着平等、公平、互信的原则进行有效协商,在相互退让与妥协中达成共识,形成符合各方利益的制度设计,共同维护流域村落合理的用水秩序。基于历史的延续性,跨村河流的协商式治理机制可为探索当前流域治理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治式协商 流域治理 “河长制” 共建共治共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