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大型跨海桥隧工程测量基准的建立与维护
1
作者 熊金海 吴迪军 熊伟 《测绘地理信息》 2013年第1期49-51,共3页
简要介绍了港珠澳大桥首级控制网的建网与复测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阐述了港珠澳大桥GSN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建设特点、难点、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与维护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工程坐标系投影长度变形对主体工程施工的残余... 简要介绍了港珠澳大桥首级控制网的建网与复测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阐述了港珠澳大桥GSN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的建设特点、难点、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与维护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工程坐标系投影长度变形对主体工程施工的残余影响,提出了按精度等级由低至高、分阶段实施的海中高程基准传递的总体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跨海桥隧工程 首级控制网 工程CORS 高程传递
原文传递
河口海岸桥隧工程设计流速推算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军宁 辛文杰 +1 位作者 何杰 王红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5-853,共9页
跨海桥隧工程设计需要推算工程位置不同重现期设计流速,由于现场缺乏长期实测流速资料,设计流速推算存在很大困难。研究提出了采用不同重现期典型风暴潮过程推算河口海岸设计流速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河口地区考虑洪水径流与风暴潮流的耦... 跨海桥隧工程设计需要推算工程位置不同重现期设计流速,由于现场缺乏长期实测流速资料,设计流速推算存在很大困难。研究提出了采用不同重现期典型风暴潮过程推算河口海岸设计流速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河口地区考虑洪水径流与风暴潮流的耦合。在依据澳门验潮站1925—2003年实测潮位资料分析珠江口海域风暴潮过程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潮位和潮差年极值频率分析结果构建了不同重现期典型风暴潮潮型。采用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重现期风暴潮和上游一般洪水组合条件下珠江口水域的流场,得出港珠澳大桥沿线各控制点处设计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桥隧 设计流速 风暴潮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写在上海芦洋大桥,杭州湾大桥及珠江大桥即将设计施工之际——美国Chesapeake Bay长桥及隧道工程给中国的启示
3
作者 徐铭 徐放 《建设科技》 2002年第3期85-87,共3页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将在近海建造多座跨海大桥,以往梦想的“飞虹跨海”将成现实。美国弗吉尼亚州切撒匹克湾在1960-1964建成号称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跨海桥隧工程(见图1,照片)。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美国 跨海桥隧工程 珠江大桥 杭州湾大桥 声洋大桥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影响的计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跃 杜洁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75-1287,共13页
立足于旅游供需空间系统视角,运用旅游流引力模型及GIS集成方法分析港珠澳大桥建成前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和居民出游力的格局,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旅游一体化趋势。研究表明:1)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使得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旅游流... 立足于旅游供需空间系统视角,运用旅游流引力模型及GIS集成方法分析港珠澳大桥建成前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和居民出游力的格局,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旅游一体化趋势。研究表明:1)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使得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旅游流潜力分布更加均衡,有利于珠江口两岸地区的均衡发展,推动港珠澳大桥绿色政策通道建设,打破行政壁垒以实现旅游要素的自由流通,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从均衡发展走向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的关键。2)大湾区11个城市旅游竞争力和居民出行力的变化幅度与大桥开通后交通可达性的提升幅度显著相关,并呈现明显的空间距离衰减特征;大桥的开通降低了两岸之间的旅游抗阻力,显著加强了珠江口两岸城市的旅游合作关系,尤其是东西岸城市群(中国香港、深圳、中国澳门和珠海)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3)港珠澳大桥影响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竞争力和居民出游力的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聚集特征,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大桥直接连接的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珠海;中山及珠海的部分区域被高值邻居包围,受扩散的机会较大;而广佛和深莞的部分区域为低值聚集区,呈现一定的边缘化趋势。大桥对港澳核心城市群优势的加强作用明显,广州及附近区域的相对地位被削弱,大湾区的旅游格局从以广州为中心的核心集聚向多中心辐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跨海桥隧 区域旅游一体化 旅游流 引力模型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