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跨湖桥遗址的古稻遗存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郑云飞 蒋乐平 郑建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新石器时代的稻作起源问题 ,对距今 70 0 0~ 80 0 0年前的浙江省杭州市近郊新发现的跨湖桥遗址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和植物遗存调查。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显示 ,除第 11层外 ,其他各层都有来自稻叶片运动细胞的硅酸体 ,而... 为了深入了解新石器时代的稻作起源问题 ,对距今 70 0 0~ 80 0 0年前的浙江省杭州市近郊新发现的跨湖桥遗址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和植物遗存调查。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显示 ,除第 11层外 ,其他各层都有来自稻叶片运动细胞的硅酸体 ,而且硅酸体的形状较大 ,与现代栽培粳稻的相似。植物遗存调查显示 ,跨湖桥遗址中有大量的稻谷、稻米和谷壳等古稻遗存 ;其中 ,稻谷的长宽比为 2 .71,稻米的长宽比为 2 .6 8,稻谷粒型与现代栽培稻的籼稻相似。研究结果表明 ,长江下游可能是我国稻作起源地之一 ,跨湖桥遗址的古稻可能是尚未完全分化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跨湖桥遗址 水稻 考古 新石器时代 碳化稻米
下载PDF
浙江跨湖桥遗址所出刻划符号试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长丰 张居中 蒋乐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树一帜的考古学文化,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符号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可能与数字卦有关的符号类型,这对我们更进一步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跨湖桥遗址 符号 数字卦
下载PDF
浙江萧山跨湖桥独木舟遗址加固保护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慧 张金萍 杨隽永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99,共5页
为了保证所用加固材料对跨湖桥独木舟遗址土壤加固的有效性,使用改性水性环氧和正硅酸乙酯两种加固材料,分别于该遗址隐蔽部位进行了小面积加固试验,通过测试加固前后的土壤密度、pH值和色差以及强度等,对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为了保证所用加固材料对跨湖桥独木舟遗址土壤加固的有效性,使用改性水性环氧和正硅酸乙酯两种加固材料,分别于该遗址隐蔽部位进行了小面积加固试验,通过测试加固前后的土壤密度、pH值和色差以及强度等,对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加固后的土壤干密度有所提高,土壤更加密实,仍处于原来的中性环境,保持土壤原貌,抗剪强度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独木舟遗址 改性水性环氧 加固保护
下载PDF
室内土遗址气-液相变补水的可行性研究——以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思嘉 张秉坚 吴健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25,共10页
土遗址保护具有很大难度,其中土体中水分的单向迁移和蒸发是室内土遗址产生各种病害的重要原因,实践表明保存原状或采用各种化学材料进行加固都很难预防。利用人工“气-液相相变补水”的原理,在不改变土遗址原状的条件下,控制和维持室... 土遗址保护具有很大难度,其中土体中水分的单向迁移和蒸发是室内土遗址产生各种病害的重要原因,实践表明保存原状或采用各种化学材料进行加固都很难预防。利用人工“气-液相相变补水”的原理,在不改变土遗址原状的条件下,控制和维持室内土遗址水分的平衡,以达到稳定土中盐分、防止土体开裂和粉化的目标,这可能成为一种室内土遗址保护的新技术。为此,以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为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包括:实验室气-液相变补水小试验、建立水汽冷凝速率方程、开展室内土遗址现场补水实验等。初步探索了各种控制条件对补水速率的影响,验证了气-液相变补水的可行性与效果,为未来更大规模试验提供了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保护 相变 补水 跨湖桥 盐碱
下载PDF
卫星遥感探讨杭州湾跨湖桥古文化消失原因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永江 姜晓玮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
8000a前产生于杭州湾南部的跨湖桥史前灿烂文化,在辉煌了1000多a后,却神秘地消失了。针对这种消失,考古界还没有发现确凿的原因。本文从卫星遥感角度,分析跨湖桥所处的地理、地貌特征,提出了钱塘江天文大潮冲毁跨湖桥文化的假说,希望这... 8000a前产生于杭州湾南部的跨湖桥史前灿烂文化,在辉煌了1000多a后,却神秘地消失了。针对这种消失,考古界还没有发现确凿的原因。本文从卫星遥感角度,分析跨湖桥所处的地理、地貌特征,提出了钱塘江天文大潮冲毁跨湖桥文化的假说,希望这种观点能够对跨湖桥这个难以用常规考古方法解决的史前文化消失问题提供一种有益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文化 卫星遥感 钱塘江天文大潮
下载PDF
试论跨湖桥文化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心喜 《四川文物》 2006年第4期61-70,共10页
作为全国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其8000年的历史,成为浙江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一。研究表明,跨湖桥文化遗存的器物形态及其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内涵迥... 作为全国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其8000年的历史,成为浙江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一。研究表明,跨湖桥文化遗存的器物形态及其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内涵迥异于附近地区发现的同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可明确为浙江境内一个新型的、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即跨湖桥文化。跨湖桥文化的命名,有助于加深对浙江境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加强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的田野考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文化 新石器时代 研究
下载PDF
跨湖桥文化先民发明了陶轮和制盐 被引量:4
7
作者 柳志青 沈忠悦 +1 位作者 柳翔 施加农 《浙江国土资源》 2006年第3期58-60,共3页
一、引言 将陶轮和制盐放在同一篇论文中讨论.看起挺别扭.其实陶轮和食盐正是跨湖桥文化制陶工艺中二个不可缺失的环节。
关键词 制盐 发明 制陶工艺 食盐 跨湖桥文化
下载PDF
从杭州跨湖桥出土的八千年前茶、茶釜及相关考古发现论饮茶起源于中国吴越地区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珲 《农业考古》 2003年第2期268-281,共14页
关键词 杭州 跨湖桥 茶釜 考古发现 饮茶 中国吴越地区 起源
下载PDF
跨湖桥文化的命名及年代学的讨论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心喜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4-70,共7页
作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其与它同一类型的下孙遗址,在器物形态及其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内涵迥异于附近地区发现的同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可明... 作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其与它同一类型的下孙遗址,在器物形态及其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内涵迥异于附近地区发现的同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可明确为浙江境内一个新型的、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即跨湖桥文化。跨湖桥文化的命名,有助于加深对浙江省境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加强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的田野考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 研究
下载PDF
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心喜 《文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3,共6页
作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杭州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其七八千年的历史,成为浙江省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90年、2001年和2002年,文物部门三次对这一遗址发掘表明,其器物形态及其组合、制陶技术... 作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杭州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其七八千年的历史,成为浙江省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90年、2001年和2002年,文物部门三次对这一遗址发掘表明,其器物形态及其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内涵迥异于附近地区发现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可明确为一个新型的、独立的考古学文化类型.本文以公开发表的考古发掘材料为依据,对跨湖桥遗存的文化面貌作轮廓性的概述,同时对相关问题阐述我们的认识,以求教于诸位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跨湖桥遗址 文化遗址 彩陶 文化堆积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跨湖桥遗址的人们在浙江史前史上的贡献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汝祚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51-55,共5页
跨湖桥遗址的人们创造了灿烂文化 ,在浙江史前史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有榫木构件的出现 ,经河姆渡文化人们的发展 ,其后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特点。跨湖桥遗址的彩陶 ,与陕西临潼白家村老官台文化的彩陶 ,在风格上截然不同 ,分... 跨湖桥遗址的人们创造了灿烂文化 ,在浙江史前史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有榫木构件的出现 ,经河姆渡文化人们的发展 ,其后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特点。跨湖桥遗址的彩陶 ,与陕西临潼白家村老官台文化的彩陶 ,在风格上截然不同 ,分属南北两大系统。跨湖桥遗址刻划纹的发展 ,为良渚文化时期雕琢精细而优美的玉器纹饰的产生奠立了基础。跨湖桥遗址早期的年代 ,为距今 80 0 0多年 ,把长期停留在晚期的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推进到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遗址 木榫 彩陶
下载PDF
从跨湖桥出发:中国漆艺8000年(上)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剑石 《中国生漆》 2015年第3期4-12,共9页
本文第一部分,中国漆树的资源与生漆的广泛应用。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漆艺造物与《髹饰录》及其对外交流:分为新石器、春秋战国、秦汉漆艺的"上半时"和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下半时",纵... 本文第一部分,中国漆树的资源与生漆的广泛应用。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漆艺造物与《髹饰录》及其对外交流:分为新石器、春秋战国、秦汉漆艺的"上半时"和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下半时",纵观中国8000年的漆艺史,展望中国漆艺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 漆树 生漆 漆艺 造物 髹饰录
下载PDF
试论跨湖桥文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心喜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35-41,共7页
作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其8000年的历史,成为浙江省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研究表明,跨湖桥文化遗存的器物形态及其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 作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其8000年的历史,成为浙江省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研究表明,跨湖桥文化遗存的器物形态及其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内涵迥异于附近地区发现的同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可明确为浙江境内一个新型的、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即跨湖桥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文化 新石器时代 研究
下载PDF
跨湖桥独木舟对探索中国舟船文化发端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志标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3-28,共6页
跨湖桥独木舟遗存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船史研究的重大空白,不仅为"独木舟在长江中下游和滨海地区形成于8000年前或更早"的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证据,并为进一步研究国内独木舟、木桨、木船工场、帆以及木板船最早出现的年代... 跨湖桥独木舟遗存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船史研究的重大空白,不仅为"独木舟在长江中下游和滨海地区形成于8000年前或更早"的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证据,并为进一步研究国内独木舟、木桨、木船工场、帆以及木板船最早出现的年代提供了新的线索。以此为基础,在远古百越文化的大背景和大格局中,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文化持续跨海远航传播的事实,重新合理推测远古新石器时代中国舟船文化发端时期可能的状况,对推动中国舟船史前史的研究进一步具体深入地进行下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独木舟 木桨 木作加工场 席状编织物 中国舟船文化发端
下载PDF
跨湖桥:华夏漆器文化的发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振纪 《中国生漆》 2018年第2期6-9,54,共5页
自八千年以前,位于杭州萧山的跨湖桥文化见证了华夏漆器文化的诞生。以杭州为发源,历经各个时期至宋元时迎来了中华漆器的黄金时代,诞生了无数璀璨的漆艺杰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漆器艺术作为中华文化极具特色的物质表现,随着陆海丝绸... 自八千年以前,位于杭州萧山的跨湖桥文化见证了华夏漆器文化的诞生。以杭州为发源,历经各个时期至宋元时迎来了中华漆器的黄金时代,诞生了无数璀璨的漆艺杰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漆器艺术作为中华文化极具特色的物质表现,随着陆海丝绸之路的形成,与丝绸、瓷器等中国物产一道远播海外,为世界物质文明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中国漆器坚牢耐用、迷人雅致,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与珍视。因此,追本溯源,对跨湖桥漆器文化乃至中华漆器文化的肇始再行观察,将让我们对中华漆器文化的形成有更深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 漆器 文化 发源 跨湖桥
下载PDF
智杀猛虎的跨湖桥遗址先民
16
作者 柳志青 柳翔 《浙江国土资源》 2006年第10期58-59,共2页
一、引言 据考古学家们研究:距今8200—7000年的跨湖桥遗址先民不仅种植水稻、养猪、采集野生植物,还结网,养狗进行大规模的渔猎活动,渔猎的动物多达34种。从早期到晚期,渔猎所获肉食在肉食来源比例中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明显增加... 一、引言 据考古学家们研究:距今8200—7000年的跨湖桥遗址先民不仅种植水稻、养猪、采集野生植物,还结网,养狗进行大规模的渔猎活动,渔猎的动物多达34种。从早期到晚期,渔猎所获肉食在肉食来源比例中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明显增加,说明渔猎技术有很大提高。最引人注意的是在遗址中发现了虎骨。跨湖桥遗址先民竟然能将百兽之王当食物,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事。这些勇士们是如何杀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 遗址 野生植物 考古学 肉食 养狗 食物
下载PDF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17
作者 王伟 《建筑与文化》 2008年第4期74-75,共2页
"跨湖桥遗址"位于杭州钱塘江南岸风景秀丽的萧山湘湖景区,是距今约8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
关键词 博物馆 博物院 文化机构 跨湖桥遗址
下载PDF
遗址博物馆土遗址病害调查与成因分析——以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燕祎 王思嘉 +1 位作者 张秉坚 吴健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2,共10页
潮湿环境土遗址的保护一直是非常困难的课题。当遗址与其他材质的文物共存时,保护难度更高。为了探讨遗址博物馆内病害发生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未来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措施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以杭州市萧山区跨湖桥遗址为例开展调查... 潮湿环境土遗址的保护一直是非常困难的课题。当遗址与其他材质的文物共存时,保护难度更高。为了探讨遗址博物馆内病害发生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未来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措施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以杭州市萧山区跨湖桥遗址为例开展调查研究。发现盖棚可以防止雨水对土遗址的破坏,但造成了水和盐的单向迁移,是目前土遗址病害的主要根源。对于室内遗址博物馆,如何解决遗址土体水分单向迁移带来的破坏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开展研究的课题,建议尽快开展室内土遗址补水技术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 土遗址 病害 盐迁移 温湿度
下载PDF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动物骨骼表面微痕与人类行为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施梦以 武仙竹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3-729,共7页
浙江跨湖桥遗址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距今约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中出上有大黾哺乳动物骨骼,通过显微观测和统计,发现遗址动物骨骼表面有丰富的人工改造痕迹,并有家畜狗的啃咬痕迹等。其中人工改造痕迹的比重,达到所观察标... 浙江跨湖桥遗址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距今约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中出上有大黾哺乳动物骨骼,通过显微观测和统计,发现遗址动物骨骼表面有丰富的人工改造痕迹,并有家畜狗的啃咬痕迹等。其中人工改造痕迹的比重,达到所观察标本总数的17.57%。人工改造痕迹的显微特征、排列规律、分布位置等,反映遗址古居民已熟练掌握了剥皮、分解、剔肉等多种屠宰和加工技术。遗址古居民还对动物资源进行肉食之外的其他目的的开发,如把动物骨骼作为原料进行其他生产性加工等。跨湖桥遗址骨骼表面痕迹的观测,显示中国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居民屠宰加工方法,与中国旧石器时代有密切的技术渊源,如对动物躯体进行分解时切割位置的选择等。遗址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与以前对旧石器时代的许多认识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相异的地方,如切割刻划痕迹底部比较光滑,没有旧石器时代切割刻划痕底部的微细条纹(microstriations)等。这可能与该时期所使用工具发生变化相关。跨湖桥遗址骨骼表面改造痕迹的研究,对认识新石器时代古居民的行为方式、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技术渊源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遗址 动物骨骼 微痕 人类行为
下载PDF
申报发行跨湖桥文化邮票的思考
20
作者 方晨光 《杭州研究》 2011年第2期172-178,共7页
申请发行跨湖桥文化邮票将促进杭州旅游业的开发和文化经济的发展。本文从跨湖桥文化的影响入手,对申报发行跨湖桥文化邮票进行分析,并在跨湖桥邮票设计、申报和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跨湖桥文化 邮票 申报发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