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出来的家具 跨界联系决定创新空间
1
作者 胡萍 《中外管理》 2016年第4期80-80,共1页
哲理的故事:英国青年加文是一名著名的家具设计师。2005年的一天,一位年轻顾客来到加文的家具店,转了一圈后露出失望的神情。加文问他想要什么样的家具,顾客说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开了个露天餐厅,想买几套具有自然情调的桌椅,可惜一... 哲理的故事:英国青年加文是一名著名的家具设计师。2005年的一天,一位年轻顾客来到加文的家具店,转了一圈后露出失望的神情。加文问他想要什么样的家具,顾客说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开了个露天餐厅,想买几套具有自然情调的桌椅,可惜一连跑了几家,都没买到。望着顾客的背影,加文陷入了沉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设计师 顾客 跨界联系 变革创新
下载PDF
高铁流与信息流在推动环渤海地区城市跨界网络演化中的区别与联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建科 刘晓扬 +2 位作者 韩增林 王绍博 冯天琪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流动要素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力量,高铁流和信息流是流动空间的主要物质流态和虚拟流态,对城市网络空间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高铁客运频次和百度指数数据,运用复杂网络模型刻画了环渤海地区城市跨... 流动要素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力量,高铁流和信息流是流动空间的主要物质流态和虚拟流态,对城市网络空间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高铁客运频次和百度指数数据,运用复杂网络模型刻画了环渤海地区城市跨界网络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高铁流和信息流视角下跨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二者呈现“趋同”演变,共同作用下形成五大增长极。(2)网络联系特征存在差异。相较信息流而言,高铁流跨界融合趋势更为明显,城市功能差异逐渐弥合,扁平化发展趋势显著。(3)区域组织结构各异。高铁流和信息流分别呈现“轴带带动”和“中心—腹地”组织模式。(4)未来环渤海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引领下实现“点轴—群区”耦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空间 高铁网络 信息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跨界联系
原文传递
产学科学知识转移网络中的桥接科学家角色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裴云龙 郭菊娥 江旭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6,共10页
首先,基于企业科学家与大学科学家之间的论文合作关系和专利合作关系分别建立科学家合作发表网络与合作发明网络,然后将二者整合组成科学家R&D合作网络,代表了完整的产学科学知识转移网络。其次,对桥接科学家在科学家R&D合作网... 首先,基于企业科学家与大学科学家之间的论文合作关系和专利合作关系分别建立科学家合作发表网络与合作发明网络,然后将二者整合组成科学家R&D合作网络,代表了完整的产学科学知识转移网络。其次,对桥接科学家在科学家R&D合作网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网络节点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其跨界联系人的角色。再次,通过网络结构对比分析,发现整合了合作发明关系后产学科学知识转移网络的结构凝聚性和连通性大幅提高。最后,总结桥接科学家在产学科学知识转移过程中联系产业界与科学界、识别有价值科学知识,改善产学科学知识转移网络结构和提高产学科学知识转移效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科学知识转移网络 科学家R&D合作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桥接科学家 跨界联系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创新网络模式划分及效率比较 被引量:24
4
作者 叶雷 曾刚 +1 位作者 曹贤忠 周灿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11-1519,共9页
创新活动由个体创新向合作创新和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不断转变趋势下,城市创造、积累和吸收知识的差异成为解释城市创新效率差异的关键。基于289个城市合作专利数据,从城市内部和跨界创新联系强度视角划分中国城市创新网络模式,并... 创新活动由个体创新向合作创新和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不断转变趋势下,城市创造、积累和吸收知识的差异成为解释城市创新效率差异的关键。基于289个城市合作专利数据,从城市内部和跨界创新联系强度视角划分中国城市创新网络模式,并对不同创新网络模式的创新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城市内部创新联系强度整体偏低,作为省域教育和科技中心的省会和对外开放度较低的老工业城市成为内部合作创新高地,城市跨界创新联系强度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高水平创新联系强度的城市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2)创新联系强度视角下中国城市创新网络模式呈现网络创新城市、外部创新城市、地方创新城市和孤立创新城市4种类型,其中东部地区城市创新网络模式空间格局呈现以网络创新城市为中心、外部创新城市为第二圈层、地方创新城市和孤立创新城市为外围圈层的同心圆分布格局;(3)不同创新网络模式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处于创新网络核心位置的网络创新城市创新效率最高,其次是外部创新城市和地方创新城市,孤立创新城市创新效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模式 内部创新联系 创新联系 创新效率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