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以东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慧杰 董战峰 +1 位作者 徐袁 葛察忠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15年第16期44-48,共5页
东江作为珠三角和香港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对其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并推行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意义重大。但是长期以来,因存在补偿认识有分歧、责权分工不明确、补偿标准难统一、实施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江西、广东两省始终无法就跨... 东江作为珠三角和香港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对其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并推行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意义重大。但是长期以来,因存在补偿认识有分歧、责权分工不明确、补偿标准难统一、实施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江西、广东两省始终无法就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达成一致。对此,本文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路径和措施,以期尽快推动东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的启动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标准 财政转移支付 生态监测体系 东江
下载PDF
论我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构的困境与突破——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少青 《西部法学评论》 2013年第6期23-29,共7页
我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寥寥,其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政府内在动力的不足和外在的制度保障不充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政府环境责任纵向配置的不合理、政治集权下的行政考核机制致使地方政府"唯经济是瞻"和流域生态补偿模式... 我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寥寥,其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政府内在动力的不足和外在的制度保障不充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政府环境责任纵向配置的不合理、政治集权下的行政考核机制致使地方政府"唯经济是瞻"和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单一化所产生的弊端。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将中央政府纳入,起到了利益协调作用,并建立了稳定的财政保障制度和设立了中立的评估机构,突破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的困境。但要从根源上解决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问题,需要加强横向政府问责,构建纵向的有差异的政府责任,改革我国流域管理体制和实现多元化的补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 协商平台 流域管理体制 补偿模式 政府责任
下载PDF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宏利 董玟希 周鹏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85,共10页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是当前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研究把上下游政府作为博弈主体,分析上下游利益诉求,建立演化博弈模型考察长效机制的建设难点、必要条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引入激励约束机制和上下游的“动态”联系后,能够...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是当前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研究把上下游政府作为博弈主体,分析上下游利益诉求,建立演化博弈模型考察长效机制的建设难点、必要条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引入激励约束机制和上下游的“动态”联系后,能够建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保护-补偿”策略的稳定性受上游保护时的损益、下游对上游发展的正向拉动程度、横向转移支付额度、奖惩力度等影响。其次,分析了长效机制的内涵,提出分阶段确定长效机制下补偿标准的思路。最后提出完善绩效评估制度、科学规划、明确央地责任和补偿依据、推动完善市场化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 长效机制 演化博弈 补偿标准
下载PDF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4
作者 任晓亮 《潍坊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5-58,78,共5页
我国当前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流域生态补偿过程中存在的补偿主体缺失、补偿客体不明确以及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而建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制度面临流域整体性与管辖区域性间的矛盾、立法分散化及碎片化、政府间协商机制... 我国当前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流域生态补偿过程中存在的补偿主体缺失、补偿客体不明确以及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而建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制度面临流域整体性与管辖区域性间的矛盾、立法分散化及碎片化、政府间协商机制尚未建立以及多元参与机制的缺失等困境。为解决流域生态补偿问题,打破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困境,文章通过建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协商机制、参与机制以及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制度完善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 制度建设机制
下载PDF
“划江分治”到“共治为兴”——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倪志良 覃梓文 王蕾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4,共13页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是财政政策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创新性探索,也是中央政府与沿江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流域共治实践。本文基于2008—2020年中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研究跨省流域生态补...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是财政政策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创新性探索,也是中央政府与沿江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流域共治实践。本文基于2008—2020年中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研究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对上游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生态补偿显著地促进了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机制检验得出,生态补偿主要通过加强上游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强度、提高财政分权程度并提升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对上游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首轮签约时最为突出,并且对中西部受偿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 经济增长 流域共治 环境规制 财政能力
原文传递
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降低水污染强度了吗? 被引量:61
6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2-159,共8页
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跨界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式。本文在对横向生态补偿如何促进水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将安徽省和浙江省实施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视为自然实验,采用2007—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结... 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跨界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式。本文在对横向生态补偿如何促进水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将安徽省和浙江省实施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视为自然实验,采用2007—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结合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科技投入以及"五水共治"等控制变量,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新安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对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在横向生态补偿中,水质达标时上游地区获得补偿,水质不达标时下游地区获得赔偿,通过水质标准明晰了上下游地区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并且通过环境绩效考核指标来实现制度的激励与约束相容,进而实现横向生态补偿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目标。研究发现,在分离了其他影响水污染强度的控制变量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显著地降低了上游黄山市和下游杭州市的水污染强度,并且政策效果具有可持续性。通过改变政策实施前后的窗期、变换样本对照组、将工业水污染强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重新回归,检验结果依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中国推进流域治理以及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加以推广,横向生态补偿有望成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最后,从逐步推广横向流域生态补偿至中小流域,将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产业补偿等方式相结合以及在实施横向生态补偿过程中要注意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水污染强度 双重差分法 新安江流域
下载PDF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与城市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以浙皖新安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9,共11页
以2011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签订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的实施实现... 以2011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签订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双赢,并且实施效果具有可持续性,政策实施更多地通过效率的改善而非技术进步来提升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通过改变被解释变量测算方法、变换对照组、剔除直辖市、反事实检验、缩尾截尾检验、增加省份固定效应和改变窗宽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经济发展 水环境改善 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