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浸润性肺腺癌术后组织中跨膜蛋白-1及其受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周亮 陈其玖 +2 位作者 张建勇 刘波 马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33-1835,共3页
目的检测浸润性肺腺癌中跨膜蛋白(PD)-1、PD-配体(L)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量,关注其相关性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差异。方法观察组为75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对照组为距肿物边缘>3 cm的36例正常肺组织,均留... 目的检测浸润性肺腺癌中跨膜蛋白(PD)-1、PD-配体(L)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量,关注其相关性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差异。方法观察组为75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对照组为距肿物边缘>3 cm的36例正常肺组织,均留取术后的新鲜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中PD-1、PD-L1和MMP-9的表达量。结果两组中PD-1、PD-L1和MMP-9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PD-1、PD-L1和MMP-9的表达量均与肿瘤的最大径和增殖指数有关,MMP-9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三者均与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PD-1和MMP-9、PD-L1和MMP-9的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浸润性肺腺癌中存在着明显的PD-1、PD-L1和MMP-9的异常表达,对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肺腺癌 膜蛋白(pd)-1 pd-配体(L)1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在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娅梅 吴保平 夏欧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1-543,547,共4页
目的检测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mRNA及其蛋白在Peutz-Jeghers(P-J)息肉中的表达,探讨其在P-J息肉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P-J息肉、正常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腺癌各16例组织中... 目的检测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mRNA及其蛋白在Peutz-Jeghers(P-J)息肉中的表达,探讨其在P-J息肉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P-J息肉、正常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腺癌各16例组织中IFITM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J息肉、正常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腺癌各32例组织中IFITM1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并比较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IFITM1 mRNA及其蛋白在上述组织中均有表达;IFITM1 mRNA在正常肠黏膜组织、P-J息肉、腺瘤性息肉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表达增高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704,P=0.00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FITM1蛋白的阳性着色分布于胞膜和/或胞浆,IFITM1蛋白在正常肠黏膜组织、P-J息肉组织、腺瘤组织及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依次增高,经多组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H),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6.705,P=0.000)。结论IFITM1在正常肠黏膜组织、P-J息肉组织、腺瘤组织及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依次增高,提示IFITM1可能与P-J息肉的发生及恶变有关,且有可能成为P-J恶变风险的良好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膜蛋白-1 PEUTZ-JEGHERS综合征 大肠腺瘤性息肉 大肠腺癌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对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宇虎 柳娟 +7 位作者 郭健 游志坚 王在国 钟东 杨兴龙 张振书 肖冰 郭文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50-1953,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以及对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FITM1基因mRNA在正常大肠粘膜、结直肠癌组织、大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癌...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以及对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FITM1基因mRNA在正常大肠粘膜、结直肠癌组织、大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分析有IFITM1基因表达癌肿的病理特点。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IFITM1基因mRNA表达率为47.4%(18/38),显著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15%(3/20)和胃癌组织的4.8%(1/21)(P<0.05),而正常大肠粘膜、大肠炎性息肉、食管癌和肝癌组织均无表达。结直肠癌组织IFITM1基因mRNA呈强表达,其表达水平(0.8048±0.2273)显著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0.4447±0.0989)(P<0.001)。结直肠癌血清相应的抗体反应率为36.8%(14/38),明显高于胃癌的9.5%(2/21)(P<0.05),而在食管癌、肝癌、大肠炎性息肉和大肠腺瘤性息肉以及健康人血清则未检测出相应的抗体反应。有IFITM1基因表达的结直肠癌多数直径大于5cm,侵及浆膜,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多属DukesC期和D期,以高分化腺癌为主。结论IFITM1基因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一个良好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干扰素诱导的膜蛋白-1 基因表达 抗体反应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基因的扩增、克隆及蛋白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宇虎 钟东 +5 位作者 柳娟 张振书 陈村龙 武金宝 肖冰 郭文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ibletransmembraneprotein-1,IFITMP-1)基因的扩增、克隆及蛋白表达。方法以含IFITMP-1基因的cDNA为模板,用Pfu酶做PCR扩增,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UCm-T质粒测序。...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ibletransmembraneprotein-1,IFITMP-1)基因的扩增、克隆及蛋白表达。方法以含IFITMP-1基因的cDNA为模板,用Pfu酶做PCR扩增,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UCm-T质粒测序。进一步克隆到pET-Trx蛋白表达载体质粒,优化蛋白表达条件。结果含有IFITMP-1基因的PCR产物约1000bp。重组pUCm-T质粒经EcoRⅠ、HindⅢ双酶切,有相应大小的cDNA片段插入,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正确,证实目的基因的扩增、克隆成功,并成功克隆进pET-Trx蛋白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在BL21(DE3)plysS中有融合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扩增克隆IFITMP-1基因,并成功表达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IFITMP-1基因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膜蛋白-1基因 大肠肿瘤 PCR 克隆 蛋白表达
下载PDF
四次跨膜蛋白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乳腺癌进展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曹源 王红霞 +1 位作者 朱灜 李军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300,共8页
目的·探究四次跨膜蛋白1 (tetraspanin 1,TSPAN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IHC)检测10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SPAN1... 目的·探究四次跨膜蛋白1 (tetraspanin 1,TSPAN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IHC)检测10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SPAN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TSPAN1 mRNA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SUM159PT中下调TSPAN1后,通过细胞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TSPAN1对上述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IHC的结果显示,TSPAN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0),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总TNM分期、M分期、N分期和病理学分级显著相关(均P<0.05)。对来自TCGA数据库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TSPAN1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0),其在TNMⅢ~Ⅳ期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TNMⅠ~Ⅱ期(P=0.007)。与转染Control siRNA相比,转染TSPAN1 siRNA的MDA-MB-231和SUM159PT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有所下降,E-钙黏蛋白的表达增加、N-钙黏蛋白及波形蛋白的表达减少(均P<0.05)。结论·TSPAN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较高,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四次膜蛋白1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全真一气汤通过HIF-1α/VEGF通路抑制COPD大鼠气道重塑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旺生 王世聪 +5 位作者 陈慧 陈永忠 林秀明 陈成 杨裕华 李希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6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全真一气汤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重塑的机制。方法:将39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9)、模型组(n=10)、氨茶碱组(n=10)和全真一气汤组(n=10)。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LPS联合烟熏的经典造模法进行C... 目的:探讨全真一气汤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重塑的机制。方法:将39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9)、模型组(n=10)、氨茶碱组(n=10)和全真一气汤组(n=10)。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LPS联合烟熏的经典造模法进行COPD造模。验证造模成功后,各药物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给药28 d。处死各组大鼠,收集样本并行HE染色、透射电镜及免疫组化等相关检测。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肺泡结构完整,肺泡间隔无明显增厚;模型组大鼠可见肺泡腔扩张明显并且破裂、肺泡间隔明显增厚,单位面积内的肺泡数量明显减少;氨茶碱组大鼠可见肺泡腔轻度扩张并且部分破裂、肺泡间隔轻度增厚,单位面积内的肺泡数量稍有减少;全真一气汤组大鼠可见肺泡腔轻度扩张、肺泡间隔轻度增厚,单位面积内的肺泡数量稍有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单位面积内的肺泡数量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和全真一气汤组大鼠单位面积内的肺泡数量明显增加(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空白组线粒体(M)未见明显肿胀,大多结构尚可,基质较为均匀,嵴存在;全真一气汤组线粒体(M)未见明显肿胀,大多结构尚可,基质较为均匀,嵴存在;模型组线粒体(M)损伤严重,整体呈中重度肿胀,膜破损,基质较多溶解,嵴消失;氨茶碱组线粒体(M)损伤严重,整体呈中重度肿胀,膜破损,基质较多溶解,嵴消失。4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存在一定程度差异性。模型组、氨茶碱组线粒体(M)损伤最为严重,整体呈中重度肿胀,膜破损,基质较多溶解,嵴消失;空白组、全真一气汤组线粒体(M)未见明显肿胀,大多结构尚可,基质较为均匀,嵴存在。4组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未见明显差异,数量较少,排列稀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IF-1α、VEGF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1),occludin、ZO-1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大鼠肺组织HIF-1α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降低(P<0.05),occludin、ZO-1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全真一气汤组大鼠肺组织HIF-1α、VEGF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occludin、ZO-1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HIF-1α、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大鼠肺组织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真一气汤组大鼠肺组织HIF-1α、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全真一气汤可能通过下调HIF-1α、VEGF基因及上调occloudin、ZO-1蛋白的表达,进而达到改善COPD大鼠气道重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全真一气汤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膜蛋白 大鼠
下载PDF
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7
作者 何昊 郑克春 +1 位作者 周友根 漆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487-14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跨膜蛋白(sFas)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安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9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段该院的体检...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跨膜蛋白(sFas)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安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9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段该院的体检健康者6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化疗,对其实施1年电话、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差异,比较不同疗效、不同预后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急性白血病疗效、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升高(P<0.05)。与非完全缓解(CR)患者比较,CR患者血清VEGF水平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预后不良患者血清sICAM-1、VEGF、sFas水平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EGF评估急性白血病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sICAM-1、VEGF、sFas单独与联合评估急性白血病预后的AUC分别为0.793、0.729、0.666、0.889。结论血清sICAM-1、VEGF、sFas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水平升高,sICAM-1、VEGF、sFas联合评估急性白血病疗效、预后均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膜蛋白 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TNF-α抑制剂通过激活Notch1信号通路治疗创伤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卫芳 柳潇 +1 位作者 计晓玲 杨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1504-1507,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依那西普)通过跨膜蛋白受体Notch1信号通路对小鼠创伤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c57系清洁级雄性小鼠36只(10-12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腹腔注射5 ml/kg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依那西普)通过跨膜蛋白受体Notch1信号通路对小鼠创伤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c57系清洁级雄性小鼠36只(10-12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腹腔注射5 ml/kg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5 ml/kg生理盐水)、依那西普组(建立创伤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依那西普8 mg/kg)各12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再灌注30 min后的血浆TNF-α、3 h后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测定各组再灌注24 h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TTC双染色检测各组心肌梗死面积比值,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再灌注6 h后心肌跨膜蛋白受体Notch1胞内活性片段(Notch1-ICD)、细胞凋亡相关蛋白3(caspase-3)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依那西普组大鼠的血浆TNF-α、血清cTnI水平、心肌Notch1-IC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梗死面积比值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依那西普组血浆TNF-α、血清cTnI水平、心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梗死面积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tch1-ICD蛋白表达水平、LVEF值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NF-α抑制剂对创伤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激活Notch1信号通路以调节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 膜蛋白受体Notch1信号通路 创伤 再灌注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LETM1、HIF-1α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伟昌 马秀丽 +1 位作者 刘虎 王洪涛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跨膜蛋白1(LETM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胃癌患者95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ETM1和HIF-1α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与患者临床...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跨膜蛋白1(LETM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胃癌患者95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ETM1和HIF-1α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5年,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LETM1、HIF-1α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LETM1和HIF-1α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胃癌组织中LETM1和HIF-1α表达与浸润深度、临床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及肿瘤直径无关(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LETM1和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362,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LETM1和HIF-1α检出结果阴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结果阳性的患者(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LETM1和HIF-1α表达均升高,二者协同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检测二者表达有助于胃癌诊断及病情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亮氨酸拉链EFhand结构域膜蛋白1 缺氧诱导因子-1Α 预后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安翠 徐凯 《哈尔滨医药》 2004年第5期50-50,共1页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是表达内皮细胞和其他抗原递呈细胞表面上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脱落后于血液中的可溶形式,属于细胞粘附分子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种表面跨膜蛋白抗原。sICAM-1在乙型肝炎期的过度表达与机体免...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是表达内皮细胞和其他抗原递呈细胞表面上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脱落后于血液中的可溶形式,属于细胞粘附分子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是一种表面跨膜蛋白抗原。sICAM-1在乙型肝炎期的过度表达与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检测不同型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ICAM-1的浓度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sICAM-1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AM-1 乙型肝炎患者 临床意义 血清 水平变化 抗原递呈细胞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膜蛋白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表达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IFITM1与ETAR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梁亦贤 章喜林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9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中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FITM1)与内皮素A受体(ETAR)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60例,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患...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中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FITM1)与内皮素A受体(ETAR)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60例,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FITM1和ETAR蛋白及mRNA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IFITM1蛋白和mRNA水平均较癌旁组织高(均P <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患者IFITM1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IFITM1水平组无病生存率高于高IFITM1水平组(P <0.05)。TNM分期Ⅲ期、高IFITM1 mRNA水平均为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IFITM1 mRNA水平会随着NSCLC患者分化程度的降低、TNM分期升高和淋巴转移而升高,且IFITM1 mRNA水平升高为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干扰素诱导膜蛋白-1 内皮素A受体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四次跨膜蛋白-1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惠文 李程 +2 位作者 李嘉珂 李俊 邱氟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830-1834,共5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然而到目前为止HCC的临床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因此,亟需寻找更为可靠、安全的HCC治疗手段。四次跨膜蛋白-1是四次跨膜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介导细胞...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病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然而到目前为止HCC的临床治疗效果仍不令人满意。因此,亟需寻找更为可靠、安全的HCC治疗手段。四次跨膜蛋白-1是四次跨膜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介导细胞发育、活化、生长和运动的信号转导过程。四次跨膜蛋白-1在HCC、肺癌、结直肠癌、膀胱癌、卵巢癌、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概述了TM4SF1的结构和功能,归纳了已经研究过的TM4SF1促进HCC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并回顾了近年来TM4SF1作为癌症免疫疗法的理想抗原和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C 四次膜蛋白-1 蛋白激酶B 转移
原文传递
四次跨膜蛋白-1与胰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存东 徐冬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4期325-327,共3页
胰腺癌是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胰腺癌的手术治疗及放化疗方面虽已取得明显进展,但胰腺癌患者术后5a生存率仍较低,因此寻找胰腺癌新的靶向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四次跨膜蛋白-1是四次跨膜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在多种肿... 胰腺癌是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胰腺癌的手术治疗及放化疗方面虽已取得明显进展,但胰腺癌患者术后5a生存率仍较低,因此寻找胰腺癌新的靶向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四次跨膜蛋白-1是四次跨膜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且该基因与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和血管生成等多种功能密切相关,近年已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被广泛研究。本文就四次跨膜蛋白-1与胰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四次膜蛋白-1
原文传递
宫颈癌组织中HMGB1、Notch1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小云 张旭艳 +2 位作者 闫雪 路中 陈昭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 1)及人跨膜蛋白Notch1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选择子宫颈组织标本54例份,包括子宫颈鳞癌18例份(宫颈癌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8例份(CIN组)、正常子宫颈组织18例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 1)及人跨膜蛋白Notch1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选择子宫颈组织标本54例份,包括子宫颈鳞癌18例份(宫颈癌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8例份(CIN组)、正常子宫颈组织18例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HMGB 1、Notch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HMGB 1、Notch1蛋白在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HMGB1蛋白表达高于CIN组及对照组,CIN组HMGB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宫颈癌组Notch1蛋白表达高于CIN组及对照组,CIN组Notch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CIN组HMGB1与Notc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6,P<0.05),宫颈癌组HMGB1与Notc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6,P<0.05)。结论HMGB1、Notch1蛋白在CIN及宫颈癌组织中均表达增高,两者在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膜蛋白Notch1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癌
下载PDF
IFITM1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宇虎 钟东 +4 位作者 柳娟 杨兴龙 张振书 肖冰 郭文英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5期40-43,138,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基因(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克隆、测序,对序列进行分析,并获取生物学信息。方法以IFITM1的cDNA为模板,用Pfu酶做PCR扩增,在EcoR Ⅰ和Hind Ⅲ双酶切后,将IF—ITM1...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基因(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克隆、测序,对序列进行分析,并获取生物学信息。方法以IFITM1的cDNA为模板,用Pfu酶做PCR扩增,在EcoR Ⅰ和Hind Ⅲ双酶切后,将IF—ITM1的cDNA片段克隆到pUCm—T质粒,对重组的pUCm—T-IFITM1测序后,采用All GenBank+EMBL+DDBJ+PDBSe—quences Database和Simple Modular Architecture Research Tool(SMART)对IFITM1的eD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扩增后,含有IFITM1基因eDNA的PCR产物约1000bp,IFITM1的eDNA成功克隆到pUCm—T质粒并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IFITM1结构cDNA全长683bp,有2个外显子。IFITM1的mRNA编码的氨基酸在37~57和87~107有2个跨膜区,编码125个氨基酸的多肽,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4kDa。结论,IFITM1基因的成功扩增、克隆、测序,获取了IFITM1基因的eDNA、mRNA以及编码蛋白质氨基酸的生物学信息,有利于研究IFITM1基因与大肠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干扰素诱导的膜蛋白-1( IFITM1)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生物信息
下载PDF
IFITM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宇虎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9期3-4,2,共3页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1基因 消化道恶性肿瘤 膜蛋白-1基因 PROTEIN 早期诊断 治疗效果 大肠癌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建华 薛文萍 +3 位作者 喻诗哲 邓真 张素琴 夏总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21-2224,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新鲜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新鲜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DC-STAMP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芯片中DC-STAMP蛋白、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蛋白和BRAF V600E突变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DC-STAMP表达量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DC-STAMP mRNA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分析DC-STAMP与BRAF V600E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DC-STAMP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升高(3.354±2.938)倍,t=5.886,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多灶性明显相关(χ^(2)=4.396,P<0.05)。DC-STAMP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DC-STAM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BRAF V600E突变明显相关(χ^(2)=3.962,P<0.05)。结论 DC-STAM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明显过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肿瘤多灶性明显相关。DC-STAMP与BRAF V600E突变明显相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膜蛋白 甲状腺乳头状癌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V600E突变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跨膜蛋白参与乳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
18
作者 迟蔚蔚 高海燕 高海东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29,33,共5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跨膜蛋白(TMEPAI)在乳腺癌的进展过程中所起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阴性"乳腺癌、正常乳腺组织及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TMEPAI蛋白水平。TGF-β1和TGF-β1受体I激酶...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跨膜蛋白(TMEPAI)在乳腺癌的进展过程中所起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阴性"乳腺癌、正常乳腺组织及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TMEPAI蛋白水平。TGF-β1和TGF-β1受体I激酶(Alk5)抑制剂SB431542处理M DA-M B-231和Hs 578Bst细胞,检测内源性TM E-PAI的水平。Smad7、Alk5和显性抑制TGF-β11受体I(DN Alk5)质粒转染细胞,检测TM EPAI表达水平的变化。敲低MDA-MB-231细胞中的TMEPAI,检测细胞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和p27Kip1的表达变化。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存在TMEPAI过表达,而正常组织和M CF-7细胞系中无TM EPAI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细胞TGF-β1通路激活导致TM EPAI过度表达,TM EPAI通过影响多种肿瘤相关蛋白表达促进乳腺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雄激素诱导的前列腺膜蛋白1 乳腺肿瘤 信号转导
原文传递
跨膜蛋白16A对大鼠门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19
作者 黄萍 陈明锴 +1 位作者 刘仕倩 沈世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23-2426,共4页
目的探讨跨膜蛋白16A(TMEMl6A)对原代培养大鼠门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门静脉平滑肌细胞,慢病毒转染上调其TMEMl6A表达,分别加T16Ainh-A01和U0126后用Western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观察... 目的探讨跨膜蛋白16A(TMEMl6A)对原代培养大鼠门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门静脉平滑肌细胞,慢病毒转染上调其TMEMl6A表达,分别加T16Ainh-A01和U0126后用Western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变化,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观察细胞增殖。结果成功培养出大鼠门静脉平滑肌细胞并转染了TMEMl6A,转染效率约为80%,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过表达TMEMl6A组s期细胞比例为(34.44±3.72)%,高于对照组的(15.56±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3,P〈0.01)。Westernblot显示各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l/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38,P〉0.05)。各组磷酸化ERKl/2(p-ERKl/2)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EMl6A可能通过影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ERKl/2通路活性来调控门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其表达在原代培养的大鼠门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蛋白16A 门脉高压症 血管重构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 节激酶1/2通路
原文传递
MDR1基因疫苗的免疫组化分析
20
作者 张阳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4年第11期48-50,共3页
PgP的诱导型超表达是肿瘤细胞MDR现象的主要产生机制之一。人类PgP为ATP依赖性跨膜蛋白泵,通过ATP提供能量,将进入胞内的化疗药物泵出胞外,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因而减弱。PgP由1280个氨基酸组成,1-637及638--1280区为两部分具有一... PgP的诱导型超表达是肿瘤细胞MDR现象的主要产生机制之一。人类PgP为ATP依赖性跨膜蛋白泵,通过ATP提供能量,将进入胞内的化疗药物泵出胞外,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因而减弱。PgP由1280个氨基酸组成,1-637及638--1280区为两部分具有一定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每一部分包括6个推定的(Putative)跨膜α-螺旋和一个ATP结合位,每一个疏水跨膜区由21个氨基酸组成,ATP结合位位于细胞质侧。人类PgP编码基因MDR1定位于7号染色体,cDNA全长4669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 免疫组化分析 化疗药物 MDR1基因 细胞毒作用 疫苗 诱导型 Α-螺旋 膜蛋白 氨基酸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