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语际交流和语言商品时代的语文改良:从晚清到五四
1
作者 段怀清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9,共6页
晚清直至"五四"时期的语文改良运动,与此间所发生的中、西以及本土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跨语际、跨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也与此间新的语文传播媒介及方式的兴起发达不无关系。无论是新教来华传教士还是本土文士,其语文改良策略及实... 晚清直至"五四"时期的语文改良运动,与此间所发生的中、西以及本土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跨语际、跨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也与此间新的语文传播媒介及方式的兴起发达不无关系。无论是新教来华传教士还是本土文士,其语文改良策略及实践,大体上都经历过语文适应策略、语文分层策略以及民族共同语文策略这样几个阶段或层面。而作为语文改良终极目标的民族共同语文之诉求,或为理想,或为幻想,无论是在语文理论上还是语文实践中,一直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并事实上成为这一历史时间与空间中最富有诱惑力与号召力的语文精神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传教士 白话文 跨语际交流 言商品 文改良
下载PDF
民族史研究中的“他者”视角--跨语际交流、历史记忆与华夷秩序语境下的回回形象 被引量:13
2
作者 钟焓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66,共24页
"回回"作为指代特定人群的名称,经历了一个由"他称"向"自称"转变的历时性过程。汉文文献有关界定和描述,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笼罩在"他者"话语下的生成物。通过对这种"他者"视角所作... "回回"作为指代特定人群的名称,经历了一个由"他称"向"自称"转变的历时性过程。汉文文献有关界定和描述,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笼罩在"他者"话语下的生成物。通过对这种"他者"视角所作的还原式剖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回回形象在各种记载中的来源和形成,从而为民族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 他者 跨语际交流 空间地理 历史记忆 华夷秩序
原文传递
Language Mirrors Culture With Speech Styles
3
作者 ZHANG Jie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6期464-470,共7页
Knowledge of the culture differenc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t is so in Sino-American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in speech, one of the two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language, with... Knowledge of the culture differenc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t is so in Sino-American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in speech, one of the two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language, with the other being writing. American and Chinese, brought up in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speech styles. Diversity in speech styles not only involves communication through verbal speech, but also through such non-verbal acts as kinesics, proxemics, and paralinguistic elements. Here the speech styles in the two cultures, American and Chinese, are contrasted with examples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UAGE CULTURE speech style contrastive approach cultural perspective
下载PDF
人种与文明: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学说传入中国后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35,共5页
19世纪末现代西学东渐,系列关键词汇("Key Term s")如人种、文明、社会、民族等陆续传入中国,并对以民族-国家建构为主旨的中国政治、学术和社会思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所倡导的中国人种、文明自巴比... 19世纪末现代西学东渐,系列关键词汇("Key Term s")如人种、文明、社会、民族等陆续传入中国,并对以民族-国家建构为主旨的中国政治、学术和社会思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所倡导的中国人种、文明自巴比伦而来的学说尤得时人青睐,为当时的"国学大师"、国粹派领袖刘师培、章太炎所推崇和阐发。本文拟就拉氏学说的本来面貌、日本知识界对它的介绍以及中国学者对它的"求证"作一梳理;从文化交流史、近代思想史和学术史的角度,对特定时段中西视野之间的"跨语际实践"(translingual practice)过程作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克伯里 巴比伦 中国人种与文明 跨语际交流与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