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重矿物特征与物源分析 |
付玲
关平
赵为永
王牧
张英
卢静文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50
|
|
2
|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系路乐河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
蒋斌
李凤杰
郑荣才
刘琪
刘殿鹤
|
《岩性油气藏》
CSCD
|
2010 |
31
|
|
3
|
柴北缘平台地区路乐河组砂岩储层特征 |
孙国强
刘伟明
王波
徐丽
康健
王海成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4
|
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路乐河组末端扇沉积体系分析 |
孟万斌
李敏
刘家铎
颉永平
马立协
|
《岩性油气藏》
CSCD
|
2010 |
15
|
|
5
|
柴北缘冷湖地区古近系路乐河组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研究 |
陈波
陈汾君
吴志雄
周飞
孙国强
史基安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2
|
|
6
|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路乐河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
付玲
张子亚
付锁堂
宫清顺
黄革萍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7
|
|
7
|
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路乐河组砂砾岩有效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 |
斯春松
刘占国
寿建峰
李积永
宫清顺
张庆丰
王鹏
王波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8
|
柴达木路乐河地区新生代碎屑组分变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指示 |
李高杰
伊海生
夏国清
杨嘉宝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9
|
阿尔金斜坡东段古近纪路乐河组物源体系分析 |
易定红
杨露
马峰
马新民
倪祥龙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3 |
2
|
|
10
|
柴西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路乐河组物源与沉积体系 |
易定红
马新民
马峰
程玉红
裴明利
倪祥龙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1
|
柴达木盆地路乐河组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 |
王惠勇
谭明友
张云银
|
《中国煤炭地质》
|
2014 |
4
|
|
12
|
柴北缘马海东地区路乐河组冲积扇特征 |
张俊锋
肖永军
陈云锋
林武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3
|
柴达木盆地路乐河组马西6井储层特征 |
张阳
王起琮
陈耿
|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
0 |
|
14
|
柴北缘马海东地区路乐河组地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
张俊锋
|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
2023 |
0 |
|
15
|
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泥岩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
余平辉
马锦龙
廖建波
李志勇
邸俊
|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6
|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6区路乐河组沉积特征与储层预测 |
张长好
程丰
黄革萍
黄叶秋
邢超
管斌
张庆尧
许刚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7
|
柴达木盆地平台地区路乐河组沉积微相研究 |
吕婧文
李远
王鹏
康健
蔡智洪
孙国强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
2016 |
6
|
|
18
|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路乐河组辫状三角洲沉积特征 |
宫清顺
寿建峰
黄革萍
李森明
王艳清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0
|
|
19
|
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路乐河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的古地磁证据 |
蔡火灿
王伟涛
段磊
张博譞
刘康
黄荣
张培震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20
|
柴西南昆北油田切6区路乐河组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 |
王红敏
旦梦倩
王春平
臧欣欣
陈景华
郭得龙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