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地协调常态化探索
1
作者 付薇 孙博 +1 位作者 谢潮方 印海涛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9-92,共4页
铁路客运网络的日趋完善及铁路发展改革的要求,使铁路与地方交通部门充分协调,提供人性化、现代化的服务愈显重要。通过对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的调研,分析铁路与地方交通部门协调配合现状,阐述在日常应急联动反应机制、日常协调、交通方... 铁路客运网络的日趋完善及铁路发展改革的要求,使铁路与地方交通部门充分协调,提供人性化、现代化的服务愈显重要。通过对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的调研,分析铁路与地方交通部门协调配合现状,阐述在日常应急联动反应机制、日常协调、交通方式衔接、春运运输组织模式、信息共享、车站站外广场综合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联络机制及定期会商制度、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构建综合交通信息查询平台、建立交通资讯综合发布机制等措施,为实行路地协调的常态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 路地协调 常态化 春运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路地”协调联动机制效能评估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琴 王富章 王英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4-98,共5页
为提高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路地"双方需要密切配合、高效协作,建立良好的"路地"协调机制和相关制度。从应急管理的整个过程出发,构建全生命周期的"路地"协调联动机制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改进层... 为提高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路地"双方需要密切配合、高效协作,建立良好的"路地"协调机制和相关制度。从应急管理的整个过程出发,构建全生命周期的"路地"协调联动机制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与云模型相结合,综合运用逆向云发生器,集结不同专家意见,对"路地"协调联动机制进行评估,以有效挖掘"路地"协调联动机制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完善"路地"协调联动机制,提高铁路应急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效能评估 改进AHP 云模型 路地协调机制
下载PDF
涉企铁路运输安全行政公益诉讼的办案思考
3
作者 余意然 《中国检察官》 2021年第6期13-16,共4页
涉企铁路运输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中,存在需要平衡铁路运输安全和企业经济损失、企业安全公益和相关单位私益等矛盾。针对铁路沿线生产作业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探索公益诉讼保护新模式。铁路检察院与地方... 涉企铁路运输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中,存在需要平衡铁路运输安全和企业经济损失、企业安全公益和相关单位私益等矛盾。针对铁路沿线生产作业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探索公益诉讼保护新模式。铁路检察院与地方检察院协调联动,分析问题成因,找准关键矛盾,积极介入排查和整治。检察机关督促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在消除铁路运输安全隐患的同时,协调解决涉事企业经营困难,服务保障民营企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安全 路地协调联动 民营经济保护
原文传递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Based on Stakeholder Analysis
4
作者 石敏俊 王宏娟 +2 位作者 谢俊奇 尚志远 周丁扬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5年第3期155-163,共9页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unified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a rational pathway for the market transfer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RCCL) in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fferent m...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unified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a rational pathway for the market transfer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RCCL) in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fferent methods of RCCL transfer based on stakeholder analysis and three case studies including models from Guangdong, Wuhu and Chongqing. The main finding is that all three models improved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RCCL through land and capital transfer. Each model built different interest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among stakeholders, suited to different regions and cases. The Guangdong model is suitable for a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region. The Wuhu model is suitable for developing regions in central China while wester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in China can adopt the Chongqing model. The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better policy making for the promotion of RCCL transfer in China should consider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Transfer Path Choice Coordination of StakeholderInteres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