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社会公众参与的路径阐释 被引量:3
1
作者 孙蔓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9期226-226,228,共2页
我们国家当前城镇化发展迅速,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中的人口大幅度增加,因此,城市也是环境问题频发的主要地区,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而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基于此,本文便对城市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的... 我们国家当前城镇化发展迅速,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中的人口大幅度增加,因此,城市也是环境问题频发的主要地区,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而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基于此,本文便对城市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希望能对今后城市环境管理工作带来一些实际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管理 社会公众参与 路径阐释
下载PDF
“以中释西”文学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与阐释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首一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强调“双向阐发”,但时至今日,“以西释中”仍占绝对优势,文学批评中几乎没有“以中释西”的声音。“以中释西”既可以让我们“发现西方”,又可以对“以西释中”的单向阐发进行拨正,避免中国文论的“失语”。由于中...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强调“双向阐发”,但时至今日,“以西释中”仍占绝对优势,文学批评中几乎没有“以中释西”的声音。“以中释西”既可以让我们“发现西方”,又可以对“以西释中”的单向阐发进行拨正,避免中国文论的“失语”。由于中国传统文论本身是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思想的统一,文化交融与互鉴使西方文学具有中国美学特色,以及中西文心相同,所以“以中释西”有着充分的学理依据。“以中释西”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中国诗学直接审视西方文学、以问题为基础进行阐释、正向阐释与反向阐释相结合三种方法。“以中释西”应注意树立“文体意识”、强调对被阐释文本的“细读”和微调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以中释西” 学理依据 阐释路径
下载PDF
新媒介文学阅读的文化逻辑及其阐释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亚斌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5-106,共12页
自网络文学诞生以来,学术界基于社会状况、媒介特征和文本内容等阐释途径,建构了现代性、后现代和数字现代主义三种新媒介文学阅读的文化逻辑。现代性文化逻辑是由走向现代化国家的社会现实状况决定的,但网络文学中明显可见其阅读的后... 自网络文学诞生以来,学术界基于社会状况、媒介特征和文本内容等阐释途径,建构了现代性、后现代和数字现代主义三种新媒介文学阅读的文化逻辑。现代性文化逻辑是由走向现代化国家的社会现实状况决定的,但网络文学中明显可见其阅读的后现代性;网络媒介带来了读写的后现代文化逻辑,却遭受到现代性立场的批判;数字现代主义将网络媒介与网络文学区隔,主张文本内容及其主题的新现代性,陷入媒介文艺学的内在矛盾中;它们存在着文学内容和主题的困境、媒介作为中介的片面性以及语言文本的过分重视等不足。要把握新媒介文学阅读的文化逻辑,必须回到后现代的原初含义,认清其是建立在可操作、多元呈现和融合生成的界面上,且在读者、阅读文本和审美效果等方面具有“虚拟后现代”特性。新媒介文学阅读体现出阅读文化的范式转型和阐释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文学 界面阅读 文化逻辑 阐释路径
下载PDF
语义异常的不同阐释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翠英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04-108,共5页
语义异常在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虽处于学术研究的边缘,却也一直散见于各种语义学论著中。文章通过对各语义学流派不同观点的梳理,将语义异常现象的分析划分为三种路径:形式的、语用的和认知的,同时指出各路径的特点和不足。
关键词 语义异常 阐释路径 语用 认知 形式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阐释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雷鸣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139,239,共11页
对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阐释,不能仅拘囿于解析文本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而应揭示其对生态危机发生的思想文化根源之探掘。批判欲望、反思主体性;对工业文明重新审视;重拾自然神性,书写返魅的自然;对后现代范式"主体... 对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阐释,不能仅拘囿于解析文本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而应揭示其对生态危机发生的思想文化根源之探掘。批判欲望、反思主体性;对工业文明重新审视;重拾自然神性,书写返魅的自然;对后现代范式"主体间性"生态人格的建构,都显示对生态危机深层原因的思考,亦是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以现代性反思与批判作为阐释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逻辑起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时代的症候,亦能更好地理解生态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小说 阐释路径 现代性反思 返魅 主体间性
下载PDF
表现主义诗歌的解读和阐释路径——以阿尔贝的阅读策略为方法
6
作者 刘卫东 《唐都学刊》 202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表现主义诗歌在诗学层面上与非自然叙事学在研究视域、艺术观念与形式层面有很多的共通之处。非自然叙事研究学者杨·阿尔贝的非自然文本阅读策略,可以应用于表现主义诗歌的文本解读,为发掘诗歌文本的内在寓意、意象解读和主题阐发... 表现主义诗歌在诗学层面上与非自然叙事学在研究视域、艺术观念与形式层面有很多的共通之处。非自然叙事研究学者杨·阿尔贝的非自然文本阅读策略,可以应用于表现主义诗歌的文本解读,为发掘诗歌文本的内在寓意、意象解读和主题阐发提供支持。根据具体的文本阐释效果观察,阿尔贝的非自然叙事阅读策略是解读表现主义诗歌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主义 阐释路径 非自然 阿尔贝 阅读策略
下载PDF
论“以意逆志”的阐释路径及学理特征
7
作者 刘秀哲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9-25,共7页
“以意逆志”作为中国古典文论中一个重要的阐释学命题,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明晰的学理特征。孟子基于对《诗经》的鉴赏与阐释,在“诗言志”与“述而不作”的基础上提出“以意逆志”这一命题,其中对读者之意与作者之志的辩证审视,以及... “以意逆志”作为中国古典文论中一个重要的阐释学命题,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明晰的学理特征。孟子基于对《诗经》的鉴赏与阐释,在“诗言志”与“述而不作”的基础上提出“以意逆志”这一命题,其中对读者之意与作者之志的辩证审视,以及对文学批评与鉴赏路径的探求言近旨远。“以意逆志”作为一种有效的阐释方法,在阐释过程中体现出审美经验共通性。其阐释路径是一个由共识到共鸣的动态发展过程。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以意逆志”进行阐释是必要的,但既不能忽视其本身所具有的认识论意义,也不能忽视其与孟子思想之间的联系,唯有如此才能理解“以意逆志”的真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以意逆志 阐释路径 学理特征
下载PDF
论庄周梦蝶研究中的强制阐释问题
8
作者 陈咏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7期16-18,共3页
庄周梦蝶的故事是《庄子·齐物论》的压篇之作,历来被视为是《庄子·齐物论》,乃至整部《庄子》的总结,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魅力.自张江教授提出"强制阐释"的观点后,学术界开始反思和审视当代中国的文学研究.在... 庄周梦蝶的故事是《庄子·齐物论》的压篇之作,历来被视为是《庄子·齐物论》,乃至整部《庄子》的总结,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魅力.自张江教授提出"强制阐释"的观点后,学术界开始反思和审视当代中国的文学研究.在借鉴西方文论成果研究中国文学作品,尤其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时候,一部分学者往往忽视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错位现象,盲目照搬西方文学理论,落入"强制阐释"的误区.借探究庄周梦蝶研究中的强制阐释问题,从新的切入点认识庄周梦蝶,或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正确阐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周梦蝶 强制阐释 阐释路径
下载PDF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
9
作者 周靖方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伟大抗疫精神作为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对进一步培养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怀、责... 伟大抗疫精神作为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对进一步培养新时代青年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线上网络教学”等形式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抗疫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 价值意蕴 路径阐释
下载PDF
环境、族群与疆域空间:西南边疆史研究的区域史观和阐释路径 被引量:13
10
作者 尹建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4-221,共8页
传统的西南边疆史研究主要是从族群关系与边疆开发治理两个维度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虽然研究成果斐然,但其中的局限性也有目共睹。前者囿于族际间族源、族群文化、族群历史的纠葛,难以充分展现国家-地方-族群之间长期复杂互动的历史图景... 传统的西南边疆史研究主要是从族群关系与边疆开发治理两个维度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虽然研究成果斐然,但其中的局限性也有目共睹。前者囿于族际间族源、族群文化、族群历史的纠葛,难以充分展现国家-地方-族群之间长期复杂互动的历史图景;而后者则习惯于采用传统政治史"自上而下"单向度的"线性历史"的研究视角,对西南边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发展逻辑往往关注不够。所以,要想全面揭示西南边疆历史的内在复杂性和丰富性,就必然要突破传统"线性历史"的思考方式,建立起更加丰富、更富有弹性的"整体史观"。因此,西南边疆史研究的区域史转向,就是要将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序列的坐标轴上进行综合考察,而不是简单地用历史事件去填充区域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具有复合性、交叉性的时空结构,决定了西南边疆史以空间、历史、族群互动为主题的"复线历史"叙述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史 区域史观 阐释路径 族群互动 整体史观
原文传递
汉魏《诗》学发展与《诗经》名物释义
11
作者 李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64-74,共11页
《诗》中富含名物,《诗》作为经学典籍,其价值观念的构建是以实实在在的名物为基础的。后世对《诗》中名物的不断阐释,构成《诗经》名物学,成为《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魏《诗》学演进与价值构建中,对于名物的释义有着清晰的发展线... 《诗》中富含名物,《诗》作为经学典籍,其价值观念的构建是以实实在在的名物为基础的。后世对《诗》中名物的不断阐释,构成《诗经》名物学,成为《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魏《诗》学演进与价值构建中,对于名物的释义有着清晰的发展线索与明确的内容表达。两汉经学今古文交错发展,《诗经》名物释义以“随文释义”为基本方式,释义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样;魏晋南北朝经学衰微,以王郑之争、南北之争为背景,《诗经》名物释义在“随文释义”的基础上,出现以《陆疏》为代表的摆脱经学束缚而“独立阐释”的发展模式,且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此基本路径下,汉魏《诗经》名物释义整体上体现着以“伦理政治表达”“语言文字训诂”“名物本体疏解”为主的表达内容。这些内容对唐代《毛诗正义》的成书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诗经》 名物释义 阐释路径
下载PDF
得意、会心与皆大欢喜:论中国文艺的阐释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旭光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2019年第2期129-139,160,共12页
中国文艺的阐释路径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只能发生在一个文化场域中的共同在场,在共同在场中,形成默契与共识,而阐释就发生在这种默契与共识之中;在文化熏陶中形成的同在、同感、同情、同心、同德,是阐释得以发生、交流得以可能的条件;对... 中国文艺的阐释路径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只能发生在一个文化场域中的共同在场,在共同在场中,形成默契与共识,而阐释就发生在这种默契与共识之中;在文化熏陶中形成的同在、同感、同情、同心、同德,是阐释得以发生、交流得以可能的条件;对文本本意与作家本意的阐释,并不是阐释的最终目的,阐释作为一种交往手段,它致力于交往的皆大欢喜式的效果,心心相印、皆大欢喜,才是中国式的阐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 阐释路径 皆大欢喜
原文传递
《乡土中国》常见概念阐释路径和方法
13
作者 王运发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1年第30期53-55,共3页
为促进学生对常见概念阐释方法的理解,主动探究常见的概念阐释路径和方法在论述文中的运用和作用,本文结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任务群教学,以《乡土中国》读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对《乡土中国》中常见的概念阐释路径和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 概念阐释 《乡土中国》 阐释路径和方法
下载PDF
马克思价值形式理论近黑格尔阐释的空间与界限——以鲁宾、巴克豪斯和阿瑟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文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7-166,共10页
马克思的价值形式理论是运用抽象力和辩证法对经济的细胞形式所作的分析,其中包含着与黑格尔哲学的复杂关系,但是这些关系在传统解读路径中并未引起充分重视,从而使得价值形式的功能和作用未能真正显现。正是基于对传统路径的批判,从鲁... 马克思的价值形式理论是运用抽象力和辩证法对经济的细胞形式所作的分析,其中包含着与黑格尔哲学的复杂关系,但是这些关系在传统解读路径中并未引起充分重视,从而使得价值形式的功能和作用未能真正显现。正是基于对传统路径的批判,从鲁宾、巴克豪斯到阿瑟等新兴的马克思解读流派的代表人物都特别注重从黑格尔哲学的视角进行切入,展现价值形式的不同内涵。鲁宾从黑格尔的形式与内容相同一的视角重新发现了马克思的价值形式理论;巴克豪斯从黑格尔的二重化的视角解析了拜物教批判与价值形式的内在关联;新辩证法学派的阿瑟则将《资本论》与黑格尔的《逻辑学》进行了本体论的对照,对价值形式理论进行了完全黑格尔化的解读。这条更加哲学化的近黑格尔解读路径在打开理论阐释空间的同时,却也逐渐模糊了马克思理论与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原则界限,忽略了价值形式理论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并将价值形式逐步理念化和实体化,从而失去了其中介性的理论定位,未能导向形式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形式 黑格尔辩证法 阐释路径 本质界限
原文传递
指引中国改革发展的哲学精神
15
作者 伍新林 《求索》 CSSCI 2020年第6期84-89,共6页
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给出了路径指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从革命性精神的方向指引、人民性精神的价值指引、实... 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给出了路径指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从革命性精神的方向指引、人民性精神的价值指引、实践性精神的思维指引、总体性精神的目标指引、过程性精神的路径指引、辩证性精神的方法指引、创新性精神的动力指引、包容性精神的胸襟指引八个方面,可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中国改革发展的路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改革发展 路径阐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