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易·祖科夫斯基的客体派诗歌观 被引量:2
1
作者 桑翠林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20,共9页
路易·祖科夫斯基于20世纪30年代引领的"客体派诗歌"运动是继"意象主义"诗歌运动后的又一波现代诗歌运动。它与意象主义运动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理解他的诗歌理念的关键在于他倡导的"真实"与&q... 路易·祖科夫斯基于20世纪30年代引领的"客体派诗歌"运动是继"意象主义"诗歌运动后的又一波现代诗歌运动。它与意象主义运动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理解他的诗歌理念的关键在于他倡导的"真实"与"物化"两个概念。他的诗歌理念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本身上来,从语言出发对诗歌进行衡量,对美国诗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语言转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祖科夫斯基客体派 真实 物化
原文传递
诗性直觉与言辞策略——乔治·奥本的客体派诗学
2
作者 殷晓芳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3期78-84,共7页
美国现代诗人乔治·奥本以法国诗哲雅克·马利坦的诗性直觉概念及其形式表现的美学理论为重要依据,使其早期的客体派思想逐渐发展成为将直觉主体观看的对象以及观看过程的意识行为同时写入诗歌的主题和形式的客体派诗学。奥本... 美国现代诗人乔治·奥本以法国诗哲雅克·马利坦的诗性直觉概念及其形式表现的美学理论为重要依据,使其早期的客体派思想逐渐发展成为将直觉主体观看的对象以及观看过程的意识行为同时写入诗歌的主题和形式的客体派诗学。奥本利用诗歌语言的内部逻辑、以语言自身的组织能量显现已被概念结构或因果逻辑压制的诗性意义。表现诗性直觉的言辞策略使奥本的客体派诗歌既涵纳物性的感觉又具有人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奥本 诗性直觉 言辞策略 客体 诗学
下载PDF
“真实”与“客体化”:威廉斯的客体派诗艺
3
作者 殷晓芳 白森 《外语教育研究》 2019年第2期91-96,64,共7页
祖科夫斯基提出"真实"与"客体化"的原则并领导了客体派运动。国内外学界主要探讨祖科夫斯基和奥本等的客体派诗学,而对威廉斯着墨不够。然而,威廉斯以"思在物中"和"诗作为一个客体"的原则为客... 祖科夫斯基提出"真实"与"客体化"的原则并领导了客体派运动。国内外学界主要探讨祖科夫斯基和奥本等的客体派诗学,而对威廉斯着墨不够。然而,威廉斯以"思在物中"和"诗作为一个客体"的原则为客体派诗学做出重要贡献。他的"思在物中"和"诗作为一个客体"的原则是对祖科夫斯基"真实"与"客体化"原则的阐释和发展。此外,其在自传中自认为是客体派诗人。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客体派诗学的"真实"与"客体化"原则,威廉斯的"思在物中"和"诗作为一个客体"的诗学主张以及威廉斯的客体派诗艺的政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斯 客体 “真实” 客体化”
下载PDF
“哥本哈根学派”的维度:在主体与客体之间
4
作者 刘呈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2期9-10,共2页
以“哥本哈根学派”为节点,通过对哥本哈根物理学派和语符学派的哲学基础的详细探讨,于历时平面,上溯康德“主体间性”对哥本哈根学派在哲学思想上的影响,明晰学术源流;于共时平面,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哲学基础相比较,在差异中明确“哥... 以“哥本哈根学派”为节点,通过对哥本哈根物理学派和语符学派的哲学基础的详细探讨,于历时平面,上溯康德“主体间性”对哥本哈根学派在哲学思想上的影响,明晰学术源流;于共时平面,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哲学基础相比较,在差异中明确“哥本哈根学派”在20世纪科学研究史上的鲜明特色和重要地位。在综合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对“哥本哈根学派”作出合乎实际的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本哈根物理学 哥本哈根语符学 爱因斯坦相对论 主体 客体
下载PDF
论朱科夫斯基及其诗歌(英文)
5
作者 查尔斯.伯恩斯坦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21,共9页
继庞德、艾略特、史蒂文斯、詹姆士·乔伊斯、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等第一代现代派革新者之后崛起的第二代现代派诗人中,路易·朱科夫斯基在诗歌形式方面最为激进。他承受着来自现代派先辈诗人的影响,对他们形成了广泛... 继庞德、艾略特、史蒂文斯、詹姆士·乔伊斯、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等第一代现代派革新者之后崛起的第二代现代派诗人中,路易·朱科夫斯基在诗歌形式方面最为激进。他承受着来自现代派先辈诗人的影响,对他们形成了广泛而精准的呼应。他的“以‘the’开始的诗篇”曾一度咄咄逼人成为诗坛风标,但他更强调他的系列长诗“A”的必要性。他舍长调而取和音,去普遍而求具体,远宏大而近琐碎,创造了大量引人入胜却又艰涩难懂的作品,以其复杂的细节、对急风暴雨似的断言和含混暧昧的抽象的悖反而著称。他的诗歌富有感情,但难以理解,因为诗人拒绝将智性与情感、复杂与明晰隔离开来。诗人1931年为《诗刊》杂志编辑“客体派诗歌专辑”成为其文学生涯的转折点,他通过自己撰写的导言和选编的诗人牢固确立了自己的“客体派美学”,并与其中一些诗人如乔治·奥本、雷兹尼科夫、英国诗人巴西尔·班廷以及稍后结识的洛琳·尼德克结为诗坛同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朱科夫斯基 客体 第二次现代主义浪潮 美国 诗歌艺术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器、物、空与色--“物派”“后物派”中的东方“主客体合一”
6
作者 陈丹莹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物派”作为东方艺术的初次尝试,究其根源是日本“艺道”思想和中国禅宗与道家思想,“物派”艺术家以显现本原状态的材料,与身体感知的参与,在如“花应时而开”的场中,寻求与超越人类创作秩序的维度相遇,体现出“主客体合一”的东方审美。
关键词 “物 客体合一 身体感知 空与色
下载PDF
“新”“异”叙事下的本土观照——论刘以鬯对法国“新小说派”的选择性吸收
7
作者 李跃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8-63,共6页
有"香港文坛教父"之称的作家刘以鬯毕生致力于"求新求异",其"实验小说"创作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充满了探索性和先锋性。笔者结合他的一系列"反小说"创作,分析了刘以鬯对法国"新小说派... 有"香港文坛教父"之称的作家刘以鬯毕生致力于"求新求异",其"实验小说"创作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充满了探索性和先锋性。笔者结合他的一系列"反小说"创作,分析了刘以鬯对法国"新小说派"的新锐创作观及主要创新技巧如"客体写作"、"跳跃"、"环合"、"复现"和"开放性创作"等手法的吸收与借鉴,并指出其"求新求异"的叙事背后立足香港本土,着力表现香港社会现实以及小人物命运的深刻创作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以鬯 新小说 实验小说 客体写作
下载PDF
奥登与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
8
作者 马永波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1-17,共7页
新诗戏剧化是九叶诗派的理论核心之一,它将九叶诗派理论主张的诸方面统一起来。其终极诉求在于现代人最大量意识状态的获得上,以期建设一种能涵容现代文明及生存体验、思考的极端复杂性、矛盾性于一体的诗歌。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既... 新诗戏剧化是九叶诗派的理论核心之一,它将九叶诗派理论主张的诸方面统一起来。其终极诉求在于现代人最大量意识状态的获得上,以期建设一种能涵容现代文明及生存体验、思考的极端复杂性、矛盾性于一体的诗歌。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既是直接来自西方诗歌的营养,也是对前辈中国诗人探索的承续,通过其与奥登诗歌的比照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新诗戏剧化概念的缘起及核心技术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登 九叶诗 戏剧化 主体客体
下载PDF
“恋父”与“弑父”:从庞德的意象派到威廉斯的客体派 被引量:4
9
作者 武新玉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4-176,共13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庞德为先驱形成的意象派诗歌,逐渐发展成为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威廉斯为代表的客体派诗歌。本文以精神分析学理论为基础,探讨美国诗歌从庞德到威廉斯、从意象派到客体派的演变过程与缘由。
关键词 庞德 威廉斯 意象 客体 影响的焦虑
原文传递
“思在物中”——从现象学角度看威廉斯客体派诗歌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新玉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56,共12页
本文结合现象学理论,从创作主题、语言和形式等方面探讨威廉斯客体派诗歌的意义,认为威廉斯诗歌的美学思想"思在物中"使诗歌摆脱了"思"的束缚,更加客观具体地走向了日常生活。
关键词 威廉斯 客体 思在物中 现象学直观
原文传递
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美学本原论之误 被引量:4
11
作者 贺天忠 林冬秀 《孝感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5-61,共7页
马克思《手稿》中没有直接做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论,主体实践美学认为一切美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学理上极为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主客体实践美学的新本原论认为,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的客体与客... 马克思《手稿》中没有直接做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论,主体实践美学认为一切美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学理上极为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主客体实践美学的新本原论认为,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的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象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也就是自然化和人化;美的本质就是宇宙自然的非自觉自在的客体实践自由和人类社会的自觉自为的主体实践自由而形成的无限永恒创化的自由。人与自然本质上的双向互动的物质变换关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在掌握主客体辩证互动规律的基础上而向无限永恒的宇宙自然的自由渐趋靠近的终极关怀性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新实践美学 客体实践美学 美学本原论 终极关怀
下载PDF
论怀疑主义对西方认识论的正面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圻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1-16,共6页
怀柱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种独特而悠久的认识论倾向,它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自从怀疑主义出现以后,它就以并非连续的方式伴随着认识的发展与深化.而且每一次怀疑主义的兴起,都总是在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能力及其... 怀柱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种独特而悠久的认识论倾向,它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自从怀疑主义出现以后,它就以并非连续的方式伴随着认识的发展与深化.而且每一次怀疑主义的兴起,都总是在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能力及其导致的对知识的确切可靠性满怀信心甚至盲目乐观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怀疑主义往往对占统治地位的知识论造成了程度不等的打击,因而它从来就是不受欢迎的。但是,正是怀疑主义哲学家们以其虽令人苦涩却使人清醒的论析迫使建设性的哲学家们进行反思,从而拓展了认识论问题的研克,促进了人类知识的阶段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疑主义 认识论问题 西方认识 古希腊罗马哲学 哲学家 智者 康德 主体与客体 相对主义 形而上学
下载PDF
抨击与欣赏——论现代幽默闲适小品文价值的历史变异
13
作者 王卫平 陆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抨击与欣赏———论现代幽默闲适小品文价值的历史变异王卫平陆梅中国现代散文大致可分为两种不同流派:一是有如“匕首”和“投枪”的载道派散文;二是隽永冲淡的闲适派散文,也称美文或小品文。闲适派散文在现代文学流程中滥觞于20... 抨击与欣赏———论现代幽默闲适小品文价值的历史变异王卫平陆梅中国现代散文大致可分为两种不同流派:一是有如“匕首”和“投枪”的载道派散文;二是隽永冲淡的闲适派散文,也称美文或小品文。闲适派散文在现代文学流程中滥觞于20年代。最早是周作人在一篇《美文》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适小品文 林语堂 小品文创作 闲适 文学作品 《鲁迅全集》 《论语》 接受客体 周作人 娱乐价值
下载PDF
客体化、反象征和面向他者的真诚:客体派诗学的后现代伦理面相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国静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87,共20页
"客体化"和"真诚"原则的提出反映了客体派诗人对以象征诗学为代表的西方诗学传统及其深层伦理危机的反思和应对。借助创新的客体化形式深挖语言的物质性并遏制移情机制和修辞话语,客体派试图削弱主体意识对意义生... "客体化"和"真诚"原则的提出反映了客体派诗人对以象征诗学为代表的西方诗学传统及其深层伦理危机的反思和应对。借助创新的客体化形式深挖语言的物质性并遏制移情机制和修辞话语,客体派试图削弱主体意识对意义生成机制的统制,重建语言与世界的直接性,以挑战形而上学传统下西方诗学话语的主体意识崇拜及其工具化语言观。这不仅是客体派诗人探索美学创新的需要,更是他们倡导真诚原则的伦理实质。基于特定社会语境及自身的阶级、族裔认同,客体派诗人更早地意识到主体意识崇拜所隐含的对他者的话语暴力,从而意在通过客体化策略探索一套新的话语模式,以建构一种疏离主体意识、尊重他者异质性的真诚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诗学 客体 真诚 象征 伦理
原文传递
试析明代浙派绘画兴起与没落的原因
15
作者 丁楠 《艺术品鉴》 2015年第1期191-191,共1页
明代浙派的画,被后人说为"风骨奇峭,挥扫躁硬,为行家建筑"。陈继儒说"文则南,硬则北",浙派被后人列为北宗一派,也是以"硬"为特色,当时就被人说为"徒呈狂态"。浙派可以被看作明代绘画发展除了... 明代浙派的画,被后人说为"风骨奇峭,挥扫躁硬,为行家建筑"。陈继儒说"文则南,硬则北",浙派被后人列为北宗一派,也是以"硬"为特色,当时就被人说为"徒呈狂态"。浙派可以被看作明代绘画发展除了文人画之外的另一个选择:从画迹上看,浙派的画线条刚硬突出,不如南宗秀润。刚硬之于弹性,自然不如,但突出骨力却是可取的。绘画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包括了绘画的本体(精神价值方面的一贯准则和形态图式方面的笔墨程式),绘画的主体(画家的精神)和绘画的客体(时代风尚、文化语境)。本文试图从绘画发展的这三个要素去研究浙派绘画兴起与没落的原因,同时通过分析其对宋代院体画的风格继承,见出其对传统不同的态度,对艺术理念认识上的差异,以及一些文人艺术传统的偏见和狭隘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画 院体画 绘画的本体 主体 客体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美与美感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志宏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36-240,共5页
关键词 当代 中国 美感 美学研究 主观 本质 实践美学 审美关系 审美客体 审美对象 审美态度 审美主体 本体论
原文传递
太极诗
17
《诗歌月刊》 2006年第11期99-101,共3页
独化:太极诗如是观过之又过,以至于腐质物增生。太极诗派将东方神秘文化作为超越性的一种载体,他从混沌的历史中心反之诗的蝎子,足以螫死形而上之虎!诸多歧路一如现象界,都有达到他自己真理的各种型号的跑鞋。认同太极精神在现代转化中... 独化:太极诗如是观过之又过,以至于腐质物增生。太极诗派将东方神秘文化作为超越性的一种载体,他从混沌的历史中心反之诗的蝎子,足以螫死形而上之虎!诸多歧路一如现象界,都有达到他自己真理的各种型号的跑鞋。认同太极精神在现代转化中的价值,并非时人所能理解的"怀旧病"和"复古",更不是那种浅薄的"寻根",而是对一个族类在瓦棺里构筑的精神客体作出有选择的内在肯定,进而携带这种玄同接近终极意义,创造经验和智慧的一个符号宇宙之奇观。因而,从上一秒钟到下一秒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 现代转化 神秘文化 精神客体 符号宇宙 超越性 终极意义 形而上 现象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