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羊跳跃病和蜱传热
1
作者 Gray,D 陈永红 《国外兽医学(畜禽传染病)》 1989年第3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山羊 跳跃病 蜱传热
下载PDF
Zero-P椎间融合器在跳跃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王海波 李欣 +4 位作者 陈德纯 黄波 郑华伟 许文根 卢一生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采用Zero-P椎间融合器治疗的跳跃型颈椎病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45-72岁,平均(59.71±8.49)岁。采用JOA评分、... 目的探讨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采用Zero-P椎间融合器治疗的跳跃型颈椎病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45-72岁,平均(59.71±8.49)岁。采用JOA评分、疼痛VAS评分和颈椎NDI指数评价临床效果,采用C_(2-7)Cobb角评价颈椎曲度恢复情况,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与术前相比,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C_(2-7)Cobb角均显著提高(P<0.01),VAS评分、N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所有患者随访中无邻椎病、内置物沉降、螺钉松动、断裂和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末次随访时均达骨性融合。结论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结合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跳跃型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跳跃型颈椎 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跳跃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耀华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跳跃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跳跃型颈椎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前路减...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对跳跃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跳跃型颈椎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天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7天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患者术后7天神经功能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天神经功能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跳跃型颈椎病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颈椎活动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型颈椎 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神经功能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跳跃型颈椎病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韩猛 刘磊 +3 位作者 刘光旺 刘光普 汤浩 马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评价手术对邻近颈椎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4—06采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的跨节段颈椎病13例,共置入椎间融合器26枚。结果本组手术时... 目的观察分析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评价手术对邻近颈椎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4—06采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的跨节段颈椎病13例,共置入椎间融合器26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80~120(95.00±11.18)Min,术中出血量70~120(93.85±16.60)ml。术后吞咽困难l例,予以对症处理后有所好转.末次随访时无症状。定期随访至术后1年。术后随访大多数患者椎间盘未见明显退变,1例Kellgren颈椎退变分级由0级退变为1级:1例Miyazaki椎间盘退变分级由Ⅰ级退变为Ⅱ级,1例由Ⅱ级退变为Ⅲ级。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7.45±0.21)Mm,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颈前路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初期疗效满意,临床症状缓解明显,颈椎椎间隙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可减缓邻近颈椎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型颈椎 椎间盘突出症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 早期疗效
原文传递
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9
5
作者 梁博伟 赵劲民 +2 位作者 殷国前 李宁宁 胡朝晖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评价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anterior segmental decom pression and double-plate fixation,ASDDF)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skip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SCSM)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 目的评价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anterior segmental decom pression and double-plate fixation,ASDDF)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skip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SCSM)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采用ASDDF治疗17例SCSM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41~74岁,平均58.8岁。病程6~39个月,平均9.7个月。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病情严重2例,重度7例,中度7例,轻度1例。MRI显示共有42个病变节段,其中T2像高信号改变26个节段,T1像低信号改变4个节段,脊髓明显受压但无信号改变12个节段;NagataⅠ级病变5个节段,Ⅱ级21个节段,Ⅲ级16个节段。术后根据X线片评估植骨融合率、颈椎Cobb角及测量颈椎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根据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即刻出现吞咽困难2例,1个月后症状缓解;声音嘶哑1例,使用甲钴胺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8个月,平均28.6个月。3例出现无临床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未作特殊处理。X线片示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达100%;无植骨块移位、吸收、下沉等改变,无钢板及螺钉折断、松脱发生。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13.3±10.4)、(15.8±10.8)、(15.4±11.4)°,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分别为(41.3±17.4)°和(23.8±18.8)°,术前、术后12个月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8.2±2.9)、(13.7±3.0)、(13.9±2.8)分;以上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14%~88%,平均66.8%;获优8例,良6例,好转2例,差1例。结论采用ASDDF治疗SCSM,可获得充分的脊髓减压、较高的植骨融合率、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可改善颈椎生理曲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型脊髓型颈椎 颈前路分段减压双钢板固定术 颈椎活动度
原文传递
微波加热保肢疗法治疗骨肿瘤的初步研究(附18例报道)
6
作者 李剑平 郭含军 +3 位作者 姚爱民 周冰 施伟 汤押庚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6期29-29,共1页
微波加热保肢疗法治疗骨肿瘤的初步研究(附18例报道)李剑平郭含军姚爱民周冰施伟汤押庚(附属医院骨科)恶性骨肿瘤致残致死率高,“保肢疗法”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骨肿瘤的微波加热疗法在我国1994年完成基础研究,199... 微波加热保肢疗法治疗骨肿瘤的初步研究(附18例报道)李剑平郭含军姚爱民周冰施伟汤押庚(附属医院骨科)恶性骨肿瘤致残致死率高,“保肢疗法”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骨肿瘤的微波加热疗法在我国1994年完成基础研究,1995年正式应用于临床。我院自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骨肿瘤 保肢疗法 骨巨细胞瘤 跳跃病 综合疗法 心理满意度 恶性骨肿瘤 恶性肿瘤 动脉化疗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独立和钛板椎间融合器联合对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夏毕成 孙建广 +3 位作者 黄世磊 田凌阳 朱艺豪 皮国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450-1457,共8页
目的比较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中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和独立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双节段跳... 目的比较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中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和独立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38例, 女24例, 年龄(53.3±8.5)岁。33例采用ROI-C治疗, 29例采用独立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融合器+钛板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吞咽困难Bazaz分级、日本骨科(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融合节段平均椎间隙高度、C2~7 Cobb角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8±5)个月(16~34个月), ROI-C组手术时间(127.6±34.2)min, 较融合器+钛板组的(157.1±43.9)min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术后3个月, 两组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I-C组融合节段平均椎间隙高度术前为(6.02±1.03)mm, 术后3个月提高至(8.38±1.47)mm, 术后12个月为(8.16±1.40)mm, 融合器+钛板组则分别为(6.24±1.05)、(8.58±1.18)和(7.87±0.73)mm, 两组间同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ROI-C组颈椎Cobb角为10.5°±6.8°, 术后3个月改善为19.2°±9.0°, 术后12个月为18.2°±5.8°, 融合器+钛板组则分别为10.9°±4.6°、18.5°±7.8°和17.1°±5.2°, 两组间同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I-C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9.1%(3/33), 融合器+钛板组37.9%(11/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对于双节段跳跃型颈椎病应用ROI-C和融合器+钛板均能取得良好效果。ROI-C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早期吞咽困难上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双节段跳跃型颈椎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独立联合钛板椎间融合器
原文传递
在细菌表达的单链抗体能中和蜱媒黄病毒
8
《国际病毒学杂志》 1994年第2期62-63,共2页
在细菌表达的单链抗体能中和蜱媒黄病毒[英]/[JiangWR...Aocthropod-BorneVirnsInformationExchange,-10-36]应用噬菌体表达系统,获得了针对羊跳跃病毒外膜糖蛋白中和... 在细菌表达的单链抗体能中和蜱媒黄病毒[英]/[JiangWR...Aocthropod-BorneVirnsInformationExchange,-10-36]应用噬菌体表达系统,获得了针对羊跳跃病毒外膜糖蛋白中和位点的重组重链和轻链抗体片段。从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细菌表达 跳跃病 蜱媒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 杂交瘤 表达抗体 抗体片段 可变区基因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仔猪先天性肌痉挛
9
作者 宋仁钧 《青海农牧业》 2021年第4期44-45,共2页
仔猪先天性肌痉挛,俗称“小猪抖抖病”。纯种与杂交的仔猪都可发生,多在出生后不久,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部性阵发性痉挛,甚至成窝发生,严重地影响到仔猪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应引起注意。本病早在1854年发现于德国,其后1922年由美... 仔猪先天性肌痉挛,俗称“小猪抖抖病”。纯种与杂交的仔猪都可发生,多在出生后不久,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部性阵发性痉挛,甚至成窝发生,严重地影响到仔猪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应引起注意。本病早在1854年发现于德国,其后1922年由美国命名为仔猪舞蹈病、仔猪阵颤病以及猪的跳跃病,近年来又称为仔猪先天性痉挛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痉挛 肌痉挛 仔猪生长 局部性 抖抖 跳跃病 小猪 先天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