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践仁知天”与“截断众流”——牟宗三对孔子“仁”与康德德性法则的比较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恩荣
《理论月刊》
2007年第5期52-55,共4页
在《心体与性体》一书中,牟宗三认为宋、明儒的“道德理性”有三层含义,即:由“践仁知天”对应一个圣者的生命人格而一起顿时接触到的道德性之严整而纯粹的意义;由第一层含义同时“充其极”,因宇宙情怀而达致其形上意义;同时即在“践仁...
在《心体与性体》一书中,牟宗三认为宋、明儒的“道德理性”有三层含义,即:由“践仁知天”对应一个圣者的生命人格而一起顿时接触到的道德性之严整而纯粹的意义;由第一层含义同时“充其极”,因宇宙情怀而达致其形上意义;同时即在“践仁尽性”的工夫中,表现此既独一无二又异地而皆然的道德性。他并主张,其中的第一层含义即能融摄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所说的一切,亦即“践仁知天”即具有“截断众流”的能力。牟宗三并没有解决“践仁知天”如何“截断众流”,本文主旨即在对此作出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践仁知天
截断众流
道德理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践仁知天”与“截断众流”
2
作者
周恩荣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67-70,116,共5页
在《心体与性体》中,牟宗三认为宋、明儒的“道德理性”有三层含义:由“践仁知天”对应圣者的生命人格而一起顿时接触到的道德性之严整而纯粹的意义;由第一层含义同时“充其极”,因宇宙情怀而达致其形上意义;同时即在“践仁尽性”的工夫...
在《心体与性体》中,牟宗三认为宋、明儒的“道德理性”有三层含义:由“践仁知天”对应圣者的生命人格而一起顿时接触到的道德性之严整而纯粹的意义;由第一层含义同时“充其极”,因宇宙情怀而达致其形上意义;同时即在“践仁尽性”的工夫中,表现此既独一无二又易地而皆然的道德性。他认为,其中的第一层含义即能融摄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所说的一切,即“践仁知天”具有“截断众流”的能力。但牟宗三并没有解决“践仁知天”如何“截断众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践仁知天
截断众流
道德理性
牟宗三
康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牟宗三儒家实践观的中华文化精神
3
作者
唐圣钦
《安康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4-117,共4页
实践,是牟宗三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哲学的本义即实践的智慧学。这个意义的哲学恰与中国传统儒家智慧相应。牟宗三以践仁知天概括儒家思想之精神内核。牟宗三主张以儒家的践仁知天作为破解时代危机的哲学方案。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交汇的...
实践,是牟宗三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哲学的本义即实践的智慧学。这个意义的哲学恰与中国传统儒家智慧相应。牟宗三以践仁知天概括儒家思想之精神内核。牟宗三主张以儒家的践仁知天作为破解时代危机的哲学方案。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交汇的当下文化语境里,以仁为内容和方向的儒家实践观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亦是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智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践仁知天
中华文化精神
实
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牟宗三先生新儒家视野下的孔子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新春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7,共6页
孔子是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伟大象征。但对于孔子何以成为这种象征,人们的理解往往不一。具有高度民族文化意识之自觉和高远卓荦的哲学器识的一代新儒家大师牟宗三先生,透过重新深度反省中国之文化生命,在他的特有生命与文化的哲学诠...
孔子是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伟大象征。但对于孔子何以成为这种象征,人们的理解往往不一。具有高度民族文化意识之自觉和高远卓荦的哲学器识的一代新儒家大师牟宗三先生,透过重新深度反省中国之文化生命,在他的特有生命与文化的哲学诠释学视野下,为我们提供了他之对于此一问题的独特理解。在牟先生看来,问题的答案即在于,中国文化有其道之本统,孔子对此本统进行过再建;经由孔子的再建,这一本统才得以全幅开显确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道之本统
本统之再建
践仁知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仁”之间——儒家道德意识的起源
5
作者
马梦茜
《国际儒学论丛》
2023年第1期170-176,共7页
宋明儒学以性与天道贯通的心性之学为主题,力图为吾人之自觉的道德实践寻找超越的根据。而周人“以德配天”的忧患意识与儒家道德意识的起源有着不容忽视的内在关联性。因此,追溯上古三代的天命观念,从对周人“以德配天”的忧患意识到...
宋明儒学以性与天道贯通的心性之学为主题,力图为吾人之自觉的道德实践寻找超越的根据。而周人“以德配天”的忧患意识与儒家道德意识的起源有着不容忽视的内在关联性。因此,追溯上古三代的天命观念,从对周人“以德配天”的忧患意识到对孔子“天生德于予”的思想,分析儒家道德意识与“天命”观念的隐秘关联,是探究儒家道德意识起源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厘清原始儒家伦理道德的形上根基与儒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
命
德性
践
仁
以
知
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践仁知天”与“截断众流”——牟宗三对孔子“仁”与康德德性法则的比较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恩荣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2007年第5期52-55,共4页
文摘
在《心体与性体》一书中,牟宗三认为宋、明儒的“道德理性”有三层含义,即:由“践仁知天”对应一个圣者的生命人格而一起顿时接触到的道德性之严整而纯粹的意义;由第一层含义同时“充其极”,因宇宙情怀而达致其形上意义;同时即在“践仁尽性”的工夫中,表现此既独一无二又异地而皆然的道德性。他并主张,其中的第一层含义即能融摄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所说的一切,亦即“践仁知天”即具有“截断众流”的能力。牟宗三并没有解决“践仁知天”如何“截断众流”,本文主旨即在对此作出解答。
关键词
践仁知天
截断众流
道德理性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践仁知天”与“截断众流”
2
作者
周恩荣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67-70,116,共5页
文摘
在《心体与性体》中,牟宗三认为宋、明儒的“道德理性”有三层含义:由“践仁知天”对应圣者的生命人格而一起顿时接触到的道德性之严整而纯粹的意义;由第一层含义同时“充其极”,因宇宙情怀而达致其形上意义;同时即在“践仁尽性”的工夫中,表现此既独一无二又易地而皆然的道德性。他认为,其中的第一层含义即能融摄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所说的一切,即“践仁知天”具有“截断众流”的能力。但牟宗三并没有解决“践仁知天”如何“截断众流”的问题。
关键词
践仁知天
截断众流
道德理性
牟宗三
康德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牟宗三儒家实践观的中华文化精神
3
作者
唐圣钦
机构
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安康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4-117,共4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牟宗三美学的现代性研究”(GD18XZW09)
岭南师范学院2018年度校级重点项目“论牟宗三的实践智慧学”(WZ1809)。
文摘
实践,是牟宗三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哲学的本义即实践的智慧学。这个意义的哲学恰与中国传统儒家智慧相应。牟宗三以践仁知天概括儒家思想之精神内核。牟宗三主张以儒家的践仁知天作为破解时代危机的哲学方案。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交汇的当下文化语境里,以仁为内容和方向的儒家实践观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亦是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智慧方法。
关键词
牟宗三
践仁知天
中华文化精神
实
践
Keywords
Mou Zongsan
knowing heaven by practicing benevolence
the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
practice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牟宗三先生新儒家视野下的孔子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新春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文摘
孔子是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伟大象征。但对于孔子何以成为这种象征,人们的理解往往不一。具有高度民族文化意识之自觉和高远卓荦的哲学器识的一代新儒家大师牟宗三先生,透过重新深度反省中国之文化生命,在他的特有生命与文化的哲学诠释学视野下,为我们提供了他之对于此一问题的独特理解。在牟先生看来,问题的答案即在于,中国文化有其道之本统,孔子对此本统进行过再建;经由孔子的再建,这一本统才得以全幅开显确立起来。
关键词
孔子
道之本统
本统之再建
践仁知天
Keywords
Confucius
original orthodoxy
re-construction of orthodoxy
understanding of heaven by carrying out benevolence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仁”之间——儒家道德意识的起源
5
作者
马梦茜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国际儒学论丛》
2023年第1期170-176,共7页
文摘
宋明儒学以性与天道贯通的心性之学为主题,力图为吾人之自觉的道德实践寻找超越的根据。而周人“以德配天”的忧患意识与儒家道德意识的起源有着不容忽视的内在关联性。因此,追溯上古三代的天命观念,从对周人“以德配天”的忧患意识到对孔子“天生德于予”的思想,分析儒家道德意识与“天命”观念的隐秘关联,是探究儒家道德意识起源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厘清原始儒家伦理道德的形上根基与儒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
天
命
德性
践
仁
以
知
天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践仁知天”与“截断众流”——牟宗三对孔子“仁”与康德德性法则的比较
周恩荣
《理论月刊》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践仁知天”与“截断众流”
周恩荣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牟宗三儒家实践观的中华文化精神
唐圣钦
《安康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牟宗三先生新儒家视野下的孔子
王新春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德”“仁”之间——儒家道德意识的起源
马梦茜
《国际儒学论丛》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