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谈解决义利之辩的思维精神
- 1
-
-
作者
谭剑波
-
机构
海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出处
《文教资料》
2016年第26期62-64,共3页
-
文摘
义利之辩是儒家思想讨论的主题之一,但中国传统哲学思维里固有的践履精神处理该讨论必须回应现实矛盾和理论困难的挑战,常常导致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麻烦。在践履精神解决义与利的现实矛盾之外,推定或假设存在一个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后,仍然能够认同道义、德性等意义和价值的可能性主体条件,以保证人生意义选择的正当性并且建立起必然实现的信仰基础。
-
关键词
儒家
义利之辩
践履精神
认知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宋儒“道德文章”的研究路向
- 2
-
-
作者
张文浩
-
机构
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
-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
基金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B379)
-
文摘
"道德文章"不仅可以从个人角度来指涉其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亦可就历史文化的角度,指一种文明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文艺成就的有机集合。宋儒道德文章特指其道德理想、道德实践、思想智慧、事功实践、文艺成就等多种要素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具有实践的品格特征和辐射性影响。由于宋儒以宗教信徒般的热忱和执着,唤起人类活动包括文学活动中的道德意识、忧患意识和历史文化意识,追寻成圣之道,重视身体力行,践履不已,力求德言一致、文行相契;因而他们的伦理道德和生命之美相互内化、集于一身,其人格魅力得到感性呈现;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便是践履精神的美学呈现。把握践履精神,便成为研究宋儒道德文章的学术理路。
-
关键词
道德文章
研究路向
践履精神
宋儒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启示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籍洪亮
-
机构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65-166,共2页
-
基金
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新时代地方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四四制’教学模式研究——以宁波地方文化为例”(项目编号:Y201942827)。
-
文摘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更多意义上是道德命题,知行合一既是本体也是工夫,他倡导知行一元论,知行本体是良知,其立言旨在为致良知的功夫建立理论基础.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对当前高校时代新人的培育有深刻的启示:在教育目标上要求德性为本,追求至善的圣人境界;在教育内容上,立志为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在教育路径上,注重实践,培育践履精神.
-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思想
时代新人
践履精神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