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跷跷板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运动及载荷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建林 赵江滨 +2 位作者 朱风绅 王宇宫 崔天宇 《中国修船》 2019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解决海洋波浪能的吸收利用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横摇运动的跷跷板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建立简化数学模型,对影响装置运动响应的因素进行讨论。使用软件对装置进行水动力仿真分析,得出该装置在波浪作用下的运动响应情况及波浪载荷。计... 为解决海洋波浪能的吸收利用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横摇运动的跷跷板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建立简化数学模型,对影响装置运动响应的因素进行讨论。使用软件对装置进行水动力仿真分析,得出该装置在波浪作用下的运动响应情况及波浪载荷。计算分析不同线性阻尼系数下装置的波浪负载,根据结果计算平均功率,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线性阻尼系数,合理的阻尼系数可以增大装置的发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发电装置 横摇 跷跷板式 计算流体力学 阻尼系数
下载PDF
跷跷板式MEMS加速度计锚点与梁优化设计
2
作者 任臣 杨拥军 陈鹏旭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8-355,共8页
作为敏感外界加速度的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加速度计容易受到外界应力的影响。而跷跷板式加速度计采用直梁的结构形式,其温度性能、抗冲击和过载能力都较差,在梁及其连接处会因应力集中,造成加速度计结构发生形变甚至损伤。因此为... 作为敏感外界加速度的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加速度计容易受到外界应力的影响。而跷跷板式加速度计采用直梁的结构形式,其温度性能、抗冲击和过载能力都较差,在梁及其连接处会因应力集中,造成加速度计结构发生形变甚至损伤。因此为了提高跷跷板式加速度计的可靠性和温度性能,对锚点和梁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介绍了跷跷板式MEMS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其动力学方程,利用有限元仿真分别建立了锚点与梁的模型,分析加速度计的梁以及梁的连接处这两个应力集中部位的应力。其次,设计了带应力释放结构的锚点和带应力缓冲结构的梁。仿真结果表明,加速度计的锚点设置应力释放结构后,锚点与梁的连接处由过载产生的最大应力减小了约51%,梁上以及梁和结构连接处的热应力分别减小了约37%和38%。经过优化设计后,梁对敏感方向的抗过载能力提升最明显,梁与结构连接处的最大应力由约1 915 MPa减小到了约1 547 MPa,减小了约19%。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锚点与梁的优化设计后,加速度计的梁以及梁的连接处所受应力大大减小,提高了加速度计的性能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跷跷板式加速度计 锚点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春季北极地区云量跷跷板式的趋势变化特征及其对北极放大的云反馈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新 黄菲 王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7,共8页
利用2000—2017年月平均的CERES云量、辐射资料和ERA再分析资料,对春季北极云量趋势变化特征和成因及其对北极放大反馈的贡献进行研究,发现春季北极地区总云量的趋势在东北极海区和北欧海区呈跷跷板式的反位相变化特征,并与低云量的趋... 利用2000—2017年月平均的CERES云量、辐射资料和ERA再分析资料,对春季北极云量趋势变化特征和成因及其对北极放大反馈的贡献进行研究,发现春季北极地区总云量的趋势在东北极海区和北欧海区呈跷跷板式的反位相变化特征,并与低云量的趋势变化有较为一致的空间分布,中高云则与低云大体上呈相反的变化特征。北欧海的低云量减少、中高云增加,主要是因为进入北欧海区的超强气旋增多带来丰富的水汽,对流增强,云底高度抬升,使得低云量减少而中高云量呈增加趋势。这种云量垂直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云辐射强迫作用分别体现了低云的正反馈和中高云的负反馈作用,增温和降温作用相互抵消,使北欧海增温不显著。东北极海区低云量显著增加而中高云变化不明显,可能由于海冰融化,海表面增温,海面蒸发加强,水汽增加,大气静力稳定度减弱,有利于低云的形成。这种低云量的显著增加使得云辐射强迫作用强化了海冰反照率正反馈机制,从而加强了东北极海区的增温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低云 中高云 跷跷板式分布 春季 云反馈 北极放大
下载PDF
珠江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跷跷板式结构成因机制
4
作者 周末 张成 +2 位作者 彭光荣 解习农 秦成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6-30,共5页
南海北部裂陷期沉积充填是主要的烃源岩赋存层位,也是重要的油气产层,这类被动陆缘裂陷期结构对盆地充填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大量地震剖面及钻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裂陷结构进行了精细解剖。研究表明惠州凹陷古近系... 南海北部裂陷期沉积充填是主要的烃源岩赋存层位,也是重要的油气产层,这类被动陆缘裂陷期结构对盆地充填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大量地震剖面及钻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裂陷结构进行了精细解剖。研究表明惠州凹陷古近系文昌期和恩平期2幕裂陷呈现出典型的跷跷板式叠置特征。文昌裂陷期在弥散式裂陷背景下发育了不同活动强度的南倾和北倾断层,形成多个孤立的小断陷;恩平裂陷期在拉张应力集中向南迁移至洋陆过渡带的背景下,南倾断层活动性强,北倾断层活动性减弱,这样2幕裂陷结构垂向叠置,形成了跷跷板式的凹陷结构样式。研究成果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作用差异演化研究及油气勘探分析提供了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古近系 跷跷板式凹陷结构 裂陷作用
下载PDF
无人直升机跷跷板式旋翼结构的动力学分析
5
作者 石伟兴 刘培志 +1 位作者 赵小川 关永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年第7期30-36,共7页
跷跷板式旋翼结构由于其结构简单,在小型无人直升机的主旋翼以及中大型直升机的尾桨上得到广泛使用。相较于全铰接式旋翼,跷跷板式旋翼呈现半刚性的特点,其对称桨叶的挥舞运动是联动的,该特点尤其表现在桨叶所受哥氏力的变化上。该文将... 跷跷板式旋翼结构由于其结构简单,在小型无人直升机的主旋翼以及中大型直升机的尾桨上得到广泛使用。相较于全铰接式旋翼,跷跷板式旋翼呈现半刚性的特点,其对称桨叶的挥舞运动是联动的,该特点尤其表现在桨叶所受哥氏力的变化上。该文将旋翼桨毂和桨叶等效为刚体,重点关注挥舞和摆振橡胶的物理参数和相对位置对旋翼振动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旋翼的动力学简化模型,并对其运动方程进行了求解分析。最后以特定的工程实际参数对计算与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各参数对旋翼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曲线,得到了贴合工程实际的若干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跷跷板式旋翼 哥氏力 挥舞刚度 挥舞阻尼 摆振刚度 摆振阻尼
下载PDF
“跷跷板”式弯曲模的设计与应用
6
作者 欧阳波仪 《模具工程》 2006年第5期30-31,共2页
针对箱体制件成形特点。分析了应用传统的压弯成形结构的缺陷和应用“跷跷板”式弯曲模的优势,阐述了“跷跷板”式弯曲模设计要点和应用场合,对类似制件的冲压成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箱体零件 工艺分析“跷跷板弯曲模 设计
下载PDF
贝尔407单发民用直升机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汝鸿 《直升机技术》 2000年第4期53-57,共5页
贝尔407单涡轮轴发动机直升机于1993年末作为“贝尔轻型直升机”开始初步设计,用于取代贝尔206B“喷气突击队员”和贝尔206L“远程突击队员”直升机。这时,贝尔直升机公司的工程师们就确定了一个定价设计目标,该目标是要贝尔407的单机... 贝尔407单涡轮轴发动机直升机于1993年末作为“贝尔轻型直升机”开始初步设计,用于取代贝尔206B“喷气突击队员”和贝尔206L“远程突击队员”直升机。这时,贝尔直升机公司的工程师们就确定了一个定价设计目标,该目标是要贝尔407的单机价格比贝尔206L—4的价格增加不超过10万美元。为了减少研制费用和缩短研制周期,它采用现有的标准贝尔206L—4机体加上OH—58D的尾梁与动力系统和鼓出的机身侧板。生产型于1995年首飞,1996年取得加拿大和美国适航证,同年向用户交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涡轮轴发动机 突击队员 直升飞机 贝尔 跷跷板式旋翼 直升机技术 发动机舱 发动机室 设备舱 旋翼直径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自动倾斜器 巡航速度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构造转折界面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杨东辉 童亨茂 +2 位作者 范彩伟 肖坤泽 王朝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0-601,共12页
中国西南部红河断裂带的活动演化历史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断裂从陆地向海域延伸进入莺歌海盆地,并对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红河断裂带经历早期的左旋走滑运动和后期的右旋走滑运动已经得到公认,但... 中国西南部红河断裂带的活动演化历史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断裂从陆地向海域延伸进入莺歌海盆地,并对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红河断裂带经历早期的左旋走滑运动和后期的右旋走滑运动已经得到公认,但对于其精细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左旋走滑向右旋走滑运动转换的时间还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利用构造控制沉积、沉积反映构造的思想,通过对莺歌海盆地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从T27界面上下地层厚度存在"跷跷板"式的变化、沉积中心的迁移、沉积速率的变化、陆架-陆坡坡折带的出现、微小断裂的特征以及底辟构造等方面的研究,确定莺歌海盆地红河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停止于T40(10.5Ma);T40~T30(10.5~5.5Ma)是构造变形的平静期;T30~T27(5.5~2.4 Ma)为左旋走滑运动向右旋走滑运动转换时期;T27(2.4 Ma)以后右旋走滑活动开始,并控制坡折带(包括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和底辟构造等的形成;T20(1.9 Ma)以来,右旋走滑活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红河断裂带 走滑活动 构造转换 跷跷板地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