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评价踝上截骨治疗非对称性踝关节炎的优势 被引量:3
1
作者 商炜 付攀峰 +1 位作者 亢哲 祝少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124-2132,共9页
目的:对于伴有内外翻畸形的非对称性踝关节炎,踝上截骨手术可以矫正负重力线、重塑关节的协调性、调节踝关节内的压力。系统评价踝上截骨术对非对称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PubMed、EMb... 目的:对于伴有内外翻畸形的非对称性踝关节炎,踝上截骨手术可以矫正负重力线、重塑关节的协调性、调节踝关节内的压力。系统评价踝上截骨术对非对称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PubMed、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踝上截骨手术治疗非对称性踝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与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发表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12-30。严格按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资料,采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总共884例患者,其中内翻畸形患者546例,外翻畸形患者3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884例患者术后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距骨倾斜角、胫骨侧位关节面角及Takakura等级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的胫骨远端关节面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内翻组术后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距骨倾斜角、胫骨侧位关节面角及Takakura等级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外翻组术后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胫骨远端关节面角及Takakura等级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③内翻组与外翻组间术后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可视化目测类比评分、胫骨侧位关节面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胫骨远端关节面角、距骨倾斜角、Takakura等级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踝上截骨手术治疗非对称性踝关节炎在AOFAS踝与后足评分、胫骨远端关节面角、Takakura等级评分方面上有所改善,对内翻畸形的胫骨侧位关节面角、距骨倾斜角有所改善,对外翻畸形的胫骨侧位关节面角、距骨倾斜角无明显改善,是否需要联合腓骨截骨处理还缺乏更多的亚组研究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踝上截骨 内翻畸形 外翻畸形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踝上截骨与踝关节融合术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蔡蔚 范文俊 +1 位作者 付帅洲 赵进喜 《系统医学》 2023年第7期135-138,155,共5页
目的围绕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踝上截骨术、踝关节融合术这两种方法来治疗,评定其临床效果与最终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 目的围绕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踝上截骨术、踝关节融合术这两种方法来治疗,评定其临床效果与最终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A组行踝上截骨术,B组实施踝关节融合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另就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踝关节评分标准(Kofoed)评分进行对比。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较A组更少,手术时间、术后关节融合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7、5.113、9.248、12.227,P<0.05)。术后6个月,B组VAS评分比A组更低,Kofoed评分较A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87、3.809,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较A组(20.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P<0.05)。结论针对经检查予以确诊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采用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较之踝上截骨术,术中出血更少,术后恢复速度更快,且疼痛更轻,并发症更少,功能恢复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关节炎 踝上截骨 关节融合术
下载PDF
截断腓骨踝上截骨术对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踝关节影像学参数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3
作者 李冕 刘宣毅 +2 位作者 张官锋 徐亦鹏 岩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969-972,共4页
目的分析截断腓骨踝上截骨术对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踝关节影像学参数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截断腓骨踝上截骨术治疗的45例内翻型踝关节炎合并距下关节骨性... 目的分析截断腓骨踝上截骨术对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踝关节影像学参数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截断腓骨踝上截骨术治疗的45例内翻型踝关节炎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踝-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AOS)疼痛评分、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OM)变化、距下关节活动度、影像学参数指标[胫骨远端前侧关节面角(TAS)、距骨倾斜角(TT)、胫骨踝穴角(TC)、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LS)等]、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AOFAS评分、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ROM、TAS、TC分别为(82.12±9.46)分、(81.59±8.72)分、(35.82±5.24)°、(88.45±4.92)°、(81.26±3.17)°,较术前[(50.45±13.82)分、(49.28±12.69)分、(29.85±5.01)°、(81.24±4.90)°、(72.25±4.56)°]增加,AOS疼痛评分、TT分别为(26.59±5.08)分、(3.58±1.22)°,较术前[(44.92±5.74)分、(7.59±2.05)°]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距下关节活动度轻度占比高于术前,中度和重度占比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负重TC(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分别为(38.49±8.88)°、(38.92±9.67)°、(25.67±8.04)°,均较术前[(43.28±9.18)°、(43.16±10.22)°、(30.58±9.45)°]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3.98±0.75)个月,治疗总优良率为84.44%。结论截断腓骨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提高活性度,治疗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上截骨 关节 距下关节 影像表现
下载PDF
斜形踝上截骨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的初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宏宁 朱永展 +5 位作者 沈国栋 邹运璇 李雪 杨康勇 赖俊辉 赖志斌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斜形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9年12月回顾性研究了佛山市中医院52例采用踝上截骨治疗的内翻性踝关节炎患者。根据Takakura踝关节炎的分级,其中Ⅰ级0例、Ⅱ级16例、ⅢA级22例、ⅢB级1... 目的探讨斜形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9年12月回顾性研究了佛山市中医院52例采用踝上截骨治疗的内翻性踝关节炎患者。根据Takakura踝关节炎的分级,其中Ⅰ级0例、Ⅱ级16例、ⅢA级22例、ⅢB级14例、Ⅳ级0例。采用Woo-Chun Lee的斜形截骨方法,并根据需要联合腓骨截骨和外侧副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拍片测量胫骨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角)、胫骨侧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角)、距骨倾斜角(talar tilit angle,TT角)情况,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踝关节的功能和疼痛情况,并观察患者早期和晚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50/52)患者随访时间为24~63个月,平均为(46.2±12.6)个月,早期术口并发症:皮肤边缘浅表坏死4例,浅表感染2例,经换药后术口愈合,无深部感染病例。所有患者愈合时间为(10.9±0.9)周,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患者。TAS角由术前(85.3°±1.8°)至术后(93.4°±2.2°),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S角由术前(79.8°±1.1°)至术后(80.1°±1.1°),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角由术前(5.3°±3.7°)降低至术后(2.1°±1.6°),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由术前(50.0±7.5)分提高至术后(78.0±8.0)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7.4±1.2)分降低至术后(3.3±0.8)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例患者症状无显著改善,2例患者拒绝一进步手术治疗,2例患者行踝关节融合术后症状得到缓解。结论斜形踝上截骨能显著改善轻中度内翻性踝关节炎患者的影像学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行踝上截骨 内翻 关节炎
下载PDF
踝上截骨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治疗胫骨远端复杂畸形 被引量:1
5
作者 尹星华 杜辉 +3 位作者 顾建明 周一新 杨敬 何啸天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518-522,共5页
背景: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为胫骨远端复杂畸形的处理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新途径。目的:采用踝上截骨术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治疗胫骨远端复杂畸形,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采用踝上截骨结合计算机... 背景: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为胫骨远端复杂畸形的处理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新途径。目的:采用踝上截骨术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治疗胫骨远端复杂畸形,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采用踝上截骨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治疗的18例胫骨远端复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8例;手术时年龄15~51岁,平均(26.7±9.1)岁;治疗均为单足(未手术侧无病变或病变轻微)。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改变、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差异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外固定器拆除后随访7~67个月,平均(32.7±18.3)个月。外固定器矫正畸形时间11~65 d,平均(39±17)d;外固定器佩戴时间104~313 d,平均(213±66)d。单纯矢状位畸形2例,单纯冠状位畸形4例,斜面畸形(矢状位合并冠状位畸形)12例。矢状位畸形参数与正常值差值的绝对值从术前的14°±11°,矫正至术后的3°±5°(P=0.002);冠状位畸形参数与正常值差值的绝对值从术前的25°±23°,矫正至术后的6°±11°(P<0.001)。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65.4±15.1)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4±12.0)分(P<0.001)。有5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所有患者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并未出现畸形复发。结论:对于胫骨远端复杂畸形,踝上截骨结合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器可以有效矫正胫骨远端复杂畸形,改善患肢外观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上截骨 外固定器 远端
下载PDF
踝上截骨治疗Takakura 3B期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鑫权 张言 +2 位作者 王琼 梁景琪 赵宏谋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踝上截骨术治疗Takakura 3B期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西安市红会医院足踝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8例Takakura 3B期内翻型踝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踝上截骨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 目的探讨踝上截骨术治疗Takakura 3B期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西安市红会医院足踝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8例Takakura 3B期内翻型踝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踝上截骨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胫骨远端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TAS)、胫骨侧位远端关节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TLS)、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TT)和胫骨踝穴角(tibiocrural,TC)及后足力线角(hindfoot alignment,HF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和12项简式健康调查(12-item short-form survey,SF-12)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有21例患者获得影像学分期改善,8例患者因感染、骨不连、退变而进行了二次手术。结论踝上截骨术联合辅助手术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是治疗Takakura 3B期踝关节炎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上截骨 内翻型关节炎 Takakura 3B期 疗效
下载PDF
踝上截骨与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天楠 王雪 王成伟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7,73,共7页
目的探讨踝上截骨术与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应用踝上截骨术治疗踝关节OA患者15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OA患者10例,总共25例。23例获得完整随访。在23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踝上截骨术与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应用踝上截骨术治疗踝关节OA患者15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OA患者10例,总共25例。23例获得完整随访。在23例患者中,选取随访时间达12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分析,即应用踝上截骨术的11例,应用踝关节融合术的7例。对这18例获得完整随访患者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的X线片进行对比,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随访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同时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结果18例患者获得平均16.8个月(13~26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骨折以及踝关节融合愈合时间为7~8周。踝上截骨组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36.32±3.32)分提高到术后12个月时的平均(81.22±5.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71,P=0.000);其中优2例,良8例,一般1例,优良率90.91%;VAS疼痛评分平均为(1.76±0.4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34,P=0.000)。踝关节融合组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22.85±6.50)分提高到术后12个月时的平均(81.35±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56,P=0.000);其中优0例,良6例,一般1例,优良率85.7%;VAS疼痛评分平均为(2.70±0.63)分,较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5.928,P=0.000)。结论踝上截骨术与踝关节融合术在踝关节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中均可达到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 踝上截骨 关节融合术
下载PDF
踝上截骨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宣毅 李冕 +2 位作者 张官锋 徐亦鹏 闫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8期1992-1995,共4页
目的观察踝上截骨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踝上截骨术且随访时间≥1年的43例(43足)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OA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分两组,即A组(... 目的观察踝上截骨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踝上截骨术且随访时间≥1年的43例(43足)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OA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分两组,即A组(n=20,保留腓骨)与B组(n=23,截断腓骨)。比较两组的疗效、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测量指标、骨性愈合时间。结果A组优良率(75.00%)与B组(8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美国足踝外科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胫骨远端关节面角(TAS)、胫骨踝穴角(TC)较术前高,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AOS)疼痛评分、AOS功能评分、距骨倾斜角(TT)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LS)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的AOFAS评分、AOS疼痛评分、AOS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TAS、TL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TT为(2.15±0.68)°,较A组[(3.02±0.59)°]低,TC为(80.59±2.05)°,较A组[(75.84±2.36)°]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性愈合时间为(3.72±0.38)个月,与B组[(3.89±0.65)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上截骨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OA疗效肯定,可改善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测量指标,利于骨性愈合,同时进行腓骨截骨在改善TT、TC方面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下关节性关节炎 踝上截骨 关节 疗效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截断或保留腓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3期653-654,共2页
目的:探讨截断或保留腓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手术的40例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 目的:探讨截断或保留腓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手术的40例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患者行截断腓骨的踝上截骨术,对照组患者行保留腓骨的踝上截骨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随访1年的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X线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AOS)疼痛及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胫骨远端关节面角(TAS)、距骨倾斜角(TT)、胫骨踝穴角(TC)、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LS)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T、TC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留腓骨的踝上截骨术相比,截断腓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在改善患者TT、TC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上截骨 关节关节炎
下载PDF
踝上截骨与踝关节融合术应用于创伤性踝关节炎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10
作者 陈佳明 《智慧健康》 2022年第10期37-39,43,共4页
目的 研究创伤性踝关节炎应用踝上截骨治疗法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青海省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3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接受踝上截骨治疗法的15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 研究创伤性踝关节炎应用踝上截骨治疗法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青海省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3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接受踝上截骨治疗法的15例作为对照组,接受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法的15例作为观察组,均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回顾病案,统计并对比两组愈合情况、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骨性愈合率、骨性愈合时间、治疗前/后AOFAS评分、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升,VAS评分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创伤性踝关节炎临床治疗中踝上截骨疗法、踝关节融合术皆可辅助患者获得骨性愈合,两种治疗方案在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关节功能等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关节炎 踝上截骨治疗法 关节融合术治疗法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踝上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
11
作者 余青华 余清文 《智慧健康》 2022年第18期74-78,共5页
据统计现全球1%的成年人因踝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问题,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经大量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证实,70%~80%的踝关节炎主要继发于创伤。在我国,踝关节外伤及继发踝关节炎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目前,对于中晚... 据统计现全球1%的成年人因踝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问题,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经大量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证实,70%~80%的踝关节炎主要继发于创伤。在我国,踝关节外伤及继发踝关节炎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目前,对于中晚期踝关节炎的治疗,采用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踝关节融合与踝关节置换又存在诸多并发症。近年来,踝上截骨作为一种保踝治疗手段,在改善症状的同时,使得踝关节损伤能够得到的修复,在临床中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得到快速推广。本文对踝上截骨术治疗踝关节炎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关节炎 踝上截骨
下载PDF
外侧合页骨折对踝上截骨术早期疗效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张凯亭 李卓 +5 位作者 揭珂 徐镜程 邹保利 莫方东 邹运璇 朱永展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2-747,共6页
目的评估外侧合页骨折(lateral hinge fracture,LHF)对踝上截骨术(supramalleolar osteotomy,SMO)早期疗效的影响,并探究导致其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9例(39足)采用SMO治疗的踝... 目的评估外侧合页骨折(lateral hinge fracture,LHF)对踝上截骨术(supramalleolar osteotomy,SMO)早期疗效的影响,并探究导致其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9例(39足)采用SMO治疗的踝内翻性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29例;年龄41~71岁,平均57.7岁。Takakura分期:Ⅱ期6足,Ⅲa期19足,Ⅲb期14足。依据术后即刻X线片判断外侧合页位置是否并发LHF,比较发生与未发生LHF患者的截骨愈合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胫骨关节面角(tibial anterior surface angle,TAS)、胫骨外侧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和距骨倾斜角(tibiotalar angle,TT)手术前后变化值。对发生与未发生LHF患者的年龄、性别、侧别、身体质量指数、Takakura分期、术前VAS评分、术前AOFAS评分、术前TAS、术前TLS、术前TT、SMO矫正角、截骨撑开量、截骨处内侧至踝关节线距离(distance from medial osteotomy to ankle joint line,MD)、截骨处外侧至踝关节线距离(distance from lateral osteotomy to ankle joint line,LD)等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MO术中发生LHF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7.1个月。术中13足发生LHF(A组),26足未发生LHF(B组)。X线片复查示A组1例合并胫骨关节面劈裂骨折患者出现截骨延迟愈合,予以石膏固定后成功愈合;其余患者截骨均愈合,两组患者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AOFAS评分及TAS、TLS、T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手术前后变化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示,发生与未发生LHF患者的SMO矫正角、截骨撑开量和L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示,LD过大是SMO术中发生LHF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SMO术中外侧合页位置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LHF发生,采取合适治疗和康复方案,术后可获得与未发生LHF患者相似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关节炎 踝上截骨 外侧合页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胫前肌腱外移联合踝上截骨治疗3b期内翻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张树 张建中 +2 位作者 王智 孙超 张明珠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9期3136-3139,共4页
探讨胫前肌腱外移联合踝上截骨治疗3b期内翻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同仁医院行胫前肌腱外移联合踝上截骨的3b期内翻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共入组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57.8±9.3)岁... 探讨胫前肌腱外移联合踝上截骨治疗3b期内翻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同仁医院行胫前肌腱外移联合踝上截骨的3b期内翻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共入组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57.8±9.3)岁。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踝、后足相关力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变化。13例患者经(33.5±13.4)个月的随访,胫骨关节面角(TAS)由术前的83.3°±2.4°增至术后的92.8°±1.7°,距骨倾斜(TT)由术前的12.3°±4.5°缩至术后的7.0°±4.7°,后足位移(FAO)由术前的-7.4%±2.8%增大至术后的-0.7%±2.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和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1)。本研究表明,胫前肌腱外移联合踝上截骨治疗3b期内翻性踝关节炎可取得良好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关节炎 踝上截骨 胫前肌腱外移 内翻
原文传递
踝上弧形截骨联合关节牵伸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
14
作者 郭保逢 秦泗河 +3 位作者 王洁颖 赵巍 吴鸿飞 郑学建 《骨科》 CAS 2023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评估踝上弧形截骨联合关节牵伸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21年4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二科治疗的8例内翻型踝关节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为(35.2±9.1)岁(27~45岁)。其中有踝部骨... 目的评估踝上弧形截骨联合关节牵伸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21年4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二科治疗的8例内翻型踝关节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为(35.2±9.1)岁(27~45岁)。其中有踝部骨折史者5例,骨骺损伤后遗踝内翻畸形3例。应用踝上胫腓骨弧形截骨矫正踝内翻后安装Ilizarov踝关节牵伸器,术后行踝关节牵伸,维持关节间隙至5~8 mm行走3个月以上。根据病人手术前后胫骨远端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及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例病人随访时间为(31.5±17.9)个月(12~72个月),外固定佩戴时间为(29.4±5.1)周(20~32周)。拆除外固定时截骨处均达到临床骨愈合标准,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82.0±7.7)分(76~90分),TAS角度为91.1°±2.4°(89.6°~95.0°),与术前比较[(47.6±3.7)分(41~65分),82.9°±4.7°(7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术后均出现局部针道感染,5例给予局部酒精敷料缠绕包扎,3例拔出感染固定针后感染控制。2例固定针折断,去除外固定装置时给予拔除,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踝上弧形截骨术联合踝关节牵伸成形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矫正踝内翻效果满意,避免植骨内固定,截骨愈合良好。结合Ilizarov外固定牵伸,允许术后全负重行走锻炼,显著改善病人足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 踝上截骨 ILIZAROV技术 关节牵伸 内翻畸形 性关节炎
下载PDF
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景棋 杨鑫权 +5 位作者 岳洋 冯慧 刘亮 张言 刘培珑 赵宏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8-795,共8页
目的 评价踝上截骨术(supramalleolar osteotomy,SMOT)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SMOT治疗的82例(89足)内翻型踝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34例38足,女48例51足... 目的 评价踝上截骨术(supramalleolar osteotomy,SMOT)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SMOT治疗的82例(89足)内翻型踝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34例38足,女48例51足;年龄43~72岁,平均54.3岁。身体质量指数为20.43~30.15 kg/m^(2),平均24.43 kg/m^(2)。术前胫骨远端前侧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为77.6°~88.4°,平均84.4°。改良Takakura分期:Ⅱ期9足,Ⅲa期41足,Ⅲb期39足。采用Maryland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明健康调查12条量表(SF-12量表)进行临床功能评估;影像学评估包括TAS、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TT)、胫骨踝穴角(tibiocrural angle,TC)、胫骨内踝角(tibial medial malleolars,TMM)、踝穴距离(tibiocrural distance,TCD)、胫骨远端外侧关节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及后足力线角(hindfoot alignment angle,HAA)。统计临床失败、功能失败、影像学失败结果,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45~88 min,平均62.2 min。术中未发现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7足出现内侧切口愈合不良,使用外固定架患者中6足出现9处针道感染,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植骨患者中分别有20足和3足存在影像学骨吸收;除1足严重感染使用骨水泥旷置二期植骨外,余88足均一期骨愈合,且骨愈合面积均>80%。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82个月,平均50.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Maryland评分、VAS评分、SF-12量表心理评分及生理评分以及TAS、TC、TLS、TCD、TT、TMM、HAA和Takakura分期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发生临床失败13足、功能失败15足、影像学失败23足。单因素分析示,肥胖、TT>10°和Takakura Ⅲb期是临床失败的影响因素,HAA≥15°、Takakura Ⅲb期是功能失败的影响因素,TT>10°是影像学失败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示,TT>10°、HAA≥15°、TT>10°分别是临床失败、功能失败、影像学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MOT治疗内翻型踝关节炎中远期疗效肯定,然而对于肥胖、后足内翻严重、距骨倾斜严重以及Takakura Ⅲb期患者应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踝上截骨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踝上截骨术与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伴距骨倾斜的Takakura 3A期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杨伟强 付炳金 +3 位作者 张洋 朱晓东 刘颖 孙广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82-1488,共7页
目的比较踝上截骨术(supramalleolar osteotomy,SMOT)与踝关节融合术(ankle arthrodesis,AA)治疗伴有距骨倾斜的Takakura 3A期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 目的比较踝上截骨术(supramalleolar osteotomy,SMOT)与踝关节融合术(ankle arthrodesis,AA)治疗伴有距骨倾斜的Takakura 3A期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1例伴有距骨倾斜的Takakura 3A期内翻型踝关节O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MOT组(21例)和AA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及术前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矢状面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部分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VAS评分、SF-36评分以及矢状面ROM评价临床疗效;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骨愈合情况并记录骨性愈合时间;SMOT组于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TT、胫骨远端前侧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并与术前比较,同时行Takakura分期评估。结果A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少于SMOT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9个月。SMOT组和AA组分别有2例和1例发生切口感染,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SMOT组部分负重时间早于AA组(P<0.05),但两组骨性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A组VAS评分和SF-36评分手术前后差值均优于SMOT组,SMOT组矢状面ROM手术前后差值低于A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组AOFAS踝-后足评分手术前后差值略高于SMO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A组矢状面ROM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SMOT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OT组17例患者(81.0%)影像学分期较术前改善,2例(9.5%)分期无变化,2例(9.5%)分期进展;TLS、TAS及TT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SMOT组2例因疼痛、分期进展行AA,1例骨不连行骨移植手术;AA组1例因距下关节炎行距下关节融合术。结论对于伴距骨倾斜的Takakura 3A期内翻型踝关节OA,采用SMOT与AA治疗均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足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但AA临床疗效更确切、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上截骨 关节融合术 关节炎 Takakura分期 倾斜角
原文传递
踝上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
17
作者 刘宣毅 李冕 +2 位作者 张官锋 徐亦鹏 闫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目的 探讨踝上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7-01—2021-02诊治的24例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12例采用踝上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观察组),12例采用踝上截骨术(... 目的 探讨踝上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7-01—2021-02诊治的24例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12例采用踝上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观察组),12例采用踝上截骨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1年的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踝关节活动度、CT测量的胫骨前侧关节面角(Tibial anterior surface angle,TAS)、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胫骨踝穴角(Tibiocrural angle,TC)。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1例严重疼痛,对照组1例切口感染、1例严重疼痛导致活动障碍。观察组术后1年的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TAS和TLS较术前增加、TT和TC较术前减小,观察组TAS和TLS较对照组大,TT和TC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上截骨联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明显改善足踝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进行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下关节炎 内翻型关节炎 踝上截骨 距下关节融合
原文传递
截断或保留腓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云飞 李强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6期41-42,共2页
目的:对比截断或保留腓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3月-2018年3月,抽取研究时段内本院收治的70例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开展研究,以不同的治疗措施作为分组依据,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对比截断或保留腓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3月-2018年3月,抽取研究时段内本院收治的70例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开展研究,以不同的治疗措施作为分组依据,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行保留腓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观察组行截断腓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对比髁关节功能、踝关节X线片检查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踝与后足评分、髁关节骨关节炎功能评分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距骨倾斜角、胫骨踝穴角、胫骨远端关节面角较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截断腓骨的踝上截骨术与保留腓骨的踝上截骨术在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中,2种治疗措施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前者距骨倾斜角、胫骨踝穴角、胫骨远端关节面角优于后者,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腓踝上截骨 断腓踝上截骨 内翻型关节关节炎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与传统截骨方法在内翻性踝关节炎踝上截骨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2
19
作者 施忠民 王晓康 +9 位作者 蒋剑涛 李振东 顾文奇 梅国华 薛剑锋 邹剑 王琦 张开港 张敏 苏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78-985,共8页
目的比较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与传统截骨方法在内翻性踝关节炎踝上截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21例踝关节炎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9例患者采用3D打... 目的比较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与传统截骨方法在内翻性踝关节炎踝上截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21例踝关节炎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9例患者采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治疗(3D导板组),男6例,女3例;年龄(54.6±8.6)岁;左踝4例,右踝5例;Takakura分期:1期1例,2期3例,3a期5例。12例患者采用传统截骨方法治疗(传统截骨组),男7例,女5例;年龄(53.0±6.5)岁;左踝7例,右踝5例;Takakura分期:1期1例,2期5例,3a期6例。记录并比较3D导板组与传统截骨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胫骨前侧关节面角(TAS)、距骨倾斜角(TT)及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LS)影像指标;并评估3D导板组术前、术后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结果3D导板组与传统截骨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3~15个月(平均7.8个月)随访。与传统截骨方法组相比,3D导板辅助组的手术时间(106.2±10.6)min、术中出血量(207.2±16.0)mL、术中透视次数(2±0)次均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D导板辅助组术后TAS(94.3°±3.2°)和TT(3.8°±0.8°)角与术前(84.6°±3.5°、7.6°±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D导板辅助组患者术后TAS(94.3°±3.2°)、TT(3.8°±0.8°)和TLS(83.7°±3.4°)与传统截骨方法组患者术后TAS(92.4°±5.9°)、TT(4.2°±1.1°)和TLS(84.2°±2.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截骨方法比,3D打印个性化手术导板在内翻性踝关节炎踝上截骨矫形术中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中透视次数;个性化截骨导板可辅助术中准确矫正内翻畸形,与传统截骨方法相比,矫正效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关节炎 3D打印 个性化导板 踝上截骨
原文传递
保留或截断腓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宏谋 张言 +4 位作者 胡东 李毅 梁晓军 刘诚 王军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比较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时保留腓骨或截断腓骨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2014年4月,采用踝上截骨术治疗并随访达1年以上的41例(41足)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9例术中保留腓骨(A组),22... 目的比较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时保留腓骨或截断腓骨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2014年4月,采用踝上截骨术治疗并随访达1年以上的41例(41足)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9例术中保留腓骨(A组),22例术中行腓骨截骨(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体质量指数、骨关节炎分期、病因以及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AOS)疼痛及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胫骨远端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距骨倾斜角(talar tilt angle,TT)、胫骨踝穴角(tibiocrural angle,TC)、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临床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测量结果。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55个月,平均36.6个月。A、B组各1例因疼痛及活动受限,行踝关节融合术,排除末次随访评价。X线片复查示,患者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A组愈合时间(3.6±0.4)个月,B组为(3.9±0.7)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2)。末次随访时,两组TAS、TLS、TT、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TT、TC改善程度优于A组(P<0.05)。两组AOFAS评分、AOS疼痛及功能评分、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Takakura分期,A组改善率为55.6%,B组改善率为5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2)。结论对于腓骨相对较长或影响术中胫距关节复位者,踝上截骨术中同时行腓骨截骨后TT及TC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踝上截骨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关节炎 踝上截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