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综合骨科学组第一次足踝外科学术大会在上海瑞金医院成功举办。大会特邀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疗中心的骨科主任Neik van Dijk教授就"踝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的治疗"作了精...2014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综合骨科学组第一次足踝外科学术大会在上海瑞金医院成功举办。大会特邀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疗中心的骨科主任Neik van Dijk教授就"踝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的治疗"作了精彩报告,引起了与会者浓厚的兴趣。现经van Dijk教授同意,笔者将这部分内容加以整理,与骨科同道们分享。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踝关节不稳伴前方撞击综合征的原因及关节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20例踝关节不稳伴前方撞击综合征采用关节镜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关节腔滑膜清理,清除撞击组织,磨除骨赘,自体或异体腘绳肌肌腱重...目的探讨踝关节不稳伴前方撞击综合征的原因及关节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20例踝关节不稳伴前方撞击综合征采用关节镜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关节腔滑膜清理,清除撞击组织,磨除骨赘,自体或异体腘绳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术后石膏固定3周,同时实施康复计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rlssonankel function score,KAFS)、Tegner评分、前抽屉试验、踝关节活动度检查,以及术后MRI表现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20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3±4.7)个月。镜下发现所有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存在前方撞击表现:滑膜增生肥厚撞击2例,下胫腓前韧带撕裂撞击3例,距腓前韧带损伤后形成撞击6例,距骨骨性撞击5例,胫骨前唇增生撞击4例。AOFAS评分由术前(63.8±6.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7.9±4.1)分,KAFS评分由术前(56.5±7.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0.8±5.7)分,Tegner评分由术前(3.8±0.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5.9±0.9)分,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51.2±6.2)°提高到末次随访时(67.2±4.6)°,踝关节背伸角度由术前(10.1±3.0)°提高到末次随访时(23.1±3.5)°,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跖屈角度术前(41.1±4.8)°,末次随访时为(44.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损伤后发生踝关节不稳,是导致前方撞击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关节镜下明确诊断后经过清除撞击物,可以明显提高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2014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综合骨科学组第一次足踝外科学术大会在上海瑞金医院成功举办。大会特邀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疗中心的骨科主任Neik van Dijk教授就"踝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的治疗"作了精彩报告,引起了与会者浓厚的兴趣。现经van Dijk教授同意,笔者将这部分内容加以整理,与骨科同道们分享。
文摘目的探讨踝关节不稳伴前方撞击综合征的原因及关节镜下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20例踝关节不稳伴前方撞击综合征采用关节镜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关节腔滑膜清理,清除撞击组织,磨除骨赘,自体或异体腘绳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术后石膏固定3周,同时实施康复计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rlssonankel function score,KAFS)、Tegner评分、前抽屉试验、踝关节活动度检查,以及术后MRI表现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20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3±4.7)个月。镜下发现所有踝关节不稳的患者存在前方撞击表现:滑膜增生肥厚撞击2例,下胫腓前韧带撕裂撞击3例,距腓前韧带损伤后形成撞击6例,距骨骨性撞击5例,胫骨前唇增生撞击4例。AOFAS评分由术前(63.8±6.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7.9±4.1)分,KAFS评分由术前(56.5±7.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0.8±5.7)分,Tegner评分由术前(3.8±0.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5.9±0.9)分,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51.2±6.2)°提高到末次随访时(67.2±4.6)°,踝关节背伸角度由术前(10.1±3.0)°提高到末次随访时(23.1±3.5)°,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跖屈角度术前(41.1±4.8)°,末次随访时为(44.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损伤后发生踝关节不稳,是导致前方撞击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关节镜下明确诊断后经过清除撞击物,可以明显提高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