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络放血联合弹性绷带加压冷敷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文娟 许秋萍 黄丽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刺络放血联合弹性绷带加压冷敷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分成常规组(50例,给予常规冷... 目的探究刺络放血联合弹性绷带加压冷敷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分成常规组(50例,给予常规冷敷处理)和观察组(50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绷带加压和刺络放血处理)。对比2组患者的肿胀程度(踝关节肿胀评分)、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安全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消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3天和第5天,2组的踝关节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常规组(P均<0.05);治疗第5天,2组的踝关节肿胀评分均较治疗第3天降低(P均<0.05)。治疗5 d后,2组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消肿时间早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在治疗期间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和心电图均正常,且均未出现药物和针刺的不良反应。结论刺络放血联合弹性绷带加压冷敷能减轻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缩短消肿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骨折 刺络放血 弹性绷带加压冷敷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刺络放血联合红光照射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前局部肿胀疼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媛媛 周兴华 +6 位作者 郭德立 王淑颖 贾璐璐 李盼想 王博 任红 李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99-802,共4页
目的探讨刺络放血联合红光照射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前局部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2021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0例给予患肢抬高、局部冰敷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刺络放血联合红光照射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前局部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2021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0例给予患肢抬高、局部冰敷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刺络放血联合红光照射治疗,2组均治疗5 d。观察2组治疗3 d、5 d后踝关节肿胀值、疼痛评分,比较2组术前等待时间、治疗5 d后肿胀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3 d、5 d后踝关节肿胀值、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相同时间段的肿胀值、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胀治疗优良率为58.0%(29/50),对照组为16.0%(8/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对照组为22.0%(11/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放血联合红光照射能够快速减轻踝关节周围骨折局部肿胀和疼痛程度,缩短术前等待时间,治疗安全性高,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骨折 刺络放血 红光照射 局部肿胀 疼痛 术前等待时间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外踝钢板后侧固定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40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潘俊晖 张建光 孙梓祥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771-1772,共2页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骨折 胫骨骨折 骨折 关节 钢板
下载PDF
应用后踝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魏更生 张丛笑 查君璞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 探讨后踝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2月选择诊治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8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后踝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 目的 探讨后踝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2月选择诊治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8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后踝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1.34±10.32)min,(6.982.14)d与(11.40±1.49)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33±9.28)min,(8.24±1.84)d与(14.87±2.94)周(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9.144.24)分和(81.45±4.89)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64.25±5.98)分和(64.19±6.14)分(P〈0.05),且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内固定松动、软组织感染、畸形愈合、骨髓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踝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具有更好的微创性,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踝关节功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骨折 解剖型接骨板 并发症 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明聪 鲁云 +1 位作者 罗志 赵应高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1期4986-4987,共2页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的疗效。选取收治的48例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试验组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法,对照组采取常规髓内钉内固定法。对治疗后... 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的疗效。选取收治的48例GustiloⅢ型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试验组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法,对照组采取常规髓内钉内固定法。对治疗后两组踝关节功能的改善及术后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改善踝关节功能优势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可有效改善踝关节功能,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封闭负压引流术 GustiloⅢ型 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
下载PDF
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志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465-467,共3页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 创伤 损伤机制 解剖结构 生物力学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高原地区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建文 李玉 +3 位作者 黄勇 王梓 牛聪 张宝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3期284-290,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手术和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疗效,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的8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手术和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疗效,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的8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0.0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3D打印组(38例)。分别采用常规手术及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对两组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3D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VAS评分分别为(71.6±3.3) min、(19.5±1.6) mL、(2.5±1.4)次、(4.76±0.90)分,对照组分别为(94.5±9.2) min、(32.1±3.7) mL、(6.7±1.5)次、(7.29±1.12)分;对照组与3D打印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分别为(7.1±0.4)个月、73.81%,3D打印组分别为(6.7±0.3)个月、84.21%;两组之间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的疼痛程度,有助于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3D模型模拟手术 踝关节周围骨折 高原地区
下载PDF
刺络放血联合红光照射治疗踝关节周围骨折局部肿胀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盼想 刘媛媛 +6 位作者 周兴华 郭德立 王淑颖 贾璐璐 王博 任红 李涛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8期980-983,共4页
目的探讨刺络放血联合红光照射在踝关节周围骨折局部肿胀治疗中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法,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刺络放血联合红... 目的探讨刺络放血联合红光照射在踝关节周围骨折局部肿胀治疗中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法,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刺络放血联合红光照射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日。观察2组治疗后踝关节肿胀值、疼痛评分、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临床优良率及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踝关节肿胀值、疼痛评分、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79.59%,高于对照组的48.98%(P<0.05),2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针刺不良事件及药物过敏反应。结论刺络放血法联合红光照射用于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前,能够快速镇痛、消肿,有效解决术前疼痛严重、术前等待时间长及手术并发症多等问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骨折 局部肿胀 刺络放血 红光照射 关节肿胀值 疼痛评分 术前等待时间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在伤后及术后早期予以局部间断性冷敷后的远期效果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小丽 李琼仲 陈翠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8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在伤后及术后早期予以局部间断性冷敷后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于笔者所在科诊断为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及研究组(n=45).对照组予以常规骨科护理... 目的:探究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在伤后及术后早期予以局部间断性冷敷后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于笔者所在科诊断为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及研究组(n=45).对照组予以常规骨科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伤后及术后立即予以局部间断性冷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即刻、24、48、72 h踝关节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随访术后1、3、6个月踝关节跖屈及背伸活动情况及AOF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术后即刻踝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48、72 h踝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踝关节跖屈和背伸活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3、6个月AOF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在伤后、术后早期予以冷敷,能有效缓解患者踝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并且远期恢复情况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局部冷敷 踝关节周围骨折 远期效果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冷敷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方艺晖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3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冷敷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肢肿胀程度、术后张力性水泡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冷敷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肢肿胀程度、术后张力性水泡的发生率、疼痛情况和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术后第三天的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张力性水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冷敷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 早期 冷敷 踝关节周围骨折 护理 肿胀
下载PDF
踝关节周围骨挫伤骨髓水肿患者血清HIF-1α、MMP-3、TNF-α变化与疼痛和水肿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娄磊 许和贵 苏攀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2期262-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周围骨挫伤骨髓水肿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与疼痛和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50例踝关节周围骨挫伤骨髓水肿患者... 目的探讨踝关节周围骨挫伤骨髓水肿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与疼痛和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50例踝关节周围骨挫伤骨髓水肿患者(骨髓水肿组)与50例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无骨髓水肿组),检测血清HIF-1α、MMP-3、TNF-α水平,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骨髓水肿组患者血清HIF-1α、MMP-3、TNF-α水平高于无骨髓水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水肿组患者VAS评分高于无骨髓水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骨髓水肿组与无骨髓水肿组患者血清HIF-1α、MMP-3、TNF-α水平与VAS评分之间均有正相关性(骨髓水肿组r=0.546、0.623、0.651,无骨髓水肿组r=0.476、0.512、0.534,P<0.05),骨髓水肿组患者血清HIF-1α、MMP-3、TNF-α、VAS与ROIA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踝关节周围骨挫伤患者骨髓水肿患者表现为血清HIF-1α、MMP-3、TNF-α水平的升高,疼痛程度加重,但水肿程度与血清HIF-1α、MMP-3、TNF-α水平及疼痛程度均无关,疼痛可能与血清HIF-1α、MMP-3、TNF-α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骨挫伤 骨髓水肿 缺氧诱导因子1Α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骨髓水肿与踝关节周围骨挫伤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亚军 李松军 《新医学》 2020年第9期658-662,共5页
踝关节周围骨挫伤是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因为踝关节部位构成骨较多,韧带、关节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所以特别容易发生损伤。部分患者踝关节扭伤后形成踝关节周围骨挫伤,踝关节周围长期明显疼痛是其较为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 踝关节周围骨挫伤是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因为踝关节部位构成骨较多,韧带、关节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所以特别容易发生损伤。部分患者踝关节扭伤后形成踝关节周围骨挫伤,踝关节周围长期明显疼痛是其较为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更有甚者会出现踝关节功能障碍。骨髓水肿是踝关节周围骨挫伤后主要的病理改变,有的研究显示骨髓水肿是一种病理表现,并无特异性。骨髓水肿可能引起踝关节周围骨挫伤进一步进展,但不能完全解释踝关节周围骨挫伤后的长期持续疼痛。鉴于此,该文就踝关节周围骨挫伤与骨髓水肿的相互关系作了具体概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水肿 踝关节周围骨挫伤 疼痛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冷敷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芳芳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冷敷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出现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调研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冷敷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出现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调研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进行早期冷敷方法,对踝关节进行护理.15天后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评测,比较2组瘀青肿大、韧带损伤、踝关节肿胀、局部淤血情况以及早起冷敷治疗的恢复优良率.结果:2组患者比较前瘀青肿大、韧带损伤、踝关节肿胀、局部淤血及护理恢复优良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天后,观察组病患瘀青肿大、韧带损伤、踝关节肿胀、局部淤血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患护理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冷敷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利于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后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骨折 冷敷护理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踝关节周围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及D-二聚体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艳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周围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及 D-二聚体测定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间共接受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273例,所有患者术前、后均接受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 目的:探讨踝关节周围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及 D-二聚体测定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间共接受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273例,所有患者术前、后均接受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评估,取最高分作为最终的结果,其中0~5分者有89例(32.6%),6~14分者有117例(42.9%),>14分者有67例(24.5%),分别作为本研究的低危险组、中危险组以及高危险组,同时在患者入院时、术前1天、术后1天、3天、5天分别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危险组仅采取物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中危险组及高危险组在低危险组的基础上加用药物预防,比较3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入院时、术后1天的D-二聚体值水平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 P<0.05):低危险组入院时的D-二聚体值水平为(3±1)mg/L,术后1天为(3±3)mg/L;中危险组入院时的D-二聚体值水平为(11±5)mg/L,术后1天为(9±4)mg/L;高危险组入院时的D-二聚体值水平为(8±4)mg/L,术后1天为(13±5)mg/L。低危险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有4例,发生率为4.5%;中危险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有43例,发生率为36.8%;高危险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有39例,发生率为58.2%,3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 P<0.01)。结论: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并动态监测其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预估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帮助临床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 D-二聚体
下载PDF
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对改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踝-后足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丹 薛丽娟 +3 位作者 孙婧 卢云 周卫 赵雅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 探讨给予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后,对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踝-后足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5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n=37... 目的 探讨给予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后,对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踝-后足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5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n=37)与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38),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 d、2 d、3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分。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以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者踝-后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1 d、2 d、3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84±0.61)分、(2.51±0.46)分、(1.67±0.42)分vs(3.72±1.03)分、(2.96±0.78)分、(2.55±0.40)分,P=0.000、0.003、0.000]。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20±0.72)d、(8.22±2.60)d、(33.57±4.67)d、(63.61±5.22)d vs(3.74±1.15)d、(11.75±2.73)d、(42.09±6.34)d、(74.18±7.26)d,P=0.000、0.000、0.000、0.000]。观察组患者的踝-后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11%vs 72.97%,P=0.029)。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QCL问卷在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上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9.73±4.60)分、(90.37±6.10)分、(87.16±6.45)分、(88.52±6.18)分vs(78.54±5.22)分、(75.60±5.42)分、(81.25±4.68)分、(78.60±5.72)分,P=0.000、0.000、0.000、0.000]。结论 对踝关节周围骨折者予以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有利于提高踝-后足功能,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理念 整体护理 踝关节周围骨折 -后足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道明 曾荣铭 余榕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外科皮瓣技术修复常见的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2014年收治的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30例,行6种外科皮瓣技术修复,其中局部转移皮瓣7例,远端蒂腓肠神经皮瓣5例,远端蒂腓动脉皮穿支皮瓣6例,胫后... 目的:探讨应用外科皮瓣技术修复常见的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2014年收治的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30例,行6种外科皮瓣技术修复,其中局部转移皮瓣7例,远端蒂腓肠神经皮瓣5例,远端蒂腓动脉皮穿支皮瓣6例,胫后动脉皮穿支皮瓣6例,逆行外踝上岛状皮瓣1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5例。切取皮瓣最小3 cm×3 cm,最大19 cm×9 cm。结果30例皮瓣中26例Ⅰ期全部成活;2例远端蒂腓肠神经岛状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1例胫后动脉皮穿支皮瓣远端1/4部分坏死,经Ⅱ期植皮后闭合创面;1例远端蒂腓动脉皮穿支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危象,行远端放血处理后,后期皮瓣皮肤脱痂愈合。随访3个月~5年,皮瓣质地好。结论应用皮瓣修复技术,可使骨科各类常见的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创面得到满意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踝关节周围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康复功能锻炼联合红光照射疗法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症状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诗韬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4期74-7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红光照射疗法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3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2)采用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n=41)在... 目的探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红光照射疗法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3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2)采用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n=41)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光照射疗法,均持续干预至术后12周.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症状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为(90.96±7.56)分,高于对照组的(81.86±7.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3.52±0.55)分、肿胀评分(0.89±0.2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03±0.62)分、(1.68±0.3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功能锻炼联合红光照射疗法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减轻疼痛、肿胀程度,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骨折 手术 康复功能锻炼 红光照射疗法 功能恢复 并发症
下载PDF
分析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冷敷应用于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黎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8期32-33,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对于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在骨折早期利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冷敷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2月-2019年2月,选取单位为该院骨二科,病例数为72例。将其按照双盲原则分组后,每... 目的分析探讨对于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在骨折早期利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冷敷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2月-2019年2月,选取单位为该院骨二科,病例数为72例。将其按照双盲原则分组后,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冷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AOFAS评分分别(75.7±9.9)分、(69.2±7.5)分,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周围骨折发生后,应及时进行冷敷,处理骨折部位的软组织情况,同时在围手术期内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早期冷敷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管理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丽娟 王丹 +2 位作者 王静 韩骞 汤会林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施以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常规围术期护理)与观察组(n=35,基于加速康... 目的探讨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施以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常规围术期护理)与观察组(n=35,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管理),对比两组入院时、入院1 d、术后1 d的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及肿胀值;随访3个月,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core,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者的关节功能,比较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并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入院1 d、术后1 d的VAS评分[(2.29±0.45)分、(2.64±0.87)分vs(2.81±0.57)分、(3.25±1.04)分,P<0.05];入院1 d、术后1 d肿胀值[(18.33±5.14)mm、(24.21±5.03)mm vs(25.94±7.79)mm、(27.15±6.40)mm,P<0.05];踝关节跖屈、背屈、旋前度、旋后度[(8.10±1.02)°、(25.42±2.30)°、(13.52±1.37)°、(17.31±1.10)°vs(6.44±0.65)°、(20.71±2.28)°、(10.93±1.44)°、(16.22±1.56)°,P<0.05];关节功能优良率(91.43%vs 71.43%,P<0.05);并发症发生率(2.86%vs 22.86%,P<0.05)。结论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予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及肢体肿胀,有利于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骨折 加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管理 肿胀 关节活动度 并发症
下载PDF
早期冷敷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鑫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22期125-127,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冷敷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冷敷。比较护理前后... 目的:观察早期冷敷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冷敷。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肢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12 h、1 d、2 d及3 d后,观察组肢体周径增加值、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冷敷有利于促进踝关节周围骨折伤术后患者患肢肿胀消退,且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冷敷 踝关节周围骨折 肿胀程度 疼痛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