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对复杂踝部骨折患者踝关节复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贾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对复杂踝部骨折患者踝关节复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复杂踝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接...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对复杂踝部骨折患者踝关节复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复杂踝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接受微创经皮内固定术。对比两组关节复位情况及治疗前后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结果观察组关节复位优良率(87.50%)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aird-Jackson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Baird-Jackso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复杂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有利于关节复位,提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部骨折 微创经皮内固定术 踝关节复位 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三维踝关节复位固定器的临床使用
2
作者 王为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9期557-557,共1页
关键词 三维踝关节复位 关节骨折 治疗
下载PDF
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许涛 汪永泉 +1 位作者 安跃 刘晏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7-0030,共4页
探索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纳入的18例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并纳入同期的18例常规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作为... 探索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纳入的18例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并纳入同期的18例常规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和未固定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4
作者 洪亚栋 陈利明 陈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比较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和未固定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予以螺钉固定60例(A组)和未用螺钉固定55例(B组),观察... 目的比较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和未固定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予以螺钉固定60例(A组)和未用螺钉固定55例(B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术后不同时期的下胫腓间隙(TBCS)和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踝关节功能康复质量。结果 A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5.00%,B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0.91%,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12个月的TBCS为(3.41±0.31)mm、TBOL为(8.61±0.59)mm,B组术后12个月的TBCS为(3.46±0.32)mm、TBOL为(8.92±0.54)mm,两组术后12个月的TBCS、TBO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Baird-Jackson评分为(92.15±4.85)分,B组Baird-Jackson评分为(93.62±4.57)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给予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和未固定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上需根据踝关节稳定结构恢复情况确定下一步是否开展螺钉固定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胫腓联合分离 固定治疗 未固定治疗
下载PDF
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微创接骨术置入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周三国 郭斌 +5 位作者 陈成礼 吴若丹 卢斌 白云鹤 姚鹏举 孟志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5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MIPO)结合微创接骨术置入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LCP)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术,观... 目的探讨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MIPO)结合微创接骨术置入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LCP)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微创接骨术置入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1.43%显著低于观察组95.24%(P<0.05);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81%显著高于观察组9.52%(P<0.05)。结论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微创接骨术置入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 微创术 胫骨PILON骨折
下载PDF
三踝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复位效果差对症治疗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喻伟 沈小辉 刘志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复位效果差采用不同方法对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5年2月诊治的三踝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复位效果差的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观察组采用踝...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复位效果差采用不同方法对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5年2月诊治的三踝骨折术后关节脱位复位效果差的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观察组采用踝关节固定复位器进行复位治疗。观察两组预后康复情况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评分分别为91.04±6.34分和84.78±8.45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56.22±9.67分和56.19±6.44分(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疗效优良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创伤性关节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踝骨折手术后关节脱位难以恢复,治疗时运用踝关节固定复位器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近期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关节脱位 复位 关节固定复位 关节功能
下载PDF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彬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4期118-119,共2页
目的:比较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海南省定安县人民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50例患者。根... 目的:比较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海南省定安县人民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50例患者。根据复位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闭合复位组患者进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切开复位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进行手术后,闭合复位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相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粉碎性骨折 关节复位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微创接骨术(MIPO)并置入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宇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19期159-160,共2页
目的分析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微创接骨术(MIPO)并置入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58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有限内固定结合... 目的分析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微创接骨术(MIPO)并置入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58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微创接骨术并置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5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微创接骨术并置入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PILON骨折 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 微创接骨术 锁定加压钢板
下载PDF
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粉碎性双踝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吴锦华 黄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8期129-130,共2页
目的 :探讨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粉碎性双踝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贵州省职工医院进行手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82例粉碎性双踝骨折患者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 :探讨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粉碎性双踝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贵州省职工医院进行手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82例粉碎性双踝骨折患者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乙组患者进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的水平及踝关节的功能。结果:乙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均短于甲组患者(P <0.05),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甲组患者(P <0.05)。在手术后6个月,乙组患者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的评分高于甲组患者(P<0.05)。结论 :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粉碎性双踝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改善其患侧踝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粉碎性双骨折 关节复位
下载PDF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安欣 朱杰云 刘艾举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4期55-55,57,共2页
目的:探讨在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患者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抽选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0月间医治的80例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患者进行研究,经单双号法进行分组,为乙组与... 目的:探讨在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患者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抽选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0月间医治的80例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的患者进行研究,经单双号法进行分组,为乙组与甲组,各40例。甲组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乙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总结踝关节功能优良率、疼痛评分、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结果:对比踝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乙组低于甲组,差异明显,P<0.05。对比疼痛评分,乙组高于甲组,差异明显,P<0.05。对比术中出血量,乙组多于甲组,差异明显,P<0.05。对比手术用时,乙组多于甲组,差异明显,P<0.05。对比下床时间,乙组长于甲组,差异明显,P<0.05。对比住院天数,乙组长于甲组,差异明显,P<0.05。对比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乙组高于甲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双踝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踝关节未复位患者相比,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更加确切,创伤性更小、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术后疼痛轻,且可显著改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粉碎性骨折 关节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踝关节骨折围术期中的有效性分析
11
作者 艾孜木江·阿卜杜合力力 阿布都哈力克·阿布都日衣木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3期869-877,共9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踝关节骨折围术期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回顾性筛选2021年4月至2023年03月于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行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178例患者,根据围术期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踝关节骨折围术期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回顾性筛选2021年4月至2023年03月于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行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178例患者,根据围术期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n = 74)予以治疗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n = 104)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甲环酸治疗,观察2组术前与术后第1天和第5天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血清铁离子的变化。结果:① 术前资料: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手术时间以及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 两组患者术后第1,5天血小板和红细胞平均体积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第1,5天血红蛋白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tranexamic acid in perioperative ankle fractur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retrospective screening of 178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 reduct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of ankle fracture in the orthopedic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Kashgar Region from April 2021 to March 2023,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the control group (n = 74) was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plate fixa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n = 104) added tranexamic acid to the control group, observe the 2 blood routine indexes (red blood cells, hemoglobin, hematocrit, platelet, red blood cell volume and mean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before and postoperative days 1 and 5), changes in serum total protein, albumin and serum iron 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① Preoperative data: Age, sex composition, body mass index, hypertension, diabetes, osteoporosis, operation time, mean hemoglobin, platelet, red blood cell volume, mean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serum total protein and albumin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no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② Aan volume ratio of platelets to red blood cells at 5 days, none of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 > 0.05);Postoperative number 1, the 5-day hemoglobin ratio,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Hematocrit ratio on postoperative day 1 in both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Red blood BC, mean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serum protein, albumin, and serum ferritin ratio,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atment group showed effective hemostasis, and improved serum total protein, albumin and serum ferritin. Therefore, the author suggested that tranexamic acid was preferred as the hemostasis dr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关节骨折 止血 贫血 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中江 郭爱峰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9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进入该院实行常规手术治疗的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入该院实行踝关节下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踝... 目的探究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进入该院实行常规手术治疗的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入该院实行踝关节下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对照组与观察组恢复优良率分别为77.59%、94.8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24%、1.7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实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恢复效果,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关节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活血解毒饮治疗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临床研究
13
作者 赵大伟 吴一梦 +2 位作者 冯彦江 赵栋 李西要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7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饮对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等速肌力测量指标、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炎、抗感染...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饮对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等速肌力测量指标、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炎、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解毒饮治疗。比较2组骨代谢水平、等速肌力测量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BALP、BGP、PⅠ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背伸、趾屈、内翻、外翻的力矩加速能(TAE)、相对峰力矩(PT/BW)、耐力(E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TNF-α、CRP、I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解毒饮治疗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水平,提高等速肌力测量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活血解毒饮 骨代谢 等速肌力测量指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于铭 孙旭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20期125-127,共3页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疾病特点,评价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优势。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月本院骨科诊治的踝关节骨折疾病患者90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以1:1比例法分为采取传统石膏外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n=45)、踝关节镜下...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疾病特点,评价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优势。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月本院骨科诊治的踝关节骨折疾病患者90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以1:1比例法分为采取传统石膏外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n=45)、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n=45)。比较踝关节骨折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情况,包括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以及踝关节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组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负重时间(82.50±8.50)d明显早于对照组的(91.50±12.50)d,P<0.05;组间临床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疼痛评分(15.50±3.60)、行走能力评分(7.80±3.50)、跑步能力评分(7.30±2.05)、踝关节稳定性评分(8.80±2.20)、工作能力评分(12.70±2.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石膏外固定术治疗比较,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手术效果理想、安全性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骨折 石膏外固定 手术情况 安全性 康复情况
下载PDF
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远段粉碎骨折21例
15
作者 马军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13期1683-1683,共1页
关键词 解剖型钢板 胫骨远段粉碎骨折 踝关节复位 功能锻炼
下载PDF
Outcome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 fixed with locking cal- caneal plate 被引量:25
16
作者 Saurabh Jain Anti Kumar Jain Ish Kumar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3年第6期355-360,共6页
Objective:Debate continues regarding the manage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s,betwee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nd closed treatment.Hence we aim at evaluating the rad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of open... Objective:Debate continues regarding the manage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s,betwee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nd closed treatment.Hence we aim at evaluating the rad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displaced joint depression type of calcaneal fractures fixed with locking calcaneal plate.Methods:In this series,28 patients (26 unilateral and 2 bilateral) with joint depression type of calcaneal fractures as per Essex-Lopresti classification system were operated on with locking calcaneal plate within 3 weeks of injury.Patients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associated injuries and X-rays of anteroposterior,lateral and axial views of the calcaneum.CT scan was done to assess the amount ofcomminution and articular depression.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clinically and radiologically at least for 1 year.Radiological assessment was done by Bohler's angle and Gissane's angle along with measurement ofcalcaneal height and width.Functional outcome was assessed using the American Orthopaedics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 scale.Results:At average follow-up of 14.5 months,average AOFAS score was 86.3 (range 66 to 97),with 86% having excellent to good results and 2 (7.7%) and 1 (3.7%) having fair and poor results respectively.All patients had stable ankle joint with all having dorsiflexion and plantar flexion more than 30°.Average subtalar range of motion was 17°.The mean Bohler's angle,mean Gissane's angle,calcaneal height and width were 25.47°,121.3°,4.32 cm and 3.81cm respectively at final follow-up.Three patients had flap necrosis at incision site and one had superficial and deep infection.Subtalar arthritis was seen in 5 patients,whereas sural nerve hypoaesthesia in 1 patient.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compartment syndrome,heel pad problems,peroneal tendinitis,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y or implant failure.Conclusion: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locking calcaneal plate gives sound functional outcome,i.e.restoring anatomically reconstruction of height,width,Bohler's and Gissiane's angles of the calcaneum,and allowing early mob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ANEUS Fractures bone Boneplates Fracture f'ocation intern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