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关节镜下与切开重建外侧副韧带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荆立忠 赵霞 +2 位作者 于乐 王少山 杨久山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1-347,共7页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及切开行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7月我科收治的51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hronic lateral ankle...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及切开行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7月我科收治的51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hronic lateral ankle instability,CLAI)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行全关节镜下ATFL及CFL重建,27例行常规切开ATFL及CFL重建。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住院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等围手术期资料。术后行CT检查评估骨道位置。对比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2年随访的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Score,AOFAS)、Karlsson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抽屉试验及内翻试验结果,统计各组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关节镜组切口总长度及恢复正常行走时间均显著少于切开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显示,关节镜组1例距骨骨道位置欠佳,切开组1例跟骨骨道及1例距骨骨道位置欠佳,余骨道位置均位于相应足印区内。所有患者均获24~33个月随访。两组术后随访的AOFAS、Karlsson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抽屉试验、内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3个月时,关节镜组AOFAS、Karlsson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切开组(P<0.05)。术后6个月时,关节镜组AOFAS评分及Karlsson评分均优于切开组(P<0.05)。术后1年及2年时,两组AOFAS、Karlsson评分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全关节镜下重建ATFL及CFL与切开重建治疗CLAI疗效相当,但全关节镜下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外侧不稳 外侧韧带 重建 关节 切开
下载PDF
围术期多学科协作护理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
2
作者 展佳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17-020,共4页
探讨围术期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本院86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配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 探讨围术期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本院86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配至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了常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额外实施了围术期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评估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包括踝关节功能、平衡能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在护理干预实施后,研究组的踝关节功能展现出更为显著的改善效果(P<0.05)。同时研究组的平衡能力评估结果亦显示出较对照组更高的水平(P<0.05)。但在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时,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 围术期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改善踝关节功能及平衡能力的恢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护理 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康复效果
下载PDF
踝关节镜下清理术及小切口辅助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崔芳 王惠芳 +4 位作者 王予彬 李振华 卢亮宇 梁炳寅 崔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研究踝关节清理术及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计划。方法:将36例踝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短波、脉冲磁疗、半... 目的:研究踝关节清理术及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计划。方法:将36例踝关节镜下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短波、脉冲磁疗、半导体激光治疗。康复治疗组同时按踝关节镜下清理术及小切口辅助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计划进行康复训练,采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1988)评估其疗效。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4、8、12、16和24周进行疗效观察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周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周,康复治疗组踝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周、16周和24周康复治疗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根据踝关节及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特点和手术方式,设计科学、系统、安全、有效的踝关节镜下清理术及小切口辅助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计划,并据此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关节 外侧韧带重建 康复
下载PDF
同种异体肌腱及自体腓骨短肌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成伟 郭鹏超 +3 位作者 王雪 帕尔哈提 李璐兵 白靖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4908-4914,共7页
背景:目前临床多采用自体腓骨短肌或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但两种材料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不同。目的:对比自体腓骨短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6例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引... 背景:目前临床多采用自体腓骨短肌或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但两种材料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不同。目的:对比自体腓骨短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6例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引起的慢性外踝不稳患者,年龄15-63岁,其中34例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32例采用深冻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后随访观察两组腓骨肌反应时间、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以及目测类比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两组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均低于治疗前(P<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自体腓骨短肌腱组末次随访腓骨肌反应时间高于治疗前(P<0.05),同种异体肌腱末次随访腓骨肌反应时间低于治疗前(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及腓骨肌反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后的踝关节功能、稳定性及运动水平与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效果相当,但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完整腓骨短肌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异体肌腱 自体肌腱 关节 外侧韧带 腓骨短肌
下载PDF
自体半腱肌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昊 解冰 +6 位作者 薛海鹏 杨超 刘兵 马鑫 田竞 周大鹏 项良碧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6期503-507,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半腱肌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28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28.6岁(1...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半腱肌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28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28.6岁(18~47岁)。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8.2个月。围术期未出现医源性骨折及切口感染等严重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未出现踝关节不稳或踝关节活动受限,未出现膝部肌腱供区肌肉功能障碍。AOFAS评分由术前的53.1±6.8提高至术后的90.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3±1.7提高至术后的0.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手术方式简便,术后恢复好,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可靠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外侧韧带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腓骨长肌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被引量:6
6
作者 孙亚宁 唐钰超 +2 位作者 赵海涛 秦士吉 张奉琪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89-490,共2页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肌肉骨骼损伤,特别是在经常活动的人群中,占所有运动相关损伤的20%。踝关节扭伤后会使患者踝关节肿胀、疼痛,根据最初治疗方法及所涉及韧带的数目,有高达40%的患者由于外侧副韧带损伤最终逐渐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肌肉骨骼损伤,特别是在经常活动的人群中,占所有运动相关损伤的20%。踝关节扭伤后会使患者踝关节肿胀、疼痛,根据最初治疗方法及所涉及韧带的数目,有高达40%的患者由于外侧副韧带损伤最终逐渐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腓骨短肌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踝关节不稳为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不稳定性 外侧韧带 腓骨长肌 韧带重建
下载PDF
腓骨长肌及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雪 王成伟 +2 位作者 郭鹏超 帕尔哈提 李璐兵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4期314-319,共6页
背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LCAL)损伤的修复包括直接缝合、加强缝合、利用肌腱或替代物重建韧带结构,如WatsonJones术、Chrisman-Snook手术、改良方式Evans术、Elmslie术等。重建手术目的在于纠正机械不稳定,部分学者采用自体肌腱组织... 背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LCAL)损伤的修复包括直接缝合、加强缝合、利用肌腱或替代物重建韧带结构,如WatsonJones术、Chrisman-Snook手术、改良方式Evans术、Elmslie术等。重建手术目的在于纠正机械不稳定,部分学者采用自体肌腱组织重建韧带,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异体组织制备也逐渐完善其功能。目的:比较自体腓骨长肌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LCA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手术修复陈旧性LCAL损伤引起的慢性外踝不稳的病例资料,其中应用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LCAL 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15~58岁,平均(30.7±2.1)岁;同期应用深冻同种异体肌腱重LCAL 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7~63岁,平均(32.4±1.9)岁。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高年资主任医师采用WastonJones术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完成LCAL非解剖重建。术后随访测量腓骨肌反应时间、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疗效。结果:6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异体肌腱组的术后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腓骨长肌组([5.3±1.1)d vs(2.7±0.8)d,(12.2±1.9)d vs(10.3±1.2)d,P〈0.05],而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腓骨长肌组([61.1±4.3)min vs(87.7±3.9)min,P〈0.05]。腓骨长肌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评分、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腓骨肌反应时间分别为(0.4±0.5)分、(95.1±1.6)分、3.7°±0.9°、(2.2±0.6)mm、(83.1±1.3)ms,与异体肌腱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0.6±0.6)分、(96.2±1.4)分、4.1°±0.8°、(2.3±0.6)mm、(63.9±2.2)ms,P〈0.05]。结论:同种异体肌腱重建LCAL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稳定性及运动水平与自体腓骨长肌肌腱重建LCAL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是重建LCAL良好的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外侧韧带 腓骨长肌 异体肌腱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改良Evans手术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河 桂鉴超 王黎明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10期889-891,共3页
目的 :探讨用改良Evans手术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疗效。方法 :对 4 2例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病人行改良Evans手术。常规暴露后 ,将腓骨短肌腱于腱腹处切断 ,自外踝尖端在腓骨内向后上方钻孔 ,将肌腱部分引出骨道并固定于腓骨... 目的 :探讨用改良Evans手术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疗效。方法 :对 4 2例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病人行改良Evans手术。常规暴露后 ,将腓骨短肌腱于腱腹处切断 ,自外踝尖端在腓骨内向后上方钻孔 ,将肌腱部分引出骨道并固定于腓骨骨膜上。全部病例从损伤至重建术的时间为 4~ 1 1个月 ,平均 7个月 ,随访 2~ 6年 ,平均 4 .8年。结果 :按Good评价标准达到Ⅰ级者 8人 ,Ⅱ级者 1 8人 ,Ⅲ级者 1 2人 ,Ⅳ级者 4人。X片显示有 4人出现踝关节的退变。结论 :改良Evans手术虽然明显改善了外踝的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NS 关节 外侧韧带 重建
下载PDF
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关节镜下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体会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宜 舒世琼 鲍同柱 《骨科》 CAS 2012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评价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2012年2月,对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腓骨短肌腱外侧韧带重建合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患者年龄17.0~59.0岁,平均31.5岁,术前病程... 目的评价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2012年2月,对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腓骨短肌腱外侧韧带重建合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患者年龄17.0~59.0岁,平均31.5岁,术前病程5.0~37.0个月,平均13.0个月。所有患者既往均有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史,术前影像学提示分别不同程度合并有关节滑膜增生、骨赘,前、后踝撞击症,关节软骨损伤等。手术先行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外踝下弧形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结果 13例得到随访,患者术后随访3.0~25.0个月,平均13.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术前43~71分,平均(50.2±2.5)分;术后79~93分,平均(86.9±4.1)分。且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韧带 关节 关节 重建 治疗
下载PDF
MINI带线锚钉对修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亢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394-2396,共3页
目的探讨MINI带线锚钉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修复和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7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INI带线锚钉修复和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术后患者踝关节用石膏托固定于伸屈中... 目的探讨MINI带线锚钉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修复和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7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INI带线锚钉修复和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术后患者踝关节用石膏托固定于伸屈中立位并保证轻度外翻,观察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27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未感染且愈合良好,前抽屉试验显阴性患者25例,阴性率为92.6%;术后触压痛和活动痛的视觉疼痛评价法(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指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术前X线片下应力位置的距骨倾斜角度平均值为(12.2±2.7)°,术后为(3.6±0.5)°,术前前抽屉试验距骨的移动平均值为(7.6±2.1)mm,术后为(3.4±1.3)mm,术前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为(42.9±3.1)分,术后为(87.2±2.4)分,以上指标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NI带线锚钉能显著提高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修复和重建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线锚钉 关节外侧韧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腓骨肌腱重建术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模型韧带本体感觉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2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腱重建术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模型韧带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普通级别雄性新西兰白兔54只分为对照组、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模型组(模型组)、腓骨肌腱重建术组(手术组),各18只。术后4、8、12周分别检测三组后肢近端... 目的:探讨腓骨肌腱重建术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模型韧带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普通级别雄性新西兰白兔54只分为对照组、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模型组(模型组)、腓骨肌腱重建术组(手术组),各18只。术后4、8、12周分别检测三组后肢近端体感诱发电位(SEPs)、内踝部行肌电图(EMG),然后处死兔子,取踝关节外侧韧带检测本体感受器数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手术组术后4、8、12周的SEPs、EMG潜伏期均明显升高,波幅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手术组术后4、8、12周的SEPs、EMG潜伏期均明显降低,波幅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恢复期的延长,模型组、手术组的SEPs、EMG潜伏期均逐渐降低,波幅均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手术组术后4、8、12周本体感受器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手术组术后4、8、12周本体感受器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恢复期的延长,模型组、手术组本体感受器均逐渐升高(P<0.05)。结论:腓骨肌腱重建术能缓解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对本体感受器的损伤,诱导踝关节外侧韧带本体感受器再生,恢复踝关节外侧韧带本体感受器结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腱重建术 关节 外侧韧带损伤 韧带本体感觉
下载PDF
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关节镜下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晓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3期1885-1886,共2页
目的探讨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结合关节镜检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物理... 目的探讨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结合关节镜检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物理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而观察组则在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腓骨短肌腱外侧韧带重建手术进行治疗。采用美国足裸外科(AOFAS)裸-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下的治疗优良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1)两组治疗前的AOFAS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t=2.183,P>0.05),而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有上升,但以观察组重建手术治疗的疗效更佳,差异有显著性(t=11.236,P<0.05);(2)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00%、复发率为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05%、13.16%、21.05%(χ2=9.28,11.12,10.73),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关节镜检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治疗疗效显著,并且预后疗效良好,显著优于保守治疗,可见该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韧带 重建手术 关节 慢性关节外侧不稳
下载PDF
关节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的技术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焦晨 胡跃林 +5 位作者 郭秦炜 江东 陈临新 谢兴 赵峰 皮彦斌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镜下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收治的行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自体股薄肌腱)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6周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术后2个月恢复正... 目的 探讨一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镜下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收治的行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自体股薄肌腱)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6周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术后2个月恢复正常行走,术后3个月恢复运动.术后进行踝关节三维重建CT检查,显示骨道位置良好.结论 关节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值得临床借鉴,但需要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做到及时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关节 外侧韧带重建的技术
下载PDF
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聂涛 张喜大 《微创医学》 2017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的疗效。方法将82例踝关节慢性不稳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应用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并外侧副韧带重建...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的疗效。方法将82例踝关节慢性不稳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应用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并外侧副韧带重建的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疼痛、活动范围、步行最大距离、辅助工具评分分别为(52.35±4.12)、(5.31±0.61)、(23.11±2.14)、(4.98±0.21),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分别为43.9%、73.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5%、2.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的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恢复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外侧韧带 关节慢性不稳 韧带重建
下载PDF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重建在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朱波 张彬 王鹏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88-69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重建在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Brostrom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术,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距...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重建在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Brostrom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术,观察组采用关节镜辅助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重建术。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并进行正前方、正后方、后外侧45°星状伸展平衡试验(SEBT),记录术后不良反应(感染、神经损伤、关节僵硬)。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后恢复时间、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低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跖屈角度、背伸角度、SEBT均比对照组提高。结论关节镜辅助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重建术有助于提高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辅助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关节外侧不稳
下载PDF
韧带重建与修复在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中的应用评价
16
作者 薄纯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146-1148,共3页
目的:探究韧带重建与修复在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95例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重建组47例和Brostrom组48例。Brostrom组行改良Brostrom术,重建组行关节镜下副韧带... 目的:探究韧带重建与修复在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95例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重建组47例和Brostrom组48例。Brostrom组行改良Brostrom术,重建组行关节镜下副韧带解剖重建。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测量患者健侧及患侧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采用AOFAS评分及McGuire评分评估患者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重建组手术时间、正常活动时间较Brostrom组均增加(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健侧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患侧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均高于Brostrom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AOFAS评分、McGuire评分均升高,且重建组高于Brostrom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副韧带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术均能获得良好手术效果,改良Brostrom术手术时长较短,术后恢复较快,而关节镜下副韧带解剖重建术对于长期的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较好,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外侧韧带 关节 韧带解剖重建 改良Brostrom术 关节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肌骨超声表现及对康复效果的评价意义
17
作者 徐婷 郝岩 +1 位作者 康翔 刘杨杰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0期23-25,29,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肌骨超声表现及对康复效果的评价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78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关节镜... 目的:探讨与分析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肌骨超声表现及对康复效果的评价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78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关节镜手术检查和肌骨超声检查,观察影像学特征.同时所有患者都给予针灸、推拿的康复治疗,判定康复效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等.结果:在78例患者中,关节镜手术判断为肌腱损伤34例、关节腔积液45例、骨折13例、距骨关节软骨病变23例;临床分型:Ⅰ型损伤32例,Ⅱ型损伤28例,Ⅲ型损伤18例.肌骨超声判断为肌腱损伤31例、关节腔积液40例、骨折11例、距骨关节软骨病变20例;临床分型:Ⅰ型损伤35例,Ⅱ型损伤24例,Ⅲ型损伤19例.肌骨超声对于肌腱损伤、关节腔积液、骨折、距骨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1.2%、88.9%、84.6%、97.0%,肌骨超声对于临床分型的诊断准确性为89.7%.78例患者都完成康复,康复3个月后患者的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都显著高于康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患者康复3个月后的踝关节AOFAS评分与肌骨超声的肌腱损伤、骨折、距骨关节软骨病变、关节腔积液、临床分型等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肌骨超声对于临床分型与损伤特征的判断都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患者的踝关节AOFAS评分存在相关性,可有效指导康复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肌骨超声 临床分型 关节AOFAS评分 康复效果
下载PDF
高频肌骨超声成像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中的评估价值
18
作者 雷少晖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肌骨超声成像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12郑州市骨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高频超声和MRI检查。以MRI和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高频肌骨超声成像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12郑州市骨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高频超声和MRI检查。以MRI和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高频肌骨超声成像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分级及其并发损伤的价值。结果MRI检查与术中探查结果一致,9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分级:Ⅰ级18例,Ⅱ级44例,Ⅲ级28例。并发损伤:距骨关节软骨21例、肌腱损伤16例、关节腔积液28例。高频肌骨超声成像评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分级的准确率为91.11%(82/90),经Kappa一致性度量,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58,P<0.05)。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并发损伤的检出率与“金标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频肌骨超声成像评价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准确率与术前MRI和手术探查结果基本相当,并有利于检出病变周围的并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高频肌骨超声 分级
下载PDF
海桐皮汤外洗联合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疗效
19
作者 马程昊 喻心丰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561-562,565,共3页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外洗联合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手术治疗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外侧肌腱及常规术后康...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外洗联合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手术治疗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外侧肌腱及常规术后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海桐皮外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压力中心摆动距离、踝关节支撑期最大背伸角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压力中心摆动距离比较、踝关节支撑期最大背伸角度均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踝关节支撑期最大背伸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压力中心摆动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桐皮汤对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外侧韧带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踝关节功能改善疗效显著,能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慢性不稳定 同种异体肌腱 外侧韧带 海桐皮汤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在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刘磊 李学福 +2 位作者 吕树振 丁家宁 侯昊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在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在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55.48±3.57)岁。观察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56.38±2.64)岁。对照组采用传统韧带修复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Ankle Society Score,AOFAS)、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Y平衡测试(Y balance test,YBT)及自觉踝关节稳定性量表(Perceived Ankle Instability,PA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术后2个月,观察组AOFAS评分、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90.13±2.89)分比(79.27±3.28)分、(90.29±2.21)分比(78.44±2.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24、26.575,均P<0.05);观察组YBT、PA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88.28±2.69)分比(78.22±1.66)分、(3.02±1.22)分比(5.34±2.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03、6.609,均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20±1.15)分比(6.89±1.26)分、(1.34±0.54)分比(4.64±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41、19.683,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36%(9/55)比49.09%(2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8,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治疗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可显著改善他们的踝关节功能,提高自觉踝关节稳定性,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 距腓前韧带 慢性关节外侧不稳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