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0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许涛 汪永泉 +1 位作者 安跃 刘晏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7-0030,共4页
探索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纳入的18例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并纳入同期的18例常规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作为... 探索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纳入的18例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并纳入同期的18例常规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宇婷 赵媛 杨勇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94-97,共4页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79例,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79...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79例,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7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79例患者中共21例(11.73%)发生感染,均为手术部位感染(SSI)。感染组糖尿病、开放性骨折、ASA分级Ⅲ级、白细胞计数异常、白蛋白异常的占比高于非感染组,骨折至手术时间长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121,95%CI:1.325~3.395)、骨折类型(OR=1.859,95%CI:1.206~2.866)、骨折至手术时间(OR=1.604,95%CI:1.138~2.261)、白蛋白水平(OR=1.455,95%CI:1.078~1.964)是踝关节骨折ORIF术后S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伴糖尿病、开放性骨折、ASA分级Ⅲ级及白细胞计数与白蛋白存在异常的踝关节骨折患者ORIF术后更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临床应重视并积极予以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部位感染 白蛋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优势
3
作者 左贵松 胡勇 +1 位作者 陶岳峰 舒尺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5-828,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老年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分组,分别将外伤后5~10 d(延期)、外伤后6~8 h(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为对照组、观...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老年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分组,分别将外伤后5~10 d(延期)、外伤后6~8 h(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术后恢复优良率、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踝关节症状和功能(Baird-Jackson)评分、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Mazu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炎性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骨代谢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伤后6~8 h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有助于骨折愈合,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及并发症风险,缓解踝关节肿痛及改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骨折 时机 炎性指标 关节肿痛
下载PDF
关节镜下小切口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传统手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赖子健 陈亚洲 +1 位作者 刘培倦 曾细英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析膝关节镜小切口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雄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拟用手术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 目的:探析膝关节镜小切口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雄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拟用手术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膝关节镜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膝关节恢复效果、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WOMAC)评价分数低于对照组,膝关节稳定性测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膝关节镜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更符合临床及康复预期,具有微创、出血量少、术后骨折愈合速度快等优势,在恢复膝关节功能以及保障术后安全性方面极为突出,有利于患者更快的回归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小切口手 切开复位内固定 后康复 并发症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蔡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切口复位内固定术(ORIF)联合韧带修复术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贵黔国际总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ORIF治... 目的:探讨切口复位内固定术(ORIF)联合韧带修复术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贵黔国际总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ORIF治疗,观察组加用韧带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评分、踝关节恢复情况、足踝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1.25±8.96)min,长于对照组的(98.74±8.45)min,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5.89±1.42)d、(11.85±1.34)周,均短于对照组的(18.05±1.46)d、(13.54±1.4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术后3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05±0.42)、(1.02±0.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7±0.46)、(1.35±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踝关节外翻角为(24.12±2.04)°,小于对照组的(28.63±2.11)°,外翻力度、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分别为(489.74±25.41)N、(89.65±6.2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460.45±23.63)N、(80.41±6.08)分,踝关节内侧间隙为(2.45±0.36)mm,小于对照组的(3.05±0.4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分别为(88.25±5.24)、(87.28±5.19)、(89.13±5.25)、(90.52±4.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32±5.21)、(80.11±5.09)、(82.34±5.18)、(83.57±4.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IF联合韧带修复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效果更佳,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足踝功能恢复,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 韧带修复 功能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配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张志承 吴荣辉 苏城辉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5期111-114,共4页
目的分析桃红四物汤配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龙岩市中医院骨伤二科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患者均接受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分析桃红四物汤配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龙岩市中医院骨伤二科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患者均接受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伤科接骨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骨代谢指标与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8.18±1.87)d、术后消肿止痛时间(5.76±0.88)d、骨折愈合时间(12.19±1.12)d短于对照组的(12.88±2.21)d、(7.29±1.77)d、(15.49±3.23)d,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量表评分(2.38±0.31)分低于对照组的(5.22±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2、4.240、5.287、32.226,P均<0.05)。观察组骨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同国 况伟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9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传统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传统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骨代谢水平、踝关节功能、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相关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踝关节功能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高于传统组的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骨代谢水平,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和踝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折 骨代谢水平 关节功能 相关指标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曾坤青 刘悦 +1 位作者 关开枝 林淮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关节评分、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踝复位次数、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关节功能
下载PDF
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对比
9
作者 陆伟 《大医生》 2024年第21期47-49,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东莞市沙田医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参...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东莞市沙田医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踝关节活动度、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足踝功能障碍指数(FADI)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参照;两组患者旋前、旋后、屈、伸角度均增大,且试验组均大于参照组;两组患者疼痛、社会生活、精力、睡眠、情感、躯体活动的NHP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方面效果更佳,可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增大踝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骨折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李林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评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本次采用回顾性的分析,纳入接受外科手术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病例人数74例,符合入组标准。调查所有人员的数据及资料,进行临床分组,总计2组... 评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本次采用回顾性的分析,纳入接受外科手术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病例人数74例,符合入组标准。调查所有人员的数据及资料,进行临床分组,总计2组。两组患者的基础处理均相同,对照组中人员有3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中人员有36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对比两组的恢复指标及手术恢复效果,手术前后分别评定足踝功能,相互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量分析(P>0.05)。观察组中恢复优良率(94.44%)要高于对照组(81.58%),二者分析有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足踝功能优于术前,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可以进一步促进术后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足踝功能,其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韧带修复 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1
作者 刘金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8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DRF)采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D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DRF)采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D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试验组给予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及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43.66±7.44)mL,少于对照组的(68.53±9.36)mL,住院时间(7.57±1.86)d、疼痛消失时间(15.57±3.23)d及骨折愈合时间(46.46±7.53)d均短于对照组的(12.25±2.48)d、(22.15±4.14)d、(51.68±6.7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DRF患者应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功能 期相关指标
下载PDF
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12
作者 朱信飞 郝亮 +1 位作者 贾方腾 张传开 《大医生》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骨折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120例FT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骨折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120例FT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骨折愈合效果、术前和术后7 d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更少,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更短(均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整体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TNF-α、IL-8和IL-1β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均更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治疗FTP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且创伤小,炎症反应轻,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折愈合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中江 郭爱峰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9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进入该院实行常规手术治疗的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入该院实行踝关节下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踝... 目的探究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进入该院实行常规手术治疗的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入该院实行踝关节下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对照组与观察组恢复优良率分别为77.59%、94.8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24%、1.7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实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恢复效果,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关节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14
作者 刘杰 宋才 +3 位作者 梁西俊 李俊 张伟 柴雷子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术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a应用...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影响术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a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踝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11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1 a AOFA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1)。112例患者中,踝关节功能优良78例(69.64%),踝关节功能不良34例(30.36%);术后发生伤口愈合延迟5例,切口感染3例,腓骨肌腱疼痛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术后1 a,17例患者形成创伤性关节炎,11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麻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是否坚持功能锻炼、是否取出内固定物与术后踝关节功能有关(P<0.05),而患者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骨折原因、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分型、是否开放损伤、是否跟骨牵引与术后踝关节功能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持功能锻炼是踝关节功能的保护因素(P<0.05),而术后并发症是踝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有效恢复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坚持功能锻炼是踝关节功能的保护因素,而术后并发症是踝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踝关节骨折术后应积极防治并发症,并坚持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 被引量:25
15
作者 陈希聪 卢绍燊 丁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9-56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踝关节骨折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07例老年患者的资料。观察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各种合并疾病... 目的探讨老年人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踝关节骨折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07例老年患者的资料。观察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各种合并疾病及术后早期负重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比较锁定钢板和非锁定钢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无差异。结果在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以切口裂开最高,其发生率为12.08%(25例),并且合并糖尿病和吸烟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切口裂开,平均75岁的高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均67岁的低龄患者(P<0.05)。钢板选择和负重时间未对并发症的发生率产生显著影响。结论高龄和糖尿病是导致老年踝关节骨折ORIF术后并发症增加的两项重要风险因素;采用普通钢板及实施早期负重活动不会增加内固定失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骨折 并发症 切开复位内固定 创伤
下载PDF
腓骨髓内钉和切开复位腓骨钢板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熊远飞 刘晖 +3 位作者 张剑平 徐维臻 张金辉 吴进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918-923,共6页
目的探讨腓骨髓内钉和切开复位腓骨钢板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22年1月—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骨科收治的52例中青年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18~60岁,... 目的探讨腓骨髓内钉和切开复位腓骨钢板固定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22年1月—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骨科收治的52例中青年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18~60岁,平均49.1岁。随机分为腓骨髓内钉组(26例)与切开复位钢板组(26例),比较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BMI、致伤原因、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腓骨髓内钉组术前等待时间(4.7±1.7)d显著少于切开复位钢板组(7.6±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腓骨髓内钉组的平均手术透视次数(7.9±1.4)次多于切开复位钢板组(4.8±1.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均获10~20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81.4±7.6)min vs.(75.5±6.3)min]、骨折愈合时间[(4.4±1.0)个月vs.(4.1±1.0)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84.8±16.3)分vs.(82.1±19.4)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切开复位钢板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例,19.2%)和切口并发症发生率(4例,15.4%)均高于腓骨髓内钉组(3例,11.5%和1例,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和P=0.158)。切开复位钢板组术后12例(46.2%)取出内固定,明显多于腓骨髓内钉组的6例(23.1%),P=0.048。结论腓骨髓内钉与切开复位腓骨钢板固定均是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前者并发症更少,但术中透视次数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关节骨折 腓骨髓内钉 切开复位内固定 功能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对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血清钙、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徐涛 鲍自立 +1 位作者 朱金华 孙宣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影响。方法将82例在本院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影响。方法将82例在本院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比两组术后骨折恢复情况及炎性指标、Ca^(2+)、ALP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a^(2+)、ALP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Ca^(2+)、ALP较治疗前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评分系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显著提高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Ca^(2+)、ALP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血清钙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18
作者 高建国 李领娣 +1 位作者 李雯 姚晓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7期538-543,共6页
目的: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评价关节镜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8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关节镜辅助组2组,每组各54例患者,分... 目的: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评价关节镜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8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关节镜辅助组2组,每组各54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镜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同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关节镜辅助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患者,切口长度小于传统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患者伸膝活动度、屈膝活动度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关节镜辅助组患者伸膝活动度、屈膝活动度均大于传统手术组患者,VAS评分低于传统手术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随访(13.0±2.3)个月。末次随访时,关节镜辅助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辅助组创伤性关节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关节镜辅助牵引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佳,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牵引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7
19
作者 卢国平 陈永华 洪晓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0期1365-1366,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内固定与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简单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简单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7例,其中行关节镜辅助下手术内固定(AST组)治疗48例,行切...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内固定与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简单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简单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7例,其中行关节镜辅助下手术内固定(AST组)治疗48例,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OST组)治疗39例。对两组患者的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12~21个月),术后1年Rasmus-sen膝关节评分结果及统计分析:AST组优良率为87.50%,OST组优良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AST 组未出现并发症,OST组出现创伤性关节炎6例、关节僵直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 组住院时间(7±3)d ,OST 组(15±2)d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手术内固定术治疗简单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获得良好复位、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且视野清晰容易处理关节腔内其他合并损伤、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少峰 方祥仔 +4 位作者 黎家妹 黄雪章 黎银英 梁素娟 钟惠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0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及评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4例有移位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石膏外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切... 目的观察及评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4例有移位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石膏外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优良率、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疼痛、踝关节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工作能力、活动范围、放射学结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石膏外固定 关节骨折 疗效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