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许涛 汪永泉 +1 位作者 安跃 刘晏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7-0030,共4页
探索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纳入的18例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并纳入同期的18例常规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作为... 探索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纳入的18例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并纳入同期的18例常规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镜下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
作者 孙树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17-0020,共4页
评估关节镜辅助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回顾性方式,总计选取接受外科手术的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PTPF)的病例数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其中一组接受切开复... 评估关节镜辅助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回顾性方式,总计选取接受外科手术的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PTPF)的病例数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其中一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计数42例;其中一组接受切开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计数38例。进行随访与观察,记录两组的手术恢复指标和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评价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出血量,高于观察组,有统计意义(P<0.05)。与术前比,两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较高,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PTPF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恢复,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辅助 切开复位内固定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3
作者 朱信飞 郝亮 +1 位作者 贾方腾 张传开 《大医生》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骨折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120例FT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FTP)患者骨折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120例FT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骨折愈合效果、术前和术后7 d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对照组更少,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更短(均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整体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TNF-α、IL-8和IL-1β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均更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膝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治疗FTP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且创伤小,炎症反应轻,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辅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折愈合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优势
4
作者 左贵松 胡勇 +1 位作者 陶岳峰 舒尺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5-828,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老年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分组,分别将外伤后5~10 d(延期)、外伤后6~8 h(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为对照组、观...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老年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分组,分别将外伤后5~10 d(延期)、外伤后6~8 h(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术后恢复优良率、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踝关节症状和功能(Baird-Jackson)评分、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Mazu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炎性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骨代谢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伤后6~8 h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有助于骨折愈合,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及并发症风险,缓解踝关节肿痛及改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骨折 手术时机 炎性指标 关节肿痛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王宇婷 赵媛 杨勇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94-97,共4页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79例,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79...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79例,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17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79例患者中共21例(11.73%)发生感染,均为手术部位感染(SSI)。感染组糖尿病、开放性骨折、ASA分级Ⅲ级、白细胞计数异常、白蛋白异常的占比高于非感染组,骨折至手术时间长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121,95%CI:1.325~3.395)、骨折类型(OR=1.859,95%CI:1.206~2.866)、骨折至手术时间(OR=1.604,95%CI:1.138~2.261)、白蛋白水平(OR=1.455,95%CI:1.078~1.964)是踝关节骨折ORIF术后SS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伴糖尿病、开放性骨折、ASA分级Ⅲ级及白细胞计数与白蛋白存在异常的踝关节骨折患者ORIF术后更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临床应重视并积极予以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部位感染 白蛋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联合韧带修复术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蔡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切口复位内固定术(ORIF)联合韧带修复术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贵黔国际总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ORIF治... 目的:探讨切口复位内固定术(ORIF)联合韧带修复术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贵黔国际总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ORIF治疗,观察组加用韧带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评分、踝关节恢复情况、足踝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1.25±8.96)min,长于对照组的(98.74±8.45)min,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5.89±1.42)d、(11.85±1.34)周,均短于对照组的(18.05±1.46)d、(13.54±1.4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术后3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3.05±0.42)、(1.02±0.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7±0.46)、(1.35±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踝关节外翻角为(24.12±2.04)°,小于对照组的(28.63±2.11)°,外翻力度、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分别为(489.74±25.41)N、(89.65±6.2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460.45±23.63)N、(80.41±6.08)分,踝关节内侧间隙为(2.45±0.36)mm,小于对照组的(3.05±0.4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分别为(88.25±5.24)、(87.28±5.19)、(89.13±5.25)、(90.52±4.1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32±5.21)、(80.11±5.09)、(82.34±5.18)、(83.57±4.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IF联合韧带修复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效果更佳,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足踝功能恢复,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 韧带修复术 功能
下载PDF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同国 况伟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9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传统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传统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骨代谢水平、踝关节功能、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相关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踝关节功能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高于传统组的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骨代谢水平,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和踝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折 骨代谢水平 关节功能 手术相关指标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曾坤青 刘悦 +1 位作者 关开枝 林淮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关节评分、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踝复位次数、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
9
作者 金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36-0039,共4页
分析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实施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疼痛、踝关节功能、临床症状与血清指标。结果... 分析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实施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疼痛、踝关节功能、临床症状与血清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之后在疼痛、踝关节功能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处于优于对照组指标的表现(P均<0.05);血清BALP、BGP与PINP水平则是处于高于对照组指标的表现(P<0.05)。结论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在使用期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有效控制和预防踝关节骨折的发生,该方案在临床具有较高使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功能 疼痛指标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
10
作者 唐秀峰 曹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01-0004,共4页
探讨针对临床以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施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用。方法 于2022年9月及至2023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群体,凭靠随机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2个小组... 探讨针对临床以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施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用。方法 于2022年9月及至2023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群体,凭靠随机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2个小组均分后病例数显示为50,其中对照组纳入的病理需接收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纳入病例则接收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观察组在临床各指标上(蕴含指标包含有骨折愈合时长统计值、开始进行负重时长统计值、完全负重训练时长统计值)显示数据为更低指向(P<0.05)。观察组在手术治疗后所得到的踝关节功能方面(AOFAS、踝关节功能活动度)的数据均为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在医治后的Baird-Jackson评分中的疼痛为更低水平,其肿胀、功能、X线评分显示为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涵括病例均在医治落实后得到的生活质量评测分值为更高趋向(P<0.05)。医治后观察组的负性情绪得分示意更低值(P>0.05)。不良事件率统计组间无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以踝关节骨折为诊断的患者,施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较常规的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手段而言,更具有临床价值,即:更能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疼痛肿胀,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稳定负性情绪,治疗安全性质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后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效用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
11
作者 朱璁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1期49-51,55,共4页
目的:观察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凤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观... 目的:观察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凤冈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骨钙素指标、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及负重行走、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骨科足踝学会(AOFAS)评分、骨钙素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骨钙素水平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负重行走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减轻其术后疼痛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对比关节镜辅助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差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汉祥 《大医生》 2023年第6期26-29,共4页
目的对比关节镜辅助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chatzker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A、B组,A组40例行关节镜辅助复位... 目的对比关节镜辅助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chatzker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A、B组,A组40例行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B组40例则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和Lysholm评分、术后膝关节屈曲和伸膝最大角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但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HSS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高于术前,且A组更高于B组(P<0.05);且术后6个月A组屈曲与伸膝最大角度均优于B组(P<0.05);术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均可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与骨折治疗效果,但关节镜辅助复位法医源性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辅助复位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SchatzkerⅠ~Ⅴ型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邵红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77-180,共4页
针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别应用两种方式,即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方式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方式,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试验者为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计66例,涉及到的时间段为2022年01月至2... 针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别应用两种方式,即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方式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方式,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试验者为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计66例,涉及到的时间段为2022年01月至2023年01月之间,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33例,研究组33例,前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后者接受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并综合研究了这二组患者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与治疗作用;分析对比二组患者治疗术中效果的比较,主要内容包括:治疗中出血量、治疗时间长度、切口长度等;再分析对比二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与膝关节功能情况,内容包括:下床时间、完全承重时间、愈合时间、放射学评分、主观评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幅度。内容包括:屈膝最大幅度、伸膝最大幅度;分析观察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几率;结果 运用两种治疗方法以后,研究组患者的术中效果、术后恢复指标与膝关节功能情况、膝关节活动幅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对照组病人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风险,明显小于对照组病人(P<0.05);两组病例的对比差别很明显,有一定统计价值(P<0.05)。结论 给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配合性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风险,能够加快让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作用分析
14
作者 陈明希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2期90-92,共3页
胫骨平台骨折(TPF)是常见的骨折疾病,多累及膝关节面,若是高能量损伤,则可导致关节软骨与韧带及半月板损伤。TPF实际上是一类关节内骨折,若治疗不当,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强直、感染等并发症,成为临床治疗TPF的重难点。此外,TPF在... 胫骨平台骨折(TPF)是常见的骨折疾病,多累及膝关节面,若是高能量损伤,则可导致关节软骨与韧带及半月板损伤。TPF实际上是一类关节内骨折,若治疗不当,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强直、感染等并发症,成为临床治疗TPF的重难点。此外,TPF在关节内骨折中占比较高,而且治疗难度相对较大。目前,临床治疗可采取非手术与手术方案,但非手术治疗作用有限,相比之下若满足手术指征,多建议手术治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下文简称切开手术)创伤较大,且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而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内固定(下文简称关节镜手术)有一定的微创特点,可减少创伤,从而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成为研究热点。为了进一步探讨TPF采取关节镜手术与切开手术的作用,本文对其相关情况进行了综述,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内固定 骨折分型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固定微创用于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15
作者 李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92-95,共4页
本次研究旨在探析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固定微创用于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相关数据,应用双盲分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32例。其中32例患者实行... 本次研究旨在探析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固定微创用于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相关数据,应用双盲分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32例。其中32例患者实行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固定微创治,为实验组,另外同例数患者接受常规切开手术治疗,为对照组。通过围术期相关指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评估工具对患者的研究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更理想,实验组的AOFAS评分更高,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p<0.05)。结论 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经关节镜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固定微创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切口长度,并且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辅助 闭合复位经皮固定微创 关节周围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
16
作者 郝思滨 刘云鹏 +3 位作者 于明泰 孙芳 张友策 王德章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6期3-5,共3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采取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跟骨骨折患者使用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切开复位内固定 跟骨骨折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
17
作者 吴清华 钟南 曾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d、3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具有与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当的手术效果,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改良后患者疼痛程度更轻,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快,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折 关节功能
下载PDF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田桦 陆英超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予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6月—2023年5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40例纳入对... 目的分析予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6月—2023年5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40例纳入对照组,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的30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屈、伸膝最大角度为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较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7,P<0.05)。结论予以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均可发挥一定骨折复位作用,但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术中失血量更少,手术耗时更短,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并发症更少,住院、骨折愈合时间短,康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数字化技术辅助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马天兴 郭赞 许万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组(改良组),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随访3个月时的优良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时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有利于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提升治疗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改良前外侧入路 改良后内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顾晓娟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7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40例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 探讨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40例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恢复优良率、肿胀消除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活动度(包括跖屈、背伸、外翻、内翻角度)、踝关节功能[采用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术后3个月的距骨倾斜角、患侧内踝间隙及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 术后1周,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肿胀消除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踝关节活动度、AOFAS评分、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及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外翻、内翻角度及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距骨倾斜角、患侧内踝间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开放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利于增加踝关节活动度,改善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 切开复位内固定 开放性关节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