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小节穴、踝点配合运动治疗社区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鲍彦荣 田凤杰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7期67-67,共1页
目的:观察针刺小节穴、踝点配合运动治疗社区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62例我社区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人;治疗组针刺小节穴、踝点并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针刺方法;对比两组Kof... 目的:观察针刺小节穴、踝点配合运动治疗社区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62例我社区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人;治疗组针刺小节穴、踝点并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局部针刺方法;对比两组Kofoed评分(治疗1次后、治疗2次后、治疗3次后)、总治愈人数及治愈所需疗程。结果:两组比较,在上述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小节穴、踝点配合运动治疗社区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较常规针刺疗效好,起效快,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节穴 踝点 运动 关节扭伤
下载PDF
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姚铿 谭宇顺 林明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4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切口处发生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100例,根据切口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应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切口处发生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100例,根据切口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对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进行修复,对照组予以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对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小腿皮瓣供区损伤程度,治疗后血管危象、皮瓣远端皮肤浅表坏死、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管危象、皮瓣远端皮肤浅表坏死、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近端距离外踝尖距离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是修复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及钢板外露的较良好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旋转逆行外上皮瓣修复 跟骨骨折 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 疗效
下载PDF
踝关节力学中心点体表标志的X线测量 被引量:2
3
作者 秦焕玉 李金松 《中医正骨》 2007年第1期21-22,共2页
提要为探讨踝关节力学中点的确切位置,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时下肢力线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选128例正常健康成年人,分别在内外踝连线中点和足背动脉与踝横纹交点做标记M、A,用CR-X线机摄踝关节标准前后位像,并在计算机上测量距骨顶在踝... 提要为探讨踝关节力学中点的确切位置,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时下肢力线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选128例正常健康成年人,分别在内外踝连线中点和足背动脉与踝横纹交点做标记M、A,用CR-X线机摄踝关节标准前后位像,并在计算机上测量距骨顶在踝横纹处投影的中点C′到以上两个标记点的投影A′、M′的距离和A′、M′间的距离,以C′为中心,与其重叠为零,位于其外侧为正值,位于其内侧为负值,记录结果。结果测得两踝连线中点投影M′有96例位于距骨顶部中点C′点外侧,20例与C′点重合,12例位于C′点内侧,平均距离为19.8mm(P<0.05);足背动脉与踝横纹交点投影A′有21例位于C′点外侧,31例与其重合,76例位于其内侧,平均距离为-0.40mm,(P>0.05)。认为足背动脉在踝间连线处解剖位置固定,与距骨顶部中点重合,变异小,位置表浅,容易触摸,可作为踝关节力学中心的定位标志在TKA手术中使用;两踝最高点连线中点在距骨顶部中点外侧,距离约2mm,由于该点的获取受人为操作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建议只将其作为确定踝穴中点的辅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力学中心 体表标志/方法 X线摄片/方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踝下治疗点推拿治疗踝及足软组织劳损性疼痛
4
作者 雷巨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1989年第4期25-26,共2页
踝关节有内外两踝,置距骨于其中,内踝借助三角韧带与距骨相连;外踝借助腓距前韧带,腓跟韧带和腓距后韧带与跟骨和距骨相连。此外尚有十字韧带、分裂韧带等加固踝关节。胫距关节是踝关节主要关节,除背伸、跖屈外,还有内外翻运动。无论在... 踝关节有内外两踝,置距骨于其中,内踝借助三角韧带与距骨相连;外踝借助腓距前韧带,腓跟韧带和腓距后韧带与跟骨和距骨相连。此外尚有十字韧带、分裂韧带等加固踝关节。胫距关节是踝关节主要关节,除背伸、跖屈外,还有内外翻运动。无论在内踝或外踝的下缘韧带附着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治疗 推拿 足软组织 疼痛
下载PDF
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在跟骨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黄秦邶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25期14-16,共3页
目的:分析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在跟骨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行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发生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修复方法分为研... 目的:分析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在跟骨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行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后发生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修复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研究组则采用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观察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情况;采用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估跟骨功能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缓解时间、肿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跟骨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跟骨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地面步行、后足活动、踝-后足稳定性、异常步态、足部对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旋转点逆行外踝上皮瓣修复在跟骨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旋转逆行外上皮瓣修复 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 效果
下载PDF
旋转点下移的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背皮肤缺损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张建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8期163-164,共2页
前足背损伤由于局部软组织菲薄,损伤后易形成肌腱骨质外露的创面,局部需行血运丰富可靠的皮瓣修复早已形成共识[1]。游离的股前外皮瓣修复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较高,难以在基层普及应用,且组织较臃肿,影响穿鞋,外观不佳,需二期手术整形。
关键词 前足背皮肤缺损 旋转下移的外上皮瓣 骨外科
下载PDF
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
7
作者 施洪臣 章雪松 +2 位作者 李宝山 徐格 周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1-763,共3页
目的总结采用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11年3月,收治16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男12例,女4例;年龄6~48岁,平均22.3岁。外伤12例,烧伤3例,冻伤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4 cm~11 c... 目的总结采用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2011年3月,收治16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男12例,女4例;年龄6~48岁,平均22.3岁。外伤12例,烧伤3例,冻伤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4 cm~11 cm×6 cm。以外踝上0~3 cm处为轴点切取外踝上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范围6 cm×5 cm~12 cm×8 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3 d 2例发生皮瓣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皮瓣外形略臃肿,色泽与受区正常皮肤相似,质地良好。术后3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6 mm。结论低旋转点外踝上皮瓣覆盖范围广,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旋转上皮瓣 前足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