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转位术对慢性腓骨肌腱脱位患者疼痛程度及踝-足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季涛涛 宋戈 +1 位作者 王亚宾 韩鹏超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6期725-727,共3页
目的探讨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转位术对慢性腓骨肌腱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腓骨肌腱脱位(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石膏固定20~30 d治疗无效,故采用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 目的探讨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转位术对慢性腓骨肌腱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腓骨肌腱脱位(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石膏固定20~30 d治疗无效,故采用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转位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对患者踝-足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时,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时,14例患者行走时均未发生踝部弹响、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显示腓骨截骨处愈合完全,无骨膜片移位情况。结论慢性腓骨肌腱脱位患者采用腓骨沟加深术联合肌腱转位术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踝-足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腓骨肌腱脱位 腓骨沟加深术 肌腱转位术 疼痛程度 踝-足功能
下载PDF
髋周肌力强化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期患者踝-后足功能及步态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珂婧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92-794,共3页
目的 分析髋周肌力强化训练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05月-2023年08月行手术治疗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的为对照组,给予髋周肌力强化训练的为观察组,... 目的 分析髋周肌力强化训练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05月-2023年08月行手术治疗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的为对照组,给予髋周肌力强化训练的为观察组,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功能评分、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步行能力[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髋关节外展、伸展力量、踝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Olerud-Molander和AOFAS评分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Tinetti和Berg评分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髋外展、伸展等速肌力相对峰力矩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踝关节活动度较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 髋周肌力强化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期患者的踝-后足功能及步态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和踝关节功能,利于改善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髋周肌力强化训练 -功能 步态功能 平衡能力
下载PDF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踝-后足功能和疼痛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方三华 应康杰 陈维维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6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踝-后足功能和疼痛强度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踝-后足功能和疼痛强度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效果、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PI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3.25、3.51、5.46、5.56、10.21、16.26,P<0.01)。观察组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达优率均为41.1%(23/56),高于对照组的23.2%(13/56)和21.4%(12/56);并发症发生率5.4%(3/56),低于对照组的21.4%(12/56),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4.09、5.03、6.24,P<0.05)。结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AOFAS评分、PPI评分、手术室指标、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优于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作为临床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 美国外科协会-功能评分 现时疼痛强度评分
下载PDF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创伤骨折对踝-后足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9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创伤骨折患者骨折恢复情况、围术期指标及踝与后足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同仁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据不同入路...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创伤骨折患者骨折恢复情况、围术期指标及踝与后足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同仁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据不同入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腓骨入路组(34例,经腓骨入路行内固定术),另一组为腓骨后外侧入路组(34例,行经腓骨后外侧入路行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持续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围术期指标,术后6个月踝关节各项关节活动度(ROM)参数,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相比腓骨入路组,腓骨后外侧入路组患者骨折愈合总优良率及踝关节旋前、旋后、伸、屈活动度升高,术中出血量及踝关节内翻、外翻活动度降低,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均缩短;相比术前,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升高,与腓骨入路组比,腓骨后外侧入路组高(均P<0.05)。结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创伤骨折患者,可改善手术指标,促使踝与后足功能恢复,加快骨折端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型关节创伤骨折 内固定术 腓骨后外侧入路 腓骨入路 -功能
下载PDF
自主足-踝功能训练对扁平足足弓形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海 张瀚元 +2 位作者 盖大圣 刘松林 齐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3期18-20,26,共4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自主足-踝功能训练对扁平足足弓形态影响。方法选择在校大学生320例进行足部功能评定和足印图采集,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足-踝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矫形鞋垫... 目的观察和探讨自主足-踝功能训练对扁平足足弓形态影响。方法选择在校大学生320例进行足部功能评定和足印图采集,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足-踝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矫形鞋垫治疗,治疗周期为一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足弓形态的变化,如足弓比值,内侧、外侧纵弓角度及舟骨结节距离等。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足弓比值、内侧,外侧纵弓角度及舟骨结节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3、6和12个月观察组的足弓比值、内侧、外侧纵弓角度及舟骨结节距离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足-踝功能训练对改善扁平足患者临床症状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经济有效的改善国人足踝功能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功能训练 扁平 弓形态 影响
下载PDF
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对改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踝-后足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丹 薛丽娟 +3 位作者 孙婧 卢云 周卫 赵雅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 探讨给予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后,对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踝-后足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5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n=37... 目的 探讨给予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后,对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踝-后足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5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n=37)与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38),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 d、2 d、3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分。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以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者踝-后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1 d、2 d、3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84±0.61)分、(2.51±0.46)分、(1.67±0.42)分vs(3.72±1.03)分、(2.96±0.78)分、(2.55±0.40)分,P=0.000、0.003、0.000]。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20±0.72)d、(8.22±2.60)d、(33.57±4.67)d、(63.61±5.22)d vs(3.74±1.15)d、(11.75±2.73)d、(42.09±6.34)d、(74.18±7.26)d,P=0.000、0.000、0.000、0.000]。观察组患者的踝-后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11%vs 72.97%,P=0.029)。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QCL问卷在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上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9.73±4.60)分、(90.37±6.10)分、(87.16±6.45)分、(88.52±6.18)分vs(78.54±5.22)分、(75.60±5.42)分、(81.25±4.68)分、(78.60±5.72)分,P=0.000、0.000、0.000、0.000]。结论 对踝关节周围骨折者予以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有利于提高踝-后足功能,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理念 整体护理 关节周围骨折 -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放松训练联合个性化功能锻炼对改善踝关节骨折者术后疼痛、踝-后足功能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刘小曼 李文舒 +2 位作者 祁洪近 还瑶瑶 孙蓉蓉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放松训练联合个性化功能锻炼后对改善患者术后疼痛、踝-后足功能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70例,以摸球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n=35)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放松训练联合个性化功能锻炼后对改善患者术后疼痛、踝-后足功能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70例,以摸球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n=35)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35)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予放松训练联合个性化功能锻炼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进程,随访3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估两组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护理前后静息、运动状态下的疼痛情况,并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于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1.43%vs 71.43%,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1%vs 25.71%,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放松训练联合个性化功能锻炼,能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有利于改善踝-后足功能,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松训练 个性化功能锻炼 关节骨折 疼痛 -功能
下载PDF
关节镜技术治疗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李大文 王剑 +1 位作者 曹磊光 李格当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1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技术对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治疗影响,为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治疗研究提供一点建议。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7月武警内蒙古自治区总队医院收治的运动创伤性踝关节患者,共计112例,按照患者实际治疗情况划分为对照组(57例... 目的探究关节镜技术对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治疗影响,为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治疗研究提供一点建议。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7月武警内蒙古自治区总队医院收治的运动创伤性踝关节患者,共计112例,按照患者实际治疗情况划分为对照组(57例)、观察组(55例),分别采取保守治疗方案、关节镜技术治疗方案开展两组治疗工作,对两组治疗效果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比较,包括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肿胀持续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炎症因子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踝-后足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关节肿胀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技术可对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治疗产生积极影响,改善患者踝-后足功能,减轻生理疼痛,改善相关炎症因子指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技术 运动创伤性关节炎 生活质量 -功能 疼痛 满意度
下载PDF
自体和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小钢 袁锟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10期964-965,共2页
目的研究自体、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30例外踝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患者采用自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B组患者采用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自体、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30例外踝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患者采用自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B组患者采用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B组长,且A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年的AOFAS踝-足功能评分、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上的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踝韧带重建术中,自体肌腱和异体肌腱的疗效相当,其中自体肌腱的术后伤口愈合较快,而异体肌腱的损伤小,二者各有利弊,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肌腱 异体肌腱 韧带 AOFAS踝-足功能评分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配合免疫三氧治疗跟骨脂肪垫液化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吴昊霖 苏荻 +2 位作者 董会强 董岩 魏红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13-0016,共4页
研究体外冲击波配合免疫三氧治疗跟骨脂肪垫液化的效果。方法 自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选取40例跟骨脂肪垫液化患者,执行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体外冲击波配合免疫三氧治疗),20例/组,对比指标(踝-足功能、疼痛评分... 研究体外冲击波配合免疫三氧治疗跟骨脂肪垫液化的效果。方法 自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选取40例跟骨脂肪垫液化患者,执行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体外冲击波配合免疫三氧治疗),20例/组,对比指标(踝-足功能、疼痛评分、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踝-足功能评分更高,疼痛评分更低,总满意度、总有效率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免疫三氧疗法均在缓解足跟疼痛、改善踝-足功能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二者联合运用较常规治疗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有助于促进患者生活品质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脂肪垫液化 体外冲击波 免疫三氧 踝-足功能 疼痛评分
下载PDF
中药熏洗联合局部注射及踝泵运动锻炼治疗跗骨窦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娄纯彪 吕志强 +3 位作者 常新 邓爱为 蔡武胜 贾歧高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局部注射及踝泵运动锻炼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跗骨窦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4例。联合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局部注射及踝泵运动锻炼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局部注射配合踝泵运动锻炼治...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局部注射及踝泵运动锻炼治疗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跗骨窦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4例。联合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局部注射及踝泵运动锻炼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局部注射配合踝泵运动锻炼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9,P <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后VA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局部注射及踝泵运动锻炼对减轻跗骨窦综合征患者疼痛、踝-后足功能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综合征 中药熏洗 局部注射 泵运动锻炼 疼痛 -功能
下载PDF
针刺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恩军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2期222-22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CA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超短波加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采用...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CA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超短波加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采用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价患者的踝-后足功能,进行踝关节主动关节位置觉(JPSA)、被动关节位置觉(JPSP)和运动觉(KT)评价,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结果:治疗后,2组AOFAS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AOFAS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JPSA、JPSP和KT测量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JPSA、JPSP和KT测量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经秩和检验,观察组踝-后足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CAI,可以改善患者的本体感觉,减轻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起到改善踝关节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关节不稳(CAI) 针刺 本体感觉训练 -功能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定制化矫形器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天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9期66-69,共4页
目的研究定制化矫形器在慢性踝关节不稳中的康复效果及对患者疼痛、踝-后足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开展时间:2018年12月—2020年12月,试验资料:8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 目的研究定制化矫形器在慢性踝关节不稳中的康复效果及对患者疼痛、踝-后足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开展时间:2018年12月—2020年12月,试验资料:8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佩戴定制化矫形器进行康复训练,对两组疼痛评分、踝-后足功能恢复质量、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负重VAS评分、行走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踝-后足系统(ankle hindfoot scale,AOF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踝-后足系统(ankle hindfoot scale,AOFAS)评分中疼痛、功能、足部对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衡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左右平衡指数、前后平衡指数、总平衡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配合定制化矫形器可有效缓解疼痛,提升踝-后足的功能恢复,效果较好,推广价值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制化矫形器 慢性关节不稳 康复效果 疼痛 -功能 效果
下载PDF
图谱法康复锻炼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晓秋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23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图谱法康复锻炼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图谱法康复锻炼,比较两组锻炼依从性、... 目的:观察图谱法康复锻炼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图谱法康复锻炼,比较两组锻炼依从性、踝-后足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锻炼依从性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后足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锻炼基础上采用图谱法康复锻炼,可提高踝关节骨折患者锻炼依从性、踝-后足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锻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骨折 图谱法康复锻炼 依从性 -功能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自主足-踝功能训练对扁平足足弓形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立荣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24期155-156,共2页
目的观察于扁平足治疗中开展自主足-踝功能训练对足弓形态影响分析。方法抽取该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30例扁平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根据随机电脑排序划分小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于... 目的观察于扁平足治疗中开展自主足-踝功能训练对足弓形态影响分析。方法抽取该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30例扁平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根据随机电脑排序划分小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自主足-踝功能训练。结果治疗前两组客观比对两组患者足弓值、外侧、内测的足弓角度、舟骨结节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及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足弓值数值均大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及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外侧、内侧足弓数值客观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及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舟骨结节距离数值均大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扁平足治疗中开展自主足-踝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足弓形态,利于疾病临床症状转归,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功能训练 扁平 弓形态
原文传递
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患者AOFA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董建彬 刘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案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n=90)与观察组(n=90),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取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对照组优良率为61.11%;观察组优良率为84.4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较低于对照组(12.22%,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固定术不仅能缩短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长及愈合时间,还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手术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关节镜 切开复位内固定 Sanders分型 -功能评分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17
作者 赵毅 甘浩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3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微创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和对照组(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各26例。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跟骨及踝-后足功能恢复及并发...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微创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和对照组(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各26例。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跟骨及踝-后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长度均增大,跟骨宽度均减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功能和自主活动、最大步行距离、步行困难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均能有效促进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及踝-后足功能恢复,但采用微创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 跟骨骨折 复位内固定 -功能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入路与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8
作者 陆贝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98-100,120,共4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和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和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的3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踝-后足功能优良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Bohler角和Gissane角,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长和伤口愈合时长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肢踝-后足功能优良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足部Gissane角和Bohler角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相比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效果更优,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手术术后患肢踝-后足功能恢复更好,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相关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跗骨窦切口入路 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 -功能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
19
作者 田育宏 张琰冰 +2 位作者 孙晓娟 孙晓雨 焦丽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84-85,共2页
研究关节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囊皱缩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慢性踝关节... 研究关节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囊皱缩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分)分别为39.88±3.62、66.25±3.14、88.37±2.54、92.42±1.18,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等临床疗效分别为22(61.11)、12(33.33)、2(5.56)、34(94.4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治疗前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分)分别为58.24±6.81、90.25±2.74,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关节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术在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优于关节镜下关节囊皱缩术,关节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术治疗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显著提高、不良反应情况显著减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因此该手术治疗方法在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 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术 AOFAS-功能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