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生意象的形成:迈向“身份—角色”式的选择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8-12,共5页
教育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人类活动事件,是关于个体身份建构的过程。在“身份—角色”的选择上,教师身份的获得是教师个体神圣职业的开始,这隐喻着个体在社会现实中的形象建构。学生角色形成的路径与教师截然不同,教师的身份是一种赋予,而... 教育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人类活动事件,是关于个体身份建构的过程。在“身份—角色”的选择上,教师身份的获得是教师个体神圣职业的开始,这隐喻着个体在社会现实中的形象建构。学生角色形成的路径与教师截然不同,教师的身份是一种赋予,而学生的角色则是不断建构的过程。教育活动中个体建构完成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具有神授魅力个体的产生、个体间距离的消失和过渡仪式的消逝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意象 教育活动 个体身份 身份—角色 教师与身份 学生与角色
下载PDF
乡村社会改造中“公民塑造”的路径研究——以陕甘宁边区发展劳动英雄与改造二流子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建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5-172,共8页
本文以陕甘宁边区发展劳动英雄与改造二流子为考察对象,探讨中国共产党在乡村社会改造中"公民塑造"的路径。在立足阶级动员的基础上,中共创造了"身份—角色"的个体改造机制;在改造过程中农民对土地的"眷恋&qu... 本文以陕甘宁边区发展劳动英雄与改造二流子为考察对象,探讨中国共产党在乡村社会改造中"公民塑造"的路径。在立足阶级动员的基础上,中共创造了"身份—角色"的个体改造机制;在改造过程中农民对土地的"眷恋"直接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那就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提高社会动员能力。消灭私有产权意味着个体对抗"身份—角色"的内核被消解,个体的生存完全依赖国家,由此促成了建国后的一系列群众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塑造 劳动英雄 二流子 身份—角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