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身份的斯芬克斯之谜——简论苏童《河岸》中有关身份找寻的荒诞性
1
作者 赵英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9-111,共3页
以苏童的小说《河岸》为研究对象,在对小说中三位主人公各自身份之谜进行纵向梳理和简单评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小说所表现的那个特定年代中,人物在自我身份诉求上所表现出的种种矛盾性和荒诞性,以此揭示出《河岸》的深刻性之所在。
关键词 河岸 身份找寻 荒诞性
下载PDF
《别让我走》:认知场景变化中的身份找寻
2
作者 薛茗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8期16-17,共2页
《别让我走》是移民作家石黑一雄的一部科幻题材小说,以克隆基因工程科技为背景,由克隆人作为叙述主体,在不同的身份认知场景中,对自身与正常人之间进行不同的身份找寻。其中,认知场景包括幼年时期体现权力规训体制的黑尔舍姆,器官捐献... 《别让我走》是移民作家石黑一雄的一部科幻题材小说,以克隆基因工程科技为背景,由克隆人作为叙述主体,在不同的身份认知场景中,对自身与正常人之间进行不同的身份找寻。其中,认知场景包括幼年时期体现权力规训体制的黑尔舍姆,器官捐献前短暂的居留地村舍,以及康复中心金斯菲尔德,身份找寻过程经历了模糊身份、寻找原型、谜底揭晓三个阶段。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反思了现代科学技术使人类去身化后意识与肉体的抽离等对人性构成的威胁,塑造正确的死亡意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让我走》 认知场景 身份找寻
下载PDF
《上海,远在何方?》中流亡者的身份探寻
3
作者 向兰英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年第3期145-149,共5页
2012年德国图书奖获得者乌尔苏拉·克莱谢尔的《上海,远在何方?》描绘了纳粹时期18000犹太人流亡上海的生存境遇,一经发表广受评论界好评.作者以其史实与虚构的交融贯通、细腻的语言文字、片段式的记忆叠加等方式深刻再现了整个流... 2012年德国图书奖获得者乌尔苏拉·克莱谢尔的《上海,远在何方?》描绘了纳粹时期18000犹太人流亡上海的生存境遇,一经发表广受评论界好评.作者以其史实与虚构的交融贯通、细腻的语言文字、片段式的记忆叠加等方式深刻再现了整个流亡的艰难和辛酸.形形色色的流亡者在流亡时期经历了种种身份危机的洗礼,本文将借助身份认同理论从身份丢失、身份找寻、身份重构三个方面探寻上海流亡者的身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亡者 身份丢失 身份找寻 身份重构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的厄秀拉成长之旅
4
作者 王爱素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64-69,共6页
劳伦斯在小说《虹》中通过叙述厄秀拉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他对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从空间视角出发,解读厄秀拉在现代主义工业社会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在家庭空间中的身份困惑;在空间的位移和转换中,如何... 劳伦斯在小说《虹》中通过叙述厄秀拉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他对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从空间视角出发,解读厄秀拉在现代主义工业社会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在家庭空间中的身份困惑;在空间的位移和转换中,如何突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身体空间的书写中,如何寻求灵魂释放与自我重塑。这也体现了劳伦斯不断反思与自我认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秀拉 空间 身份找寻
下载PDF
浅议《紫色》中的黑人文化及传统
5
作者 李毅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4年第2期174-175,共2页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文坛最杰出和有影响力的美国女性作家之一。她于1982年发表了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小说《紫色》,并以她的"妇女主义"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小说描述了黑人妇女在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下失去自我...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文坛最杰出和有影响力的美国女性作家之一。她于1982年发表了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小说《紫色》,并以她的"妇女主义"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小说描述了黑人妇女在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下失去自我身份的悲惨生活。然而她们并没有屈服于命运,通过对黑人文化的找寻从而找到了自我,确立了自我身份,最终使她们获得了解放。本文从探寻黑人文化为切入点,从而体现出民族文化对确立民族地位和实现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双重压迫 黑人文化 找寻身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