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民权视域下的农民工身份承认与社会团结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尧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1期28-32,共5页
建立在civil right意义上的公民权研究无法有效回应社会团结问题,须在citizenship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公民权。这种公民权遵循从身份承认到权利获得的逻辑,为存在分殊差异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团结资源。以此为理论视域,文章分析了中国的户... 建立在civil right意义上的公民权研究无法有效回应社会团结问题,须在citizenship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公民权。这种公民权遵循从身份承认到权利获得的逻辑,为存在分殊差异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团结资源。以此为理论视域,文章分析了中国的户籍制度与农民工的身份承认问题,认为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市民与农民工彼此的公民承认共同迈进公民权的体系中,各自能够以公民身份自我宣称与相互宣称,最终达致社会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权 农民工 身份承认 社会团结
下载PDF
论社会治理中的身份承认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康之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5期4-14,2,共12页
农业社会是一个等级身份制的社会,人的身份认同是人能够各安其位的根据。在工业社会,人的身份实现了去等级化,人除了居民、公民等抽象的普遍性身份之外,还有着多元化的具体身份。在民族国家边界并不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即使公民身份也不... 农业社会是一个等级身份制的社会,人的身份认同是人能够各安其位的根据。在工业社会,人的身份实现了去等级化,人除了居民、公民等抽象的普遍性身份之外,还有着多元化的具体身份。在民族国家边界并不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即使公民身份也不是每一个成员都能拥有的,因而,人们之间存在着身份差异,以至于身份认同的问题转化为了身份承认的问题。身份承认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健全程度,也反映了社会治理的基本情况。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具体场景和具体过程中,身份与角色处在不断变换之中,而且是相互影响的,但身份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更加稳定也更加隐蔽,而角色扮演的行为往往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往往倾向于选择策略性的行动方案。总的说来,身份是一种社会要素,而角色则是一种组织要素,在社会充分实现了组织化的条件下,身份必然会受到角色的冲击,为角色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公民身份 身份承认 角色
下载PDF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学习实践与身份承认 被引量:9
3
作者 冯继承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71,共13页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二战后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安全合作机制,是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实践过程。伴随着联合国维和行动自身的发展演变,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学习实践重塑了...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二战后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安全合作机制,是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实践过程。伴随着联合国维和行动自身的发展演变,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学习实践重塑了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认知,进而建构和重构了其对维和行动的身份认同,并在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正向演变的互动中实现了从形式、分配到价值承认的身份承认转变。在这一曲折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中国逐渐融入联合国维和机制,改变自己,进而影响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联合国维和行动 学习实践 身份承认 国际安全 合作
原文传递
大学校长的身份:承认、危机与选择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飞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9-93,共5页
在当代中国大学校长职业的发展历程中,对大学校长特定身份内涵的错误承认,导致了大学校长的身份危机问题。化解危机之道在于必须把这个表征的意义从整体上给予理解,把其置入一个特定意义中,赋予大学校长对其身份进行一个建基于符合大学... 在当代中国大学校长职业的发展历程中,对大学校长特定身份内涵的错误承认,导致了大学校长的身份危机问题。化解危机之道在于必须把这个表征的意义从整体上给予理解,把其置入一个特定意义中,赋予大学校长对其身份进行一个建基于符合大学人文精神的、具有特定价值的正确选择,以一个人文精神使者和文化权利守望者的身份在教育家办学语境中求索并坚守其身份选择的标准,这是大学校长成为职业教育家的逻辑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长 身份 身份承认 身份危机 身份选择
下载PDF
联盟实践与身份承认:以新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文成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48,共19页
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实践活动是新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依托自上而下社会化理论的阶段论分析,虽然有助于直观地理解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系演变,但是其所推崇的"教"与"学"模式不足... 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实践活动是新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依托自上而下社会化理论的阶段论分析,虽然有助于直观地理解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系演变,但是其所推崇的"教"与"学"模式不足以揭示双方关系的重要特征,而且对于体系外国家获得国际社会新身份的描述是突发式的,即从体系的反对者或规范的反对者突然转变成为规范的学习者,这种分析视角过于简单。在"实践转向"的启发下,依据"参与实践"理论,可以突破结构—施动者的二元对立,强调实践的情境性和即时性,重视"惯习"的作用和施动者的能动性。联盟实践将联盟视为一种国家实践,在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过程中,联盟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不但在教科文组织内部与第三世界形成了密切的联盟,还在国际组织层次与教科文组织形成了松散的联盟。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联盟实践活动,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强化了自身的体系革命者的身份定位,另一方面,随着其他实践活动的展开,这种联盟实践也为中国再造身份创造了空间。联盟实践不同程度地确保了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部的形式承认、分配承认乃至价值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盟实践 身份承认
原文传递
南希·弗雷泽女性主义思想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阮华容 戴雪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6-62,共7页
南希·弗雷泽立足于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与现实,对全球化、多元化时代的女性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给女性解放定位了再分配、承认与代表权的新坐标;她图绘了在公共领域和全球范围寻求女性解放的新框架,同时指出了女性参与协商对... 南希·弗雷泽立足于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与现实,对全球化、多元化时代的女性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给女性解放定位了再分配、承认与代表权的新坐标;她图绘了在公共领域和全球范围寻求女性解放的新框架,同时指出了女性参与协商对话和元民主制度化的女性解放新路径。弗雷泽的女性主义思想走向了反思和建构,实现了女性主义理论研究范式的突破和女性解放实践目标的新导向,探索和借鉴其女性主义思想中的全球化视角和制度化方法并进行本土化研究将对中国女性解放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希·弗雷泽 女性主义 再分配 身份承认 代表权 跨区域 元民主制度化
下载PDF
实践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参与金砖国家机制进程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高尚涛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8,共14页
中国特色的实践理论把西方的"实践转向"与中国的实践学说结合起来,以实践逻辑为中介,建立起"参与实践"与"身份承认"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理论框架可以用于中国参与金砖国家机制的实践活动的分析。中国在... 中国特色的实践理论把西方的"实践转向"与中国的实践学说结合起来,以实践逻辑为中介,建立起"参与实践"与"身份承认"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一理论框架可以用于中国参与金砖国家机制的实践活动的分析。中国在国际环境和国内外资源条件的推动下,发起了以话语实践、创新实践和联盟实践为主的创建金砖国家机制的实践活动,凝聚了创建金砖国家机制和中国作为平等成员国参与合作并开展集体行动的共识,这一共识经过金砖国家机制加以确认,赋予了中国参与国际交往的全新集体身份——拥有平等权利和对等义务的金砖国家机制创始成员国,并且随着金砖国家机制的发展,这一身份不断充实和深化。中国利用这一新的集体身份在国际体系中发挥新作用,对国际体系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论 参与实践 身份承认 金砖国家机制 中国大国外交战略
原文传递
重构我国乡村三维性别公正观——以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慧英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105,共5页
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是长达三十年之久的老大难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权利的不平等,而深层原因是女性的文化身份得不到承认,以及妇女无法进入制定规则的圈子。本文采用南希·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结合我国乡村推进规则制定的实践... 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是长达三十年之久的老大难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权利的不平等,而深层原因是女性的文化身份得不到承认,以及妇女无法进入制定规则的圈子。本文采用南希·弗雷泽的三维公正观,结合我国乡村推进规则制定的实践,探索政治平等参与、身份承认和经济正义之间的连接,探索实现乡村政治经济文化三维结构的变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代表权 承认身份 经济再分配 性别公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