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4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驳人工智能的作者身份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翟鹏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8,共15页
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变革性力量正挑战着传统版权法中作者身份认定的理论范式,当下将人工智能主体性与作者身份之间等量齐观的做法尤值反思。确认作者身份实际上是版权机制实现创造资源倾斜性分配的有效社会组织手段,是赋予不同人格主体以... 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变革性力量正挑战着传统版权法中作者身份认定的理论范式,当下将人工智能主体性与作者身份之间等量齐观的做法尤值反思。确认作者身份实际上是版权机制实现创造资源倾斜性分配的有效社会组织手段,是赋予不同人格主体以实际资格身份的一种分配技术。版权法中的作者身份并非“浪漫主义”作者观的简单投射,而是包含后结构主义与关系型作者理论参与建构的结果,其重在强调作者之于作品的本源性意蕴,并突出了自身的社会建构价值和鼓励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之功能。人工智能作者身份的“浪漫化”忽视了作者概念的人性要素及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后结构主义理论着力于作者身份的符号化,以解构与消除作者身份中的传统要素,因此其无法用来实现人工智能作者身份的理论证成;因人工智能不能满足关系型作者关于文化对话与意义交换的社会主体定位,亦排除成为作者的可能。对人工智能“作者”身份问题的本质澄清与反思,将有助人工智能时代版权法回归以人为本的制度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作者身份 浪漫主义作者观 后结构主义作者理论 关系型作者理论
下载PDF
语用身份论指导下的词汇语用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新仁 《英语研究》 2019年第1期23-33,共11页
词汇语用学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纵观相关文献,可以发现词汇语用学现有研究主要采纳关联理论、语言顺应论和语言模因论作为理论指导。本研究旨在为词汇语用学研究引入全新的理论工具,即语用身份理论,在扼要分析... 词汇语用学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纵观相关文献,可以发现词汇语用学现有研究主要采纳关联理论、语言顺应论和语言模因论作为理论指导。本研究旨在为词汇语用学研究引入全新的理论工具,即语用身份理论,在扼要分析这一理论视角的必要性基础上尝试勾勒出新理论指导下词汇语用学的研究路径。最后,实例分析表明,从语用身份视角开展词汇研究,有助于揭示词汇选择的人际修辞功能,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词汇-语用界面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语用学 语用身份论 界面研究
下载PDF
大学身份论 被引量:2
3
作者 齐绍平 薛丹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4,111,共5页
自然属性身份和赋予性身份共同构成了大学的身份属性,但"985"、"211"工程等政策实施过程中混淆了分类和分层的问题,令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形成大学的政策赋予性身份,这种身份的暗示作用通过媒体和社会舆论的不断... 自然属性身份和赋予性身份共同构成了大学的身份属性,但"985"、"211"工程等政策实施过程中混淆了分类和分层的问题,令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形成大学的政策赋予性身份,这种身份的暗示作用通过媒体和社会舆论的不断强化放大,而大学的自然属性身份和大学以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获得身份认同逐渐被忽略和模糊。大学政策赋予性身份在不断被强化中逐渐演变为教育资源配置和大学招生与就业的公平问题,影响了大学良性竞争和有序的发展。应当从弱化政策赋予性身份、强化社会赋予性身份的角度匡正大学的身份,实现大学的公平、有序、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身份 教育公平
下载PDF
语用身份论视角下英语演讲者身份建构研究——以TED演讲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谈谷雨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49-55,共7页
语用身份论的提出基于身份研究的“建构主义”视角,强调交际者身份为顺应交际目的具有动态性、多变性和可协商性的特点。以语用身份论为指导,探究TED英语演讲者身份类型、分布情况和话语策略。研究结果显示,演讲者除了其默认身份,还建... 语用身份论的提出基于身份研究的“建构主义”视角,强调交际者身份为顺应交际目的具有动态性、多变性和可协商性的特点。以语用身份论为指导,探究TED英语演讲者身份类型、分布情况和话语策略。研究结果显示,演讲者除了其默认身份,还建构多种变异身份类型,并采用显性、隐性和认同三种话语策略推动身份在交际语境中的动态性、修辞性和顺应性。这为英语演讲话语分析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为培养中国学生英语演讲语用能力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演讲 语用身份 身份建构
下载PDF
语用身份论视角下外语教师课堂话语态度资源使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铭钰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年第16期34-37,共4页
本研究以语用身份论为理论框架,以“外教社杯”第十届综合课组10位获奖教师的视频转写文本为语料,运用话语分析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教师话语中态度资源的运用及身份建构情况,发现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较多运用判断资源... 本研究以语用身份论为理论框架,以“外教社杯”第十届综合课组10位获奖教师的视频转写文本为语料,运用话语分析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教师话语中态度资源的运用及身份建构情况,发现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较多运用判断资源和情感资源来建构评价者、组织者、专家和朋友的身份,较少运用鉴赏资源。此结果对于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话语选择及身份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身份论 态度资源 身份建构 高校外语教师
下载PDF
指纹身份论证技术提升建行系统竞争力可行性分析
6
作者 黄志伟 张玉春 郑创裕 《华南金融电脑》 2009年第9期42-45,共4页
本文介绍了指纹身份论证技术的优点,针对目前中国建设银行系统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实行指纹身份论证技术的可行性,同时阐述了使用指纹系统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 金融信息化 指纹身份论证技术 DCC 建设银行 可行性
下载PDF
对会计人员双重身份论的反思
7
作者 晋洁 赵丽芳 《知识经济》 2015年第18期85-85,共1页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人员一直被理论界认为既是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人员,又是代表国家对企业实施经济监督的工作人员,即所谓会计人员"双重身份论"。然而,正是这"双重身份"的桂冠,使得会计人员搞不清自己的真实身...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人员一直被理论界认为既是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人员,又是代表国家对企业实施经济监督的工作人员,即所谓会计人员"双重身份论"。然而,正是这"双重身份"的桂冠,使得会计人员搞不清自己的真实身份。本文对于这种存在于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强烈反差,对会计这种双重身份提出反思,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会计改革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身份 执行监督
下载PDF
语用身份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情态资源使用研究
8
作者 倪香香 《英语教师》 2022年第10期66-70,84,共6页
基于语用身份的动态选择机制,选择10位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视频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转录成文字,探讨以下问题:(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类型的情态资源?各类情态资源的使用频率如何?(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不同类型的情态资源相应... 基于语用身份的动态选择机制,选择10位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视频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转录成文字,探讨以下问题:(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类型的情态资源?各类情态资源的使用频率如何?(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不同类型的情态资源相应地建构了哪些类型的语用身份?研究发现,高校英语教师建构身份时所使用的情态类型中的意愿最多,义务次之,可能性和经常性较少;大部分教师通过可能性情态资源建构谦虚型教师身份,运用经常性情态资源建构知识型教师身份,使用义务情态资源建构权威型教师身份,借助意愿情态资源建构民主型教师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英语 英语教师 语用身份论 情态资源 身份建构
下载PDF
纪伯伦民族文化身份论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鸿博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3-87,共5页
国内学界多将纪伯伦的精神文化立场定位为"民族主义者",或指称他的创作思想以及诗作内容中均内涵和外化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我们考察纪伯伦的全部创作、旅美生涯以及在政治领域的主要表现,通过对其占据主导性... 国内学界多将纪伯伦的精神文化立场定位为"民族主义者",或指称他的创作思想以及诗作内容中均内涵和外化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我们考察纪伯伦的全部创作、旅美生涯以及在政治领域的主要表现,通过对其占据主导性的文化倾向、意识形态立场加以分析,判定该诗人文化身份定位的基本面并不是纯然的民族主义者。有关纪伯伦民族主义者身份的认定,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人们对纪伯伦作品的误读,以及由这种误读衍生出来的判断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伯伦 民族主义 文化身份 黎巴嫩
下载PDF
《语用身份论--如何用身份话语做事》述评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晓伟 《外文研究》 2018年第4期95-98,107,共5页
身份研究是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关注的对象,具有交叉学科研究的特点。陈新仁教授2018年的专著《语用身份论——如何用身份话语做事》在明确语用身份的界定、话语建构以及动态选择的基础上,分别将语用身份视为解读资源、施为资... 身份研究是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关注的对象,具有交叉学科研究的特点。陈新仁教授2018年的专著《语用身份论——如何用身份话语做事》在明确语用身份的界定、话语建构以及动态选择的基础上,分别将语用身份视为解读资源、施为资源、人际资源、阐释资源和评价资源进行探讨。全书理论丰富、分析翔实、语料生动,为国内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框架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身份 社会建构主义 话语 动态选择
下载PDF
语用身份论视角下话语标记语“哈”的研究
11
作者 高琳 陈思妍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7期53-55,共3页
“哈”是人际交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之一。探讨了“哈”字作为话语标记语在人际交往中的语用功能及其所建构的人物身份,并分析了使用“哈”字的语用理据,结果表明:“哈”字具有协助推进的功能和语气缓和的功能。受到建立“和谐—提... “哈”是人际交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之一。探讨了“哈”字作为话语标记语在人际交往中的语用功能及其所建构的人物身份,并分析了使用“哈”字的语用理据,结果表明:“哈”字具有协助推进的功能和语气缓和的功能。受到建立“和谐—提高”“和谐—稳固”的人际关系的理据驱使,“哈”字可以建构出亲切的长辈身份和平等同伴的身份,这一研究丰富了语用身份的研究路径,并且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 语用功能 身份建构 语用理据
下载PDF
从“氏族之人”到“编户齐民”——试论先秦时期社会成员身份的变迁 被引量:3
12
作者 晁福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上几乎所有的人都生活于“族”之中。这些族,夏商时期称为“氏族”,西周时期则多称为“宗族”。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人”“民”多混用无别,但两者的使用却出现了有所侧重的情况。“民”能够以地域为称,但并不以族为称... 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上几乎所有的人都生活于“族”之中。这些族,夏商时期称为“氏族”,西周时期则多称为“宗族”。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人”“民”多混用无别,但两者的使用却出现了有所侧重的情况。“民”能够以地域为称,但并不以族为称,它所表现的是社会成员的地域特征,而“人”则可以表现其作为某族的血缘关系特征。社会成员间血缘关系的影响在削弱,而国家地域关系的影响在增强。社会成员身份的巨大变化是由氏族(宗族)之人,变成了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编户齐民”肇端于战国时期诸国授田制度的实施,到秦代则成为国家控制天下民众的最主要的制度。这种居民身份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氏族之人” “编户齐民” 土地制度改革 居民身份变化
下载PDF
回鹘戴三叉冠人物身份再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钊 马艳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4,共12页
回鹘三叉冠造型独特,是研究回鹘文化的重要历史遗存,关于其佩戴者身份众说纷纭,主要包括回鹘王、回鹘王子、元帅及乐师等。然而,这些解读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论证与深入分析。本研究在现有观点的基础上,首先对回鹘三叉冠佩戴者的身份进行... 回鹘三叉冠造型独特,是研究回鹘文化的重要历史遗存,关于其佩戴者身份众说纷纭,主要包括回鹘王、回鹘王子、元帅及乐师等。然而,这些解读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论证与深入分析。本研究在现有观点的基础上,首先对回鹘三叉冠佩戴者的身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分类,通过比对图像资料与文献资料,将三叉冠的形制及其象征的身份进行了归类,指出其身份象征随时间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并采用物质文化史的研究方法,探究了三叉冠在回鹘文化中身份象征演变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回鹘在西迁前,受到萨满教及阿尔泰系部落生活方式的影响,三叉冠主要象征回鹘王或部落首领。西迁后,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佛教的兴盛,三叉冠的身份象征逐渐世俗化,扩展到王子、贵族以及高级军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三叉冠 形制 身份探究 宗教文化
下载PDF
法律行为规范对身份行为的有限适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征峰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7,共15页
身份行为的构造依托于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抽象法律行为框架,不能以事实先在性架空意思自治。即使家庭法没有明确规定,身份行为也存在成立和效力的判断问题。根据纯粹身份行为和身份财产行为的区分概括描述适用模式的意义有限,即使是身... 身份行为的构造依托于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抽象法律行为框架,不能以事实先在性架空意思自治。即使家庭法没有明确规定,身份行为也存在成立和效力的判断问题。根据纯粹身份行为和身份财产行为的区分概括描述适用模式的意义有限,即使是身份财产行为,也不能当然适用法律行为规范,而必须结合具体行为的性质以及所涉法律行为规范之利益状态进行个别化检视。在具体的规范适用检视中,应当首先考虑立法者的法政策决断,然后再考虑不同身份行为的本质。限制法律行为规范的适用往往意味着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限制,其背后往往存在维护身份关系安定性及公共利益的特殊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行为 法律行为 事物本质 法律适用 意思自治
下载PDF
身份认同、衰老焦虑与性别平等:当代西方文化老年学关键议题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后亮 吴丹妮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2,共7页
20世纪末以来,西方的老年学研究广泛吸收人文学科研究成果,从单纯的生物医学研究转向更为多元的文化研究,形成了人文老年学、文化老年学等具有明显跨学科特征的分支学科。文化老年学积极借鉴文化研究理论,将年龄置于同阶级、性别、种族... 20世纪末以来,西方的老年学研究广泛吸收人文学科研究成果,从单纯的生物医学研究转向更为多元的文化研究,形成了人文老年学、文化老年学等具有明显跨学科特征的分支学科。文化老年学积极借鉴文化研究理论,将年龄置于同阶级、性别、种族等相似的范畴中进行审视,试图揭示老年所暗含的文化建构属性。在传统观念中,老年一直以来被赋予脆弱、固执、无用、落后等负面刻板形象,对老年的恐惧、抵制和歧视成了常见的社会现象。事实上,人生从童年到老年的各阶段划分,并非一个自然形成的概念,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文化研究视角切入,对围绕老年概念的身份认同、衰老焦虑及性别权力关系进行系统梳理,可以揭示文化在塑造老年经验和身份过程中的重要性,有力地解构附着在老年人身上的负面话语,并为国内老年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研究 文化老年学 身份认同 衰老焦虑 性别平等
下载PDF
车联网隐私保护自主管理身份方案
16
作者 郭显 袁建鹏 +3 位作者 冯涛 蒋泳波 方君丽 王晶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83-2792,共10页
针对车联网(VANETs)环境下车辆用户数字身份管理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可撤销隐私保护自主管理身份(SSI)方案。经可信机构(TA)授权后,路侧单元(RSU)组成委员会负责车辆用户身份注册、数字身份凭证颁发及维护。基于门限BLS... 针对车联网(VANETs)环境下车辆用户数字身份管理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可撤销隐私保护自主管理身份(SSI)方案。经可信机构(TA)授权后,路侧单元(RSU)组成委员会负责车辆用户身份注册、数字身份凭证颁发及维护。基于门限BLS签名和实用拜占庭容错(PBFT)共识机制实现数字身份凭证创建,解决凭证颁发机构去中心化问题;集成秘密共享和零知识证明技术,解决数字身份凭证颁发和验证过程中隐私保护问题;基于密码学累加器技术,解决分布式存储环境数字身份凭证撤销问题。最后,对该方案安全属性进行了详细分析,证明方案能够满足所提出的安全目标,同时基于本地以太坊私有链平台使用智能合约对所提方案进行了实现及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了设计的可靠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自主管理身份 区块链 隐私保护
下载PDF
数字社会身份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7
作者 于锐 邓晨 +3 位作者 赵洋 陆洪波 邱旭华 冯思琦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6,共10页
当前,我国正全面迈入数字社会,对国家数字化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身份管理作为新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和社会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支撑,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个人安全。本文研判了数字身份支撑数字社会管理能力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我国正全面迈入数字社会,对国家数字化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身份管理作为新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和社会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支撑,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个人安全。本文研判了数字身份支撑数字社会管理能力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剖析了数字身份管理的基本现状与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构建安全可靠的数字社会身份管理能力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分析了构建中国特色数字身份体系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路线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中心化管理+分布式认证”混合架构的数字身份管理体系,强化数字身份监管能力,加强参与方规范管理,推动生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此推动数字身份体系建设,助力数字社会管理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身份 数字社会 密码学技术 大模型 分布式数字身份
下载PDF
区块链系统身份管理机制研究综述
18
作者 李馥娟 马卓 王群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3,共17页
区块链技术是一项集P2P网络、共识机制、密码学、博弈论、经济学等众多技术与理论于一体的应用创新,以其去中心化这一特质冲击着传统系统中心化机制带来的种种约束,通过共识机制在一个无需第三方信任机构的开放网络环境中实现交易的可... 区块链技术是一项集P2P网络、共识机制、密码学、博弈论、经济学等众多技术与理论于一体的应用创新,以其去中心化这一特质冲击着传统系统中心化机制带来的种种约束,通过共识机制在一个无需第三方信任机构的开放网络环境中实现交易的可信性、可溯源、防篡改等功能,其所形成的新型计算范式和信任机制有助于推动管理模式的转变。同时,区块链技术具有的账本公开和多方共识机制,为以交易为最小数据单元的区块链系统身份管理提出了挑战。梳理区块链系统身份管理技术的重要研究成果,为系统掌握区块链身份标识和认证方式、加强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信息发现和价值挖掘提供借鉴。在讨论传统系统与区块链系统身份管理特征,并明确区块链身份管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阐释UTXO模型和账户模型的特点,深入分析基于公钥转换、数字证书和去中心化数字身份3类区块链系统身份标识机制,以及匿名认证、实名认证和可控匿名认证3类区块链认证方式,最后对区块链身份管理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身份管理 身份标识 身份认证
下载PDF
车联网中格上基于身份的隐私保护协议
19
作者 赵宗渠 王瀚博 +1 位作者 李英 汤永利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8,共10页
为了解决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 VANET)上的通信协议可能存在的节点冒充、数据伪造、真实身份泄露等问题,同时考虑到现有隐私保护认证协议存在身份管理成本大、协议性能与用户数量呈负相关、签名长度长等不足,提出... 为了解决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 VANET)上的通信协议可能存在的节点冒充、数据伪造、真实身份泄露等问题,同时考虑到现有隐私保护认证协议存在身份管理成本大、协议性能与用户数量呈负相关、签名长度长等不足,提出一种车联网中格上基于身份的隐私保护协议。通过数字签名实现身份认证和数据鉴别,基于环上容错学习(ring learning with errors, RLWE)困难问题对用户身份进行匿名化保护,基于小整数解(small integer solution, SIS)困难问题和拒绝采样技术对消息进行数字签名认证。理论分析证明,提出的协议具有抗量子攻击的特性,满足车联网中的安全需求,在提高计算和通信效率的同时减小了签名长度。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协议性能满足国内车联网通信相关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隐私保护 基于身份的加密 格密码
下载PDF
成为文学盟主:李东阳的制度优势、身份转换和文学运作
20
作者 冯小禄 张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7,207,共10页
李东阳是明代弘治、正德之际一位颇具心术和文术的台阁重臣,其文学盟主之路与官位上升同步。其盟主地位的确立以入阁预机务为标志,然此前亦有较长的苦闷守望期。延承“文归台阁”的制度优势,李东阳不仅写作独属于翰林和阁臣的工作文体,... 李东阳是明代弘治、正德之际一位颇具心术和文术的台阁重臣,其文学盟主之路与官位上升同步。其盟主地位的确立以入阁预机务为标志,然此前亦有较长的苦闷守望期。延承“文归台阁”的制度优势,李东阳不仅写作独属于翰林和阁臣的工作文体,还广泛写作一般官员和士人的通用文体。而耽溺诗歌创作与唱酬的癖好,又让李东阳突破了一般台阁作家的“馀力为文”意识,标志着文坛领袖由政教重臣型向“风流儒雅”型转换。其文学盟主术主要是自觉而强烈的盟主“代兴”意识、宽博而有格调的文学写作观念和多样有效的文人联盟手段。这对确认台阁体、茶陵派的“半自觉”性质和台阁文学的制度背景、身份意识等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盟主 “文归台阁” 台阁文体 身份意识 文学运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