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康镜像理论视角下《紫色》中希莉的身份追寻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玙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紫色》是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于1982年发表的长篇书信体小说。沃克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身心遭受巨大创伤的黑人妇女希莉在三位黑人姐妹的认同与鼓舞下,主体意识逐渐苏醒,最终奋起反抗完成了自我身份的归复。镜像理论是雅克·... 《紫色》是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于1982年发表的长篇书信体小说。沃克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身心遭受巨大创伤的黑人妇女希莉在三位黑人姐妹的认同与鼓舞下,主体意识逐渐苏醒,最终奋起反抗完成了自我身份的归复。镜像理论是雅克·拉康理论构建的核心和逻辑起点,他提出主体的形成不是出于自然的,而是建立在与“他者”的关系上,自我即“他者”。文章将以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紫色》中女主人公希莉的自我身份的追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 镜像理论 艾丽斯·沃克 身份追寻 他者
下载PDF
历史再现·身份追寻·话语颠覆——后殖民批评视野中的《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被引量:1
2
作者 傅淑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9-80,共2页
奈保尔是典型的后殖民时代作家,其代表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取材于作家童年时代的经历和他父亲的现实生活故事,描写了记忆中的殖民地特立尼达的生活。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后殖民叙事的双重视角,再现了殖民地特立尼达被湮没的历史和... 奈保尔是典型的后殖民时代作家,其代表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取材于作家童年时代的经历和他父亲的现实生活故事,描写了记忆中的殖民地特立尼达的生活。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后殖民叙事的双重视角,再现了殖民地特立尼达被湮没的历史和被扭曲的记忆,并以主人公毕司沃斯的追求,体现了作者本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追寻以及对殖民者话语霸权的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批评 历史再现 身份追寻 话语颠覆
下载PDF
探析《押沙龙,押沙龙!》中萨德本的身份追寻
3
作者 陈莹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0-71,共2页
近年来,文学研究走向文化研究是文学理论研究的走向,身份问题则是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结合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试从小说的主人公萨德本的一生去探讨,南方白人将如何在文化的激烈冲突与碰撞中追寻自己的身份。
关键词 《押沙龙 押沙龙!》 萨德本 身份追寻
下载PDF
现代性语境下的身份追寻——评满族作家于晓威小说《L形转弯》
4
作者 张歆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5-60,共6页
满族作家于晓威在小说《L形转弯》中所呈现出有关身份的困惑与追寻,借助模糊流动的文学叙事建构了独特的文学空间,打破自身被表述、被书写的境遇,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性语境中个人的情感体验的书写进行研究,探寻作者在拆除日常生活边界... 满族作家于晓威在小说《L形转弯》中所呈现出有关身份的困惑与追寻,借助模糊流动的文学叙事建构了独特的文学空间,打破自身被表述、被书写的境遇,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性语境中个人的情感体验的书写进行研究,探寻作者在拆除日常生活边界的尝试中展现的对民族主体性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语境 《L形转弯》 情感经验 身份追寻
下载PDF
追寻与离散:梁志英作品中边缘人物的身份追寻
5
作者 常海兰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0期190-192,共3页
美国华裔作家梁志英的短篇小说集《凤眼及其它故事》描述亚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的边缘生活。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故事集中第一部分《离开》中主人公的身份追寻问题,并着重探讨这些边缘人物身份追寻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文... 美国华裔作家梁志英的短篇小说集《凤眼及其它故事》描述亚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的边缘生活。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故事集中第一部分《离开》中主人公的身份追寻问题,并着重探讨这些边缘人物身份追寻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文章认为,尽管各个主人公拥有不同的成长、生活经历,但身份追寻的结果并无二致,都是被迫选择了离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志英 边缘生活 身份追寻 离散
下载PDF
漂泊·错位·选择——论奈保尔《米格尔街》中的身份追寻
6
作者 黄群英 《雨露风》 2022年第3期8-10,共3页
维迪亚达·苏莱普拉萨德·奈保尔早期的小说《米格尔街》一书中描绘了在多国殖民背景下的特立尼达的怪人琐事,围绕着身份问题展现出一系列追寻、抗争的行为,及人物难以摆脱的悲剧命运。本文将从身份追寻的角度切入,围绕漂泊、... 维迪亚达·苏莱普拉萨德·奈保尔早期的小说《米格尔街》一书中描绘了在多国殖民背景下的特立尼达的怪人琐事,围绕着身份问题展现出一系列追寻、抗争的行为,及人物难以摆脱的悲剧命运。本文将从身份追寻的角度切入,围绕漂泊、错位、选择三个层面分析人物的身份悲剧,体味作者奈保尔对殖民地人民生存状态的审视,对民族身份合理性追寻的艰难与坚守以及世界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格尔街 身份追寻 漂泊 错位 选择
下载PDF
离散文学理论视域下《大地之上》中印度底层人民的身份追寻
7
作者 常玉丹 《今古文创》 2022年第31期18-20,共3页
罗辛顿·米斯垂(Rohinton Mistry),加拿大籍印度裔作家。其作品《大地之上》出版之后,颇得广大读者的认可。本文从离散的角度来书写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身份认同的过程,旨在探讨《大地之上》中的印度裔加拿大移民作家的作品人物作为... 罗辛顿·米斯垂(Rohinton Mistry),加拿大籍印度裔作家。其作品《大地之上》出版之后,颇得广大读者的认可。本文从离散的角度来书写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身份认同的过程,旨在探讨《大地之上》中的印度裔加拿大移民作家的作品人物作为离散者的身份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文学 身份追寻 离散 《大地之上》
下载PDF
身份追寻的失败——解读《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8
作者 何潇潇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70-71,共2页
近年来,对于空间的研究日益盛行,而空间更是与权力、身份认同紧密相关。奈保尔的作品——《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以其"房子"这一明显的空间意象备受学界的关注。本文以"房子"这一空间为出发点,具体探讨主人公毕司... 近年来,对于空间的研究日益盛行,而空间更是与权力、身份认同紧密相关。奈保尔的作品——《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以其"房子"这一明显的空间意象备受学界的关注。本文以"房子"这一空间为出发点,具体探讨主人公毕司沃斯先生在"自己的"家中、在哈奴曼大宅及在英国社会三个主要权力空间中身份追寻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毕司沃斯 身份追寻
下载PDF
迷惘与确认:《女勇士》中华裔“自我”的身份追寻之路
9
作者 冉亚清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24年第12期0016-0018,共3页
本文试先分析第二代华裔“我”对于中美两种文化传统的选择困惑,探讨其在心理和现实上所面临的双重矛盾,然后指出汤亭亭在文本中建构华裔“自我”身份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美国华裔 文化认同 身份追寻
下载PDF
自我身份的迷失与追寻——《挪威的森林》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被引量:5
10
作者 柳晓辉 沈清连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4-138,共5页
20世纪以来,人们普遍对资本主义理性产生怀疑,人类面临着自我身份认同危机。《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们在"我是谁"与"我将去向哪"这两个自我身份认同问题上都陷入困境,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迷失,追寻和建构体现出现代... 20世纪以来,人们普遍对资本主义理性产生怀疑,人类面临着自我身份认同危机。《挪威的森林》中,主人公们在"我是谁"与"我将去向哪"这两个自我身份认同问题上都陷入困境,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迷失,追寻和建构体现出现代人的身份焦虑和生存困境,也反映出村上春树对这一困境的思考和对拯救之途的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身份迷失 身份追寻 身份建构
下载PDF
历史书写中的身份追寻与建构——2020年阿拉伯文学动态评述
11
作者 尤梅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14-21,共8页
尽管2020年文学创作与出版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大,但阿拉伯文坛仍不乏佳作。和2019年一样,历史书写依旧是这一年阿拉伯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而且涉及的时间跨度更大,地域范围更广,写作手法更多样,思考的问题也更加丰富深入。阿拉伯作家们... 尽管2020年文学创作与出版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大,但阿拉伯文坛仍不乏佳作。和2019年一样,历史书写依旧是这一年阿拉伯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而且涉及的时间跨度更大,地域范围更广,写作手法更多样,思考的问题也更加丰富深入。阿拉伯作家们在对历史的反复书写中,反思过去,追寻身份,探索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年度文学研究 历史书写 身份追寻 重生
原文传递
流散写作与身份追寻——奈保尔的文化身份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玉荣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5,158-159,共10页
V.S.奈保尔是文学史上具有双重移民背景且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世界性作家。奈保尔的三重文化边缘化和多元文化身份主要是由其特殊文化背景和经历决定的,而其特殊文化背景和经历决定其身份追寻是作品永恒的主题。本文以奈保尔文化身份动态... V.S.奈保尔是文学史上具有双重移民背景且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世界性作家。奈保尔的三重文化边缘化和多元文化身份主要是由其特殊文化背景和经历决定的,而其特殊文化背景和经历决定其身份追寻是作品永恒的主题。本文以奈保尔文化身份动态的发展为线索,从流散文学角度,挖掘奈保尔文学作品中的身份多元化主题,选择与"特立尼达-印度-英国"相对应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他的三个文化家园(特立尼达文化、印度文化、英国文化)对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身份解读 流散写作 身份追寻 V.S.奈保尔
原文传递
“家”的建构和重建:《家》中人物身份的追寻
13
作者 陈海楠 冯洁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58-60,共3页
《家》是托尼·莫里森的第10部短篇小说。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弗兰克构建"家"的过程,探寻了非裔美国人的身份追寻之旅。弗兰克遭遇"非家幻觉"、试图打破"非家幻觉"以及最终驱散"非家幻觉&qu... 《家》是托尼·莫里森的第10部短篇小说。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弗兰克构建"家"的过程,探寻了非裔美国人的身份追寻之旅。弗兰克遭遇"非家幻觉"、试图打破"非家幻觉"以及最终驱散"非家幻觉"的过程,表明了非裔美国人只有找到自己的"家园",并根植到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去,才能实现最终精神的重生和自我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重建 身份追寻 《家》 非裔美国人
下载PDF
身份追寻、艾丽丝·门罗与加拿大文学:克拉克·布莱茨访谈录
14
作者 周怡 克拉克·布莱兹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克拉克·布莱茨是当代北美著名作家,著有虚构类、非虚构类作品逾20余部,包括长篇小说《月的诱惑》(1979)、短篇小说集《贫瘠的柏油路》(2011),以及回忆录《加尔各答的日与夜》(与巴拉蒂·穆克吉合著,1977)。布莱兹常年在哥伦比... 克拉克·布莱茨是当代北美著名作家,著有虚构类、非虚构类作品逾20余部,包括长篇小说《月的诱惑》(1979)、短篇小说集《贫瘠的柏油路》(2011),以及回忆录《加尔各答的日与夜》(与巴拉蒂·穆克吉合著,1977)。布莱兹常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高校执教文学与创意写作,1990年至1998年任爱荷华国际作家班项目主任。2009年加拿大政府因其“作为作家、评论家、教育家为加拿大文学作出的重大贡献”授予其“加拿大官员荣誉勋章”。在本篇访谈中,布莱茨引述自身的写作经历和艾丽丝·门罗的作品,阐释一系列议题,尤其是加拿大文学的“看不见性”、加拿大作家的使命感、加拿大文学与美国南方文学的亲缘性、加拿大文学的自传性写作与身份追寻母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茨 加拿大文学 门罗 身份追寻
原文传递
身份追寻、爱情体验与国家认同——论阿赫玛托娃海洋书写的3种向度
15
作者 孙晓博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9,共7页
海洋在阿赫玛托娃诗篇中呈现出3种书写向度:第一,身份的追寻。阿赫玛托娃以黑海为原点和标识,依托记忆,不断返回生命本源与童年岁月,进而确立自我身份与归属。第二,灵魂的拷问。阿赫玛托娃以海洋为精神场域和实体空间,嫁接爱情体验,探... 海洋在阿赫玛托娃诗篇中呈现出3种书写向度:第一,身份的追寻。阿赫玛托娃以黑海为原点和标识,依托记忆,不断返回生命本源与童年岁月,进而确立自我身份与归属。第二,灵魂的拷问。阿赫玛托娃以海洋为精神场域和实体空间,嫁接爱情体验,探析爱情的永恒与纯粹、发生与诀别、渴望与追寻。第三,时代的契合。阿赫玛托娃以海洋为对应物,连接时代,建构和展现国家力量、国家认同。个体生命历程、时代变迁以及俄罗斯海洋文学传统经验渗入阿赫玛托娃的创作意识,奠定了其海洋书写的内在驱动力、创作场域以及精神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 海洋书写 身份追寻 爱情体验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关于身份追寻与个人真实——以塞巴尔德相关作品为例
16
作者 唐棣 《上海文化》 CSSCI 2021年第5期112-116,共5页
苏珊·桑塔格说过,"小说的结局带给我们一种解脱,一种生活无论如何也不愿给予我们的解脱:一切都彻底结束了,但这个结束不是死亡"。也许死亡并不是结束:2001年冬,大雪日,一条乡下公路上,一辆车疾驰而行,突然在一个转弯,这... 苏珊·桑塔格说过,"小说的结局带给我们一种解脱,一种生活无论如何也不愿给予我们的解脱:一切都彻底结束了,但这个结束不是死亡"。也许死亡并不是结束:2001年冬,大雪日,一条乡下公路上,一辆车疾驰而行,突然在一个转弯,这辆车失去控制。当时公路上迎面驶来一辆卡车,卡车鸣笛示意,躲避不及,两车相撞,顿时玻璃碎裂……这是德国作家塞巴尔德生命里最后一幕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德国作家 身份追寻 最后一幕 失去控制 解脱
原文传递
身份的追寻与认同——大学生村官题材电影的叙事主题
17
作者 张葵华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4-77,共4页
全国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的开展距今整整十年,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完成了成长历练,给予农村题材影视创作丰沛灵感,这期间涌现出许多大学生村官题材的电影。对大学毕业生与大学生村官两重身份的叙述,从小我走向大我、在身份的追寻与认... 全国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的开展距今整整十年,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完成了成长历练,给予农村题材影视创作丰沛灵感,这期间涌现出许多大学生村官题材的电影。对大学毕业生与大学生村官两重身份的叙述,从小我走向大我、在身份的追寻与认同中完成叙事成为大学生村官题材电影的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村官 身份追寻 身份认同 叙事主题
下载PDF
福柯权力理论视域下《别让我走》中克隆人的身份解构研究
18
作者 夏舒静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6期51-55,共5页
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描述了克隆人的悲惨命运,他们在人类权力规训下,尝试追寻自我身份,但最终身份幻灭,只能默然接受自己短暂而悲惨的一生。本文从福柯的权力理论出发,对《别让我走》中黑尔舍姆的权力体制以及克隆人身份构建失败最... 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描述了克隆人的悲惨命运,他们在人类权力规训下,尝试追寻自我身份,但最终身份幻灭,只能默然接受自己短暂而悲惨的一生。本文从福柯的权力理论出发,对《别让我走》中黑尔舍姆的权力体制以及克隆人身份构建失败最终沦为器官捐献者的悲惨命运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让我走》 规训 克隆人 身份追寻
下载PDF
身份、创造力与姐妹情谊——论艾丽斯·沃克《紫颜色》中的黑人女性主义生存观 被引量:18
19
作者 凌建娥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年第7期88-92,共5页
著名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颜色》已成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从黑人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探讨沃克在《紫颜色》中的黑人女性主义生存观 ,即黑人妇女以追求女性自我身份为精神内核 ,以写信 ,缝纫 ... 著名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颜色》已成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从黑人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探讨沃克在《紫颜色》中的黑人女性主义生存观 ,即黑人妇女以追求女性自我身份为精神内核 ,以写信 ,缝纫 ,唱布鲁斯民歌等创造力活动及黑人妇女内部的姐妹情谊为物质保障实现性别压迫和种族压迫下的自我解放和生存 ,并最终促使黑人男性改善自我 ,迈向自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颜色》 生存观 身份追寻 创造力 姐妹情谊
下载PDF
努鲁丁·法拉赫《地图》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建玫 常雪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31-40,69,154,共12页
索马里当代著名作家努鲁丁·法拉赫虽然在国外流亡多年,却始终关注并书写索马里人的身份问题。他的小说《地图》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欧加登战争为背景,展现了索马里孤儿阿斯卡尔的身份认同危机及其身份诉求与索马里民族、历史和政... 索马里当代著名作家努鲁丁·法拉赫虽然在国外流亡多年,却始终关注并书写索马里人的身份问题。他的小说《地图》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欧加登战争为背景,展现了索马里孤儿阿斯卡尔的身份认同危机及其身份诉求与索马里民族、历史和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法拉赫的身份书写动因和《地图》中阿斯卡尔的身份焦虑及其对索马里国家身份追寻的分析有助于探讨小说的身份认同危机主题。法拉赫的身份书写动因与索马里的战乱以及他在国外长期流亡的无根状态息息相关,他通过阿斯卡尔的身份危机反映了他本人对个人身份和索马里国家身份的追寻和渴望,表达了他对索马里局势的担忧和他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拉赫 《地图》 身份焦虑 身份追寻 认同危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