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者的身体感知对体验满意度的影响
1
作者 朱露琴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7-41,共5页
在旅游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变化和体验经济盛行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乡村旅游体验是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关键.以具身理论为理论基础,尝试构建乡村旅游者的身体感知对于体验满意度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身体感知体验对认知体验具有显著作... 在旅游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变化和体验经济盛行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乡村旅游体验是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关键.以具身理论为理论基础,尝试构建乡村旅游者的身体感知对于体验满意度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身体感知体验对认知体验具有显著作用;身体感知体验和认知体验对情感体验具有显著作用,并且三者共同影响乡村旅游体验满意度,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都在身体感知体验与体验满意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了乡村旅游体验满意度的内在心理机制,能够为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以及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感知 具身理论 旅游体验 满意度
下载PDF
从身体感知到机器感知——数字化时代下感知形式的嬗变 被引量:13
2
作者 蓝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0,共8页
人类主体的构建依赖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通过感知,我们将客观世界的材料构成为一个周围世界。不过,由我们构成的周围世界,在人类历史的变迁中会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原初依赖于身体的直接感知,从而建立起身体性的周围世界。在利用工... 人类主体的构建依赖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通过感知,我们将客观世界的材料构成为一个周围世界。不过,由我们构成的周围世界,在人类历史的变迁中会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原初依赖于身体的直接感知,从而建立起身体性的周围世界。在利用工具的过程中,我们的感知随着工具范围的扩大形成了工具感知。在斯蒂格勒那里,工具感知是人类器官的外化,弥补着人类身体的自然缺陷。而在数字化和智能算法的时代里,数据的监控和收集直接绕过了我们的身体感知,形成了巨大的传播和交换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不依赖于人类身体的机器感知。由于机器感知的出现,人类主体形态必须走出孤立的身体,与外在的数据痕迹一起构成新的外主体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感知 工具感知 机器感知 数字化
下载PDF
从身体感知到技术具身感知:元宇宙感官生态的技术现象学辨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邓志文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4,共10页
元宇宙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悠久的思想和艺术渊源。文学艺术、哲学和日常生活梦想等都是实践“元宇宙”的早期样态,囿于技术,这几种形态的感官生态比较单一。随着网络游戏和虚拟实践的出现,感官生态开始趋于多样化... 元宇宙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悠久的思想和艺术渊源。文学艺术、哲学和日常生活梦想等都是实践“元宇宙”的早期样态,囿于技术,这几种形态的感官生态比较单一。随着网络游戏和虚拟实践的出现,感官生态开始趋于多样化,感官体验也较之前丰富。元宇宙诞生后,可以提供视听味嗅触等感官的共享,从而建构了较完整的感官生态系统。但元宇宙对人类感官维度的拓展不过是虚拟世界的技术具身感官,在被“去情境化”之后,其感官体验与现实中的身体感知有着质的区别,技术现象学将有助于厘清这种类似感官的现象学本质。为此,要保留身体的微观知觉,处理好身体感官和技术具身感官的主次关系;实现元宇宙感官技术的再情境化即次级工具化,以构建空间主体健全的感官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身体感知 技术具身感知 再情境化 感官生态 技术现象学
下载PDF
基于身体感知的城市设计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辉 《时代建筑》 2019年第4期174-179,共6页
走出现代主义之后的城市设计,日益关注人的身体在空间中的综合感知,而这些感知无疑也构成了城市意象的一部分。在持续数年的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中,作者团队尝试以身体感知为研究视角,从声音、气味、皮肤感知及动觉路径等不同侧面研究与... 走出现代主义之后的城市设计,日益关注人的身体在空间中的综合感知,而这些感知无疑也构成了城市意象的一部分。在持续数年的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中,作者团队尝试以身体感知为研究视角,从声音、气味、皮肤感知及动觉路径等不同侧面研究与分析城市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视角不可能取代传统城市设计的工作方法,但可以构成更加多元的研究路径,并为相关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感知 城市设计 声景 气味景观 触感景观
下载PDF
论曾巩诗歌的景观审美与身体感知 被引量:1
5
作者 汪超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作家反映的外部世界与其自身的身体条件息息相关。曾巩在景观审美活动中重视身体感知,以己体物。他以身体名词构成的词组描述景观及其审美体验,通过身体感知表达景观游览的审美意趣,也传达自身身体在景观审美活动中的变化。曾巩诗歌直... 作家反映的外部世界与其自身的身体条件息息相关。曾巩在景观审美活动中重视身体感知,以己体物。他以身体名词构成的词组描述景观及其审美体验,通过身体感知表达景观游览的审美意趣,也传达自身身体在景观审美活动中的变化。曾巩诗歌直接用身体官能的感受表达景观审美的愉悦感,表现极端气候带来的体感,用身体感知的结果描述景观的空间体验。他还以自己的身体感知经验为基础,突出疾病、醉酒等有缺陷的身体观景感受。创作中,以景观怡人感与衰老的生理状态作对比,书写病体对景观的感受,描述醉酒状态下另类的身体感知。曾巩是诗人关注自身身体的典型个案,他在诗歌中突出叙述个体生命感知,也体现着宋诗的内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巩 景观审美 身体感知 宋诗特点 比喻
下载PDF
剧本杀游戏:沉浸式体验中的空间叙事、身体感知与社交互动 被引量:24
6
作者 潘源 《声屏世界》 2021年第10期96-98,共3页
近年来,"剧本杀游戏"在我国当代年轻人族群中兴起并深受喜爱。玩家既能在游戏里扮演"凶手",又能充当"侦探",在沉浸式体验的过程中享受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之所以"剧本杀游戏"吸引年轻玩家,主... 近年来,"剧本杀游戏"在我国当代年轻人族群中兴起并深受喜爱。玩家既能在游戏里扮演"凶手",又能充当"侦探",在沉浸式体验的过程中享受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之所以"剧本杀游戏"吸引年轻玩家,主要是因为其精妙的空间叙事结构、独特的身体感知方式和社交互动模式。文章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本杀游戏 沉浸式体验 空间叙事 身体感知
下载PDF
沉浸式传播中的身体感知 被引量:18
7
作者 姚洁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3-44,共2页
近年来,对于沉浸式传播的关注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身体与技术”这一问题的讨论。笔者以沉浸式传播中受众身体的空间感知、以往经验感知和情感感知作为切入点,探讨在虚拟现实取代受众的真实身体经验后,受众的身体经验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近年来,对于沉浸式传播的关注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身体与技术”这一问题的讨论。笔者以沉浸式传播中受众身体的空间感知、以往经验感知和情感感知作为切入点,探讨在虚拟现实取代受众的真实身体经验后,受众的身体经验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身体感知与沉浸式传播的结构性关系“身体”一直是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基础问题①。哲学领域中对身体的探索集中在三个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空间感知 受众 身体感知 沉浸式传播 情感感知 哲学领域 三个维度
下载PDF
触觉显示技术创造的虚拟材质界面空间及其身体感知
8
作者 邱宏 欧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06-210,85,共6页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材料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媒介的变迁史。在传统的媒介中,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对材质的表现深受现实物理世界的规律限制,从视觉质感到触觉情感,材质的表现具有遥测性、记忆性和模糊性。而当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给材质微...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材料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媒介的变迁史。在传统的媒介中,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对材质的表现深受现实物理世界的规律限制,从视觉质感到触觉情感,材质的表现具有遥测性、记忆性和模糊性。而当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给材质微观结构的直观可视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类似于将人们大脑里的材质记忆直观化。触觉显示技术的加入又使得这个直观化过程可触可感,进而加深了直观化体验的深度和强度。本文将触觉显示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起来,试图构建起一个触觉显示技术创造的虚拟材质界面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能与身体信息进行交流的可创造的电子化流动生命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既可以构建起材质的动态生成过程,还能调度起身体上的运动与材质进行交互,这种动态性的感知模式让用户得到了一种快速地、冲击性的视触觉体验,从而产生美的沉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艺术 触觉显示技术 虚拟材质 空间 身体感知 审美体验
下载PDF
身体感知与符号资本:数字媒介如何参与组建生存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维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6,共7页
建基于数据主义之上的媒介化空间在人的亲在性生活世界之外另构了离身性的虚拟世界,理解该世界的关键在于理解身体与符号的关系。符号一方面源于身体却无法刺破其混沌性,另一方面又因组建世界而成为历史存在之根源。符号的这种“二重性... 建基于数据主义之上的媒介化空间在人的亲在性生活世界之外另构了离身性的虚拟世界,理解该世界的关键在于理解身体与符号的关系。符号一方面源于身体却无法刺破其混沌性,另一方面又因组建世界而成为历史存在之根源。符号的这种“二重性”在话语的权力性与本真性矛盾中衍生出媒介的“二重性”:既组建在世结构又受制于结构中的权力机制。而在后人类与后身体的语境下,媒介作为一切符号资本的话语集合,已越过身体自足的空间界线并将其异化为信息等价物。这种符号资本主义的媒介异化、数智拜物教式的技术沉沦本质上是一种身体殖民,它在背离身体的同时也抽空了其自身得以成立的前置逻辑。从作为权力话语的“符号资本”回归到组建世界的“知觉符号”,并还原至身体的混沌性与含糊性,才是后人类尤其后身体理论的真正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感知 符号 媒介 存在 身体
下载PDF
透视身体:X光与清末民初的中西医论争及身体感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恒俊 《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89-103,共15页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后,医学X光照相技术兴起。不久以后,这一知识和技术便被介绍到中国,并很快运用到对缠足和其他疾病的诊断当中。X光的传入,给晚清民国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身体视观技术,借由视觉科技的进步,医学诊...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后,医学X光照相技术兴起。不久以后,这一知识和技术便被介绍到中国,并很快运用到对缠足和其他疾病的诊断当中。X光的传入,给晚清民国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身体视观技术,借由视觉科技的进步,医学诊断得以卸除和穿透客体的遮蔽,形成不可辩驳的证据。本文指出,X光的传播不仅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身体观,而且医疗诊断器械的进步,也是西医得以在中国扩张并取得优势地位的有力工具;在近代中西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X光之下的虚弱身体也成为一种政治隐喻,参与了现代中国人身体的现代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 身体照相术 中西医论争 身体感知
下载PDF
身体感知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体验中的建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旭丰 樊传果 《新媒体研究》 2021年第12期18-21,共4页
在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播中,数字化技术通过对身体经验的模拟塑造动态影像和虚拟体验,使身体成为数字化内容有效呈现和传播的重要载体。身体以肢体语言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文化遗产进行持续互动,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拓展媒介空间,建构数字... 在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播中,数字化技术通过对身体经验的模拟塑造动态影像和虚拟体验,使身体成为数字化内容有效呈现和传播的重要载体。身体以肢体语言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文化遗产进行持续互动,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拓展媒介空间,建构数字和心理空间。参与者进而在媒介技术给予的体验反馈下产生反思性行为,赋予身体多元内涵,促使文化遗产转化为一定的空间氛围和价值观念,观者的认知和体验效果在转化过程中得以深化和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感知 文化遗产 数字化体验 虚拟空间 媒介技术
下载PDF
环境特质与身体感知 上海嘉定新城远香湖公园建筑设计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斌 周蔚 《时代建筑》 2012年第1期76-81,共6页
致正建筑工作室在嘉定新城远香湖公园配套服务建筑的设计中,面对重塑的场地与模糊的功能,尝试从潜在使用者的身体感知出发去界定建筑与场地的关系,从而让建筑揭示和强化其周遭的环境特质。
关键词 场地 功能兼容 公共性 环境特质 身体感知 建造
下载PDF
“迟钝”的敏感 基于身体感知的精品酒店空间情境研究
13
作者 衡苛 阮忠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0年第2期138-140,共3页
人们通过空间情境建构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与外界不断的互动中,认知建筑,并确定自我的存在。本文认为人应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运动等多方面身体感知来体验建筑,由此提出一个新的体验方法——"迟钝"的敏感:"迟钝... 人们通过空间情境建构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与外界不断的互动中,认知建筑,并确定自我的存在。本文认为人应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运动等多方面身体感知来体验建筑,由此提出一个新的体验方法——"迟钝"的敏感:"迟钝"旨在说明视觉主导下的空间体验给人带来疏离感,强调弱化空间体验中的视觉因素;"敏感"则指在体验空间时,人可以通过裸露的肌肤、灵敏的耳朵、运动的身体与视觉一起,以整个身心来感知建成环境。文章以精品酒店为案例,详细介绍在酒店体验中多重感官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身体感知 空间情境 迟钝 敏感
下载PDF
身体感知下的图像实验
14
作者 吴雨航 江殷洁 《当代美术家》 2021年第2期64-65,共2页
摄影技术设备的快速更迭使图像越来越数据化,传统摄影的物质载体被日渐淘汰。但吴雨航的许多创作都基于摄影感光材料的物质性,通过身体参与图像的生成的过程,在时间与媒材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中寻觅一种不可控的视觉感受。在视觉语言背后... 摄影技术设备的快速更迭使图像越来越数据化,传统摄影的物质载体被日渐淘汰。但吴雨航的许多创作都基于摄影感光材料的物质性,通过身体参与图像的生成的过程,在时间与媒材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中寻觅一种不可控的视觉感受。在视觉语言背后,其作品的内核与摄影媒介变化引致的问题也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 图像生产 身体感知
下载PDF
后人类主义视域下的身体感知与情感认同——以《银翼杀手2049》为例
15
作者 田茹雪 《艺术研究快报》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电影《银翼杀手2049》在展现复制人为了生存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叙事主线的同时,也凸显了人类身体与技术之间相互嵌合又彼此断裂的事实。影片中的人物在自身认知和情感交融中得到了自我指认,在“我思”中逐渐实现身份认同。本文将从身体... 电影《银翼杀手2049》在展现复制人为了生存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叙事主线的同时,也凸显了人类身体与技术之间相互嵌合又彼此断裂的事实。影片中的人物在自身认知和情感交融中得到了自我指认,在“我思”中逐渐实现身份认同。本文将从身体认知、情感投射、身份认同等角度出发,在后人类主义视野下,对影片《银翼杀手2049》中的身体感知与情感认同进行探究和解析,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何以为人以及人类与非人类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翼杀手2049》 后人类主义 身体感知 情感认同
下载PDF
融合·分离·再融合——身体作为感知媒介
16
作者 李慧敏 石磊 《新媒体与社会》 2024年第2期186-199,M0012,M0013,共16页
技术史就是身体感知史。身体作为感知媒介,首先从身体的边界——皮肤表面开始,覆盖全身的皮肤构成了身体多维体验,将各种感知觉聚集成一个整体的感官系统。接着,技术的分割不但使文字、声音、影像等与身体脱离,而且将身体裂变为物理的... 技术史就是身体感知史。身体作为感知媒介,首先从身体的边界——皮肤表面开始,覆盖全身的皮肤构成了身体多维体验,将各种感知觉聚集成一个整体的感官系统。接着,技术的分割不但使文字、声音、影像等与身体脱离,而且将身体裂变为物理的身体和数字的身体。皮肤触觉的复兴,激活了身体与意识、感知的联结,技术开始突破身体表面的技术性改造,穿透皮肤进入皮下或身体内部,身体不再局限于作为感官表面和界面来感知和体验世界,而是被技术和机器拉伸、刺穿和渗透。机器进入身体和身体进入机器的人机互融技术,人脑与互联网的融合使之成为连接身体与身体的外部神经系统,也使身体摆脱单个肉身存在的状态,由计算机网络连接成为身体互联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身体感知 人机交互 感知媒介
下载PDF
气味、体现与社会区隔--人类学视野下的身体与感知研究
17
作者 朱雅雯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4,154,共9页
随着人类学身体研究转向的推进,身体体现呈现出了鲜活的生命形态,其中包含对身体感知的强调。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从甘肃省夏河县的田野过程与身体经验出发,展现出气味感知对于当地藏族的文化内涵,以及气味偏好如何体现在当... 随着人类学身体研究转向的推进,身体体现呈现出了鲜活的生命形态,其中包含对身体感知的强调。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从甘肃省夏河县的田野过程与身体经验出发,展现出气味感知对于当地藏族的文化内涵,以及气味偏好如何体现在当地民众的婚姻选择和食物属性上,气味又如何呈现出社会区隔的内在逻辑,从身体与感知的视角解读夏河藏族的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研究 气味偏好 体现 身体感知
下载PDF
身体、(手)工艺、机器 社会性实验建造中的感知问题 被引量:4
18
作者 闫超 《时代建筑》 2019年第6期24-27,共4页
文章从(手)工艺的本质出发,剖析了当代数字化实验建造中“数字工匠”概念所映射出的感知机制,进而建构出物质材料操作过程中身体、(手)工艺和工具(机器)三者的相互决定关系。通过进一步揭示工艺和身体的社会属性,作者推演出身体认知在... 文章从(手)工艺的本质出发,剖析了当代数字化实验建造中“数字工匠”概念所映射出的感知机制,进而建构出物质材料操作过程中身体、(手)工艺和工具(机器)三者的相互决定关系。通过进一步揭示工艺和身体的社会属性,作者推演出身体认知在当代实验建造共同体中的组织作用,以及保持共同体社会网络动态性的解域化作用,并最终在更广泛的语境下提出身体在连接理论与技术时可能贡献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建造 (手)工艺 身体感知 工具思维 社会网络
下载PDF
身体感知、身份建构与蓝靛瑶服饰制作技艺——以广西凌云县果卜村为例
19
作者 冯智明 周静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99,共5页
民族传统服饰制作作为身体技术的表现方式之一,不仅承载了民族历史文化与族群集体记忆,还成为个人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作为民族服饰制作的主体,蓝靛瑶女性以身体感知经验形成与身体开发过程中习得的复杂精湛的技艺为依托,通过在长期制... 民族传统服饰制作作为身体技术的表现方式之一,不仅承载了民族历史文化与族群集体记忆,还成为个人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作为民族服饰制作的主体,蓝靛瑶女性以身体感知经验形成与身体开发过程中习得的复杂精湛的技艺为依托,通过在长期制作实践过程中自然身体与服饰形制变化、族群社会文化元素的互动,建构出个体自我、社会角色、族群标识的多重女性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技艺 身体感知 身份建构 身体技术 蓝靛瑶
原文传递
艺术介入社区更新的身体感知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承恺 钟香炜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在社区的更新设计中,艺术作品成为身体与社区空间的感知媒介,拉近了身体与社区空间的关系。论文从身体的交替感知与社区空间的意象链构建两个方面探究艺术介入社区空间的身体感知。研究认为,身体对艺术作品与社区空间的交替感知能使身... 在社区的更新设计中,艺术作品成为身体与社区空间的感知媒介,拉近了身体与社区空间的关系。论文从身体的交替感知与社区空间的意象链构建两个方面探究艺术介入社区空间的身体感知。研究认为,身体对艺术作品与社区空间的交替感知能使身体沉浸在深层和多义的感知领域当中,并借"实体艺术"和"虚拟艺术"介入空间的案例阐释和梳理交替感知的工作机理。以此为基础,阐明艺术介入社区空间的意象链的构建原理,为艺术介入社区更新机制提供身体感知角度的合理性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介入 社区空间 身体感知 交替感知 意象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