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穴脏腑相关的现代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吕国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经穴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理论的核心,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躯体内脏相互作用,受到国内外中西医学界广泛的关注。祖国医学认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对于祖国医学的该论述,现代科学虽有“体表内脏相关”报告,但却有... 经穴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理论的核心,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躯体内脏相互作用,受到国内外中西医学界广泛的关注。祖国医学认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对于祖国医学的该论述,现代科学虽有“体表内脏相关”报告,但却有悖现代神经科学知识。现代神经科学已知,体表与内脏组织的感觉体验分别通过躯体感觉传导束和内脏感觉传导束传向中枢神经系统,并且强调这两种已知的经典传导束泾渭分明、互不相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脏腑相关/体表内脏相关 躯体内脏相互作用 汇聚性躯体-内脏觉脊髓神经元/传导束 汇聚性躯体-内脏觉脊神经节神经元 NMDAR—PKC-NO膜信号转导体系
下载PDF
经穴脏腑相关与新发现的脊髓投射神经元通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吉训明 李思颉 +1 位作者 吕国蔚 张颜波 《中医药信息》 2011年第3期158-160,共3页
应用逆向激动、逆行标记、细胞内记录与染色等现代技术,首次在大鼠、猫、猴身上发现,脊孤束(SST)、背索突触后(DCPS)2种单投射性脊髓感觉神经元/传导束和脊颈束-背索突触后(SCT-DCPS)、脊孤束-背索突触后(SST-DCPS)、脊孤束-脊颈束(SST-... 应用逆向激动、逆行标记、细胞内记录与染色等现代技术,首次在大鼠、猫、猴身上发现,脊孤束(SST)、背索突触后(DCPS)2种单投射性脊髓感觉神经元/传导束和脊颈束-背索突触后(SCT-DCPS)、脊孤束-背索突触后(SST-DCPS)、脊孤束-脊颈束(SST-SCT)3种双投射性脊髓感觉神经元/传导束;这些神经元/传导束的兴奋性受NMDAR-PKC-NO膜信号传导体系调制。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中医经穴脏腑相关的神经基础提供现代科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脏腑相关 躯体内脏相互作用 脊髓感觉神经元/感觉传导束 脊髓背角 孤束核 背索核 外颈核
下载PDF
新发现的脊神经节的核团特性在经穴脏腑相关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思颉 张颜波 +2 位作者 任长虹 吉训明 吕国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94-3597,共4页
应用细胞内记录、微透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临床观察等现代多学科技术,在正常与内脏痛动物模型上,首次发现:1两侧脊神经节神经元交互支配,既接受传递躯体觉也接受传递内脏觉;2单、双投射性脊髓背角躯体-内脏觉神经元的会聚特性;3脊神... 应用细胞内记录、微透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临床观察等现代多学科技术,在正常与内脏痛动物模型上,首次发现:1两侧脊神经节神经元交互支配,既接受传递躯体觉也接受传递内脏觉;2单、双投射性脊髓背角躯体-内脏觉神经元的会聚特性;3脊神经节具有突触活动,穴位(躯体)与脏腑(内脏)的传入输入在脊髓背角与脊神经节上会聚并整合;4NMDAR-PKC-NO膜信号转导体系调制内脏炎性痛反应。这些发现为中医经穴脏腑相关提供现代科学基础,为提高临床针效提供分子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脏腑相关 躯体内脏相互作用 脊髓投射系统 脊神经节 内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