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脑卒中患者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相关性及全周期康复思考: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1
作者 林嘉滢 涂舒婷 +3 位作者 林嘉莉 周钰馨 贺新源 贾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38-2845,共8页
背景躯体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二者损伤均会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参与等受限,但仍缺乏研究证据从多角度分析二者间的关系。目的探讨脑卒中后1年内不同年龄患者整体、上肢和下肢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 背景躯体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功能障碍,二者损伤均会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参与等受限,但仍缺乏研究证据从多角度分析二者间的关系。目的探讨脑卒中后1年内不同年龄患者整体、上肢和下肢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于福建省内多家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1年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使用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定子量表(FM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感觉子项目评估患者的躯体感觉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子量表(FMA-M)、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Berg平衡量表(BBS)、NIHSS运动子项目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青中年组(18~64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康复评定指标的差异,分析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精神心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254例,平均年龄(61.0±12.3)岁;脑卒中中位病程30.0(17.0,65.5)d。老年组患者112例(44.1%),青中年组患者142例(55.9%)。两组FMA-S与FMA-M评分均呈正相关(r_(s)分别为0.313和0.171,P<0.05),NIHSS感觉子项目与FMA-M评分均呈负相关(r_(s)分别为-0.199和-0.177,P<0.05)。老年组FMA-S-上肢部分(UE)、FMA-S-UE轻触觉、FMA-S-UE本体感觉分别与FMA-M-UE、Brunnstrom上肢、Brunnstrom手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与NIHSS上肢项目评分呈负相关(P<0.05);青中年组患者FMA-S-UE及FMA-S-UE轻触觉分别与FMA-M-UE、Brunnstrom手评分呈正相关,FMA-S-UE本体感觉与FMA-M-UE、Brunnstrom上肢评分呈正相关(P<0.05)。老年组患者FMA-S-下肢部分(LE)、FMA-S-LE轻触觉、FMA-S-LE本体感觉分别与FMA-M-LE、Brunnstrom下肢、BBS评分呈正相关,FMA-S-LE及FMA-S-LE轻触觉分别与NIHSS下肢项目评分呈负相关(P<0.01);青中年组患者FMA-S-LE、FMA-S-LE本体感觉分别与FMA-M-LE、Brunnstrom下肢、BBS评分呈正相关,FMA-S-LE轻触觉与Brunnstrom下肢、BBS评分呈正相关,FMA-S-LE、FMA-S-LE本体感觉分别与NIHSS下肢项目评分呈负相关(P<0.05)。老年组患者FMA-S与MBI评分呈正相关(r_(s)=0.270,P<0.05)。老年组患者FMA-S与焦虑评分项目(HADS-A)、抑郁评分项目(HADS-D)评分呈负相关(r_(s)分别为-0.300、-0.374,P<0.01),NIHSS感觉子项目与HADS-D评分呈正相关(r_(s)=0.235,P<0.01)。结论脑卒中后1年内患者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年龄可能对躯体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心理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年龄因素 躯体感觉功能 运动功能 全周期康复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从肝脏藏血养筋浅谈脑卒中后躯体感觉障碍
2
作者 解书奕 张启明 王义国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1期14-17,共4页
躯体感觉障碍是脑卒中后很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探究肝脏藏血养筋与躯体感觉障碍的内在关系,提出对肝脏藏血养筋的新认识,认为脑卒中后躯体感觉障碍与肝脏藏血养筋之间存在关联,肝脏藏血养筋的功能在维持躯... 躯体感觉障碍是脑卒中后很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探究肝脏藏血养筋与躯体感觉障碍的内在关系,提出对肝脏藏血养筋的新认识,认为脑卒中后躯体感觉障碍与肝脏藏血养筋之间存在关联,肝脏藏血养筋的功能在维持躯体感觉和运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肝脏具有藏血作用,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躯体动力系统提供营养物质,以及代谢动脉、静脉血管、淋巴和淋巴液中的废物,濡养筋脉(神经系统及动力系统)。“筋”指的是躯体神经系统和躯体动力系统。脑卒中后躯体感觉障碍在血液和神经系统的机制与肝脏藏血养筋的最新内涵有契合之处,从肝脏藏血养筋角度运用中医单味药物及复方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因此,对肝脏藏血养筋的重新认识,不仅可以提高临床对脑卒中后躯体感觉障碍的理论认识,也为临床用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感觉障碍 肝脏藏血养筋 躯体神经系统 现代研究验证
下载PDF
三叉神经躯体感觉纤维的中枢投射
3
作者 冷冰 薛昊罡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应用示踪物标记法验证硬骨鱼三叉神经躯体感觉纤维的中枢分布.方法将12条10~15 cm的罗非鱼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动物,通过尼氏染色确定罗非鱼三叉神经感觉核的细胞形态和感觉核的构造.将示踪剂生物胞素注射到罗非鱼的三叉神经根,观察三... 目的应用示踪物标记法验证硬骨鱼三叉神经躯体感觉纤维的中枢分布.方法将12条10~15 cm的罗非鱼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动物,通过尼氏染色确定罗非鱼三叉神经感觉核的细胞形态和感觉核的构造.将示踪剂生物胞素注射到罗非鱼的三叉神经根,观察三叉神经一级躯体感觉终末纤维在中枢分布的标记形式.结果将示踪剂注入非鱼三叉神经根后,标记的三叉神经感觉纤维终末中枢分布在同侧三叉神经感觉核、三叉神经下行核、内索核以及面神经叶.结论硬骨鱼三叉神经一级躯体感觉纤维的中枢投射与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及两栖动物等脊椎动物极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躯体感觉 中枢分布 罗非鱼
下载PDF
躯体感觉系统以拓扑组合方式编码传入触觉刺激
4
作者 刘帅(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躯体感觉系统对一系列触觉刺激进行解码,以产生连贯的触觉。其中辨别性触觉由外周机械感受器通过脊髓背柱及脑干上的背柱核(DCN)向大脑传递信号。躯体感觉模型认为支配皮肤的快速传导低阈值机械感受器(LTMRs)直接传导信息至DCN;然而,脊... 躯体感觉系统对一系列触觉刺激进行解码,以产生连贯的触觉。其中辨别性触觉由外周机械感受器通过脊髓背柱及脑干上的背柱核(DCN)向大脑传递信号。躯体感觉模型认为支配皮肤的快速传导低阈值机械感受器(LTMRs)直接传导信息至DCN;然而,脊髓背角内的突触后背柱(PSDC)神经元也收集机械感受器的信号,并形成DCN的第二个主要输入。一直以来,PSDC神经元的功能及其对触觉编码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的David D.Ginty团队发现由外周DRG中的LTMR直接输入到DCN的直接通路以高时间精度传递振动触觉刺激;相反,PSDC神经元主要对触觉的启动和强力范围内的持续触觉进行编码。LTMR和PSDC信号在DCN中以拓扑结构重新排列,以保持精确的空间细节;不同的DCN神经元亚型具有由LTMR和PSDC输入的不同组合产生的特殊反应。因此,背柱的LTMR和PSDC亚分区编码不同的触觉特征,并在DCN中差异会聚以产生特定的上升感觉处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感受器 哈佛医学院 触觉刺激 躯体感觉 传递信号 神经元 分区编码 拓扑结构
下载PDF
选择注意神经机制:前扣带皮层对躯体感觉输入的丘脑—皮层调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卫东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1-693,共3页
本文阐述了认知神经科学关于选择注意发生在感知觉中枢信息流加工较早阶段以及前扣带皮层(ACC)在丘脑与初级感觉皮层水平调制躯体感觉输入的研究证据 ,揭示了ACC在感知觉信息加工早期的选择注意控制执行机能 ,以及实行该机能的神经途径。
关键词 神经机制 躯体感觉输入 选择注意 前扣带皮层 躯体感觉 丘脑-皮层 信息加工 感觉 知觉 调制作用
下载PDF
运动技能水平与躯体感觉输入对运动表象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兰兰 沈诚 +4 位作者 朱桦 李雪佩 戴雯 吴殷 张剑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16,共10页
运动表象质量与运动技能水平有关,运动表象质量随着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器械使用可使人脑产生可塑性改变,使用者会将器械纳入身体图式。然而,两者影响运动表象的神经心理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探析篮球运动... 运动表象质量与运动技能水平有关,运动表象质量随着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器械使用可使人脑产生可塑性改变,使用者会将器械纳入身体图式。然而,两者影响运动表象的神经心理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探析篮球运动员与新手在不同持球条件下表象投篮时脑功能活动的差异。结果表明运动员表象质量较好,镜像神经系统激活高于新手;持球条件下运动员表象质量显著高于不持球条件下,镜像神经系统激活程度显著低于不持球条件下。研究说明持器械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表象质量,器械使用带来镜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技能水平 躯体感觉输入 运动表象 镜像神经系统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监测腰神经根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唐家广 侯树勋 +2 位作者 梁红英 彭宝淦 张春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 :利用大鼠髓核突出动物模型 ,探索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CSEP)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是否与神经根性疼痛有关系。方法 :取大鼠自体尾部的髓核无压迫下放置在L4 和L5神经根上 ,制成髓核突出动物模型 ,分别在术后3d、1、2及 4周观察大... 目的 :利用大鼠髓核突出动物模型 ,探索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CSEP)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是否与神经根性疼痛有关系。方法 :取大鼠自体尾部的髓核无压迫下放置在L4 和L5神经根上 ,制成髓核突出动物模型 ,分别在术后3d、1、2及 4周观察大鼠术侧肢体机械刺激敏感性和热刺激敏感性的变化 ,并引出大鼠后肢CSEP ,观察术侧肢体CSEP的变化。结果 :在无明显机械压迫的情况下 ,大鼠腰神经根上植入自体髓核可产生痛觉过敏 ,CSEP波幅增高。结论 :髓核自身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 ,CSEP波幅的增高与神经根性疼痛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髓核 腰神经根损伤 痛觉过敏
下载PDF
腰骶神经根减压手术前、后及术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晖 贺斌 +1 位作者 赵瑛 HK WONG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8-229,共2页
观察腰骶神经根病变患者减压手术中 DSEP改善程度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之间的相关性。对 2 2例经 CT或 MRI检查证实的腰骶神经根压迫症患者 ,在术前及术后 9周 (8~ 10周 )进行临床随访检查。结果减压手术中 DSEP的波幅增高 ,术后临床症... 观察腰骶神经根病变患者减压手术中 DSEP改善程度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之间的相关性。对 2 2例经 CT或 MRI检查证实的腰骶神经根压迫症患者 ,在术前及术后 9周 (8~ 10周 )进行临床随访检查。结果减压手术中 DSEP的波幅增高 ,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P<0 .0 1) ;术后 DSEP波幅较术前增高 (P<0 .0 5 ,P<0 .0 1) ;潜伏期缩短 (P<0 .0 5 ,P<0 .0 1)。分析认为 ,脊神经根减压手术前 DSEP变化与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呈正相关 ;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神经根病变 监测 手术中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波幅 潜伏期
下载PDF
轻、中度疼痛对第一、第二躯体感觉皮质激活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公维义 薛蕴菁 +3 位作者 宋施委 张良成 苏建生 范崇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研究轻、中度疼痛电刺激对第一躯体感觉皮质(SⅠ)和第二躯体感觉皮质(SⅡ)的激活规律。方法对7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右足测定痛觉阈值后,给予痛觉阈值和2倍痛觉阈值刺激,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疼痛分级,行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痛觉... 目的研究轻、中度疼痛电刺激对第一躯体感觉皮质(SⅠ)和第二躯体感觉皮质(SⅡ)的激活规律。方法对7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右足测定痛觉阈值后,给予痛觉阈值和2倍痛觉阈值刺激,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疼痛分级,行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痛觉阈值和2倍痛觉阈值刺激分别引起志愿者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两种刺激均可激活SⅠ和SⅡ,并以左侧为主。其中,轻度疼痛主要激活左侧SⅠ,对两侧SⅡ激活区域小;中度疼痛明显激活左侧SⅠ和双侧SⅡ。结论 SⅠ对轻、中度疼痛电刺激反应一致,但SⅡ对中度疼痛电刺激的反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电刺激 躯体感觉皮质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不同时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琰 郝冬梅 +2 位作者 吕岫华 王修力 田蕴青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7-305,共9页
脑电信号(EEG)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观测脑内活动的动态变化、完全无损检测等优点,常用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本研究探讨脑缺血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变化及大脑皮层的功能恢复。利用线栓法建模成功的25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分... 脑电信号(EEG)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观测脑内活动的动态变化、完全无损检测等优点,常用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本研究探讨脑缺血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变化及大脑皮层的功能恢复。利用线栓法建模成功的25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和左侧中动脉缺血术后4、24、48 h和1周4个实验组。采用SEP记录法,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电刺激大鼠的右前爪正中神经支配区,记录对照组和实验组左侧皮层脑电信号,提取SEP,并对安静状态下的脑电进行频谱分析,定量评价左侧中动脉缺血后初级体感皮层SEP及功率谱变化过程。实验结果显示,术后4 h,SD大鼠左侧大脑皮层测得的SEP潜伏期较正常状态显著增大((16.0±1.1)ms vs(33.7±1.3)ms,P<0.01),波幅变小((197.2±13.0)μV vs(25.1±2.0)μV,P<0.01),θ波、α波、β波、γ波的能量明显变小。θ波:(139 367.86±178.66)μV2vs(2.22±0.40)μV2,P<0.01;α波:(5389.33±25.55)μV2vs(0.23±0.01)μV2,P<0.01;β波:(79.11±4.16)μV2vs(0.01±0.01)μV2,P<0.01;γ波:(0.30±0.12)μV2vs(0.00±0.00)μV2,P<0.01。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上述特征与对照组的差距逐渐缩小,但还不能达到正常状态的水平。研究提示,SEP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功率谱 初级体感皮层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对大鼠恐惧条件反射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宏平 王峰 +3 位作者 朱庆春 张环环 王邦安 汪萌芽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对大鼠恐惧条件反射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190~200g)随机分成两组(n=13):对照组和模型组。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模型组大鼠,用恐惧条件反...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对大鼠恐惧条件反射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190~200g)随机分成两组(n=13):对照组和模型组。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模型组大鼠,用恐惧条件反射实验检测两组大鼠的恐惧反应,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大鼠脑电活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恐惧记忆阶段不动时间百分比减小(56.64%±13.78%vs69.72%±18.10%,P〈0.05),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第二个正向波(P2)潜伏期也明显缩短(70.54±10.13msvs78.46±7.80ms,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鼠恐惧条件反射的不动时间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存在正相关(r=0.507,P〈0.05)。结论: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制大鼠恐惧反应,并缩短体表感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恐惧反应行为与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存在正相关,提示大鼠恐惧反应与体表感觉诱发电位可能有共同的神经递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 恐惧条件反射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大鼠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丽萍 王世民 张雪青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2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初发一侧大脑皮层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行MEP及SEP检查。观察两组MEP皮质手区、皮质腿...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初发一侧大脑皮层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0例(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行MEP及SEP检查。观察两组MEP皮质手区、皮质腿区的潜伏期及其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SEP N20及P40波的潜伏期及其中枢传导时间(CCT),分析观察组患侧中枢运动及感觉传导时间的变化特点。结果观察组MEP异常25例(83.3%),患侧皮质手区及皮质腿区的潜伏期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患侧上、下肢CMCT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P均<0.01。SEP异常20例(67.7%),患侧N20及P40波的潜伏期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患侧上下肢SEP的CCT较健侧及对照组延长,P均<0.01。结论 MEP及SEP联合检查可客观、定量地反映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了解运动及感觉功能缺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健康人口的颌面部定量躯体感觉功能数据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广聚 曹烨 +2 位作者 张磊 秦雪英 谢秋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1-528,共8页
目的:通过系统的定量感觉测试初步建立健康汉族人性别、年龄、位点分层的口颌面部躯体感觉功能数据,研究性别、年龄和位点对口颌面部的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德国神经疼痛研究网络建立的定量感觉测试程序,包括7项机械、温度... 目的:通过系统的定量感觉测试初步建立健康汉族人性别、年龄、位点分层的口颌面部躯体感觉功能数据,研究性别、年龄和位点对口颌面部的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德国神经疼痛研究网络建立的定量感觉测试程序,包括7项机械、温度感觉测试,13个测试指标。7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两组:年轻组(女性16名,男性16名,年龄24~40岁)和年长组(女性20名,男性18名,年龄41~69岁)。通过对70名志愿者6个位点的测试(双侧眶下、颏部和手部),评价性别,年龄,位点和左、右侧对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结果:70名汉族人性别、年龄、位点分层的11项定量感觉测试数据表明,女性在大多数测试项目上比男性敏感(P〈0.05)。年轻组与年长组相比,在大多数感觉参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较年长组更敏感(P〈0.01)的感觉参数有:热痛阈值:年轻组(38.07±2.94)℃、年长组(39.85±3.52)℃,温感知阈值:年轻组(1.40±0.74)℃、年长组(1.89±1.14)℃,触觉阈值:年轻组(0.73±1.66) mN、年长组(1.41±2.82) mN,压痛阈值:年轻组(171.71±92.51) kPa、年长组(196.36±73.73) kPa,冷痛阈值:年轻组(25.90±5.38)℃、年长组(21.64±6.78)℃,冷感知阈值:年轻组(-0.97±0.55)℃、年长组(-1.36±0.90)℃,叠加效应:年轻组3.33±2.20、年长组2.67±1.68。然而两组相比,年长组较年轻组更敏感(P〈0.05)的感觉参数有:力疼痛阈值:年轻组(111.50±88.93) mN、年长组(104.49±94.94) mN,力刺激评分:年轻组6.96±5.61、年长组8.93±6.53,振动阈值:年轻组(7.44±0.52) scale、年长组(7.55±0.48) scale。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功能有差异,对于冷感知阈值、热痛阈值、温感知阈值、温度感觉阈、触觉阈值、力疼痛阈值、力疼痛敏感性评分、压痛阈值测试指标来说,面部的感觉敏感性高于手部(P〈0.001),而对于振动感知阈值来说,手部较面部敏感(P〈0.001)。结论:通过对健康汉族人系统的定量感觉测试,初步建立了汉族人性别、年龄、位点分层的躯体感觉功能数据,评价了性别、年龄、位点对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感觉测试 躯体感觉功能 性别因素 年龄因素
下载PDF
海绵体肌反射及阴茎背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正常值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汛 邵蓓 +2 位作者 倪佩琦 李澄棣 黄学峰 《浙江医学》 CAS 2002年第8期507-508,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原性阳瘘 神经电生理 诊断 海绵体肌反射 阴茎背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正常值
下载PDF
女性球海绵体肌反射及阴部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正常值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倪佩琦 王汛 +1 位作者 牛晓婷 邵蓓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分析正常女性球海绵体肌反射(bulbocavernosus reflex,BCR)及阴部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ientials,SSEP)数据,为制定正常参考值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电生理技术对30例无神经系统病变、性功能正常的... 目的:分析正常女性球海绵体肌反射(bulbocavernosus reflex,BCR)及阴部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ientials,SSEP)数据,为制定正常参考值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电生理技术对30例无神经系统病变、性功能正常的已婚成年女性,进行阴蒂背神经SSEP、BCR的潜伏期、波幅的检测。结果:本组女性BCR潜伏期与国内外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R波幅差异无显著性(P>0.05)。SSEP-P41潜伏期、波幅,与国外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R正常值平均潜伏期为(45.37±8.46)ms;SSEP P41波正常值平均潜伏期为(37.36±1.94)ms,波幅为(2.84±1.75)μV。BCR、SSEP两者结合的测定结果,对女性阴部神经功能障碍作出定位、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体肌反射 神经系统病变 定位诊断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志恺 吕建平 +3 位作者 全伟 张昊 钟文军 骆锦标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0例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中测量颈动脉残端...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0例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中测量颈动脉残端压(stump pressure,SP)和监测SEP中N20的波幅及潜伏期变化情况后,决定是否放置转流管。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管腔狭窄变化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5例患者同时出现SP低于50mmHg和SEP波幅下降超过50%,予以放置转流管;3例患者SP超过50mmHg,但SEP波幅下降超过50%,予以放置转流管;2例患者SP超过50 mmHg,但SEP波幅及潜伏期改变不明显,未放置转流管。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患者术后6个月mRS评分较术前下降[1(四分位数范围0.5~1.5)vs 2(四分位数范围1~2.5),P=0.03];术后6个月NIHSS评分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6);术后6个月管腔狭窄程度较术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6.8±2.5)%vs(87.5±8.6)%,P<0.001]。结论 SEP监测可能有助于避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SEP监测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能相对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监测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及其周边区局部脑血流量与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孔令斌 杨志寅 安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周边区和对侧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以及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si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的变化。方法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显...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周边区和对侧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以及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si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的变化。方法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显像技术检查25例急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根据中国卒中评分分型,轻型组16例,中型组9例,发病后1-5d、13-19d各做1次SPECT检查。采用感兴趣区模型分析法,分别于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减低区的中心和其周围额顶叶、小脑中心及上述区域的对侧镜像区做放射性摄取计数,并计算病变侧与对侧放射性计数的摄取比(R),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的SSEP各波潜伏时。结果两组患者行第1、2次SPECT检查时,血肿区病变侧放射性计数均显著低于对侧(P〈0.01)。第1、2次检查时两组患者病变侧血肿区放射性计数均低于周边区(P〈0.01)。病变对侧小脑的放射性计数低于病变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轻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各波在P40、N60潜伏时度中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各波在P25、N30、P40、N60潜伏时均较相应的对侧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各波在P25、N30、P40、N60潜伏时较轻型组相应波的潜伏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及其周边区的rCBF下降,血肿对侧小脑的血流量亦有下降,而且血肿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右明显桶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局部血流 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
下载PDF
含P物质和含生长抑素的神经元在躯体感觉神经节内的分布——HRP和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庆莹 朱长庚 +3 位作者 卢金活 朱家祥 刘汉涛 邓德忠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21-24,83,共5页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HRP结合法研究了大白鼠躯体感觉神经节内含P物质的神经元、含生长抑素的神经元及其投射。结果表明,在躯体感觉神经节内,有P物质和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而且这些神经元的周围突分布至皮肤,但P物质和生长抑...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HRP结合法研究了大白鼠躯体感觉神经节内含P物质的神经元、含生长抑素的神经元及其投射。结果表明,在躯体感觉神经节内,有P物质和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而且这些神经元的周围突分布至皮肤,但P物质和生长抑素不存在于同一个神经元内。本实验说明:1.HRP和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对于神经路的定性追踪,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方法;2.躯体感觉神经节内的P物质和生长抑素神经元,在躯体感觉信息的传导和整合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生长抑素 HRP 免疫细胞化学 躯体感觉神经节
下载PDF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术中监护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英俊 元虎 李康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监护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提高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在SEP监护下,对18例无神经功能损伤及有部分神经功能损伤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进行手术。结果11例未达到监护临界... 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监护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提高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在SEP监护下,对18例无神经功能损伤及有部分神经功能损伤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进行手术。结果11例未达到监护临界值,5例超过临界值发出警告,接受警告后调整手术过程,术后16例均未发生脊髓功能的进一步损害。结论SEP术中监护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中判断脊髓损伤准确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术中监护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下载PDF
切断左侧穹隆-海马伞模型大鼠在补充雌二醇及中药巴戟天和川芎汤干预后大脑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辛萍 郭宗君 王鲁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2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切断左侧穹隆-海马伞模型大鼠在补充雌二醇、灌服中药巴戟天和川芎汤剂、生理盐水等3种状态下大脑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2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 目的:观察切断左侧穹隆-海马伞模型大鼠在补充雌二醇、灌服中药巴戟天和川芎汤剂、生理盐水等3种状态下大脑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完成。2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前3组在相同条件下行左侧穹隆-海马伞切断。①雌二醇组:8只,大鼠当日术后开始补充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1mg/kg),皮下注射,1次/周,共4次。②中药干预组:8只,由补肾益精中药巴戟天和活血行气中药川芎水煎浓缩至每毫升含生药1g的汤剂,每次2.2mL,于当日术后开始灌胃,1次/d,共30次。③生理盐水组:6只,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雌二醇,其余用法同雌二醇组。④假手术组:7只,不用任何药物,动物除了不切断穹隆-海马伞外,其余处理同以上各组。所有动物均在用药第30天时观察大脑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结果:29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药干预组和生理盐水组左侧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波幅显著小于假手术组犤(27.34±8.50),(19.25±20.75),(65.23±27.75)μV,P均<0.01犦,生理盐水组右侧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波幅显著小于雌二醇组和中药干预组犤(21.94±18.21),(84.73±62.91),(42.85±7.52)ms,P均<0.05犦。②各组之间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较接近(P>0.05)。结论:①大鼠行左侧穹窿海马伞切断后,左、右两侧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波幅均降低,在中药干预状态下,大鼠左侧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波幅显著小于假手术组,而与雌二醇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巴戟天、川芎虽然难于逆转穹隆-海马伞切断造成的感知通路损伤,但可以减轻损伤。②中药治疗后右侧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波幅与假手术组接近,可能与右侧穹隆-海马伞传导通路的完整性有关。③补充外源性雌二醇组左右两侧皮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波幅与假手术组接近,说明雌二醇可以调节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分化、再生和可塑性,并且可以影响细胞内特异的基因或基因网络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纤维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雌二醇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