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悬吊运动系统的躯干控制性训练联合有氧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观察
1
作者 肖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悬吊运动系统的躯干控制性训练联合有氧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余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干预期间试验组... 目的:探讨基于悬吊运动系统的躯干控制性训练联合有氧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余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干预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脱落2例患儿,最终两组各有44例患儿进入本次研究。给予对照组患儿有氧训练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悬吊运动系统的躯干控制性训练,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测试(CMFM-88)评分]、平衡功能[儿童平衡量表(PBS)评分],通过测量表面肌电信号方均根值(RMS)评价肌张力。结果:干预后,两组CMFM-88中A区、B区、C区、D区、E区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肱二头肌、大收肌与腓肠肌RMS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BS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悬吊运动系统的躯干控制性训练联合有氧训练可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悬吊运动 躯干控制 有氧训练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下载PDF
躯干控制训练在早期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郝雪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05-0008,共4页
分析躯干控制训练在早期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例,均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巴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分别实施常规管理和躯干控制训练联合康复管理,两组均干预20... 分析躯干控制训练在早期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例,均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巴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分别实施常规管理和躯干控制训练联合康复管理,两组均干预20天,分别在干预前后评定两组效果。结果 护理后,B组Barther评分、BBS评分均更高,(P<0.05);B组护理满意度较A组更高,(P<0.05)。结论 对早期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的观察中应用躯干控制训练,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控制训练 早期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下载PDF
非受累侧上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与平衡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鲁俊 吴迪 +2 位作者 保沁彤 廖若琦 姚卓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8-641,646,共5页
目的:探讨非受累侧上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6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接收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非受累侧上肢运动训练,训练4周后评... 目的:探讨非受累侧上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6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接收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非受累侧上肢运动训练,训练4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TIS、BBS、TUG以及ABC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TIS、BBS、TUG和ABC均显著改善(P<0.001),试验组TIS(t=2.94,P=0.006)、BBS(t=2.82,P=0.006)、TUG(t=3.70,P=0.001)和ABC(t=﹣2.17,P=0.03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非受累侧上肢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和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 躯干控制 平衡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和平衡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
4
作者 杨栋 《当代医学》 2023年第9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和平衡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取悬吊运...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和平衡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取悬吊运动训练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比较两组生命质量、下肢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步行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下肢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眼歪斜、疼痛冷热感觉障碍、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麻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和平衡功能效果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训练 脑卒中偏瘫 躯干控制 平衡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儿童悬吊运动系统的躯干控制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梦君 艾坤 +4 位作者 易细芹 李庆博 张泓 胡继红 祁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0-494,499,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儿童悬吊运动(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系统的躯干控制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45min/次),治疗组... 目的:观察基于儿童悬吊运动(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系统的躯干控制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45min/次),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躯干控制训练(20min/次),两组均治疗1次/天、5天/周,共计3个月。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88,GMFM-88)D区、E区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变化情况;运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儿腹直肌、竖脊肌、腹外斜肌、臀大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观察患儿肌肉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R)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在GMFM-D、GMFM-E、BBS评分及CR值上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在改善GMFM-D、GMFM-E及BB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臀桥、坐位伸手取物时的CR值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基于儿童悬吊运动系统的躯干控制训练可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运动过程中肌肉的协调收缩能力,并提高其平衡、站立和行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 痉挛型脑性瘫痪 躯干控制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评测脊髓损伤患者坐位躯干控制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6
作者 施杰洪 王荣丽 +3 位作者 王宁华 郭兴召 周志浩 王启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43-1650,共8页
目的:探究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评测脊髓损伤患者坐位躯干控制功能的重测信度和效标效度。方法:2022年10—12月,共招募20例不能步行的脊髓损伤患者。所有受试者穿戴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完成坐位机器人躯干控制测试,包括静态控制测试和动态... 目的:探究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评测脊髓损伤患者坐位躯干控制功能的重测信度和效标效度。方法:2022年10—12月,共招募20例不能步行的脊髓损伤患者。所有受试者穿戴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完成坐位机器人躯干控制测试,包括静态控制测试和动态控制测试。评测指标为静态控制测试中机器人平台给躯干左右、上下、侧弯、屈伸方向施加的支撑力矩回归斜率即Kx、Ky、Kθ、Kα,以及支撑力矩平均值即Fx、Fy、Mθ、Mα;动态控制测试中躯干的主动前屈、后伸、左侧屈和右侧屈活动角度(ROM)。同时完成躯干控制测试量表(TCT)评估作为效标。间隔1周后,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第2次机器人躯干控制测试,计算两次测试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结果:共20例患者完成首次机器人测试和TCT评估,13例患者完成两次机器人测试。静态控制测试中4项评测参数的ICC值为0.418—0.742,动态控制测试中所有参数的ICC值为0.633—0.848,均呈中等及以上的重测信度。静态控制测试中Ky、Mθ和Mα(|r|=0.467—0.561,P<0.05)与TCT评估结果具有低到中度相关性;动态控制测试中除右侧屈ROM外所有指标(r=0.559—0.758,P<0.05)均与TCT具有中度到高度的相关性。结论:动态脊柱支撑机器人在脊髓损伤患者坐位躯干控制的评测中具有可接受的重测信度和效标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脊髓损伤 躯干控制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前馈控制与反馈激活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伴认知障碍恢复期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梁韬 李伟杰 +1 位作者 杨宇德 梁振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2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前馈控制与反馈激活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伴认知障碍恢复期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认知障碍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 目的观察前馈控制与反馈激活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伴认知障碍恢复期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偏瘫伴认知障碍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前馈控制与反馈激活训练。比较两组躯干功能、平衡功能及康复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后,两组躯干损伤量表(TIS)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TIS评分(15.07±2.54)分、BBS评分(31.30±2.15)分高于对照组的(13.60±2.30)、(25.80±2.9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与反馈激活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训练依从性,结合其他康复疗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伴认知障碍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反馈激活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 认知障碍 躯干控制能力
下载PDF
基于Snyder理论的细节性延续护理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许峰 王玲 张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理论的细节性延续护理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2月1日~2023年2月1日治疗的ICH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于S...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理论的细节性延续护理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2月1日~2023年2月1日治疗的ICH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于Snyder理论的细节性延续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Snyder理论的细节性延续护理联合躯干控制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采用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肢体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评分量表)、日常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住院时间、跌倒效能感[采用国际版跌倒效能量表(FES-I)]、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及淋巴细胞比率(NLR),同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ESS、Fugl-Meye、FES-I、FIM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NLR水平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ICH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基于Snyder理论的细节性延续护理联合躯干控制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功能对患者并发症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前景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理论 细节性延续护理 躯干控制训练 自发性脑出血
下载PDF
针灸联合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躯干控制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唐艺丹 姚智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7期987-989,共3页
脑卒中后躯干控制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表现为躯体肌肉功能减弱或躯体活动丧失。中医认为本病与气虚血瘀、经筋痹阻有关,治疗应以顺行气血,通络除痹为主。针灸是中医康复疗法中的经典疗法,在脑卒中后肢体障碍中应用广泛,且临床针... 脑卒中后躯干控制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表现为躯体肌肉功能减弱或躯体活动丧失。中医认为本病与气虚血瘀、经筋痹阻有关,治疗应以顺行气血,通络除痹为主。针灸是中医康复疗法中的经典疗法,在脑卒中后肢体障碍中应用广泛,且临床针灸常联合推拿按摩、拔罐、中药熏蒸等,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躯体控制功能,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躯干控制障碍 中医康复 针灸 推拿
下载PDF
呼吸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崔振华 王诗雯 +3 位作者 曾慧子 李关羽 林烨 宋振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8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肺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则...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肺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步行能力、步态、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肺功能,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步幅均显著延长,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步频、步速均显著加快,且观察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SAA、BBS、mBI评分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以呼吸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及肺功能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训练 呼吸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 躯干控制 肺功能
下载PDF
心理干预结合躯干控制康复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赵燕燕 秦秀宝 +2 位作者 李灿灿 宁淼淼 张世珂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0期3821-3824,共4页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结合躯干控制康复训练(TCRT)在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62例CI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1例,接受TCRT)、观察组(31例,接受TCRT...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结合躯干控制康复训练(TCRT)在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62例CI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1例,接受TCRT)、观察组(31例,接受TCRT及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Berg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TCRT能提升CIS患者躯干能力、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神经受损程度及不良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控制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心理干预
下载PDF
骨盆辅助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及本体感觉的影响
12
作者 尹汉逵 柏和风 +1 位作者 王月丽 王潇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11期1456-1458,共3页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1]。肢体功能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痉挛、虚弱和偏瘫[2]。大量研究证实,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其运动及生活... 脑卒中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1]。肢体功能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痉挛、虚弱和偏瘫[2]。大量研究证实,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其运动及生活能力,康复训练方式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肌肉强化训练、步态训练、平衡训练以及有氧训练等[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偏瘫 躯干控制 本体感觉
下载PDF
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13
作者 陈莉 刘俊英 +4 位作者 贾亮 赵青云 高艺媛 刘重梅 贾晓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1期2346-234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邢台市第五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邢台市第五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神经肌电促通组、动静态平衡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6例。神经肌电促通组给予神经肌电促通治疗,动静态平衡训练组给予动静态平衡训练,联合组给予神经肌电促通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各组均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的躯干控制能力[动态坐位平衡、静态坐位平衡、协调评分及躯干损伤评定量表(TIS)总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L)]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干预8周后,3组动态坐位平衡、静态坐位平衡、协调评分以及TIS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加,且联合组以上评分均显著高于神经肌电促通组、动静态平衡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3组的BBS评分、FMA-LL评分、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加,且联合组的BBS评分、FMA-LL评分、ADL评分均显著高于神经肌电促通组、动静态平衡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态平衡训练组的BBS评分高于神经肌电促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神经肌电促通组与动静态平衡训练组的FMA-LL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动静态平衡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神经肌电促通仪 动静态平衡训练 躯干控制能力 平衡能力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4
作者 钱云苏 陈晓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285-285,共1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应用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的具体方法以及训练效果。方法:收集过去一年来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取随机形式将其分组,30例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选择躯干控制训练,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在康复...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应用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的具体方法以及训练效果。方法:收集过去一年来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取随机形式将其分组,30例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选择躯干控制训练,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选择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康复治疗结束之后1天,研究组患者的腹横肌厚度以及多裂肌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平衡功能以及躯体控制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应用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肢体功能、躯体控制能力以及平衡功能,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全身振动训练 躯干控制训练 肢体功能 躯体控制能力 平衡功能
下载PDF
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9
15
作者 廖亮华 罗伟良 +1 位作者 陈树丹 江兴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8-609,616,共3页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同时强调躯干控制能力训练,治疗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Sheikh)评分、FMA...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同时强调躯干控制能力训练,治疗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Sheikh)评分、FMA平衡功能评分和下肢FMA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1)。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和下肢功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783和0.746(P<0.01)。结论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和下肢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控制 偏瘫 平衡 下肢
下载PDF
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28
16
作者 晏小华 熊建忠 +2 位作者 李生伟 周永辉 魏文秀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躯干控制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采用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 目的探讨两种躯干控制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采用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0 d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验(TCT)、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和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评价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TCT评分(P=0.000)、FAC评分(P=0.000)、BBS评分(P=0.000)和10 m MWS评分(P=0.000)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TCT评分(P=0.000)、FAC评分(P=0.002)、BBS评分(P=0.000)和10 m MWS评分(P=0.000)亦高于对照组。结论悬吊下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运动障碍 悬吊训练(非MeSH词) 躯干控制训练(非MeSH词) 康复
下载PDF
早期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宝金 李程 +1 位作者 李鲸 高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研究背景躯干作为人体核心部分,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移动能力,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 研究背景躯干作为人体核心部分,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移动能力,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共12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程≤14 d)患者随机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宣教和指导(对照组,60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躯体控制训练(观察组,60例),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2周时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价量表(FMA-Balance)和改良Rivermead移动指数(MRMI)评价平衡功能。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康复训练,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两组患者FMA-Balance评分(P=0.000)和MRMI评分(P=0.000)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训练后观察组患者FMA-Balance评分(P=0.002)和MRMI评分(P=0.002)亦增加。结论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平衡功能和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障碍 躯干控制训练(非MeSH词) 康复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保国 李琳 +1 位作者 林乐乐 潘化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68-1070,共3页
脑卒中患者多合并有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转移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造成极大影响,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步行能力是脑卒中患者及家属最为关注的功能,强化躯干控制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下肢运动能力及ADL功能均有确切疗效... 脑卒中患者多合并有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转移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造成极大影响,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步行能力是脑卒中患者及家属最为关注的功能,强化躯干控制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下肢运动能力及ADL功能均有确切疗效[1-4],常规康复治疗强化躯干控制侧重于患侧肢体的主动参与,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自主运动不充分,部分患者合并有本体感觉障碍,患侧主动参与能力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本体感觉障碍 平衡能力 躯干控制 平衡训练 神经肌肉 脑卒中患者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PN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的疗效观察及躯干屈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乐琳 李哲 +5 位作者 郭钢花 梁英姿 王国胜 李晓丽 郝道剑 关晨霞 《中国康复》 2019年第12期627-630,共4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的疗效及躯干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方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NF躯干模式训练。在治...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的疗效及躯干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方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NF躯干模式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以及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TCT、BBS及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组内比较均小于健侧(均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健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健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PNF躯干训练技术可以明显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肌群力量,提高躯干控制能力,改善平衡功能,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PNF 躯干控制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早期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周晓辉 贾伟 +3 位作者 邱永斌 郭亮亮 孟庆周 胡健康 《东南国防医药》 2015年第3期269-271,310,共4页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对早期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4周后采用脑卒中姿势评定量表(postural asse...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对早期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4周后采用脑卒中姿势评定量表(postural assessment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s,PA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Holden步行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PASS评分、FMA评分、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ASS评分、FMA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步行能力有所改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可改善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下肢功能及步行能力,值得重视并加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肌群训练 躯干控制 脑卒中 早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