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躲债(短篇小说)
- 1
-
-
作者
伍水清
-
出处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2年第5期40-49,共10页
-
文摘
王清源很沮丧,痴痴地伫立在冷冽的寒风中,呆若木鸡。他的心仿佛冰冻了,拢着手在村里转了一圈,还是抵挡不住冷冽寒风的刺激,转过身,迎着风,颤巍巍地回到了破败的家里。
北风仍在嗖嗖地刮,拖着长长的哀鸣,时断时续。北风象个无孔不入的魔鬼,透过门缝窗隙,直接窜入屋内。昏暗的屋子里,墙壁像开了裂的干柿子。檐梁上的土粒,筛糠似的直往下坠,落在家什上,发出当当的声响。灶堂里的余火奄奄一息,连热一杯“灌灌茶”(当地民间一种特有的饮品)的热气都没有,已完全散发不出热量来。
-
关键词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躲债》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不容忽视村官躲债现象
- 2
-
-
作者
谭用发
-
出处
《农村工作通讯》
1999年第4期41-41,共1页
-
文摘
近日下乡,在有的地方很难见到村干部。据知情人告知,村里欠了不少债,上门讨债的人很多,村干部都跑到外面躲债去了。村官躲债是由于近几年农村不少地方村级债务不断增加造成的。一份调查表明:以随机方式抽查的60个村,共欠债970多万元,村均负债16万多元。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盲目上马村办企业或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二是在修路、架桥、治水、改电。
-
关键词
村级债务
村干部
躲债
村官
村办企业
知情人
主要原因
村级经济
欠债
农村经济
-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贾平凹躲债
- 3
-
-
作者
丰绍棠
-
出处
《全国新书目》
2009年第15期50-50,共1页
-
文摘
本书300余篇短章,皆从专访和史料中搜淘而来,专记百余年间名人轶事,别有意趣。小处着手,角度独特。每位名人一文一像,文章清新灵动简洁准确有情、有趣;肖像笔触传神,呈现人物性格、心灵特征,图文相得益彰,极富阅读审美收益。
-
关键词
贾平凹
女作家
阅读
文章
心灵特征
人物性格
名人
茅盾文学奖
躲债
交际
-
分类号
G2
[文化科学]
-
-
题名有感于编辑“躲礼”
- 4
-
-
作者
叶昌柱
-
机构
新疆昌吉广播电视局
-
出处
《编辑之友》
1988年第5期13-13,共1页
-
文摘
编辑华鸣在1988年第2期《新闻与成才》上撰文说,“以往有‘躲债’的,而今我的同仁则有‘躲礼’的”。编辑“躲礼”,不能说不是一件新鲜事儿。诚如华文所言,“礼也是债”,谁收了别人的礼物,谁就成了别人的“债务人”,而欠“债”
-
关键词
编辑
债务人
成才
新闻
礼物
躲债
华文
作者
撰文
经济计划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欠款外逃户面面观
- 5
-
-
作者
王庆和
-
出处
《中国农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14-15,共2页
-
文摘
湖北省东城垸农场从1981年至1989年累计欠款外逃户332户,欠款金额23.15万元,户均697.29元,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么多欠款外逃户?
-
关键词
欠款金额
逃户
外逃
农场
湖北省
躲债
原因
经营
土地承包
洪湖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建议我国加紧制定迁徙法
- 6
-
-
作者
叶向东
-
出处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5-35,共1页
-
文摘
建议我国加紧制定迁徙法叶向东在当今我国没有迁徙法的情况下,公民外出没有法律约束,不少人欠了债却长期外逃躲债,甚至携巨款在外逃中挥霍,法院对此也感到难于对付,别说债务人能够逃匿躲债,就是被司法机关追诉的在案犯也能潜逃。因此,很有必要制定迁徙法,以便司法...
-
关键词
基层组织
临时许可证
司法机关
依法确定
外地人
守法公民
承担债务
躲债人
户籍所在地
安机关
-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为什么老有“政绩债”
- 7
-
-
作者
顾立林
-
出处
《党员干部之友》
2004年第5期50-51,共2页
-
文摘
两年前,新华社报道了河南灵宝市豫灵镇《一届“政绩债”竟需百年还》的消息;最近,新华社又报道了宁夏闽宁镇《“献礼工程”负债累累,现任书记四处躲债》的事。两件事情“异曲同工”,是非不言而喻。问题是,如此千夫所指的行为,为什么会一再发生?
-
关键词
政绩观
领导干部
新华社
河南灵宝
宁夏
躲债
报道
工程
举债行为
问题
-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三个春节
- 8
-
-
作者
赵九如
-
出处
《苏州杂志》
2003年第1期7-8,共2页
-
文摘
春节,对我来说,已经整整过了八十次。年年佳节年年春,似乎很平淡的事,似乎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和可写的东西。然而2002年的春节却使我心潮起伏,久久不得平息,不得不执笔写些什么,以告后人。1930年的春节前,日本侵略者疯狂走私"人造丝",使中国的丝绸行业大量倒闭,农桑大批砍倒。父亲是当地的一个雇员,因而长期失业在家,非常潦倒。父亲压着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重担,平时举债度日,一到春节前便丢下母亲和我、姐妹、小弟五人在家,自己躲债去了。母亲面对着冷锅冷灶发愁,到了除夕夜晚,她依然没有办法找到一些粮食来度过这除夕之夜。刚会牙牙学语的小弟却又闹着要吃。姐姐、妹妹和我都偎依在母亲的身边,无言无语,看着天渐渐黑下来,听着远处的鞭炮声和锣鼓声,这除夕之夜哪有什么滋味。母亲没法,终于含着泪,决心将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带领到住在小河边的继祖母家中去借米。出得门来,天空一片漆黑,寒风凛冽。
-
关键词
春节
母亲
日本侵略者
丝绸行业
除夕
人造丝
兄弟姐妹
红宝书
父亲
躲债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敢问路在何方——记下岗女工张雪萍
- 9
-
-
作者
贾必生
-
机构
山西省沁水县总工会
-
出处
《中国工运》
1998年第4期33-33,共1页
-
文摘
敢问路在何方——记下岗女工张雪萍贾必生沁水县下岗女工座谈会刚刚结束,一位下岗女工的名字仿佛长了翅膀,顿时传遍了这个县的街头巷尾。她,就是沁水县粮食总公司的下岗女工张雪萍。梦想成真1976年的冬天,张雪萍做了一个梦,她梦见自己坐在一个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前...
-
关键词
下岗女工
路在何方
汽车配件
沁水县
女工委
粮食系统
经营机制的转换
躲债人
三八红旗手
不履行合同
-
分类号
K828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