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激活不是转喻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高远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3,共9页
区激活和转喻化均属认知识解操作,两者区别主要在于:区激活是发生在概念内部的一种非转义现象,转喻化则是基于一种偶然的语境关联,牵涉两个概念之间的转义,属转指现象。转喻化源于概念之间的意义映射,而区激活仅涉及概念内部某一成分的... 区激活和转喻化均属认知识解操作,两者区别主要在于:区激活是发生在概念内部的一种非转义现象,转喻化则是基于一种偶然的语境关联,牵涉两个概念之间的转义,属转指现象。转喻化源于概念之间的意义映射,而区激活仅涉及概念内部某一成分的凸显。区激活无须转移指称对象,转喻化则必须转移指称对象。转喻化实为"靶域包容源域"或"源域包容靶域"。两种包容关系受制于不同认知操作机制:前者为"域扩展",后者为"域缩减"。相比转喻化,区激活仅受制于"域缩减"这一认知操作机制。"区激活"定义的泛化不利于转喻化和区激活两类相关现象的深入研究,更会使其丧失应有的理论价值,故应将两者加以明确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激活 喻化 认知操作 部分-整体关系
下载PDF
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的认知阐释
2
作者 雷玉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4-100,共7页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考察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通过分析相关语言事实,发现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专有名词本身词义概念的二元性是普通化现象产生的语义基础和前提条件;第二,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体现了语言的经...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考察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通过分析相关语言事实,发现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专有名词本身词义概念的二元性是普通化现象产生的语义基础和前提条件;第二,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这也是对现有的语言资源的有效利用。第三,专有名词所指专名事物与普通化的专有名词所指普通事物之间存在概念上的邻接关系,可以通过转喻视角化机制实现向对方范畴的转化。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能产生含蓄典雅、形象生动的语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有名词普通化 符号概念 类概念 语言经济原则 转喻视角化
下载PDF
N+N合成名词中的名词形容词化认知动因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卢美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名词形容词化是当下流行的N+N合成名词结构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实际上,N+N合成名词中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上的理据。名词形容词化一方面反映了名词的符号概念和类概念的转换,同时也是转喻视角化的体现。这种转换使得语言更加... 名词形容词化是当下流行的N+N合成名词结构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实际上,N+N合成名词中的名词形容词化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上的理据。名词形容词化一方面反映了名词的符号概念和类概念的转换,同时也是转喻视角化的体现。这种转换使得语言更加新颖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形转换 符号概念 类概念 转喻视角化
下载PDF
与“back/背”相关习语之认知语义研究
4
作者 田薇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5-39,共5页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喻和隐喻在习语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框架下,对比分析英、汉语中与"back/背"相关习语的认知语义得出一致性大于差异性的结论。一致性主要源于人类认知的共性,对身...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喻和隐喻在习语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框架下,对比分析英、汉语中与"back/背"相关习语的认知语义得出一致性大于差异性的结论。一致性主要源于人类认知的共性,对身体器官相同的认知与同样的生活体验或身体感知。差异性主要源于历史原因与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以及切入视角、认知角度和文化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背”习语 喻化 喻化 文化 对比分析
下载PDF
“Neck”与“颈”的语义之认知对比
5
作者 田薇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45-48,109,共4页
通过对"Neck"与"颈"转喻化隐喻化的认知对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Neck"与"颈"在隐喻化方面存在共性即通过"形状相似"进行隐喻基于相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而"Neck"的转... 通过对"Neck"与"颈"转喻化隐喻化的认知对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Neck"与"颈"在隐喻化方面存在共性即通过"形状相似"进行隐喻基于相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而"Neck"的转喻化隐喻化的程度和广度要大于汉语的"颈"。汉语"颈"没有转喻引申,英语"neck"的转喻引申有七条,汉语"颈"的隐喻方式只有具体隐喻方式"形状相似"一种,英语"neck"有四个隐喻引申,且方式丰富,这是由两个民族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和思维视角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ck” “颈” 喻化 喻化 语义对比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转类词认知语义研究
6
作者 卢美艳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75-80,共6页
借助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2011年出版的《简明牛津英语词典》的词类标注,我们对英汉语词汇中的转类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汉语和英语的转类词分别有30种和66种类型。通过分析名词、动词、形容词三者之间转类词的认知语义机制,... 借助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2011年出版的《简明牛津英语词典》的词类标注,我们对英汉语词汇中的转类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汉语和英语的转类词分别有30种和66种类型。通过分析名词、动词、形容词三者之间转类词的认知语义机制,我们发现转类词的形成常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词义概念结构二元性;二是并且词义具有适合转喻视角化的词素语义特点,能帮助语义泛化与引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类词 认知语义 转喻视角化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广告中成语仿拟的偏离现象及其认知修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勇飞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18-122,共5页
本文试从构式语法与转喻协同作用的角度来探讨成语广告语仿拟中的偏离现象及其认知修复过程。研究发现:成语仿拟具有构式的基础,其句法语义适应与构式压制及压制下的语义识解有关。具体而言,构式提供了背景化的语境知识,通过转喻视角化... 本文试从构式语法与转喻协同作用的角度来探讨成语广告语仿拟中的偏离现象及其认知修复过程。研究发现:成语仿拟具有构式的基础,其句法语义适应与构式压制及压制下的语义识解有关。具体而言,构式提供了背景化的语境知识,通过转喻视角化实现真实义突显和赋值。转喻的构式化途径和构式的转喻化机制之间具有互补性,两者协同作用能有效解释成语仿拟偏离现象的生成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仿拟 偏离 构式 转喻视角化
下载PDF
对一种特殊的语义扩展方式——反训的认知研究
8
作者 苑晓鹤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10期123-126,共4页
一种特殊的语义扩展方式——反训,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其内在的认知原则和机制,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的语义扩展的研究。基于体验哲学,分析隐藏在反训建构过程中的三种主要的认知机制:隐喻化、转喻化和概念整合。概念整合... 一种特殊的语义扩展方式——反训,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其内在的认知原则和机制,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的语义扩展的研究。基于体验哲学,分析隐藏在反训建构过程中的三种主要的认知机制:隐喻化、转喻化和概念整合。概念整合对此类特殊的语义扩展最具阐释力。这种现象其实已经遍及我们的日常语言,从而再次检验了体验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训 体验哲学 喻化 喻化 概念整合
下载PDF
名转动谓语单宾构式的转喻范畴化实现
9
作者 韩淑俊 《海外英语》 2019年第5期209-211,共3页
名转动词充当谓语的单宾构式是名转动谓语单宾构式。该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转喻范畴化理论,从"构式为中心"的视角对名转动谓语单宾构式的类型及形成动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名转动谓语单宾构式具有六种类型,这类构式的浮现是... 名转动词充当谓语的单宾构式是名转动谓语单宾构式。该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转喻范畴化理论,从"构式为中心"的视角对名转动谓语单宾构式的类型及形成动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名转动谓语单宾构式具有六种类型,这类构式的浮现是转喻范畴化的结果,同时,转喻范畴化还是名词转化为动词的根本动因。该思路突显语法构式的核心地位,可以为统一处理各种词类转化现象提供借鉴和参考。在这一视角下,词类转化只是构式转喻范畴化的"附带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转动词 转喻范畴化 构式
下载PDF
The Metaphoric and Metonymic Use of Country Names in Economic News:A Corpus-Based Analysis
10
作者 Yongqi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20年第4期439-454,525,共17页
Personification is widely acknowledged for its central ro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a nation.However,empirical evidence of its pervasiveness in authentic language data is lacking.In a selfbuilt corpus of news report,t... Personification is widely acknowledged for its central ro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a nation.However,empirical evidence of its pervasiveness in authentic language data is lacking.In a selfbuilt corpus of news report,this study coded,categorized,and analyzed the metaphoric and metonymic use of two country names:China and Australia.The distribution of the use of country names shows a continuum ranging from the literal,through metonymy,to metaphor.A clear majority of the figurative use of national names in the corpus lies in the category of metonymy,and the fuzzy area between metonymy and metaphor.In contrast,metaphors only take up a minor proportion,and most of them are based on metonymic link.By examining the mundane and seemingly literate use of country names,this study exemplifies that consistent patterns of conventional metonymy and metaphor are able to incur significant cognitive impact.Thus,this study calls for more attention on metonymy and metonymy-metaphor interaction in empirical studies on metaph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ntry name PERSONIFICATION metaphor and metonymy cognitive linguistics
下载PDF
A Cognitive Study of HEAD Metonymi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1
作者 LIAO Gui-yan CUI Xiu-mi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2期57-60,共4页
Based on the cognitive view of metonymy and taking some "head" express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s corpora, this paper make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tries to find out the cause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crep... Based on the cognitive view of metonymy and taking some "head" express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s corpora, this paper make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tries to find out the cause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se "head" metonym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 METONYMY cognitive study
下载PDF
转喻化、层面化与区活跃:基于本体和识解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0,共5页
认知语义学认为,词的意义是基于本体的识解过程。广义语言转喻可以分为域扩展和域缩减两种认知操作,前者是目标域含始源域,后者是始源域含目标域。转喻化是域扩展和域缩减认知操作,指与某一个特定的词没有规约关系的语境意义,它是发生... 认知语义学认为,词的意义是基于本体的识解过程。广义语言转喻可以分为域扩展和域缩减两种认知操作,前者是目标域含始源域,后者是始源域含目标域。转喻化是域扩展和域缩减认知操作,指与某一个特定的词没有规约关系的语境意义,它是发生在意义层次的或然关系。层面化和区活跃是域缩减认知操作,两者都是词和词的语境意义的规约匹配。层面化发生在意义内部的感质结构层次,区活跃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发生在感质结构内部,涉及意义与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化 层面化 区活跃 本体 识解
原文传递
英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转类现象及认知阐释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美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8年第2期24-28,共5页
借助2011年出版的《简明牛津英语词典》的词类标注,我们收集到7406个转类词。在对其中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相关的转类词进行研究后,我们把它们分为名—动、名—形、动—形、名—动—形、名—副、动—副、形—副等66种类型。通过分析这... 借助2011年出版的《简明牛津英语词典》的词类标注,我们收集到7406个转类词。在对其中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相关的转类词进行研究后,我们把它们分为名—动、名—形、动—形、名—动—形、名—副、动—副、形—副等66种类型。通过分析这些转类词的特点和表现,我们发现英语词汇形成转类词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词义概念具有二元结构,具备转类引申的基础;第二,词素语义具备转喻视角化的特点,能提供正确的联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转类词 符号概念 类概念 转喻视角化
原文传递
SELECTIVITY OF UNDERSTANDING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学华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6年第3期87-93,129,共8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lective feature of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is in nature that of constructing meaning and obtaining information, meanwhile, to construct meaning is to integrate different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lective feature of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is in nature that of constructing meaning and obtaining information, meanwhile, to construct meaning is to integrate different signs into a text by means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and to naturalize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which turns out to be a process of constant selection. In addition, the contextual factors such as different individuals or groups and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make the understanding process selective. The knowledge of the selective feature of understand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especially concerned with text read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STANDING SELECTIVITY metaphor and metonymy NATURALIZATION CONTEXT
原文传递
漢語“等待”義動詞歷時考察
15
作者 貝羅貝 劉華麗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13年第1期23-39,共17页
本文在分析過程中贊同Traugott & Dasher(2002:7)的看法,他們認爲語言的基本功能是表達意義(meaning)。同時本文認爲意義既具有認知(cognitive)功能,又具有交際(communicative)功能,就是説詞位(lexemes)是宏觀概念結構(macro-level ... 本文在分析過程中贊同Traugott & Dasher(2002:7)的看法,他們認爲語言的基本功能是表達意義(meaning)。同時本文認爲意義既具有認知(cognitive)功能,又具有交際(communicative)功能,就是説詞位(lexemes)是宏觀概念結構(macro-level conceptual structures)的具象的語言表徵。它們是人類共有的,但也要受到特定文化因素的影響。基於這種觀點,本文討論'等待'語義域(semantic domain)動詞的語義演變。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常用'等待'義動詞主要是'等'。在古代漢語(上古及中古)和近代漢語中'等待'義的動詞有:竢(俟)、徯、待、候、須、趕、等待、等候。本文從歷時角度來分析這些詞位跟它們的語義演變。本文的假設是只有兩個語義演變的機制:隱喻化(metaphorization)和轉喻化(metonym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 “等待” 語義變化 歷史演變 喻化 轉喻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