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雕龙》及唐人论转韵 被引量:2
1
作者 卢盛江 邹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转韵问题曹魏时期即已提出。刘勰之后,唐代王昌龄、《八种韵》均论及转韵。刘勰只是各种转韵说中的一家。从创作看,押韵转韵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这是《文心雕龙》转韵之说的创作背景。刘勰没有把转韵和风骨问题联系起来,没有考虑转韵... 转韵问题曹魏时期即已提出。刘勰之后,唐代王昌龄、《八种韵》均论及转韵。刘勰只是各种转韵说中的一家。从创作看,押韵转韵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这是《文心雕龙》转韵之说的创作背景。刘勰没有把转韵和风骨问题联系起来,没有考虑转韵即无力的问题,没有考虑到诗体观念影响着押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转韵 掷韵 押韵 王昌龄
下载PDF
试析屈原作品转韵与情感表达之关系
2
作者 宋雪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84-87,共4页
楚辞作为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诗体,自战国末期形成以来,对中国文学乃至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楚辞独具特色的魅力,千百年来吸引着许多学者对其加以探讨和研读。在古代,人们很早就对楚辞的用韵有了关注。经过对屈原作品转韵情况的分析... 楚辞作为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诗体,自战国末期形成以来,对中国文学乃至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楚辞独具特色的魅力,千百年来吸引着许多学者对其加以探讨和研读。在古代,人们很早就对楚辞的用韵有了关注。经过对屈原作品转韵情况的分析和情感表达的研读,不难发现,作为抒情性极强的诗作,屈原作品的转韵与其情感表达之间具有内在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客观上增强了楚辞一类作品的表达效果,增添了楚辞抑扬顿挫的声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屈原作品 转韵 情感表达
下载PDF
《圆圆曲》的写作艺术 被引量:2
3
作者 侯晓彤 《沧桑》 2004年第3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圆圆曲 吴三桂 写作艺术 歌行体 陈圆圆 吴伟业 转韵 《长恨歌》 夫差 律句
下载PDF
《文心雕龙·章句》辨疑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92-97,共6页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章句 “理” “离” “条” 诗经 利贞 转韵 魏晋南北朝 “句”
下载PDF
古诗转韵十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志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55-62,共8页
关键词 转韵 古诗 韵法 辅助手段 通韵 李白 过渡法 意群 紫毫 杜甫
下载PDF
等韵图内外转补说
6
作者 曹正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9,共9页
我国早期的等韵图表《七音略》《韵镜》等,立有'内转''外转'之标目;关于'内''外'之判别,几百年来,学者论断为难。三十年代,罗常培发表《释内外转》。①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发'内外转当以主... 我国早期的等韵图表《七音略》《韵镜》等,立有'内转''外转'之标目;关于'内''外'之判别,几百年来,学者论断为难。三十年代,罗常培发表《释内外转》。①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发'内外转当以主要元音之弇侈而分'②评及'二等具足与否,实非内外转惟一之特征',③理赅义约,多有创见。惟于韵摄归属上依从的'内七外九'说,还可商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转 罗常培 等韵图 《七音略》 四等字 外转韵
下载PDF
速度与激情之歌:李贺古体诗转韵技巧与诗风生成
7
作者 龙成松 张晖敏 《中国韵文学刊》 2022年第3期8-15,共8页
转韵是中国韵文文学常见的艺术手法,也是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自魏晋以来便受到文学批评家的关注。这一手法在创作中虽不鲜见,但在“折之中和,庶保无咎”的追求下,其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常被误解和低估。李贺诗作以古体为主,篇中转韵又是... 转韵是中国韵文文学常见的艺术手法,也是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自魏晋以来便受到文学批评家的关注。这一手法在创作中虽不鲜见,但在“折之中和,庶保无咎”的追求下,其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常被误解和低估。李贺诗作以古体为主,篇中转韵又是其古体诗作的显著特征之一。这一手法在其诗歌的章法布局、内容层递、诗境切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李贺不拘一格的古体诗中,通过韵段长短的特殊处理与韵段位置的灵活排布,增加了诗歌速度、节奏的变化,打破了创作及批评传统“中和”原则的限制,形成了独特的文本张力和音乐效果。总体看来,李贺的特异诗风验证了转韵手法更广泛的艺术可能性,转韵手法也为研究李贺诗风的生成、李贺诗歌与音乐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 转韵 古体诗 韵段
下载PDF
刘勰诗论中的情志略说
8
作者 羊敬德 《怀化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38-42,共5页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诗论,可见于《明诗》、《乐府》、《辨骚》、《诠赋》、《神思》、《体性》、《风骨》、《情采》、《熔裁》、《物色》、《时序》等十几个篇章中,其中以《明诗》、《乐府》阐发得较为集中。特别是他对诗中的情志,...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诗论,可见于《明诗》、《乐府》、《辨骚》、《诠赋》、《神思》、《体性》、《风骨》、《情采》、《熔裁》、《物色》、《时序》等十几个篇章中,其中以《明诗》、《乐府》阐发得较为集中。特别是他对诗中的情志,作了深刻的阐述。现就他对情志的意义、情志表达的作用、情志表达的方法、情志表达的要求诸方面,试作点探索,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十步茂草,请予是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略说 诗论 情采 明诗 转韵 思想情感 《诠赋》 《物色》 文辞
下载PDF
论《圆圆曲》的转韵艺术
9
作者 董灏 《嘉兴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7-83,共7页
关于《圆圆曲》的转韵艺术,前人的说法太过笼统。《圆圆曲》的转韵具有平仄多数入律、一般四句一换韵、大体平仄韵递用三个特点。转韵的原因有五个:为音乐美而换韵,摆脱险韵、窄韵的限制,与叙事手段相配合,与内容转换相协调,与感情变化... 关于《圆圆曲》的转韵艺术,前人的说法太过笼统。《圆圆曲》的转韵具有平仄多数入律、一般四句一换韵、大体平仄韵递用三个特点。转韵的原因有五个:为音乐美而换韵,摆脱险韵、窄韵的限制,与叙事手段相配合,与内容转换相协调,与感情变化相对应。主要用到的转韵方法是逗韵法,其次是顶针法,此外还用到隔断法、声调转韵法、上韵下起法、延宕法,在转韵处常常是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村体 圆圆曲 转韵 逗韵法 顶针法
下载PDF
《从“打”(德冷切/都挺切)到“打”(都假切)》补释
10
作者 何承玖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8-23,共6页
本文是对《从"打"(德冷切/都挺切)到"打"(都假切)》(本刊2015年第四期。文中称"前文")在术语、通式、前人论述等方面的补充阐释。
关键词 通式 韵尾失落 声转韵失 补释
下载PDF
Pitch models of Mandarin text-to-speech
11
作者 邵艳秋 穗志方 韩纪庆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9年第2期179-184,共6页
The function of prosody model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naturalness of synthesized speech.Aimed at the difficulty in generating the pitch contour in prosody model,two pitch models namely corpus-based pitch model and pi... The function of prosody model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naturalness of synthesized speech.Aimed at the difficulty in generating the pitch contour in prosody model,two pitch models namely corpus-based pitch model and pitch pattern model are deeply studied in this paper.Key problems in the corpus-based model are calculation of the distance and searching of the optimal path with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For the pitch pattern model,parameters such as pitch pattern,pitch average and pitch range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pitch contour,and six pitch patterns are presented.For the generation of pitch contour,the pitch pattern model is more flexible than the corpus-based model.Both of the two models are linked to the real TTS system,and the MOS results of synthesized Mandarin speech show that the pitch pattern model is better than the corpus-based pitch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ech synthesis prosody model pitch model pitch pattern
下载PDF
《春江花月夜》成篇献疑——兼论《乐府诗集》的截取缀合改编现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宸 《乐府学》 CSSCI 2017年第1期127-142,共16页
署名张若虚的今本《春江花月夜》是公认的唐初七言长篇杰作,然而此诗初见于三百年后的《乐府诗集》,署名张若虚实属孤证。由新发现的两则唐宋人引张若虚诗句文献可知,今本《春江花月夜》存在一个较为复杂的成篇过程:稍晚于张若虚的诗... 署名张若虚的今本《春江花月夜》是公认的唐初七言长篇杰作,然而此诗初见于三百年后的《乐府诗集》,署名张若虚实属孤证。由新发现的两则唐宋人引张若虚诗句文献可知,今本《春江花月夜》存在一个较为复杂的成篇过程:稍晚于张若虚的诗僧皎然在《诗式》中引张若虚《秋月》近体诗,竟与今本《春江花月夜》中诗句雷同。通过对皎然引诗中"捣衣"一词词义的分析,推测《秋月》近体诗确实存在,且是今本《春江花月夜》缀合改编的素材;南宋初,赵次公注杜诗引张若虚《春江月》一联,却不见于今本《春江花月夜》,经考实为张若虚同时诗人张谔所作,可见改编的《春江花月夜》原本不止一首,今本仅是其一。《乐府诗集》中的截取缀合改编型作品,值得学界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七言转韵体 唐人引唐诗 写本时代 域外汉籍
原文传递
孔广森“通韵”“转韵”评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鸿儒 《汉字文化》 2018年第12期3-10,共8页
本文讨论孔广森的"通韵""转韵",指出孔氏古韵研究中以通韵为正韵、以五方之殊音为正音的错误,并就音转以及古韵研究方法等问题谈谈本人的认识。
关键词 通韵 转韵 异质相押 古韵研究 方法论
原文传递
诗学史背景下的《八种韵》研究
14
作者 卢盛江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2年第2期65-74,共10页
盛唐以后总结的八种韵,有的是人们既没有有意追求,也没有有意避忌,如同音韵。有的是偶而率然为之,如重字韵和叠韵之韵。有的是此前人们基本上没有这种概念,如叠连韵和交锁韵。这些押韵类型的提出,带有盛唐以后人们,特别是《八种韵》作... 盛唐以后总结的八种韵,有的是人们既没有有意追求,也没有有意避忌,如同音韵。有的是偶而率然为之,如重字韵和叠韵之韵。有的是此前人们基本上没有这种概念,如叠连韵和交锁韵。这些押韵类型的提出,带有盛唐以后人们,特别是《八种韵》作者的创造和探求。连韵、转韵和掷韵,前人已多有探求,《八种韵》则是以简明的示范式总结传统,总结前人和时人创作的探求和经验。从八种韵,从现有材料,我们看到诗歌史上各种押韵形式有一个发展和探求的过程,可以了解盛唐以后文学思想和声律论发展更为丰富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种韵 《文镜秘府论》 同音韵 叠韵 转韵
原文传递
王念孙“古声廿三纽”考证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晓庆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5,共8页
1922年王国维据《释大》残稿拟测王念孙已分古声为廿三纽,但未引起学界重视。近来笔者整理王念孙未刊古音学手稿时发现一部名为《叠韵转语》的联绵字谱正以二十三声纽分类,而另一部《声转义同谱》残稿亦有相关归并痕迹。由此,王念孙&qu... 1922年王国维据《释大》残稿拟测王念孙已分古声为廿三纽,但未引起学界重视。近来笔者整理王念孙未刊古音学手稿时发现一部名为《叠韵转语》的联绵字谱正以二十三声纽分类,而另一部《声转义同谱》残稿亦有相关归并痕迹。由此,王念孙"古声廿三纽"之说可以立论。王念孙是较早科学归纳上古声纽系统且有较高成就的清代古音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孙 《叠韵转语》 古声廿三纽 考证
原文传递
析詩法以入小詞——夏承燾小令的聲情藝術
16
作者 張一南 《词学》 CSSCI 2016年第1期201-215,共15页
夏承燾先生的小令創作,具有明顯的徒詩化傾向,並以融合浙西詞派與常州詞派爲特點,將江西字法與長篇章法引入小令創作。其中,非轉韻體五七言小令更近於詩,以吸收江西字法爲主要特點,以平常字面的新奇搭配見長;轉韻體小令更多體現詞的本色... 夏承燾先生的小令創作,具有明顯的徒詩化傾向,並以融合浙西詞派與常州詞派爲特點,將江西字法與長篇章法引入小令創作。其中,非轉韻體五七言小令更近於詩,以吸收江西字法爲主要特點,以平常字面的新奇搭配見長;轉韻體小令更多體現詞的本色,以吸收歌行頓挫章法爲主要特點,並與浙西詞派相通,以形式和内容的配合見長。夏承燾先生的嘗試,爲當代詞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啓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聲情 徒詩化 字法 轉韻
原文传递
李賀詩中轉韻現象及其體式意義
17
作者 王佳琪 《古籍研究》 2022年第1期22-33,共12页
李賀詩歌中存在大量轉韻現象,在韻段句數、韻式變化、韻目聲調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韻律關係上近體的非律化、非近體的律化傾向也很明顯。考其成因,轉韻一方面是出於詩歌内容分層與詩人情感宣泄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在客觀上受到各體式特徵... 李賀詩歌中存在大量轉韻現象,在韻段句數、韻式變化、韻目聲調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韻律關係上近體的非律化、非近體的律化傾向也很明顯。考其成因,轉韻一方面是出於詩歌内容分層與詩人情感宣泄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在客觀上受到各體式特徵的影響。相比同時期其他詩人,李賀能够使用更複雜的轉韻技巧,更好地平衡入律與出律,證明了唐詩發展至中唐已具有兼採衆長的體裁優勢,而他對此體認尤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轉韻 李賀 韻式 歌行 中唐樂府
原文传递
山歌唱出好兆头
18
作者 筱鸣 《广东艺术》 2003年第6期35-37,共3页
七月的羊城,骄阳似火。 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电视台主办,广东省群众艺术馆承办,广州市、深圳市、梅州市、河源市、韶关市、惠州市、东莞市、清远市等8市文化局协办的广东客家山歌擂台《古风新韵唱小康》演唱会,于2003... 七月的羊城,骄阳似火。 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电视台主办,广东省群众艺术馆承办,广州市、深圳市、梅州市、河源市、韶关市、惠州市、东莞市、清远市等8市文化局协办的广东客家山歌擂台《古风新韵唱小康》演唱会,于2003年7月20——22日晚在广州友谊剧院拉开了帷幕。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汤维英,副省长谢强华、雷于蓝以及老同志郑群、张汉青、邬梦兆等观看了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演唱会 歌手 文化厅 民间艺术 唱腔 广东省委 观众 转韵 比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