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竖井对车体压力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杨伟超 彭立敏 施成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3,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有无竖井条件下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车体压力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竖井对车体压力的作用机理,基于车体压力变化幅值对竖井面积、数量和列车速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置竖井后隧道内的压力波及其传播体系以...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有无竖井条件下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车体压力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竖井对车体压力的作用机理,基于车体压力变化幅值对竖井面积、数量和列车速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设置竖井后隧道内的压力波及其传播体系以竖井为界分为前后2个不同的阶段,列车在不同阶段内行驶时车体压力独立地遵循各自的变化规律。减小竖井面积和增加竖井数量均有助于降低车体压力的变化幅度,当竖井面积小于0.5倍隧道有效断面面积时,竖井可有效降低车体压力的变化幅度;增加竖井数量虽然能降低车体压力,但会增多车体压力的变化次数;竖井对车头的降压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车中和车尾;对于不同的列车速度,竖井对车体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且竖井的降压效果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竖井 空气动力效应 压力 车体压力
下载PDF
地铁入口处缓冲结构对车体压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费瑞振 彭立敏 +2 位作者 杨伟超 施成华 晏伟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82,共6页
为了将地铁瞬变压力的波动控制在人体舒适度范围内,根据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紊流模型,以22.73 m2的地铁区间矩形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隧道-列车-空气数值模型,分析地铁隧道中列车特征部位压力和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 为了将地铁瞬变压力的波动控制在人体舒适度范围内,根据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紊流模型,以22.73 m2的地铁区间矩形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隧道-列车-空气数值模型,分析地铁隧道中列车特征部位压力和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运行速度超过100 km/h后,有必要在地铁入口处设置缓冲结构;缓冲结构降低压力最大值的效果并不显著,但降低压力梯度最大值的效果显著;喇叭型缓冲结构是优选的地铁入口降压措施;缓冲结构的最佳长度为2倍隧道水力直径;缓冲结构的横断面积越大,其降压效果越好;缓冲结构的最佳开孔率为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结构 车体压力 地铁隧道 瞬变压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时速400 km高速列车通过隧道诱发车体横向振动的气动机制研究
3
作者 谢新雨 盖杰 +1 位作者 马瑶 梅元贵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7-1490,共14页
为研究列车以更高速度通过双线隧道时,由于列车和隧道形成的几何空间为非对称空间,列车两侧空气非对称流动,隧道内复杂的压力环境作用至车体两侧和列车尾涡引起的车厢两侧压力变化、列车车体表面压力波动与气动力相互关系和车体振动频... 为研究列车以更高速度通过双线隧道时,由于列车和隧道形成的几何空间为非对称空间,列车两侧空气非对称流动,隧道内复杂的压力环境作用至车体两侧和列车尾涡引起的车厢两侧压力变化、列车车体表面压力波动与气动力相互关系和车体振动频谱特征,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流动N-S方程和IDDES湍流模型,建立时速400 km高速列车1∶1的8节编组空气动力学仿真模型,使用重叠网格技术模拟列车与隧道之间的相对运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内行驶的列车在隧道压力波作用下会使车厢两侧出现压差和侧向力幅值的大范围变化,且变化程度由头车向尾车逐渐增大;2)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的尾流区存在1对反向涡旋;3)尾车明线段涡脱落主频率为2.002 Hz,隧道内运行时,涡脱落频率为3.003 Hz;4)列车在明线或隧道内运行,车体气动侧向力和摇头力矩引起的车体振动频率为2.002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速400 km高速列车 双线隧道 列车车体表面压力波动 车体气动侧向力 摇头力矩 尾流 涡脱频率 横向振动
下载PDF
车体侧压力试验加载装置的研制
4
作者 李涛 杨兴 《机车车辆工艺》 2018年第5期29-30,共2页
介绍了一种针对车体侧压力加载试验的专用试验加载装置,阐述了主要结构、性能参数、创新点和实施方法等。
关键词 车体压力 试验 加载装置
下载PDF
海拔对铁路隧道内瞬变压力及车厢内乘坐舒适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黄娟 何洪 +3 位作者 杨伟超 王昂 邓锷 曹宏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8-615,共8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基于三维可压缩、黏性、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方法,建立隧道-空气-列车三维数值仿真模型。针对高海拔地区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研究列车以300 km/h的速度运行通过不同海拔隧道时产生的隧道内瞬变压力及车体表...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基于三维可压缩、黏性、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方法,建立隧道-空气-列车三维数值仿真模型。针对高海拔地区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研究列车以300 km/h的速度运行通过不同海拔隧道时产生的隧道内瞬变压力及车体表面瞬变压力的变化特征,分析大气压和温度等因素对瞬变压力的影响规律,得到海拔高度与瞬变压力之间的拟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车内外瞬变压力计算公式,进一步研究不同海拔下车内外瞬变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高速列车密封性能对高海拔地区乘客舒适性的影响,提出不同海拔下的列车密封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车试验结果峰值的最大误差为13%,说明数值模拟方法可靠;2)压力波在不同海拔下的传播特性不变,瞬变压力的时程曲线变化趋势一致,海拔仅改变瞬变压力峰值;3)隧道内瞬变压力和车体表面瞬变压力与海拔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瞬变压力峰值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出线性降低的趋势;4)不同海拔对列车密封性指数有不同的要求,0海拔地区要求车体密封性指数不得小于9 s,当海拔超过3 000 m时,列车的密封性指数应不得低于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高速列车 隧道壁面压力 车体表面压力 乘客舒适性
下载PDF
Overall optimization of Rankine cycle system for waste heat recovery of heavy-duty vehicle diesel engines considering the cooling power consumption 被引量:4
6
作者 YANG Can XIE Hui ZHOU Sheng K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09-321,共13页
The Rankine cycle system for waste heat recovery of heavy-duty vehicle diesel engines has been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tech- nique to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Its heat dissipation in the condensation process, however,... The Rankine cycle system for waste heat recovery of heavy-duty vehicle diesel engines has been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tech- nique to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Its heat dissipation in the condensation process, however, should be take:l away in time, which is an energy-consuming process. A fan-assisted auxiliary water-cooling system is employed in this paper. Results at 1300 r/min and 50% load indicate that the cooling pump and cooling fan together consume 7.66% of the recovered power. What's worse for the heavy load, cooling accessories may deplete of all the recovered power of the Rankine cycle system. Af- terwards, effects of the condensing pressure and water feeding temperature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which a cooling power consump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Finally, an overall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is conducted to balance the electric power gener- ation and cooling power consumption, taking condensing pressure, pressure ratio and exhaust bypass valve as major variables.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priority is to increase condensing pressure and open exhaust bypass valve appropriately at high speed and heavy load to reduce the cooling power consumption, while at low speed and light load, a lower condensing pressure is favored and the exhaust bypass valve should be closed making the waste heat recovered as much as possible. Within the sub-critical region, a larger pressure ratio yields higher overal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t medium-low speed and load. But the effects taper off at high speed and heavy load. For a given vehicular heavy-duty diesel engine, the overall e:'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by 3.37% at 1300 r/min and 25% load using a Rankine cycle system to recover exhaust energy. The improvement becomes smaller as engine speed and load become hig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ular diesel engines Rankine cycle system cooling power consumption waste heat recovery overalloptimiz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