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车-路相互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研究
1
作者 董学盛 《西部交通科技》 2023年第3期5-8,共4页
为研究车-路相互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文章基于离散元方法,利用PFC软件建立沥青路面的三维数值模型,施加车辆荷载,模拟分析车辆与道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结论为:(1)沥青路面在荷载的作用下,随着路面深度的逐渐增加,竖向位移值和竖... 为研究车-路相互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文章基于离散元方法,利用PFC软件建立沥青路面的三维数值模型,施加车辆荷载,模拟分析车辆与道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结论为:(1)沥青路面在荷载的作用下,随着路面深度的逐渐增加,竖向位移值和竖向正应力均逐渐减小,且在静荷载的作用下,各结构层的竖向位移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然后趋于稳定;(2)沥青路面在振动荷载的作用下,各结构层的竖向位移和竖向正应力变化曲线均呈现半正弦形,在振动荷载施加完成后,路面的竖向位移并未恢复为零,这部分残余变形可被视为车辙产生的原因;(3)沥青路面在移动荷载的作用下,当荷载逐渐接近监测点位置时,各结构层的竖向位移和竖向正应力逐渐增大,反之则逐渐减小,且随着路面深度的增加,竖向正应力值逐渐减小,但应力响应时间逐渐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车-路相互作用 离散元方法 力学响应
下载PDF
基于车-路相互作用的沥青路面平整度劣化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倩 刘俊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81,116,共7页
为探究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劣化机理,基于Shell法永久变形理论,建立了一个考虑车-路相互作用的路面平整度劣化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开发了一个完整的Matlab求解程序。计算某路段通车一年后的永久变形,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误差仅为9.7%,验证了模... 为探究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劣化机理,基于Shell法永久变形理论,建立了一个考虑车-路相互作用的路面平整度劣化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开发了一个完整的Matlab求解程序。计算某路段通车一年后的永久变形,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误差仅为9.7%,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分析了路面平整度的劣化机理,并对劣化规律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车辆随机动荷载将引起路面纵向各点的永久变形累积速率出现差异,随着轴载次数增加,这种差异逐渐增大,从而引起路面平整度的劣化,这反过来又使各点所受的动荷载差异增大,形成恶性循环;路面平整度随轴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呈非线性劣化,而车速越小、轴载越大,平整度劣化得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车-路相互作用 平整度劣化 Shell法永久变形 随机动荷载
下载PDF
路面工程中的车-路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先华 马耀鲁 +1 位作者 耿艳芬 杨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30,共13页
作为路面工程中的核心科学问题,车-路相互作用是评估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安全性与舒适性、理解路表特性及路面病害的发展演化等问题的关键。由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车辆振动会影响行车安全性与驾驶舒适性,而车辆对路面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作为路面工程中的核心科学问题,车-路相互作用是评估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安全性与舒适性、理解路表特性及路面病害的发展演化等问题的关键。由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车辆振动会影响行车安全性与驾驶舒适性,而车辆对路面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车-胎-路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耦合系统。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与其影响因素的随机性,相对独立的多尺度研究方法之间缺乏数据的有效交互,导致不同指标间的适用性不理想。因此,结合现有路面工程中的车-路相互作用所涉及到的路面宏观力学响应、路表纹理的多尺度表征、考虑胎面细观花纹的路表抗滑评估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车-路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路表纹理的时间演化过程、路面滑水现象导致的车辆失稳判定、沥青混合料的细观接触特性等关键问题进行归纳,参考已有研究成果提出现有车-路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最后从路面工程角度对车-路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车-路相互作用 耦合 影响因素 评价指标
原文传递
变温条件下考虑车辆-路面相互作用的车辙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俊卿 刘红 李倩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0-180,共11页
研究沥青路面结构的车辙问题,首先基于车辆与路面的相互耦合作用,建立路面不平整度引起的车辆荷载简化模型;然后根据沥青混合料蠕变试验数据,拟合出基于修正Burgers模型的沥青路面车辙的计算参数;最后结合气温观测数据,借助ABAQUS有限... 研究沥青路面结构的车辙问题,首先基于车辆与路面的相互耦合作用,建立路面不平整度引起的车辆荷载简化模型;然后根据沥青混合料蠕变试验数据,拟合出基于修正Burgers模型的沥青路面车辙的计算参数;最后结合气温观测数据,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引入路面温度场,建立了考虑连续变温的日车辙预估计算模型.模拟了考虑车辆-路面相互作用的沥青路面在连续变温条件下的车辙变化规律,并分析研究了温度、车辆荷载以及车速对车辙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车辆-路面相互作用得到的日累积车辙深度增大了6.5%,说明这一因素对沥青路面车辙的预测是不可忽略的;轴载及路面不平整度均与车辙量线性相关;而相同轴载作用下,温度越高,车辙增长越快,得到的车辙量越大;随着车速增大,车辙深度呈减小趋势,并且在车辆与路面发生共振的车速下,该文模型得到的结果增大了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相互作用 变温 修正Burgers模型
下载PDF
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研究
5
作者 兰家泉 《西部交通科技》 2023年第7期86-89,128,共5页
为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文章基于离散元方法,利用PFC 3D软件建立沥青路面的三维数值模型,分别施加静载、振动荷载和移动荷载,考虑车辆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车辆与道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得到主要结论:通过PFC... 为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文章基于离散元方法,利用PFC 3D软件建立沥青路面的三维数值模型,分别施加静载、振动荷载和移动荷载,考虑车辆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车辆与道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得到主要结论:通过PFC 3D软件建立沥青路面几何模型,并通过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细观参数标定,可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沥青路面离散元数值模型;沥青路面在静载和振动荷载作用下,位移随着颗粒与荷载作用面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不同深度垂向正应力随着路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移动荷载下,随着荷载逐渐向测点移动,沥青路面各个结构层垂向位移逐渐增大,随着深度的增加,垂向正应力逐渐减小,但应力响应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离散元 车-路相互作用 动力响应
下载PDF
汽车-道路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绍普 张俊宁 +1 位作者 路永婕 李韶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7,共17页
回顾汽车-道路相互作用的研究历程和主要研究内容,分析汽车系统动力学、轮胎动力学和路面结构动力学三个研究领域之间的关系,分别从车辆的随机振动与道路友好性悬架、轮胎-路面接触动力学和动载荷下道路结构动力学三个层面对研究进展进... 回顾汽车-道路相互作用的研究历程和主要研究内容,分析汽车系统动力学、轮胎动力学和路面结构动力学三个研究领域之间的关系,分别从车辆的随机振动与道路友好性悬架、轮胎-路面接触动力学和动载荷下道路结构动力学三个层面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汽车-道路相互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汽车-道路相互作用研究多集中于单一领域或者三个领域简单叠加,忽略或简化了汽车-道路之间相互作用、互相约束的复杂动态耦合关系,但是要满足车辆更高的控制精度和动力学性能优化,需要更多的考虑汽车-道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胎路接触关系,现有的研究多是以路面的特定参数来描述轮胎自身的滞回特性,考虑轮胎与路面之间的动态耦合特性需要更深一步研究。简单的路面不平度模型对路面的形貌描述不够,制约着车-路相互作用的研究,开展路面形貌特征的提取、描述和重构仍很重要。车辆运动控制的实现和控制器的设计多依赖于质心的动态响应和路面附着状况,汽车-轮胎-地面瞬态耦合机理及路面参数的高精度快速识别将是极具理论难度与工程应用的研究。此外,轮毂电机在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的应用,改变了汽车底盘构型及载荷分布,考虑路面随机激励、电机激励及车路耦合激励的综合作用研究车-路相互作用及智能控制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相互作用 -动态摩擦 友好性悬架 三维面谱 面参数识别
原文传递
考虑车辆动载及非线性接触的沥青路面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严战友 赵晓林 +2 位作者 陈恩利 赵国叶 王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为研究车辆动载及轮胎-路面非线性接触状态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利用ABAQUS建立橡胶轮胎模型和车-路相互作用模型,采用中心差分法进行求解,并验证轮胎模型与车-路相互作用模型。结果表明:考虑橡胶轮胎的车-路相互作用模型可行;与集中力相... 为研究车辆动载及轮胎-路面非线性接触状态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利用ABAQUS建立橡胶轮胎模型和车-路相互作用模型,采用中心差分法进行求解,并验证轮胎模型与车-路相互作用模型。结果表明:考虑橡胶轮胎的车-路相互作用模型可行;与集中力相比,车辆动载作用下,上面层轮迹线中点竖向应变增大39.17%;与无路面不平度相比,B级路面和C级路面作用下,悬架弹力分别增加3.36%、14.34%,上面层轮迹线中点竖向位移分别增加18.51%、59.76%;沥青面层竖向、纵向及横向均出现拉压交变:随路面深度增加,底基层及土基均出现纵向拉应变;最大纵向拉应变出现在土基;最大横向拉应变与最大横向压应变均出现在下面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多体动力学 稳态滚动 面不平度 车-路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人-车-路五自由度振动模型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洪亮 杨万桥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2,共7页
为了准确评价路面的行车舒适性,以乘客的竖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平整度评价指标,采用五自由度振动模型,考虑车路耦合,用传递矩阵法进行了人-车-路相互作用分析,研究了车速、车架转动惯量、座椅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以及轮胎的刚度系... 为了准确评价路面的行车舒适性,以乘客的竖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平整度评价指标,采用五自由度振动模型,考虑车路耦合,用传递矩阵法进行了人-车-路相互作用分析,研究了车速、车架转动惯量、座椅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以及轮胎的刚度系数对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人-车-路相互作用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算例结果表明:A、B、C、D四个等级路面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为0.3812、0.7963、1.2320和2.9706m.s-2,舒适性评价分级与路面分级时的主观评价分级相一致;相对于现有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不同路面类型和行车速度的影响,体现了车辆的转动,可评价货车行驶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工程 平整度评价方法 -车-路相互作用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原文传递
FE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Dynamic Response of Subgrade in Bridge-Subgrade Transition of Heavy Haul Railway 被引量:4
9
作者 Shengchuan Liu Guiling Ding +1 位作者 Lianjun Wang Jianguo Ch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0年第5期52-59,共8页
With the increase of axle load and the train speed, dynamic interaction of train-track system becomes so exacerbated that the deformation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subgrade are more aggravated.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 With the increase of axle load and the train speed, dynamic interaction of train-track system becomes so exacerbated that the deformation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subgrade are more aggravated.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will be created in bridge-embankment transition section under such dynamic action, and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train operation safety can be caused. Meanwhil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will produce additional dynamic effect when high-speed trains go through the transition between bridge-embankment. Such dynamic action will aggravate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and subgrade damage. This paper applies the methods of field test and finite-element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ubgrade in bridge-embankment transition section of heavy haul railway under dynamic load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axle load, train speed, filled soil modulus, etc.. At last, the dynamic response rules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haul railway bridge-embankment transition section dynamic response finite-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Safety threshold of high-speed railway pier settlement based on train-track-bridge dynamic interaction 被引量:28
10
作者 CHEN Zhao Wei ZHAI Wan Ming +1 位作者 CAI Cheng Biao SUN Yu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02-210,共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threshold of bridge pier settlement in high-speed railways.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ier settlement and the rail deform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threshold of bridge pier settlement in high-speed railways.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ier settlement and the rail deformation is derived theoretically for the double block ballastless track-bridge system.By adopting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track random irregularity and the rail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pier settlement as the excitation inputs,the variations of vehicle dynamics indices with pier settlement a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Then,the safety threshold of the bridge pier settlement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limit of vehicle running safety and ride comfort indices of the high-speed trains.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s indices of different trains have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to the pier settlement,and the train CRH2C is the most sensitive one among all the types of Chinese high-speed trains.When passing through the bridges in common span with pier settlement at the speed of 250–350 km/h,the trains suffer the low-frequency excitations,and the vertical acceleration of car body is most sensitive to the pier settlement of all the dynamics indices.When the car body vertical acceleration just exceeds the allowable limit,the critical settlement value is 23.4 mm,which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pier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limit in the current code for Chinese high-speed rail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pier settlement safety threshol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rain-track-bridge dynamic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