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薄快速铸轧机铸轧辊温度场和热凸度仿真及实验 被引量:3
1
作者 熊勇刚 毛明智 +1 位作者 臧铁刚 谭建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5-488,共4页
轧辊热凸度是影响板形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计算精度直接影响到成品的板凸度和板形精度。采用轴对称差分法计算了超薄快速铸轧机铸轧辊温度场和热凸度 ,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相吻合 。
关键词 超薄快速铸轧机 轧辊温度 热凸度 仿真 铝板带
下载PDF
温轧镁合金板材轧辊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国花 马立峰 鲁海平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359-364,共6页
为了可以较精确地控制轧辊温度,文中对轧辊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轧辊的传热过程进行计算,并用deform软件对镁合金板材温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轧制区内各点的温度随时间成阶段性上... 为了可以较精确地控制轧辊温度,文中对轧辊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轧辊的传热过程进行计算,并用deform软件对镁合金板材温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轧制区内各点的温度随时间成阶段性上升趋势,整体温度随着轧制圈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是温度上升趋势越来越慢;轧辊温度的轴向渗透层和径向渗透层分别在16 mm左右和18 mm左右,温度都聚集在表面浅层;实验值与模拟值的最大误差为9.4%,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传热模型 轧辊温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单机架冷轧机轧制过程轧辊温度场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戴竞舸 王康健 《宝钢技术》 CAS 2017年第5期9-15,共7页
单机架冷轧机生产过程的轧辊温度场精确计算是确定单机架轧机轧制工艺冷却和润滑技术的关键。结合单机架冷轧机轧制高强钢的试验过程,对单机架轧机的典型轧制过程的轧辊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与实际数据... 单机架冷轧机生产过程的轧辊温度场精确计算是确定单机架轧机轧制工艺冷却和润滑技术的关键。结合单机架冷轧机轧制高强钢的试验过程,对单机架轧机的典型轧制过程的轧辊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与实际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为现场轧制过程轧辊的冷却及乳化液流量的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高强钢 轧辊温度 有限元模拟 传热系数
下载PDF
基于不同轧制参数的万能轧机轧辊温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喜平 申世杰 +1 位作者 黄丽娟 周双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7-150,共4页
为了研究温度对轧辊孔型变化的影响,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万能轧机轧辊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稳定状态下轧辊温度场分布规律,并研究了不同轧制条件下轧辊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轧辊温度场呈周期性变化,与速度相比冷却... 为了研究温度对轧辊孔型变化的影响,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万能轧机轧辊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稳定状态下轧辊温度场分布规律,并研究了不同轧制条件下轧辊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轧辊温度场呈周期性变化,与速度相比冷却液的流量对工作辊温度场分布影响较明显,将轧辊模拟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其误差不超过5℃,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由于轧辊的变形导致轧辊孔型发生相应变化,轧辊的温度和应力变化为从中心到边部逐渐减小,轧辊内部的热膨胀、应力场、外部轧制力以及摩擦使得水平辊在圆角处的轴向和径向均发生了较大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万能轧机 轧辊温度 轧辊速度 轧辊孔型
原文传递
冷轧时轧辊表面温度的变化和热流量
5
作者 米山猛 蔡千华 《铝加工技术》 1997年第4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铝材 冷轧 轧辊表面温度 轧辊 热流量
下载PDF
轧辊热凸度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伟 谭坤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4年第1期4-8,共5页
建立了轧辊温度场的二维差分模型,讨论了边界条件的合理简化问题,应用弹性力学的理论计算了在一定温度场下轧辊的径向热膨胀,最后提出了适用于在线热凸度预报的模型以及参数处理方法。
关键词 中厚板 轧辊温度场模型 热膨胀 热凸度
下载PDF
板带热轧轧辊氧化膜剥落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彦鹏 吴玉霄 +2 位作者 宋晓娟 闫萍 董军海 《河南冶金》 2021年第1期49-52,共4页
通过采集生产现场的数据,从氧化膜生成的影响因素和轧制过程中受到的应力等多方面分析了氧化膜脱落的原因,并从合理安排烫辊材、更换工作辊冷却水嘴、调节工作辊冷却水量等方面来控制氧化膜形成的厚度,减少氧化膜剥落的情况,从而延长了... 通过采集生产现场的数据,从氧化膜生成的影响因素和轧制过程中受到的应力等多方面分析了氧化膜脱落的原因,并从合理安排烫辊材、更换工作辊冷却水嘴、调节工作辊冷却水量等方面来控制氧化膜形成的厚度,减少氧化膜剥落的情况,从而延长了轧辊的轧制公里数,减少了轧辊磨损,降低了成本,为后续氧化膜的控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膜 工作辊冷却 轧辊温度
下载PDF
热连轧轧机工作辊磨损预报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子英 孙彦广 +1 位作者 宋向荣 彭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3,共3页
热轧钢板成形过程中,工作辊磨损是影响板形控制精度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影响工作辊磨损的主要因素。基于对影响轧辊磨损的主要因素的分析,考虑了轧辊表面温度对工作辊磨损的影响,构建了新的工作辊磨损数学模型。根据实测数据,使用多元非... 热轧钢板成形过程中,工作辊磨损是影响板形控制精度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影响工作辊磨损的主要因素。基于对影响轧辊磨损的主要因素的分析,考虑了轧辊表面温度对工作辊磨损的影响,构建了新的工作辊磨损数学模型。根据实测数据,使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了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并在1500 mm热连轧机组上进行了工程试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工作辊数学模型符合工作辊磨损的一般规律,能够较为精确地在线预报轧辊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连轧 轧辊磨损 轧辊温度 非线性回归 模型优化
下载PDF
铝带冷轧机工作辊分段冷却热辊型调控功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伟 刘传相 《精密成形工程》 2017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研究铝带冷轧机轧辊热辊型调控功效对分段冷却流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及其APDL参数化编程语言,建立工作辊温度场和热辊型轴对称仿真模型,对轧辊温度场仿真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轧辊基本冷却和分段局部冷... 目的研究铝带冷轧机轧辊热辊型调控功效对分段冷却流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及其APDL参数化编程语言,建立工作辊温度场和热辊型轴对称仿真模型,对轧辊温度场仿真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轧辊基本冷却和分段局部冷却2种模式的热辊型调控效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轧辊温度场仿真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热辊型调控功效分析表明,二次基本冷却模式能改善轧辊中部冷却效果,减少板边处轧辊局部冷却能有效改善板边处轧辊的温降,得到了二肋浪位置附近喷嘴对二肋浪处热辊型的调控效应系数相对比例。结论热辊型调控功效分析研究结果为二肋浪等局部板形控制的分段冷却流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辊温度 热辊型 有限元 分段冷却
下载PDF
Effect of roll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twin roll cast ZK60 magnesium alloy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洪美 于化顺 +2 位作者 Suk-bong KANG 闵光辉 金云学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2086-2091,共6页
Twin roll cast ZK60 alloy strip/sheet with final thickness of 0.5 mm was prepared, and effect of roll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development was investigated using OM and XRD technique, microstructur... Twin roll cast ZK60 alloy strip/sheet with final thickness of 0.5 mm was prepared, and effect of roll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development was investigated using OM and XRD technique,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were measured on specimens subjected to rolling experiment at different rolling temperature, and macrotexture was also evalu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In addition, the (1010)and (0002) pole figures were measured, and the tensile test was performed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rolling temperatur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mre of ZK60 alloy sheet consisted of fibrous structure with elongated grains, and shear bands along the rolling direction after warm rolling.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could be found during the warm rolling process at rolling temperature 350℃ and above. And many fine recrystallized grain could be observed in the shear bands area. It is a little difficult to see the recrystallized grain in the sheet warm rolled at 300℃ because of higher density of shear bands. The warm rolled ZK60 alloy sheet exhibited strong (0002) pole texture, the intensity of (0002) pole figur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rolling temperature and the basal pole tilted slightly to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after warm ro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m rolling MICROSTRUCTURE macrotexture pole figure ZK60 alloy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on flow stress behavior of twin-roll cast, rolled and heat-treated AZ31 magnesium alloys 被引量:11
11
作者 F.BERGE L.KRüGER +1 位作者 H.OUAZIZ C.ULLRICH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13,共13页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on the flow stress behavior of twin-roll cast, rolled and heat-treated AZ31 magnesium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uniaxial tension. At high temperatures, dynamic recovery,...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on the flow stress behavior of twin-roll cast, rolled and heat-treated AZ31 magnesium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uniaxial tension. At high temperatures, dynamic recovery, continuou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grain boundary sliding and the activation of additional slip systems lead to an improvement of the ductility of the alloys. The elongation to failure is nearly independent of the strain rate between 473 and 523 K at 10-2 s-1 and 10-1 s-1,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train rate dependence of the critical resolved shear stress(CRSS) for nonbasal slip. Despite the high temperature, twins are even observed at 573 K and 10-3 s-1 because they have a low CR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 magnesium alloy twin-roll casting strain rate TEMPERATUR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flow stress
下载PDF
聚磁形式对辊形电磁调控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杨庭松 白宇航 +2 位作者 雷振尧 许志强 杜凤山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9,共9页
辊形电磁调控技术是一种轧辊辊廓动态控制技术。该技术依托电磁调控轧辊和内置电磁棒,借助热胀形及内约束机制形成热力胀形驱动,并以此来实现辊形的在线动态调节。该技术中,提升其热力混合驱动能力是优化调控工艺的关键,也是提升该技术... 辊形电磁调控技术是一种轧辊辊廓动态控制技术。该技术依托电磁调控轧辊和内置电磁棒,借助热胀形及内约束机制形成热力胀形驱动,并以此来实现辊形的在线动态调节。该技术中,提升其热力混合驱动能力是优化调控工艺的关键,也是提升该技术时效性及调控效力的主要方法。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及电磁调控轧辊结构特点,合理的聚磁结构具有改善磁力线空间分布的能力,可用于提升该技术的热力混合驱动能力。从辊形电磁调控技术特点和电磁感应原理出发,提出了3种聚磁形式,包括完全聚磁、局部聚磁和无聚磁等。依托辊形电磁调控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聚磁形式对辊形电磁调控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判别聚磁形式调控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聚磁装置能够提升感应加热区及接触区的温度水平,显著提升电磁棒的调控能效;接触区温升进一步增强了轧辊与电磁棒间的换热,最终提升了轧辊内部温度水平。不同的聚磁形式影响下,辊棒的温升变化共同作用可提高力贡献辊凸度占比、提升电磁调控轧辊的可控性。3种聚磁形式中,完全聚磁形式对电磁调控轧辊的热力混合驱动能力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局部聚磁形式,而无聚磁形式最弱。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提升辊形电磁调控能效的方法,这对于电磁调控轧辊及电磁棒的结构设计、过程工艺设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辊形电磁调控 聚磁形式 热力混合驱动 轧辊温度 电磁棒温度 力贡献凸度占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