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膝内侧支持带紧缩配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轨迹不良 被引量:11
1
作者 白正武 张明 +3 位作者 闫新峰 贺业腾 王呈 苏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2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关节镜 髌骨 轨迹不良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处理 被引量:7
2
作者 潘永谦 李健 +3 位作者 杨波 张平 王簕 钟志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27-2332,共6页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前痛的主要原因是髌股关节并发症。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处理方法。方法:31例32膝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出现髌股关节轨迹不良,均为女性,年龄53-85岁,平均68.5岁,病程8-25年,平均22.3...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前痛的主要原因是髌股关节并发症。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处理方法。方法:31例32膝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出现髌股关节轨迹不良,均为女性,年龄53-85岁,平均68.5岁,病程8-25年,平均22.3年,其中骨性关节炎27例28膝,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4膝。膝外翻角12°-32°,平均20°;Q角为13°-23°,平均16°。采用正确截骨,调整假体位置,髌骨内外侧软组织平衡,或加行Goldthwait-Roux术进行纠正。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12-120个月。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数(98.2±10.3)°。KSS评分从置换前平均35分提高到置换后平均81分;KSS功能评分从置换前平均34分提高到置换后平均83分。置换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屈膝45°Knutsson髌骨轴位X射线片检查无髌骨倾斜、半脱位或脱位。结果说明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出现髌股关节轨迹不良时采用稳定性假体,正确截骨及调整假体位置,髌骨内外侧软组织平衡,或加行Goldthwait-Roux术,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植入物临床应用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人工假体 髌股关节 轨迹不良 Goldthwait-Roux术 髌骨 稳定性 影像学 髌韧带 重建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处理策略及疗效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斌伟 廖壮文 +1 位作者 刘圣曜 李菊根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个体化处理策略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45例(184膝)拟初次行保留髌骨TKA的膝关节病变患者作... 目的总结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个体化处理策略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45例(184膝)拟初次行保留髌骨TKA的膝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根据髌股关节轨迹不良情况酌情采用假体位置调整、髌骨修整成形、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张力调整及Goldthwait-Roux术处理,评估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Feller髌骨评分以及胫骨角、股骨角、胫骨后倾角及股骨屈曲角等假体力线相关参数变化情况,记录假体松动、髌骨坏死、髌骨骨折和骨溶解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假体松动、髌骨坏死、髌骨骨折和骨溶解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6.72±4.16)个月,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t=38.483,P=0.000),KSS评分、Feller髌骨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t=36.110、17.700,P均=0.000),胫骨角、股骨角、胫骨后倾角、股骨屈曲角均明显大于术前(t=99.997、87.499、14.084、4.101,P均=0.000)。结论 TKA术中根据患者髌股关节轨迹不良情况个性化采用假体位置调整、髌骨修整成形、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张力调整及Goldthwait-Roux术处理,可纠正患者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缓解膝前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股关节 轨迹不良 髌骨成形 膝前痛 疗效
下载PDF
关节镜下评估髌骨轨迹不良严重程度的临床应用研究
4
作者 王雪松 张志军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47-751,共5页
目的:探索髌骨轨迹不良严重程度与关节镜下髌骨复位角度的相关性,明确关节镜下评估髌骨轨迹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复发性髌骨脱位117例。术前采用髌骨J形征和髌骨平分指数(bisect offset in... 目的:探索髌骨轨迹不良严重程度与关节镜下髌骨复位角度的相关性,明确关节镜下评估髌骨轨迹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复发性髌骨脱位117例。术前采用髌骨J形征和髌骨平分指数(bisect offset index,BOI)评估髌骨轨迹不良的严重程度,术中使用关节镜观察屈伸膝过程中髌骨轨迹的动态变化,记录髌骨复位时的屈膝复位角度(knee flexion angle,KFA)。测量髌骨高度、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距离、股骨前倾角等影像学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OI和KF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7例复发性髌骨脱位,平均年龄为21.1±6.7岁,所有患者在镜下均能观察到髌骨轨迹不良。87.2%(102/117)的病例术前J形征阳性,术前BOI平均值为124%。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OI和KFA为弱相关,相关系数0.24。不同J形征分度病例的K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评估是一种敏感的髌骨轨迹不良评估方法,但屈膝复位角度(KFA)这一参数与髌骨轨迹不良严重程度仅存在弱相关,KFA无法用于准确量化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髌骨轨迹不良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髌骨轨迹不良 关节镜
下载PDF
复发性髌骨脱位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志军 张辉 +2 位作者 宋关阳 郑峒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05-909,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伴有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连续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17名,根据膝关节0°伸直位时髌股关节的对合关系将髌骨轨迹分为3类... 目的: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伴有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连续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17名,根据膝关节0°伸直位时髌股关节的对合关系将髌骨轨迹分为3类:正常或接近正常、低度轨迹不良、高度轨迹不良,其中存在高度轨迹不良的患者为病例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测量Caton指数、Dejour分型、TT-TG和下肢旋转参数(股骨前倾角、胫骨外旋角及关节扭转角),比较上述参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探究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出现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复发性髌骨脱位伴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为21.4%(25/117);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的股骨前倾角、关节扭转角和高位髌骨发生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前倾角增大、关节扭转角增大和高位髌骨是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出现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本研究所涉及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中,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发生率为21.4%(25/117);股骨前倾角增大、关节扭转角增大以及高位髌骨可能是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出现高度髌骨轨迹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髌骨轨迹不良 股骨前倾角 关节扭转角 高位髌骨
下载PDF
股骨远端旋转截骨术与三联术式治疗伴有严重髌骨轨迹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志军 宋关阳 +5 位作者 李岳 倪乾坤 曹晏维 冯峥 冯华 张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55-759,共5页
目的:对于伴有严重髌骨轨迹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比较股骨远端旋转截骨与三联术式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就诊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中筛选出术前存在严重髌骨轨迹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共50例,其... 目的:对于伴有严重髌骨轨迹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比较股骨远端旋转截骨与三联术式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就诊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中筛选出术前存在严重髌骨轨迹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共50例,其中22例行股骨远端旋转截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旋转截骨组),其余28例行传统三联术式(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胫骨结节移位)(对照组)。术前测量髌骨高度、滑车发育Dejour分型、胫骨结节-股骨滑车距离、股骨前倾角、胫骨外旋角等影像学参数。最终随访时评估临床功能评分(Kujala,Lysholm和Tegner评分)、髌骨松弛指数以及髌骨再脱位率,并比较上述指标在旋转截骨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9年,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旋转截骨组的Kujala评分(82.1 vs 76.2,P=0.016)和Tegner评分(5.2 vs 4.1,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髌骨应力像结果显示旋转截骨组的髌骨松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9%vs 43%,P=0.011)。在随访期间,旋转截骨组患者无髌骨再脱位发生,但对照组有7名患者出现髌骨再脱位,其再脱位率显著高于旋转截骨组(25%vs 0,P=0.014)。结论:对于术前存在严重髌骨轨迹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股骨远端旋转截骨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三联术式,术后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功能评分,更好的术后髌骨稳定性及更低的髌骨再脱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髌骨轨迹不良 旋转截骨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股关节轨迹不良的处理策略及疗效
7
作者 罗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51-53,共3页
髌骨关节轨迹不良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分析针对该病症所采取的个性化处理对策,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纳排标准选取30例就诊于我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入组对象... 髌骨关节轨迹不良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分析针对该病症所采取的个性化处理对策,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纳排标准选取30例就诊于我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入组对象均为初次手术治疗者,且术中均伴有髌骨向外侧脱位倾向髌股关节轨迹不良,在手术过程中纠正方法主要通过采用胫骨假体位置适当调整、平衡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张力或髌骨修整成形等。对入组对象手术前后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Feller髌骨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处理后入组对象术中髌股关节运动轨迹恢复正常,且无向外脱位倾向出现。采用视觉疼痛模拟法(VAS)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采用Feller髌骨评分评估手术前后患者髌骨功能。对比手术前,手术后患者VAS评分明显更低,KSS评分有显著提升,Feller髌骨评分更高,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经手术处理后本次入组30例对象中,髌骨坏死、骨溶解、假体松动、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为0,仅有2例对象存在轻度关节内积血现象,占比6.67%,但经处理后已好转。结论 针对患者髌股关节轨迹不良表现,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取有效对症处理措施(胫骨假体位置适当调整、平衡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张力或髌骨修整成形)能够对患者髌股关节不良症状进行有效纠正,减轻疼痛程度,提升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轨迹不良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 膝关节功能 处理措施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的矫正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超 季明亮 +4 位作者 王善正 张万双 常青 陆军 李永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05-1011,共7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外翻的矫正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收治的91例因单侧膝外翻行TKA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术后2周测量的髋-膝-踝角(HKA),分为中立位组(-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外翻的矫正程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收治的91例因单侧膝外翻行TKA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术后2周测量的髋-膝-踝角(HKA),分为中立位组(-3°≤HKA≤3°)和残留外翻组(HKA>3°)。中立位组7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47例,年龄[M(QR)]71.5(10.5)岁(范围:57~91岁);残留外翻组2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70.0(10.0)岁(范围:60~85岁)。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指标,包括关节活动度(ROM)、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和关节遗忘评分-12(FJS-12);影像学指标包括股骨角、胫骨角、股骨假体屈曲角、胫骨假体后倾角、髌骨倾斜角和适合角。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中立位组和残留外翻组患者术后ROM[(122.5±8.5)°比(119.4±7.1)°,t=1.534,P=0.128]、KSS[(159.8±8.9)分比(150.0±8.9)分,t=-0.103,P=0.918]、WOMAC骨关节炎指数[10.0(3.0)比9.0(5.0),Z=-0.733,P=0.464]和FJS-12[52.1(8.4)分比50.1(7.5)分,Z=-0.594,P=0.55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股骨角[94.0(4.0)°比94.0°(5.0°),Z=-0.209,P=0.835]、胫骨角[90.0°(3.0°)比91.0°(2.5°),Z=-1.226,P=0.220]、股骨假体屈曲角[3.0(1.0)°比3.0(1.0)°,Z=-0.652,P=0.514]、胫骨假体后倾角[4.0°(2.0°)比4.0°(2.0°),Z=-0.763,P=0.445]、髌骨倾斜角[9.0°(3.0°)比9.0°(3.5°),Z=-1.429,P=0.153]和适合角[14.0°(4.0°)比15.0°(4.0°),Z=-1.690,P=0.091]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残留外翻组髌骨倾斜角和适合角的异常比例高于中立位组(33.3%比11.4%,χ^(2)=5.630,P=0.018;38.1%比17.1%,χ^(2)=4.136,P=0.04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1±5.2)个月(范围:24~40个月)。术后6周,残留外翻组出现1例关节僵直,经手法松解和康复锻炼后改善;末次随访时,残留外翻组出现2例髌骨不稳,予髌骨支具固定和加强股内侧肌肌力锻炼;两组均未出现髌骨脱位、关节不稳和假体无菌性松动等需再手术病例。结论膝外翻患者行TKA术后残留外翻对近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但术后髌骨倾斜角和适合角的异常比例高,存在术后髌骨不稳风险,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外翻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力线 髌骨轨迹不良
原文传递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相关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昌煜 袁伶俐 +2 位作者 张仲传 徐文弟 朱勋兵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周围疼痛相关的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0完成的66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术后8例膝关节周围疼痛相关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 66例均获得至少1年随...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周围疼痛相关的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0完成的66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术后8例膝关节周围疼痛相关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 66例均获得至少1年随访,术后出现8例与膝关节周围疼痛相关的并发症。1例急性感染,清创后保留假体。1例慢性感染,一期手术取出假体、骨水泥旷置,二期行翻修手术。1例膝关节不稳,行内侧副韧带修复。2例膝关节僵硬,行关节镜松解。1例关节线上移与1例髌骨运动轨迹不良行非手术治疗。1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论感染、膝关节不稳、膝关节僵硬、髌骨运动轨迹不良、关节线上移、假体周围骨折均可造成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周围疼痛,术前充分规划、术中精细操作、术后科学功能锻炼是降低疼痛发生率的重要保证,进而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周围疼痛 感染 膝关节僵硬 关节线上移 髌骨运动轨迹不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