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乙肝抗原蛋白基因苜蓿毒理学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夏勇 张双凤 +3 位作者 于村 上官小来 黄百芬 邹艳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6-701,共6页
目的对转乙肝抗原蛋白基因苜蓿进行安全性评价试验研究,为其进一步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包括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转乙肝抗原蛋白基因苜蓿进行系统... 目的对转乙肝抗原蛋白基因苜蓿进行安全性评价试验研究,为其进一步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包括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转乙肝抗原蛋白基因苜蓿进行系统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转乙肝抗原蛋白基因苜蓿最大耐受剂量>10.0 g.kg?1,属实际无毒级。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转乙肝抗原蛋白基因苜蓿属实际无毒类物质,在本试验条件下无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乙肝抗原蛋白基因苜蓿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转乙肝抗原蛋白基因苜蓿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研究
2
作者 夏勇 郑云燕 +3 位作者 宋燕华 毛光明 江敏 孟真 《浙江预防医学》 2013年第11期4-7,15,共5页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对转乙肝抗原蛋白基因苜蓿(ATHAPG)的大鼠胚胎毒性和致畸性进行研究,为探索ATHAPG对人体健康影响和制订每日允许摄入量提供依据。方法将受孕sD大鼠随机分为40、200和1000mg/kg3个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蒸馏水)。每...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对转乙肝抗原蛋白基因苜蓿(ATHAPG)的大鼠胚胎毒性和致畸性进行研究,为探索ATHAPG对人体健康影响和制订每日允许摄入量提供依据。方法将受孕sD大鼠随机分为40、200和1000mg/kg3个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蒸馏水)。每组12~14只孕鼠,于孕期7~16d每天给受试动物灌胃1次,妊娠第20天处死,检查孕鼠妊娠与胎鼠畸形情况。结果3个剂量组的孕鼠生殖能力、体熏及胎鼠体重、外观发育、骨骼和内脏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ATHAPG在40~1000mg/kg剂量范围对大鼠无明显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乙肝抗原蛋白基因苜蓿 大鼠 胚胎毒性 致畸性
原文传递
乙肝表面抗原小蛋白S基因导入番茄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于源华 何秀霞 +3 位作者 郭中满 陆一鸣 李彦舫 果洪宇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2-75,共4页
 以丽春番茄无菌苗的子叶为外植体,以农杆菌菌株EHA105(包含质粒pBin438S)为载体,将乙肝表面抗原小蛋白S基因导入番茄组织中.基本培养基采用MS+6-BA1 0mg/L+IAA0 2mg/L,在共培养时加入乙酰香酮100μmol/L作为诱导剂,经过组织培养得到...  以丽春番茄无菌苗的子叶为外植体,以农杆菌菌株EHA105(包含质粒pBin438S)为载体,将乙肝表面抗原小蛋白S基因导入番茄组织中.基本培养基采用MS+6-BA1 0mg/L+IAA0 2mg/L,在共培养时加入乙酰香酮100μmol/L作为诱导剂,经过组织培养得到转基因植株.对转化植株基因组进行的分子学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有可能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该转基因遗传体系的建立为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乙肝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春番茄 乙肝表面抗原蛋白S基因 基因
下载PDF
C_(215)抗原基因转染的瘤苗联合单抗与超抗原的融合蛋白C_(215)Fab-SEA的抗肿瘤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青青 余海 鱼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6-77,共2页
目的 :研究抗C2 1 5 单抗与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的融合蛋白C2 1 5 Fab SEA与C2 1 5 抗原基因转染的瘤苗共同激发的抗肿瘤效应。方法 :以脂质体法将人大肠癌相关C2 1 5 抗原的基因转染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制备成瘤... 目的 :研究抗C2 1 5 单抗与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的融合蛋白C2 1 5 Fab SEA与C2 1 5 抗原基因转染的瘤苗共同激发的抗肿瘤效应。方法 :以脂质体法将人大肠癌相关C2 1 5 抗原的基因转染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制备成瘤苗 ,建立C5 7BL 6小鼠黑色素瘤荷瘤模型 ,观察其与融合蛋白C2 1 5 Fab SEA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融合蛋白与瘤苗联合治疗组小鼠的抑瘤率明显高于单用融合蛋白组和单用瘤苗组 (P<0 0 1)。结论 :融合蛋白C2 1 5 Fab SEA与C2 1 5 抗原基因转染的瘤苗 ,两者的抗肿瘤效应能相互增强 ,其共同激发的免疫应答能控制荷瘤动物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苗 融合蛋白 抑瘤效应 C215抗原 基因
下载PDF
乙肝病毒前S/S抗原的重组表达质粒对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治疗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陶友 陈敏 +5 位作者 赵连三 王松 陈守春 何芳 刘丽 唐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44-847,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S2S和pcDNA3.1-S1S2S对HBVDNA复制和抗原表达的抑制效果.方法:以能表达乙肝表面抗原主蛋白S(HBsAg)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为骨架,构建了分别含有HBV前S1抗原和/或前S2抗原编码基因的pcDNA3.1-S1S2S,pcDNA3.1... 目的:观察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S2S和pcDNA3.1-S1S2S对HBVDNA复制和抗原表达的抑制效果.方法:以能表达乙肝表面抗原主蛋白S(HBsAg)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为骨架,构建了分别含有HBV前S1抗原和/或前S2抗原编码基因的pcDNA3.1-S1S2S,pcDNA3.1-S2S,并各以100μg肌肉接种C57BL/6HBVDNA转基因小鼠,2,4wk后各加强免疫1次.然后动态检测小鼠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抗-HBs和前S2抗体的诱生,以及肝组织内HBsAg、前S2抗原的消长情况.结果:小鼠肝组织内HBsAg,前S2抗原呈逐渐减弱的趋势,8wk后各有1/3的小鼠已不能检出.pcDNA3.1-S1S2S组接种后4,8,12wk抗-HBs阳转率分别为50%、67%、100%,明显高于pcDNA3.1-S2S组(17%、33%、50%)(P<0.05);而前S2抗体阳转率均低于17%.接种后8wk,12wk,pcDNA3.1-S1S2S组和pcDNA3.1-S2S组小鼠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下降,均低于自身接种前、接种后4wk以及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S2S和pcDNA3.1-S1S2S接种,能够抑制转基因小鼠体内的HBV复制,而重组质粒中S1基因的共表达使抑制作用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表达质粒 HBV基因小鼠 治疗效应 乙肝病毒 pcDNA3 S抗原 HBV前S1抗原 抗-HBS阳 前S2抗原 表面抗原蛋白 C57BL/6 DNA水平 血清HBV HBsAg 真核表达质粒 DNA复制 前S2抗体 抗体阳 HBV复制 接种后 抑制效果
下载PDF
两种基因乙肝疫苗对供血浆者免疫效价影响及其不同抗原蛋白含量免疫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裕惠 刘素芳 +3 位作者 何学新 陆婷婷 高琼 刘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乙肝疫苗 基因工程 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蛋白 免疫效价
下载PDF
乙肝病毒X抗原与肿瘤抑制基因蛋白结合是原发性肝癌重要病因
7
作者 吴一福 《医学信息》 1994年第2期63-63,共1页
第四军医大学朱明华副教授近2年来以乙型肝炎病毒 X 抗原与肿瘤抑制基因蛋白是否可以结合起调节作用为课题,对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应用抗HBXAg 单克隆抗体 WC9-85免疫沉淀、免抗HBXAg.染色,发现7例分别在13000、17000... 第四军医大学朱明华副教授近2年来以乙型肝炎病毒 X 抗原与肿瘤抑制基因蛋白是否可以结合起调节作用为课题,对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应用抗HBXAg 单克隆抗体 WC9-85免疫沉淀、免抗HBXAg.染色,发现7例分别在13000、17000或28000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应用抗 P53抗体 Ab2免疫沉淀、抗 HBXAg 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基因 原发性肝癌 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蛋白结合 免疫沉淀 基因蛋白 单克隆抗体 抗原 肝癌患者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基因成功导入苹果植株
8
《中国果业信息》 2005年第6X期43-43,共1页
据2005年第6期《果树学报》报道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一七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选取耐贮、味美价廉的大众化水果——苹果作为受体植物.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首次将乙肝表面抗... 据2005年第6期《果树学报》报道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一七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选取耐贮、味美价廉的大众化水果——苹果作为受体植物.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首次将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基因PRS—SJS2S导入苹果品种红爱佳中.得到了抗卡那霉素的GUS阳性转化植株,对具有更高免疫原性编码L蛋白的转基因苹果作为乙肝口服疫苗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蛋白基因 苹果品种 化植株 导入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 南京农业大学 技术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下载PDF
PTD-HBcAg融合蛋白诱导特异性CTL抑制转基因小鼠HBV复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小华 潘庆春 +2 位作者 汤正好 余永胜 臧国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2972-2977,共6页
目的:探讨经PTD-HBcAg融合蛋白体内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HBV转基因小鼠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20只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组,融合蛋白PTD-HBcAg及对照蛋白HBcAg经皮下免疫小鼠,每周1次,共3次.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中胞内细胞... 目的:探讨经PTD-HBcAg融合蛋白体内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HBV转基因小鼠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20只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组,融合蛋白PTD-HBcAg及对照蛋白HBcAg经皮下免疫小鼠,每周1次,共3次.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中胞内细胞因子水平;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水平;肝脏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BsAg表达.结果:PTD-HBcAg融合蛋白免疫转基因小鼠后,能有效上调特异性CTL数量,肝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同时对小鼠血清中HBsAg及HBVDNA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肝组织HBsAg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平均吸光度分析显示,50μg和100μgPTD-HBcAg融合蛋白组中平均吸光度值与空白组和50μgHBcAg组相比明显降低(127.77±4.92,117.71±5.18vs156.84±4.94,138.70±5.92,均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D-HBcAg融合蛋白免疫HBV转基因小鼠后能增加特异性CTL数量,显著降低血清中HBsAg及HBVDNA水平,同时抑制肝脏中HBsAg的表达,在HBV免疫治疗中具有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导域-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小鼠
下载PDF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HBVe抗原结合蛋白1反式激活基因
10
作者 严福明 成军 +5 位作者 纪冬 施安娜 周全胜 郭江 杨瑗 刘妍 《临床医药杂志》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筛选与克隆HBe抗原(HBeAg)结合蛋白1(HBEBP1)新基因的反式激活基因。了解其可能存在的调节功能线索。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并克隆HBEBP1反式激活的新型靶基因.以HBEBP1表达质粒pcDNA3.1(-)-HB... 目的:筛选与克隆HBe抗原(HBeAg)结合蛋白1(HBEBP1)新基因的反式激活基因。了解其可能存在的调节功能线索。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并克隆HBEBP1反式激活的新型靶基因.以HBEBP1表达质粒pcDNA3.1(-)-HBEBP1转染HepG2细胞。以空载体pcDN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并逆转录为cDNA。经RasI酶切后。将实验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人HBEBP1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文库扩增后得到85个阳性克隆。进行菌落PCR分析。均得到200~1000bp插入片段。对26个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14种编码基因。包括13种已知基因和1种未知基因.结论:筛选到的cDNA全长序列。包括一些与细胞生长调节、信号转导、肿瘤免疫发生及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编码基因。推测。HBEBP1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激活基因 E抗原 结合蛋白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HBV CDNA消减文库 菌落PCR 阳性克隆 测序
下载PDF
乙肝病毒抗原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仝君 张大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构建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抗原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各抗原基因在体外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含有1.3倍的HBV全基因组序列的质粒PcDNA3.1-HBV为模板,PCR扩增HBV的各抗原基因片段,通过连接至中间克隆载体Pea... 目的:构建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抗原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各抗原基因在体外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含有1.3倍的HBV全基因组序列的质粒PcDNA3.1-HBV为模板,PCR扩增HBV的各抗原基因片段,通过连接至中间克隆载体Peasy-T1-Simple,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再将目的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包含HBV抗原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Bs,pcDNA3.1(+)-HBe,pcDNA3.1(+)-HBc。阳性克隆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2000分别瞬时转染HepG2细胞,同时转染LO2细胞作为对照,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分别检测各抗原基因产物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成功扩增出HBV各抗原基因片段,通过酶切测序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包含HBV抗原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Bs,pcDNA3.1(+)-HBe,pcDNA3.1(+)-HBc,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到目的蛋白在转染细胞中的正确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包含HBV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能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表达相关抗原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各抗原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抗原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瞬时
下载PDF
携带乙肝核心抗原基因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的高效制备和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呈辉 欧阳玲 +1 位作者 江鹏飞 黄建国 《中国医学工程》 2006年第6期616-618,621,共4页
目的构建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扩增乙肝病毒(HBV)C基因片段,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与5型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同电转化到大肠杆菌BJ5183内进行同源重组,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酶... 目的构建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扩增乙肝病毒(HBV)C基因片段,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与5型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同电转化到大肠杆菌BJ5183内进行同源重组,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酶切鉴定筛选出携带HBVC区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用脂质体包裹PacⅠ酶切线性化的重组质粒,转染到293细胞内进行重组腺病毒的包装。体外转染真核细胞,通过示踪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观察、RT-PCR和ELISA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HBc。重组质粒pAd-HBc导入293细胞,经过包装和二次扩大培养获得了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腺病毒颗粒Ad-HBc,其病毒滴度达5×109pfu/mL,并能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目的基因。结论成功构建表达HBcAg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开展HBV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乙肝病毒 核心抗原 基因
下载PDF
MAGE-3基因稳定转染的HHCC细胞系的建立及其mRNA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秀敏 隋延仿 +4 位作者 司少艳 李侠 黄杨 胡沛臻 葛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0-451,453,共3页
目的:构建肿瘤抗原MAGE-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MAGE-3基因稳定转染的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line,HHCC)。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带有MAGE-3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 目的:构建肿瘤抗原MAGE-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MAGE-3基因稳定转染的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line,HHCC)。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带有MAGE-3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MAGE-3,经脂质体法转染HHCC后,用G418筛选阳性克隆。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HCC中EGFP的表达,用RT-PCR法检测HHCC中MAGE-3mRNA的表达。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MAGE-3。以其转染HHCC后,经荧光显微镜及RT-PCR分别检测到MAGE-3mRNA转录和EGFP的表达。结论:建立了1株可稳定转染MAGE-3基因的肝细胞癌HHCC,为进一步应用该基因进行肝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抗原-3 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肿瘤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反义IGF-I基因转染人肝癌细胞分泌CEA和AFP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力 李树浓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1-414,共4页
本研究利用基因治疗方法中的反义RNA技术,通过脂质体包裹反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导入人HepG2肝癌细胞株,NorthernBlot分析显示反义IGF-IRNA表达阳性。研究反义IGF-I基因转染的HePG2细胞分泌CEA和AFP的水平,放射性... 本研究利用基因治疗方法中的反义RNA技术,通过脂质体包裹反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导入人HepG2肝癌细胞株,NorthernBlot分析显示反义IGF-IRNA表达阳性。研究反义IGF-I基因转染的HePG2细胞分泌CEA和AFP的水平,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结果表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CEA的水平显著地低于亲本细胞(P<0.05),而分泌AFP的水平更显著地低于亲本细胞(P<0.01)。预示着阳性克隆细胞的恶性程度低于亲本细胞,细胞内原有的生物学过程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反义IGF-I 基因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下载PDF
小鼠pLCK-CD69-IRES-EGFP表达载体构建及CD69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15
作者 王静 胡燕 +5 位作者 谭笔琴 王佳佳 赵梦婷 翁勤洁 朱狄峰 汪慧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1-516,共6页
目的:构建携小鼠细胞表面活化蛋白CD69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在细胞内核糖体切入位点(IRES)的表达载体pLCK—CD69-IRES—EGFP,并基于此创建CD69转基因小鼠。方法:首先通过小鼠肺组织提取RNA,逆转录成为cDNA,经过PubMed搜... 目的:构建携小鼠细胞表面活化蛋白CD69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在细胞内核糖体切入位点(IRES)的表达载体pLCK—CD69-IRES—EGFP,并基于此创建CD69转基因小鼠。方法:首先通过小鼠肺组织提取RNA,逆转录成为cDNA,经过PubMed搜索设计PCR引物,PCR法扩增mCD69片断,接着将该DNA片段经测序验证后接入pInsulater—LCK—IRES—EGFP质粒,构建pLCK—CD69-IRES—EGFP转基因载体;再将其转染到293T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技术确定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状况;最后将载体显微注射入受精卵并移植入假孕母小鼠,出生小鼠取尾经PCR鉴定获得阳性首建鼠,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确定淋巴细胞上CD69的表达。结果:经酶切、DNA测序鉴定证实pLCK—CD69-IRES—EGFP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查证实其在转染的293T细胞内的蛋白表达;小鼠取尾PCR鉴定明确CD69转基因小鼠创建成功;CD69转基因小鼠有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减少及静息状态下CD69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LCK-CD69-IRES—EGFP表达载体及制备CD69转基因小鼠,为CD69在炎症性疾病中作用的整体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核糖体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代谢 质粒 小鼠 基因
下载PDF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基因突变的发现
16
作者 闻玉梅 陈子平 +2 位作者 何丽芳 顾健人 范大方 《医学研究杂志》 1992年第9期30-31,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过去研究发现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有病毒DNA整合者仅为10%左右,故整合并非致乙肝病毒持续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比各组乙型肝炎患者肝内及血内病毒DNA的阳性率,发现在慢... 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过去研究发现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有病毒DNA整合者仅为10%左右,故整合并非致乙肝病毒持续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比各组乙型肝炎患者肝内及血内病毒DNA的阳性率,发现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表现为肝内病毒DNA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病毒DNA阳性率,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可能在肝内存在缺陷型而致病毒不能包装、成熟而释放入血。分别用编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S基因及核心抗原的C基因与慢性乙肝患者的肝活检组织DNA杂交,发现有个别患者的C基因缺失而S基因呈整合状态。用蛋白印迹转移技术还发现肝癌组织内有分子量异常的类似核心抗原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 基因突变 慢性乙肝 肝活检 核心抗原 整合状态 蛋白印迹 基因缺失 慢性肝炎
下载PDF
HBV/HAV复合抗原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17
作者 万家余 张玉静 +4 位作者 张蕾 韩烨 高建邦 孙博兴 肖安东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275,共3页
为探讨HBV/HAV复合疫苗的可行性,利用DNA重组技术将HBsAg与HAW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VPX进行融合,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VAX1多克隆位点,构建成核酸表达疫苗pVAX1/SVPX,将其转染CHO细胞。转染细胞培养48h后,进行RT-PCR、Western-blot、ELISA... 为探讨HBV/HAV复合疫苗的可行性,利用DNA重组技术将HBsAg与HAW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VPX进行融合,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VAX1多克隆位点,构建成核酸表达疫苗pVAX1/SVPX,将其转染CHO细胞。转染细胞培养48h后,进行RT-PCR、Western-blot、ELISA分析,结果表明HBV/HAV复合抗原基因SVPX能够在CHO细胞内转录、表达,融合蛋白具有HBV和HAV抗原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细胞 抗原基因 HBV WESTERN-BLOT DNA重组技术 真核表达质粒 HBsAg 多克隆位点 ELISA 复合疫苗 细胞培养 融合蛋白 多表位 细胞内
下载PDF
HBV转基因小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仇玮祎 王友亮 杨晓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9期67-68,共2页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作为全世界第五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有直接关联,我国尤甚.HBV是影响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病毒之一,全世界至少有3.5亿人感染,它是一种部分双链的环状DNA病毒,具有随机整合入宿主...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作为全世界第五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有直接关联,我国尤甚.HBV是影响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病毒之一,全世界至少有3.5亿人感染,它是一种部分双链的环状DNA病毒,具有随机整合入宿主基因组中的能力.通常认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转录反式激活蛋白(HBx)是HBV病毒基因组中比较重要的致病因素,但二者的功能却有很大差异[1].由于HBV作用的靶分子目前还不清楚,HBsAg和HBx是通过直接还是间接的作用导致HCC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仍旧在争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基因小鼠 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病毒基因 流行病学研究 反式激活蛋白 DNA病毒 恶性肿瘤 肝细胞癌
下载PDF
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的若干研究状况
19
作者 刘水渠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12期1233-1233,共1页
关键词 乙肝病毒抗原抗体 HBeAg(-) HBSAG(+) 前C基因变异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疫苗 HBCAG S基因区变异
下载PDF
硼替佐米对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HBV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易学瑞 袁有成 +5 位作者 陈阳述 陈文吟 陶鑫 张锋 张欣蕊 孔祥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目的利用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评价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采用改良的两步灌流法分离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分别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sAg和HBV-DNA的水平;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对HBV转基... 目的利用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评价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采用改良的两步灌流法分离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分别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sAg和HBV-DNA的水平;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对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和HepG2.2.15细胞的毒性,观察其作用24 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分离的原代肝细胞纯化后活细胞占0.90,HBsAg和HBV-DNA在5 d内均能稳定表达。药物作用24 h后,MTT结果显示260μmol·L-1及以下浓度的硼替佐米对原代肝细胞无明显毒性,但对HepG2.2.15细胞显示较强的细胞毒性,其最大无毒浓度为12.5 nmol·L-1。药物在0.026μmol·L-1~26μmol·L-1的浓度范围内对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HBsAg和HBV-DNA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硼替佐米在体外对HBV有抑制作用;HBV转基因小鼠原代肝细胞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抗HBV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蛋白酶体抑制剂 HBV基因小鼠 原代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HBV-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