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化生长因子-b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9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b 肝纤维化 多肽细胞因子 TGF-b 细胞生长 修复过程 病理过程
下载PDF
排毒尪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B1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唐贞力 邱江红 李留文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排毒尪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含量的影响,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该方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RA活动期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排毒尪痹汤治疗的观察组和吲哚美辛肠溶片、甲氨蝶呤片治疗的对照组;于治... 目的观察排毒尪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含量的影响,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该方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RA活动期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排毒尪痹汤治疗的观察组和吲哚美辛肠溶片、甲氨蝶呤片治疗的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分别检测血清TGF-B1含量。结果治疗2个月后,2治疗组血清TGF-B1含量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存在较低浓度的TGF-B1,可能是导致RA发病的机制之一;排毒尪痹汤能升高血清TGF-B1含量,有助于机体恢复免疫稳定状态,具有类似甲氨蝶呤的免疫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毒尪痹汤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 转化生长因子-b1
下载PDF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严实 李洪涛 +1 位作者 谭曾德 廉永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治疗的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60例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50例,... 目的探讨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治疗的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60例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5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膝关节液转化生长因子-b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1,TGF-b1)、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estern Ontario Ma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36项健康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结果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明显多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个月TGF-b1较术前升高,而TNF-a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术后1个月TGF-b1明显高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NF-a明显低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SF-36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术后6个月SF-36评分高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升高,而WOMAC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WOMAC评分明显低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884,P=0.347)。结论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效果,改善关节液TGF-b1、TNF-a水平,其中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优于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膝骨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转化生长因子-b1 肿瘤坏死因子-A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B1、VEGF、HC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爱清 郭雅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372-373,共2页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非蛋白构成的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转甲基反应的中间产物。高HCY血症是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的代谢性病因之一,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而倍受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转化生长因子(TGF—B1)和血管...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非蛋白构成的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转甲基反应的中间产物。高HCY血症是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的代谢性病因之一,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而倍受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转化生长因子(TGF—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与微血管的培植密切相关0。本文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B1、VEGF、HCY水平的变化,并就临床价值作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转化生长因子-b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治疗
下载PDF
胰腺癌抑癌基因/Smad4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王井伟 刘立新 +5 位作者 张瑞新 闫继东 高杨 李岩 何俊 任淑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4-414,共1页
我们利用Westernblot分析、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胰腺癌抑癌基因4(DPC4)/Smad4和转化生长因子-BⅡ型受体(TBR11)的表达,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 我们利用Westernblot分析、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胰腺癌抑癌基因4(DPC4)/Smad4和转化生长因子-BⅡ型受体(TBR11)的表达,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b 非小细胞肺癌 SMAD4 Ⅱ型受体 抑癌基因 胰腺癌 WESTERNBLOT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原文传递
光动力疗法对C6胶质瘤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的影响
6
作者 张晓明 杨立春 胡韶山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3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C6胶质瘤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B(TGF—B)和光动力疗法(PDT)之间的关系,阐明PDT对C6胶质瘤的治疗效果的机制。方法以C6胶质瘤细胞系为对照组,实验组添加25nM血啉甲醚(HMME),再用240J/cm2PDT照射,依据光照时间公式中光... 目的探讨C6胶质瘤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B(TGF—B)和光动力疗法(PDT)之间的关系,阐明PDT对C6胶质瘤的治疗效果的机制。方法以C6胶质瘤细胞系为对照组,实验组添加25nM血啉甲醚(HMME),再用240J/cm2PDT照射,依据光照时间公式中光源输出的光斑面积,计算出照射时间,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DT处理前后,C6细胞上清液中的TGF—B的表达;提取HMME—PDT实验组细胞上清液为条件培养基,对照组细胞上清液为非条件培养基,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使用MTT法观察HuVEC的增殖情况;建立Wistar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以HMME联合PDT疗法为HMME—PDT组,生理盐水治疗为非治疗组,免疫组化法观察胶质瘤血瘤屏障中CD31的表达。结果与未处理组c6比较,经HMME—PDT处理的C6细胞上清液TGF-B含量明显降低(P〈0.01);经HMME—PDT处理的c6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以抑制HuVEC的增殖,与非条件培养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治疗组比较,HMME—PDT组的大鼠脑胶质瘤血瘤屏障CD3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HMME联合PDT降低c6细胞旁分泌TGF—B,明显抑制胶质瘤血瘤屏障血管生成,为PDT从抑制胶质瘤细胞旁分泌角度,抑制胶质瘤血管新生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光化学疗法 转化生长因子-b CD31
原文传递
失血性休克和内毒素二次打击肺损伤时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2信号通路的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石永勇 高巨 +1 位作者 徐少群 招伟贤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01-404,共4页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HS)+内毒素二次打击致肺损伤时肺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smad2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HS组,每组12只。HS组建立未控制HS+内毒素二次打击模型,并按失血前期90min、...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HS)+内毒素二次打击致肺损伤时肺转化生长因子-B1(TGF-B1)/smad2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HS组,每组12只。HS组建立未控制HS+内毒素二次打击模型,并按失血前期90min、复苏期60min、观察期210min进行实验。监测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呼吸频率,实验结束后取血测定动脉血气。活杀大鼠取肺组织测定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肺湿/干重(W/D)比值,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肺组织TGF-B1的蛋白及mRNA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肺组织smad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HS组MAP自院前期60min后明显降低,血乳酸(Lac)明显升高,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HCO3^-、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明显降低。剩余碱(BE)负值增大,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W/D比值明显升高(P均〈0.01);HS组肺组织TGF-B1呈强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肺泡上皮、间质炎性细胞、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和小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TGF-B1 mRNA和smad2蛋白表达均较Sham组明显上调(P均〈0.01)。结论二次打击大鼠TGF-B1/smad2信号通路被激活,并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HS后肺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肺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b 二次打击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对PSS-ILD患者血清TGF-B1、TNF-a及IL-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青兰 郭东更 +3 位作者 马春燕 马金秀 段学波 杨朝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006-1008,共3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间质性肺病(PSS-ILD)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B1、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IL)-1水平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多苷对PSS-ILD的可能治疗机制。方法选取PSS-ILD患者60例,分为雷公藤多苷组(A...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间质性肺病(PSS-ILD)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B1、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IL)-1水平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多苷对PSS-ILD的可能治疗机制。方法选取PSS-ILD患者60例,分为雷公藤多苷组(A组)和环磷酰胺组(B组)。A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B组口服环磷酰胺片,2组同时口服泼尼松片,起始剂量0.75 mg/(kg·d),4周后减量,观察时间6个月。选取同期健康人群30例为正常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治疗前以及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血清TGF-B1、TNF-a及IL-1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前A组、B组的血清TGF-B1、TNF-a及IL-1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环磷酰胺干预3个月时TGF-B1开始下降,TNF-a、IL-1未见下降,干预6个月时TGF-B1、TNF-a明显下降,IL-1未见下降;雷公藤多苷干预3个月时TGF-B1、TNF-a及IL-1均未见下降,干预6个月时TGF-B1、TNF-a明显下降,IL-1未见下降。A、B组间比较:干预3个月时,2组间TGF-B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时,各因子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与环磷酰胺治疗PSS-ILD的机制相似,可能是通过抑制TGF-B1、TNF-a来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间质性肺病 雷公藤多苷 转化生长因子-b1 肿瘤坏死因子-A
下载PDF
中药蓝玉簪颗粒对慢性哮喘小鼠气道重建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力江 陈卫强 +3 位作者 田琼 赵一岭 吴昌归 李焕章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933-1936,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蓝玉簪颗粒对慢性哮喘小鼠气道重建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2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慢性哮喘模型组(B组),蓝玉簪颗粒组(C组,1.0g生药/3.0kg体质量)和地塞米松干预组(D组,2.0mg/kg),以卵白蛋白(... 目的:观察中药蓝玉簪颗粒对慢性哮喘小鼠气道重建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2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慢性哮喘模型组(B组),蓝玉簪颗粒组(C组,1.0g生药/3.0kg体质量)和地塞米松干预组(D组,2.0mg/kg),以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并长期雾化吸入制备小鼠慢性哮喘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一般病理学改变;阿尔辛蓝-过碘酸-希夫氏(AB-PAS)染色观察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情况;天狼猩红(SR)染色观察气道壁胶原沉积并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以评价气道上皮下纤维化,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测定气道壁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外、内径比值(Po/Pi),气道壁厚度和面积(Awt,Aaw)以及TGF-β1免疫组化阳性染色面积与气道基底膜周径(Pbm)比值(如Awt/Pbm,TGF-β1/Pbm)等.结果:B组小鼠气管及血管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黏膜上皮增生,气道黏液高分泌及气道上皮下胶原沉积增多,气道壁TGF-β1表达增强;Po/Pi,Awt/Pbm,Aaw/Pbm以及TGF-β1/Pbm,肺组织HYP含量等所有指标均显著增高.C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的表达与肺组织HY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s=0.669,P<0.01).结论:中药蓝玉簪颗粒可以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哮喘 气道重建 动物模型 小鼠 蓝玉簪龙胆 转化生长因子-b1
下载PDF
miR-152-3p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进 杨波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583-587,615,共6页
目的:研究miR-152-3p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ox-LDL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用ApoE基因敲除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使用qRT-PCR检测miR-152-3p和转化生长因子-B2(TGFB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使用CCK-8实验、... 目的:研究miR-152-3p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ox-LDL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用ApoE基因敲除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使用qRT-PCR检测miR-152-3p和转化生长因子-B2(TGFB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使用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和TUNEL实验检测VSMCs增殖、迁移和凋亡。通过生物信息分析预测miR-152-3p的下游靶点。MiR-152-3p和TGFB2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q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在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受到ox-LDL处理的VSMCs中miR-152-3p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并表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特性。过表达miR-152-3p显著抑制了VSMCs的增殖和迁移,诱导了细胞凋亡。从机制上来看,miR-152-3p通过靶向作用于TGFB2发挥作用。结论:miR-152-3p通过靶向抑制TGFB2抑制VSMCs的异常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2-3p 转化生长因子-b2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Smad7对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陈志明 曹红十 李玉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3-695,共3页
目的观测Smad7对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增殖及浸润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和RT-PCR分别检测Smad7稳定转染U251细胞与空载体转染U251细胞及U251细胞在增殖和N-cadherin、E-cadherin、vimentin、twist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Smad7转染后,上... 目的观测Smad7对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增殖及浸润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和RT-PCR分别检测Smad7稳定转染U251细胞与空载体转染U251细胞及U251细胞在增殖和N-cadherin、E-cadherin、vimentin、twist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Smad7转染后,上皮细胞间质化相关基因表达未见改变(P>0.05),但相对于空载体转染U251细胞及U251细胞其增殖速度减慢。结论Smad7稳定转染后未见胶质母细胞瘤上皮细胞间质化改变,但Smad7高表达可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b SMAD7 凋亡 胶质母细胞瘤
下载PDF
替莫唑胺在恶性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涂博 郭立岭 王植海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6期1692-1695,共4页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效果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b(TGF-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85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效果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b(TGF-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85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血清TGF-b、GFAP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D3^+、CD4^+和CD8^+)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GF-b、GFA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CD3^+、CD4^+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CD8^+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TGF-b、GF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CD3^+、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CD8^+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的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血清TGF-b、GFAP水平,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恶性脑胶质瘤 转化生长因子-b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中PDGF-BB和TGF-β1表达变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卫华 刘振华 吴非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缺血再灌注(MCAO/R)中的功能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关系。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2h后依照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0h、6h、12h...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缺血再灌注(MCAO/R)中的功能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关系。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2h后依照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0h、6h、12h、24h、48h、3d及7d共6组,另设缺血2h后再灌注24h(MCAO2h/R24h)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组(C组),TTC染色组测量缺血灶体积(D组)。A、B、C组各时相点取材,免疫组化显示脑PDGF-BB及TGF-β1的表达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CAO2h组缺血灶体积最小,再灌注后增加,第3天时达到高峰,第7天时有所减小。药物干预组较无干预组缺血灶体积减小。PDGF-BB在假手术组、MCAO2h组阳性表达无差异;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增加,7d后达高峰;药物干预组与无干预组相比阳性表达增多。TGF-β1在MCAO2h组较假手术组阳性表达减低;再灌注6h后表达开始增多,48h达高峰,并持续至第7天;药物干预组与无干预组相比阳性表达增加。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PDGF-BB和TGF-β1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增加这两个生长因子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转化生长因子-b1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7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於文丽 李晓宁 +3 位作者 吴小燕 王行环 刘同族 丁国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2-344,F0004,共4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1型糖尿病组(T1DM组)及2型糖尿病组(T2DM组),以50mg/kg链脲佐菌素(STZ)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1型糖尿病组(T1DM组)及2型糖尿病组(T2DM组),以50mg/kg链脲佐菌素(STZ)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以高脂高糖饮食及25mg/kgSTZ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于2周、4周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尿中IL-17水平;4周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中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B1(TGF-131)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2、4周末m、尿中IL。17升高;IL-17在Con组。肾组织无表达,仅在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问质中表达,TIDM组0.2357±0.0410,T2DM组0.1809±0.0090(P〈0.05);TGF-131肾组织表达,T1DM组0.1412±0.0610,T2DM组0.2809±0.0420(P〈0.05);肾组织IL-17与尿液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15,P〈0.05)。结论IL-17参与糖尿病肾小管-问质病变的发生;IL-17和TGF-/B1在1型和2型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糖尿病 转化生长因子-b1
原文传递
生物活性物质对近视发展中巩膜成纤维细胞作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贾琰 周激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通过对实验性近视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在近视诱导及恢复期,眼内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发生了变化,提示它们与近视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物质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 通过对实验性近视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在近视诱导及恢复期,眼内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发生了变化,提示它们与近视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物质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视黄酸(retinoicacid,RA)等。然而确切的信号转导通路尚不知晓。文中就这几种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巩膜成纤维细胞(scleralfibroblasts,SF)的作用及它们与近视发展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成纤维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转化生长因子-b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黄酸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诱导蛋白 衰老关键蛋白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