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菌转化硒及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1
作者 徐颖 邬淑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63,共6页
乳酸菌富集转化无机硒为有机硒的研究成为热点,不同乳酸菌对硒的耐受力和富硒量不同,乳酸菌对亚硒酸盐(Ⅳ)转化涉及多个不同蛋白质和基因表达量变化。乳酸菌积聚硒并将其掺入合成硒代氨基酸中,可生成硒代半胱氨酸(SeCys)和甲基硒代半胱... 乳酸菌富集转化无机硒为有机硒的研究成为热点,不同乳酸菌对硒的耐受力和富硒量不同,乳酸菌对亚硒酸盐(Ⅳ)转化涉及多个不同蛋白质和基因表达量变化。乳酸菌积聚硒并将其掺入合成硒代氨基酸中,可生成硒代半胱氨酸(SeCys)和甲基硒代半胱氨酸(CH3SeCys)。文章主要介绍乳酸菌富硒能力,微生物转化硒代谢机制及相关硒代氨基酸、蛋白和基因,简述富硒乳酸菌在酸奶、奶酪、发酵饮料及羊奶片等乳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转化硒 代谢 基因
下载PDF
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蛋硒含量和蛋硒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金永燕 郑春田 +5 位作者 陈伟 王爽 夏伟光 刘文超 程镜蓉 张亚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2-1637,共1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亚硒酸钠(SS)和酵母硒(SY)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蛋硒含量和蛋硒转化率的影响,探究其在鸭蛋中的富集和消去规律。选取540只健康、产蛋性能相近的44周龄龙岩山麻蛋鸭,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亚硒酸钠(SS)和酵母硒(SY)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蛋硒含量和蛋硒转化率的影响,探究其在鸭蛋中的富集和消去规律。选取540只健康、产蛋性能相近的44周龄龙岩山麻蛋鸭,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试验期16周,分为富集期12周和消去期4周。富集期,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硒含量0.15 mg/kg)及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3、0.6、0.9和1.2 mg/kg的SS或SY(以硒计)的试验饲粮。消去期,各组均饲喂基础饲粮。结果表明:1)富集期,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S和SY对产蛋率、平均蛋重、日产蛋量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第5~8周、第9~12周和第1~12周,P<0.05)。消去期,与对照组相比,仅饲粮中添加SY显著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第1~2周,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SS和SY对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黄颜色、蛋壳重、蛋壳比例、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饲粮中添加SS显著降低了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第2、4、12周和平均值,P<0.05),饲粮中添加SY也显著降低了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第12周和平均值,P<0.05)。3)富集期,与对照组相比,第3、7、14、28、56和84天,饲粮中添加SS和SY均显著增加了蛋硒含量(P<0.05),且SY显著高于SS(P<0.05)。消去期,与对照组相比,第3和7天,饲粮中添加SS和SY显著增加了蛋硒含量(P<0.05),且SY显著高于SS(P<0.05)。4)富集期,与对照组相比,第3、7、28和56天,饲粮中添加SS和SY显著降低了蛋硒转化率(P<0.05),且SY显著高于SS(P<0.05)。消去期,与对照组相比,第3和7天,饲粮中添加SS和SY显著提高了蛋硒转化率(P<0.05),且SY显著高于SS(P<0.05)。5)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蛋硒含量,得出SY的蛋硒含量在富集期第3、7、14、28、56和84天分别是SS的4.418、3.819、4.381、4.290、4.276和4.380倍,消去期第3、7、14和21天分别是SS的4.201、4.208、32.10和12.17倍。6)以硒0.3 mg/kg添加水平,饲喂3 d,蛋硒含量分别为0.50(饲粮中添加SS)和0.72 mg/kg(饲粮中添加SY)。根据中国居民不同人群每日富硒鸭蛋推荐量,建议每天鸭蛋(约65 g)的摄入量分别为0.77~2.40个(饲粮中添加SS)和0.53~1.67个(饲粮中添加SY)。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3~1.2 mg/kg的SS和SY提高了蛋鸭的平均日采食量,但降低了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提高了蛋硒含量。与SS相比,SY在鸭蛋中的富集速度增加,消去速度降低。SY的蛋硒含量约是SS的4倍左右,蛋硒转化率也高于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钠 酵母 含量 转化
下载PDF
磷硒配施对冬小麦硒吸收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胡彩霞 杨东霞 +8 位作者 刘红恩 刘亥扬 刘立杰 张玉鹏 许嘉阳 秦世玉 李畅 睢福庆 聂兆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167,共11页
探讨磷硒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磷硒有效性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0.2和0.4 g·kg^(-1))和2个硒水平(0和0.5 mg·kg^(-1)),完全交互设计,共6个处理(Se_... 探讨磷硒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磷硒有效性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0.2和0.4 g·kg^(-1))和2个硒水平(0和0.5 mg·kg^(-1)),完全交互设计,共6个处理(Se_(0)P_(0)、Se_(0)P_(0.2)、Se_(0)P_(0.4)、Se_(0.5)P_(0)、Se_(0.5)P_(0.2)、Se_(0.5)P_(0.4)),分析冬小麦籽粒产量、磷硒浓度、土壤有效磷含量、硒形态转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变化。施磷显著增加Se_(0)和Se_(0.5)水平下冬小麦籽粒产量、各器官磷浓度及累积量,但显著降低Se_(0.5)水平下根系、茎叶及籽粒硒浓度,且籽粒、颖壳及茎叶硒累积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Se_(0.5)P_(0.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施硒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各部位硒浓度和累积量,降低了P_(0.4)水平下籽粒产量和P_(0.2)和P_(0.4)水平下冬小麦各器官磷浓度及累积量,但对P_(0.2)水平下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施磷显著增加了Se_(0.5)水平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可溶态硒含量及所占比例,施硒显著增加了P_(0.4)水平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在Se_(0.5)水平下,P_(0.2)和P_(0.4)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但均显著降低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施硒显著增加了P_(0.2)水平下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和P_(0.4)水平下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在Se_(0.5)水平下,与P0相比,P_(0.2)显著提高了Shannon指数;在P_(0.2)水平下,施硒显著提高Simpson指数。适宜的磷硒配施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土壤中磷硒的释放并提高其有效态含量,进而增强磷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促进作用和籽粒硒的累积,以Se_(0.5)P_(0.2)处理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酸盐 籽粒产量 土壤有效磷 形态转化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不同时期施硒对谷子硒含量、有机硒转化率及谷子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穆婷婷 张福耀 +2 位作者 李志华 刘璋 田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3-198,共6页
探索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外源硒对谷子品质指标、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谷子外源硒的最佳施用期,为富硒谷子的栽培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3个不同生态型谷子,春谷长农35、夏谷冀谷20、抗除草剂杂交谷晋谷50为试验材料,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 探索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外源硒对谷子品质指标、籽粒硒含量的影响,明确谷子外源硒的最佳施用期,为富硒谷子的栽培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3个不同生态型谷子,春谷长农35、夏谷冀谷20、抗除草剂杂交谷晋谷50为试验材料,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喷施清水为对照(CK),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叶面喷施Na2Se O367. 84 g/hm2,研究各关键生育期在喷硒条件下,谷子不同生态型品种的品质性状、籽粒硒含量以及硒的累积、转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期叶面喷硒处理均可以改善谷子品质,参试品种尤以灌浆期喷施硒对谷子品质性状改善最佳,晋谷50、冀谷20、长农35的赖氨酸含量分别增加0. 03,0. 05,0. 02百分点,叶酸含量增幅分别为2. 4%,7. 5%,5. 5%,灌浆期喷硒处理粗蛋白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P <0. 01),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谷子籽粒含硒量均有提高,硒含量增加趋势为灌浆期>抽穗期>苗期>对照(CK),灌浆期喷硒处理谷子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0. 250 mg/kg,是对照的8. 0~9. 9倍;灌浆期为提高谷子有机硒转化率和籽粒硒利用率的关键时期。晋谷50、冀谷20和长农35灌浆期喷硒处理后的有机硒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3,13,10百分点,且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 <0. 05),与对照相比,灌浆期硒处理后的硒收获指数增幅为5. 32,5. 82,2. 70百分点。灌浆期叶面喷施适量的外源硒是改善谷子品质性状,提高谷子硒含量、有机硒转化率和硒收获指数的最佳叶面喷硒处理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品质 含量 有机转化 收获指数
下载PDF
3种硒源对蛋鸡生产性能、蛋硒含量及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胡华锋 黄炎坤 +4 位作者 介晓磊 郭孝 胡承孝 鲁剑巍 赵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03-1609,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植物硒———富硒苜蓿、无机硒———亚硒酸钠和生物硒———酵母硒3种硒源对蛋鸡生产性能、蛋硒含量及转化率的影响。选取50周龄健康罗曼蛋鸡300羽,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试验1组为对照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植物硒———富硒苜蓿、无机硒———亚硒酸钠和生物硒———酵母硒3种硒源对蛋鸡生产性能、蛋硒含量及转化率的影响。选取50周龄健康罗曼蛋鸡300羽,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2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普通苜蓿粉的试验饲粮,试验3、4组饲喂在试验2组饲粮中分别添加1.60 mg/kg亚硒酸钠和730 mg/kg酵母硒的试验饲粮,试验5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富硒苜蓿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38 d。结果表明:1)基础饲粮中添加富硒苜蓿能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和日产蛋量(P<0.05),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添加酵母硒可显著提高产蛋率(P<0.05),而添加普通苜蓿、亚硒酸钠和酵母硒对日产蛋量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基础饲粮中添加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苜蓿均可极显著提高蛋硒含量(P<0.01),其中富硒苜蓿组蛋硒含量极显著高于添加亚硒酸钠组(P<0.01),却极显著低于酵母硒组(P<0.01);各组蛋硒含量随试验期的延长而增加,3种硒源组蛋硒转化率大小顺序为:酵母硒>富硒苜蓿>亚硒酸钠,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知,蛋鸡饲粮中添加富硒苜蓿,其生产性能略优于添加酵母硒,明显优于添加普通苜蓿和亚硒酸钠;蛋鸡的蛋硒含量极显著高于亚硒酸钠,但极显著低于酵母硒,3种硒源蛋硒转化率大小顺序为:酵母硒>富硒苜蓿>亚硒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酸钠 酵母 蛋鸡 转化
下载PDF
硒对生菜生长、品质、养分吸收和硒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袁伟玲 刘志雄 +2 位作者 吴金平 殷红清 陈磊夫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89-194,共6页
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外源硒对生菜生长特性、品质、养分吸收和硒含量的影响,为富硒蔬菜生产合理施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以芳妮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6个处理(0,0.5,1.0,1.5,2.0,2.5 mg/L Se),于生菜定植后第15,25天叶面喷... 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外源硒对生菜生长特性、品质、养分吸收和硒含量的影响,为富硒蔬菜生产合理施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以芳妮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6个处理(0,0.5,1.0,1.5,2.0,2.5 mg/L Se),于生菜定植后第15,25天叶面喷施,研究硒对植株生长、品质、养分含量和硒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硒浓度小于1.5 mg/L时,促进生菜的生长,产量增加;当硒浓度大于2.0 mg/L,抑制了生菜的生长,产量降低。叶面喷施外源硒增加了生菜地上部可溶性总糖和总酚含量;低浓度外源硒(Se≤1.5 mg/L)增加了粗纤维和维生素C含量,而高浓度硒(Se≥2.0 mg/L)降低了其含量;类黄酮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生菜地上部分N、Ca、Zn含量随着喷施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随喷施硒浓度的增加,Mg含量增加,而P、K、S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低浓度硒降低了生菜地上部Fe元素的含量,但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加地上部的含量明显增加。生菜地下部N、S元素的含量随叶面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Ca、Mg、Fe、Zn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适量硒浓度(Se≤1.5 mg/L)增加生菜地下部K元素的含量,高浓度则降低了其含量。生菜地上部硒的含量以有机态硒为主,有机硒转化率均在80%以上。因此,喷施硒浓度为1.5 mg/L对生菜产量提高、品质改善和养分吸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富硒功能蔬菜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酸盐 生长 养分吸收 转化
下载PDF
酵母中有机硒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世平 周玉岩 +1 位作者 滕冰 孙玉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78-383,共6页
对酵母中的硒含量及转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酵母同化无机硒能力较强,有机硒含量可达80%以上。
关键词 酵母 同化 培养 有机转化
下载PDF
不同施硒方式对叶用莴苣产量、含硒量和 硒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袁伟玲 刘志雄 +2 位作者 吴金平 殷红清 陈磊夫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4,共5页
以土壤施硒0.2 g·m^(-2)添加外源硒,4个叶用莴苣品种含硒量为:芳妮>罗莎绿>奶油红>橡叶红。以芳妮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施硒(0、0.02、0.2、2、20 g·m^(-2))、叶面施硒(0、50、100、200 mg·kg^(-1))和硒浸种(0、50... 以土壤施硒0.2 g·m^(-2)添加外源硒,4个叶用莴苣品种含硒量为:芳妮>罗莎绿>奶油红>橡叶红。以芳妮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施硒(0、0.02、0.2、2、20 g·m^(-2))、叶面施硒(0、50、100、200 mg·kg^(-1))和硒浸种(0、50、100 mg·kg^(-1))3种方式添加外源硒,研究不同施硒方式对叶用莴苣产量、品质、含硒量和硒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叶用莴苣的产量先升后降,总硒含量则显著增加,硒转化率也表现为先升后降,但均在80%以上;综合比较土壤施硒、叶面施硒和硒浸种对叶用莴苣产量、含硒量和硒转化率的影响,推荐叶面喷施硒100 mg·kg-1为叶用莴苣最佳的添加外源硒方式和施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产量 转化
下载PDF
富硒苜蓿对蛋鸡生产性能、蛋硒及蛋硒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胡华锋 臧金灿 +4 位作者 介晓磊 胡承孝 郭孝 鲁剑巍 赵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8,共6页
【目的】研究富硒苜蓿对蛋鸡生产性能、蛋硒及蛋硒转化率的影响,为通过硒肥-牧草-饲料-动物(食物链)链的物质传导作用进行动物补硒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选取健康罗曼蛋鸡480羽,随机均分成8组,每组4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饲喂... 【目的】研究富硒苜蓿对蛋鸡生产性能、蛋硒及蛋硒转化率的影响,为通过硒肥-牧草-饲料-动物(食物链)链的物质传导作用进行动物补硒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选取健康罗曼蛋鸡480羽,随机均分成8组,每组4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3,4,5,6,7和8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7种硒水平(硒含量分别为0.37,2.78,5.97,8.09,9.93,17.42和28.75mg/kg)苜蓿草粉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38d,分别在第7,14,21,28,38天取样,分析富硒苜蓿对蛋鸡生产性能、蛋硒及蛋硒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基础日粮适量添加富硒苜蓿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蛋鸡产蛋率,显著(P<0.05)提高日产蛋量,降低料蛋比(P<0.05),且产蛋率和日产蛋量均随添加富硒苜蓿硒含量的提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料蛋比呈先降后升趋势;添加富硒苜蓿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蛋硒含量,蛋硒含量随着富硒苜蓿硒含量的提高而升高,但蛋硒转化率却随富硒苜蓿硒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结论】基础日粮添加富硒苜蓿能提高蛋鸡产蛋率、日产蛋量、蛋硒含量,降低料蛋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蛋鸡 生产性能 转化
下载PDF
基施硒肥对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吸收、转化及利用硒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华锋 刘太宇 +5 位作者 郭孝 介晓磊 胡承孝 李明 鲁剑巍 赵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采用土壤施硒方法,研究基施硒肥对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吸收、转化和利用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硒肥能显著提升紫花苜蓿吸收外源硒的能力(P<0.05);并随生育期延伸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变化,初花期吸收硒... 采用土壤施硒方法,研究基施硒肥对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吸收、转化和利用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硒肥能显著提升紫花苜蓿吸收外源硒的能力(P<0.05);并随生育期延伸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变化,初花期吸收硒能力最强;而紫花苜蓿硒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降低。基施硒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有机硒的转化率(P<0.05),当施硒量≥0.45 mg·kg^(-1)时,有机硒转化率>50%,紫花苜蓿有机硒转化率随生育期的发展呈下降趋势;紫花苜蓿对硒肥的利用率很低,不超过1.5%;并随生育期的进程先升后降,初花期硒肥利用率最高。施硒量与不同生育期苜蓿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基施硒肥与苗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9912x+0.1827(R^2=0.9696),基施硒肥与分枝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7394x+0.1724(R^2=0.9670),基施硒肥与孕蕾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5045x+0.1542(R^2=0.9694),基施硒肥与初花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2547x+0.1588(R^2=0.9835),基施硒肥与盛花期牧草硒线性方程为:y=1.0044x+0.1500(R^2=0.9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育期 吸收 有机转化 肥利用率
下载PDF
螺旋藻富硒培养及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谭龙飞 黄峙 郭宝江 《食品与机械》 CSCD 1998年第6期17-18,共2页
研究了向标准培养液中添加无机硒盐浓度对螺旋藻生长及其转化有机硒的影响,以及克服高无机硒盐浓度影响富硒螺旋藻产率的方法。
关键词 螺旋藻 培养 有机转化
下载PDF
超低排放燃煤机组硒的迁移转化及飞灰对其富集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轩 苏银皎 +4 位作者 滕阳 张锴 王鹏程 李丽锋 李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23-932,共10页
采用微波消解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考察了9台超低排放在役机组硒迁移转化规律,探究了循环流化床(CFB)和煤粉炉(PC)机组飞灰特性差异对硒吸附能力的影响。燃烧后煤中硒几乎全部呈现挥发态,底渣中残留量极低。与浓度归一化和质... 采用微波消解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考察了9台超低排放在役机组硒迁移转化规律,探究了循环流化床(CFB)和煤粉炉(PC)机组飞灰特性差异对硒吸附能力的影响。燃烧后煤中硒几乎全部呈现挥发态,底渣中残留量极低。与浓度归一化和质量分布法相比较,相对富集系数法可以客观地评价燃煤副产物中硒的富集能力,两类机组中硒均主要富集于飞灰中。CFB较低炉膛温度和添加CaO可以降低入炉煤中硒释放比例并增强飞灰对硒的吸附能力,故其底渣和飞灰中硒的富集程度均高于PC,导致脱硫石膏中硒富集程度低于PC。飞灰对硒的吸附量随比表面积或孔容积增大而增大,但随粒径或孔径增大而减小。CFB飞灰中未燃尽碳含量高、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且存在较多蜂窝状孔隙,导致其对硒的富集程度高于PC飞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污染 迁移转化 微波消解 吸附
下载PDF
发芽玉米中硒的生物转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琳 钟玉娇 张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3-798,共6页
以普通玉米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硒溶液、不同浸泡时间、不同发芽时间处理玉米后,分别测量发芽率和芽长,然后干燥粉碎,经消化处理,使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量玉米中的总硒量和无机硒量,再研究有机硒的转化率与硒的生物转换能力。试验结果表... 以普通玉米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硒溶液、不同浸泡时间、不同发芽时间处理玉米后,分别测量发芽率和芽长,然后干燥粉碎,经消化处理,使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量玉米中的总硒量和无机硒量,再研究有机硒的转化率与硒的生物转换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硒溶液浓度、硒溶液浸泡时间和发芽时间的不断增加,有机硒转化率和硒的生物转化能力先增后减,发芽玉米富硒最佳条件为:浸泡硒浓度80μh·mL^(-1)、浸泡时间8 h、发芽时间72 h。经硒溶液浸泡处理后的玉米,有机硒转化率和硒的生物转化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发芽 有机转化 生物转化能力
下载PDF
决明子生芽转化有机硒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张玲 蔡洪信 夏作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6期1334-1335,共2页
目的:探讨决明子生芽转化有机硒的效果。方法:利用透析方法将富硒决明子芽中的有机硒和无机硒分开,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富硒决明子芽中的总硒含量和无机硒含量,计算出决明子芽的有机硒转化率。结论:培育时间对决明子芽有机硒转... 目的:探讨决明子生芽转化有机硒的效果。方法:利用透析方法将富硒决明子芽中的有机硒和无机硒分开,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富硒决明子芽中的总硒含量和无机硒含量,计算出决明子芽的有机硒转化率。结论:培育时间对决明子芽有机硒转化率由一定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48h是培育富硒决明子的适宜时间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子 有机转化
下载PDF
生物转化富硒牛奶与提高人体硒水平的研究
15
作者 吴敦虎 王振栋 +2 位作者 郑晓明 王爱琴 赵守元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3年第5期40-41,共2页
硒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
关键词 生物转化牛奶 营养学 生产方法 -氨基酸添加剂 饲料
下载PDF
磷硒配施对郑麦9023硒吸收及土壤硒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祝姣姣 聂兆君 +5 位作者 赵鹏 李金峰 秦世玉 李畅 刘红恩 李永革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2-729,共8页
为给通过合理施用磷肥来提高冬小麦籽粒硒含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冬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80、160mg·kg-1,分别表示为P0、P80和P160)和2个硒水平(0和1mg·kg-1,分别表示为Se0和Se1),共6个处... 为给通过合理施用磷肥来提高冬小麦籽粒硒含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冬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磷水平(0、80、160mg·kg-1,分别表示为P0、P80和P160)和2个硒水平(0和1mg·kg-1,分别表示为Se0和Se1),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Se0水平下,籽粒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而在Se1水平下,籽粒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80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在Se1水平下,施磷显著增加了小麦各器官以及整株硒累积量,但是施磷降低了硒从颖壳向籽粒中的迁移系数,显著降低了各器官的硒含量。施硒可提高土壤各形态硒的含量,提高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的比例。在Se0水平下施磷可以提高土壤水溶态硒、可交换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所占总硒的比例;而在Se1水平下,施磷增加了土壤水溶态硒、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硒、残渣态硒的含量及比例,但是降低了可交换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的含量及比例。因此,适宜的磷硒配施可通过影响土壤中各种形态硒的转化过程,促进土壤硒向水溶态硒的转化,提高土壤硒的有效性,进而促进郑麦9023对土壤硒的吸收累积,达到增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形态转化 郑麦9023
下载PDF
茎瘤芥对硒的吸收、转化及其富集特征研究
17
作者 饶小琛 谢文文 +3 位作者 徐卫红 迟荪琳 周鑫斌 赵婉伊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6期26-31,共6页
为了探讨硒在茎瘤芥中的吸收、富集机制,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0、1、2.5 mg/L)的Na_2SeO_3进行茎瘤芥叶面喷施田间试验,研究茎瘤芥对硒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规律,以及硒对茎瘤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硒浓度(1 mg/L)下,供试作物茎瘤... 为了探讨硒在茎瘤芥中的吸收、富集机制,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0、1、2.5 mg/L)的Na_2SeO_3进行茎瘤芥叶面喷施田间试验,研究茎瘤芥对硒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规律,以及硒对茎瘤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硒浓度(1 mg/L)下,供试作物茎瘤芥产量提高,未达到显著水平;茎瘤芥中硝酸盐含量下降到最低点,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和Vc则为相反趋势,在Se 1 mg/L上升到最高,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46.73%、40.41%和13.36%;茎瘤芥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随硒浓度升高而增加,且呈显著正相关,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4.0%~271.5%和46.1%~193.9%,而茎瘤芥有机硒转化率也会随硒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较对照组分别上升了23.57%和1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 形态 吸收 转化 茎瘤芥
下载PDF
天然富硒土壤上不同作物对硒的吸收与转化差异
18
作者 李海强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3期42-44,共3页
本文结合福建省邵武市的情况分析天然富硒土壤上不同作物对硒的吸收与转化差异,通过数据研究不同作物中硒含量和土壤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作物本身的特性,希望可以借此给福建省邵武市的作物种植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土壤 转化 差异
下载PDF
外源硒对茎瘤芥硒形态及硒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婉伊 姚云柯 +5 位作者 徐卫红 周鑫斌 王卫中 谢文文 秦余丽 王正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采用大田实验研究叶面喷施硒(0.0、1.0、2.5 mg/L)对茎瘤芥生长、硒形态、硒吸收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 mg/L的硒提高了茎瘤芥的产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面喷硒降低了茎瘤芥硝酸盐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茎... 采用大田实验研究叶面喷施硒(0.0、1.0、2.5 mg/L)对茎瘤芥生长、硒形态、硒吸收和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0 mg/L的硒提高了茎瘤芥的产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叶面喷硒降低了茎瘤芥硝酸盐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茎瘤芥游离氨基酸、VC、还原糖的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0.41%、13.36%和46.73%。叶面喷施硒后茎瘤芥中全硒和有机硒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6.1%~193.9%和74.0%~271.5%,并且随外源硒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随硒质量浓度的增加,茎瘤芥有机硒转化率显著提高,1.0、2.5 mg/L硒处理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9.33%和23.57%。茎瘤芥吸收的硒主要以有机硒的形式存在,茎瘤芥全硒和有机硒含量与外源硒质量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 形态 吸收 转化 茎瘤芥
下载PDF
外源硒矿粉对玉米硒累积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2
20
作者 刘庆 田侠 史衍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3-409,共7页
【目的】通过生物强化的方法获得生物安全形态的有机硒,是实现人体科学补硒的重要途径。研究外源硒矿粉在生产中的合理施用量及其对作物的影响,可为富硒农产品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玉米为试材,以湖北恩施的富硒矿粉(总硒... 【目的】通过生物强化的方法获得生物安全形态的有机硒,是实现人体科学补硒的重要途径。研究外源硒矿粉在生产中的合理施用量及其对作物的影响,可为富硒农产品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玉米为试材,以湖北恩施的富硒矿粉(总硒含量为180 mg/kg)为硒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对外源硒的吸收与转化及施硒对玉米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设5个施硒处理:Se 0(CK)、750(Se1)、1500(Se2)、2250(Se3)和3000 g/hm2(Se4)。于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取样,测定玉米不同部位总硒含量以及玉米籽粒中总硒、有机硒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土壤施用富硒矿粉对玉米籽粒产量和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及各器官硒含量。随硒施用量由0增加到3000 g/hm2,玉米籽粒中硒含量由14.2μg/kg增加到350.3μg/kg。除Se2处理外,玉米根系中的硒含量在收获期高于抽穗期,而玉米茎和叶中的硒含量在收获期低于抽穗期。玉米不同器官对硒的富集能力依次为根>叶>籽粒>茎,而玉米对硒的转移系数大小顺序亦为叶>籽粒>茎。与对照相比,施硒使玉米籽粒中有机硒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施硒处理玉米籽粒中有机硒含量范围为12.9 302.6μg/kg,随土壤施硒量增加,有机硒占总硒的比例从86.87%增加到90.84%,不同处理之间有机硒所占比例差异不显著。玉米籽粒总硒、有机硒与各器官硒含量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籽粒中有机硒与不同生育期根中硒含量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施硒可显著抑制玉米籽粒对Na的吸收,对K、Ca、Mg、Fe的吸收无显著影响,一定的施硒水平下,可促进玉米籽粒对Mn、Cu、Zn的吸收。【结论】施用外源硒矿粉对玉米生物量与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随施硒量增加,玉米籽粒中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但对玉米籽粒中的有机硒与总硒的比例没有显著影响。一定施硒水平下,可促进玉米籽粒对Mn、Cu、Zn的吸收。以纯硒施用量为750 1500 g/hm2作为硒矿粉在富硒玉米生产中的推荐施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富矿粉 玉米 富集 转化 矿质元素吸收 有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